文章介绍了一起河南省儿童医院接诊的52天宝宝小林林因肉毒杆菌中毒的病例,详细描述了中毒的原因和症状。同时,文章强调了婴儿喂养需谨慎,1岁以下的婴儿不宜食用蜂蜜,并介绍了婴儿何时可以喂水的科学知识。此外,还列出了不应该喂给孩子的食物,包括酒、坚果、腌制品和海鲜等。
小林林因食用含有肉毒杆菌芽孢的蜂蜜而中毒,专家怀疑为肉毒杆菌食物中毒。蜂蜜在酿造、运输和储存过程中易受到肉毒杆菌的污染,且小于1岁的婴儿肠道环境脆弱,易引发食物中毒。
1岁以下的婴儿不宜食用蜂蜜,家长应遵循科学喂养原则,避免因不当饮食引发健康风险。婴儿肠道环境脆弱,抗病能力差,易受到不当饮食的影响。
初生的新生儿不需要喝水,一般在宝宝开始接受辅食后,也就是6个月以上可以喂些水。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感冒发烧、腹泻、呕吐等生病时,以及天气干燥炎热时,宝宝需要额外补充水分。
包括酒、坚果、腌制品和海鲜等。这些食物可能对婴儿的生长发育、健康造成不良影响,甚至可能致命。
近日,河南省儿童医院
接诊了一名
仅52天的宝宝小林林(化名)
小林林严重腹胀、呼吸困难
情况十分危急!
医生迅速为小林林进行
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
解决了呼吸问题
然而,孩子的
腹胀症状仍未缓解
且瞳孔对光反射消失
病情复杂
会诊后专家一致怀疑小林林为肉毒杆菌食物中毒,
仅52天的宝宝为何会肉毒杆菌中毒?
经询问发现,
小林林的奶奶在喂水时,担心白开水没有味道,便加入了蜂蜜。
蜜蜂在采取花粉酿蜜的过程中,很有可能会把被肉毒杆菌污染的花粉和蜜带回蜂箱,所以蜂蜜中含有的肉毒杆菌芽孢非常高。而肉毒杆菌的芽孢适应能力很强,它在100℃的高温下仍然可以存活。
肉毒杆菌主要栖息于土壤和灰尘中。肉毒杆菌中毒是细菌性食物中毒中最凶险的一种,其症状主要有:
病初表现为头晕、头痛、全身无力,尤其以颈部无力最明显,因而抬头困难;继之有四肢麻木、舌头发硬;最终可因呼吸肌麻痹造成呼吸衰竭
,这也是引起本病死亡的主要原因。
蜂蜜在酿造、运输与储存过程中,易受到肉毒杆菌的污染。成年人的肠道拥有强大的免疫和防御系统,可以消灭这些肉毒杆菌孢子;而
小于1岁的婴儿肠道环境十分脆弱,抗病能力很差,吃进去的肉毒杆菌容易在肠道中繁殖
,并分泌肉毒素,从而可能引起
食物中毒
,严重者甚至有致命威胁。
婴儿喂养需谨慎!1岁以下的婴儿不宜食用蜂蜜。蜂蜜中可能含有肉毒杆菌孢子,即使高温加热也难以完全杀灭。
此外,家长在喂养婴儿时,应遵循科学喂养原则,避免因不当饮食引发健康风险。
给孩子喂水,可谓是中国家庭中最常见的育儿误区了
。不仅是爷爷奶奶,有时候连爸爸妈妈也搞不清楚孩子到底多大才能喝水。
西安交大二附院发文提醒:初生的新生儿是不需要喝水的,因为新生儿的胃容量比较小,生后一周左右他的胃容量相当于一个鸡蛋大小,喂奶充足的情况下,水分已经达到他的生理需要量。
如果再额外喂水,反而占据他的胃容量,会影响进乳的量,影响生长发育。
并且,婴儿肠胃功能稚嫩,
喝进去多余的水会影响母乳的进食量,还可能造成电解质失调。
研究表明,一般在宝宝开始接受辅食后,
也就是6个月以上,就可以喂些水了。
但是,在某些情况下也是需要喝水的。
比如宝宝感冒发烧、腹泻、呕吐等生病时,需要额外补充水分;另外天气干燥炎热的时候,温度高、湿度低,宝贝比平时更容易流失水分,宝宝流汗比较多,可以在两顿奶之间给宝宝喂水,帮助身体散热,水量要根据宝宝的实际情况而定。
2016年2月,小思在二伯的哄逗下喝了一两多米酒后便昏睡不醒,并出现呕吐、抽搐等症状,被紧急送往医院。
此后几个月里,小思被家人带着辗转4家医院求医,诊断结果是小思因酒精中毒导致脑损伤和癫痫,目前智力、运动、语言发育迟滞,相当于1岁幼儿发育水平。
宝宝的吞咽反射都没有发育完善,咽下坚果时很容易噎到。如果一边喂一边逗宝宝,很容易就把这些大颗粒的、球形的坚果整个呛入气管,造成严重的窒息。堵住气管后若抢救不当,几分钟就可能丧命或者造成不可逆的脑损伤。
经过腌制的食品往往会加入大量的盐,对于小宝宝的肾脏来说,负担太重了,可能会导致宝宝未来高血压。同时,一些腌制食品中含有大量的亚硝酸盐,是致癌物质,如果一次摄入过量可能致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