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塞米松是一种长效糖皮质激素,具有抗炎、抗变态反应、抗休克和免疫抑制等多种药理作用,在临床上广泛应用的同时,也出现了很多不合理使用的情况。那么,哪些情况下使用地塞米松为不合理使用?地塞米松又与哪些药物存在配伍禁忌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地塞米松虽有很强的抗炎作用,能够降低局部毛细血管的通透性,抑制炎性浸润,缓解红、肿、热、痛的症状,但也会影响医生对患者病情的诊断,影响患者的及时治疗。
卫生部颁布的《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办医政发 [2011] 23 号)》
[1]
指出,单纯以退热和止痛为目的使用糖皮质激素,特别是在感染性疾病中以退热和止痛为目的使用,属于
未严格按照适应证给药的情况。
地塞米松虽有抗炎作用,可使红、肿、热、痛症状得到改善,但对病原微生物并无抑制作用,且由于其能抑制炎性反应和免疫反应,降低机体防御能力,反而有可能使潜在的感染病灶活动和扩散,给细菌病原体可趁之机,因此一般感染无需使用。
从起效时间来看
[2]
:
地塞米松起作用分为基因组效应和非基因组效应,以前者为主,通过受体复合物与 DNA 的结合影响基因表达发挥作用,此过程至少需 1 h 以上。而头孢菌素引起的严重过敏反应多为 I 型反应,往往在数分钟内发生,其作用迅速而强烈。
从地塞米松的 ADR 来看
[3]
:地塞米松可引起过敏性休克,常会将过敏反应产生的原因归于其他药物,混合静脉滴注时出现 ADR,很难判断导致过敏的真正原因。
地塞米松结构上无亲脂基团,水溶性较大,难以通过细胞膜与糖皮质激素受体结合而发挥治疗作用
[4]
。
雾化吸入的地塞米松与气道黏膜组织结合较少,导致肺内沉积率低,气道内滞留时间短,难以通过吸入而发挥局部抗炎作用,因此不推荐使用。
地塞米松与很多药物间存在配伍变化,在临床使用时需谨慎,确需联合使用时需冲管。
|
|
|
|
|
两者混合时立即出现白色沉淀,还会使毒性和不良反应增加
|
|
|
|
两者混合时混合界面出现乳白色混悬物,摇匀后肉眼未见混悬物及絮状沉淀
|
|
|
|
|
|
|
|
|
|
|
|
包括呋塞米、布美他尼、托拉塞米、氯噻酮、吲达帕胺、氢氯噻嗪、碳酸酐酶抑制剂等
地塞米松与该类药物联用,可导致严重的低血钾
|
|
两性霉素 B 为抗人体深部组织真菌感染的药物,与地塞米松合用,会导致或加重低血钾,使真菌病灶扩散,还会造成肝损害等;
酮康唑、伊曲康唑可抑制地塞米松在体内的消除,抗真菌药物会抑制肝药酶对地塞米松在肝脏中的代谢,还有可能使内源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受到抑制,出现不良反应
|
|
包括苯妥英钠、巴比妥等
这类药物为肝药酶诱导剂,可促使地塞米松在肝脏中的排泄,使地塞米松药效降低
|
|
氨基糖苷类药物如与地塞米松合用,会导致地塞米松的作用降低,因氨基糖苷类等也为肝药酶诱导剂,也可使地塞米松在肝脏中的代谢加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