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
|
文献
|
实验
|
工
具
|
SCI写作
|
国自然
作者:阿甘
转载请注明:解螺旋·临床医生科研成长平台
有时候,实验看似容易,其实处处存在陷阱。稍微一不留意,就会掉入坑中而无法自拔。免疫组化,病理学实验的常用技术,看似容易,其实,做出一张漂亮的染色切片实属不易。
刚开始做免疫组化,我一味按照说明书及实验室的protocol来操作,做出来的切片不甚理想,经常获得不了预期的实验结果。以致于老板怀疑我的能力,我怀疑自己的人生。于是,我向各路大神请教,上网查各种帖子,甚至还专门查阅了免疫组化的发展简史,并结合自己的实践操作,不断改善自己的操作细节。
终于,我的组化技术有了很大的进步,做出了老板满意的切片,我也感到了从所未有的自信。趁工作空闲之时,我总结了一下我的经验,供各位与免疫组化奋战的童鞋借鉴参考。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取材和标本处理是第一步,也是最为关键的一步。取材一定要按照相应规范取材,避开坏死组织(坏死组织易脱片)。固定液一般常用10%的中性甲醛和4%的多聚甲醛(当然也有其它类型的固定液),固定液的体积一般为10倍的组织体积(容器密封,多数固定液成分易挥发,否则固定效果不好,影响后续的实验)。
若为实质组织及含脂肪较多的组织,一定要切开固定并且延长固定时间(肝脏、肾脏、脾脏、淋巴结及乳腺等),才能取得较好的固定效果。切片之前,一定要选择锋利刀片(切片之前可以将刀片在磨刀石上磨一磨),这样才能切出质量上乘的石蜡切片。
烤片一般问题不多,一般60℃烤两个半至三个小时就可以(若对于一些不稳定的分子,则需要适当缩短烤片时间,甚至可以用冰冻切片去做)。脱蜡需小心,脱蜡太过可导致组织脱片,脱蜡不足则可导致染色不佳。若是新的二甲苯,只需脱蜡2-3min,若为旧的二甲苯,则需脱蜡7-10min。
过氧化氢灭活至关重要,一般常用的浓度为0.3%-3%(用甲醇配置的过氧化氢效果好于双蒸水和PBS溶液配置的过氧化氢),浓度低(0.3%-1%)可灭活20min左右,浓度高(>1%)灭活10min左右。
过氧化氢要滴加于组织之上,不要浸泡,否则容易导致脱片。若遇见肝脏、肾脏、乳腺及甲状腺组织,适当延长灭活时间(这些组织中内源性过氧化氢酶含量较高)。修复液目前有EDTA、枸橼酸盐和胰蛋白酶溶液(可结合文献与说明书去选择),修复方法有煮沸、微波及高压修复,个人感觉,微波修复和高压修复效果较好。
高压修复时,一定在高压3min后冷却足够时间(一般30min左右),不要趁热捞出切片,否则EDTA、枸橼酸盐结晶析出粘在切片上,导致染色效果不佳。修复时将切片放入修复液时应操作柔和,否则容易脱片。
(一般用EDTA修复时容易发生脱片,癌组织、乳腺、甲状腺及脑组织容易发生脱片,这些情况下操作一定要轻柔!个人的悲惨教训,修复完毕,组织不翼而飞!遇到这些组织,一定操作轻柔,同时选用多聚赖氨酸包被的载玻片)
每一步用PBS冲洗时也要操作轻柔,否则容易把组织冲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