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钱江晚报
30年一贯靠谱! 在浙江,新闻最快,资讯最多,服务最全!还能聊情怀、侃八卦!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钱江晚报

泪目!浙江高中生7年护送243位无名逝者入土

钱江晚报  · 公众号  · 浙江  · 2025-03-29 22:23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细雨,微凉。葱茏的树木下,一个2平方米的墓穴,用石栏相砌而成,碑上无字。
20多位身穿校服、手戴白手套的高中生,双手捧着红色骨灰袋,小心翼翼地逐个放入墓中,添上黄土,行鞠躬礼,献上鲜花,盖上黄土,种下杜鹃花。年轻的声音诵读着悼词:“无论您是谁,愿这片土地成为您安息的归宿……”
这是3月29日在宁波余姚市第一公墓里举办的一场无主骨灰公益生态葬仪式,54名无名逝者在这群余姚市第四中学师生手中,魂归大地。

活动现场。储天锋 摄

这场温暖生命尽头的行动,源于十一年前该校学生的一次社会调查。 彼时,教师钱剑波在综合实践课上引导学生探索各类社会现象,有高一学生严梦妮、孙钶等人在社会调查中了解到“无主骨灰”问题。据了解,当时在余姚市殡仪馆内,因各种原因遗留下来的无主骨灰就有600余袋,有的最长年限已超过了30年。
在钱剑波的帮助下,当时的这群孩子们查阅资料、走访民政局,最终于2014年向余姚市民政局提出了一份《关于建设余姚义冢的建议》,建议以树葬、海葬等生态葬方式安葬无主骨灰。
“当时收到学生建议时很意外,无主骨灰处理一直是个难题。一群高中生能关注到这个社会问题,还提出了可行方案,让我们很受触动。民政局也破除万难,在2018年正式启动公益生态葬项目。”余姚市民政局社会事务科工作人员谢立新回忆。从此,余姚市第四中学师生便加入了护送“无主骨灰”入土的项目中 ,只为“给予每位逝者一份尊重”。

活动现场。储天锋 摄

2018年以来,这群高中生已帮助243名无名逝者以生态葬的形式入土为安。 今年是无主骨灰入葬的第七年,也是数量最多的一年,目前距离现在20年的无名骨灰已全部入葬完成。
“当我从老师手里接过红色骨灰袋时,手一直在抖, 我不知道他是谁,但眼眶一下子就胀胀的,眼泪止不住地掉,我想此刻,我就是他的亲人!” 高一学生陈希楠第一次参加“义冢”仪式,动作生涩,感触却很深。
站在一旁的高二学生祁嘉逞却显得“老练”,他已经是第三次参加,这次,他也从参加者成为组织者。让他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他送别的是位年轻逝者,“他的生命永远停在了20岁,这以后,每次老师在课堂上讲到‘尊重生命’,我脑海里都会浮现这个数字,我也要把公益类活动‘进行到底’。”

活动现场。储天锋 摄

如今,这一项目已超越单纯的安葬行为,学校老师会在平时的思想品德与语文课上让同学们写自己的墓志铭与遗嘱,在活动结束后撰写此次入葬无名骨灰的心得。 许多同学坦言,他们认识到了死亡的意义,也领悟到了尊重生命的真谛。
今天的仪式结束后,一名学生轻声问:“老师,等我们毕业了,还会有人记得他们吗?”钱剑波指了指刚种下的杜鹃花:“只要这些花还在生长,他们的故事就不会结束。”

潮新闻 记者 陈醉 通讯员 干雨微 高嘉鸣

责任编辑:袁颖

图片
点赞
图片
分享
图片
在看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