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国中长期资金入市情况如何?
当前我国长线资金入市比例仍处于较低位置。
其中,我国两大长线资金:社保基金与保险资金投资股票类资产比例较低,远低于我国政策规定的社保基金40%、保险资金45%的上限,同时也远低于国际主流水平。
社保基金方面,根据万得数据,2023年社保基金合计持有市值4081亿元,占总资产的13.54%,占交易类金融资产的26.60%,整体占比较低。根据数据披露,截至2023年社保基金年均投资收益率达到7.36%,合计收益达到1.68万亿。保险方面,在OCI账户的推动下,保险公司持有权益资产的意愿有所上升,但相比45%上限依然有较大距离,险资入市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养老金方面,我国三支柱的养老金体系中,以基本养老保险为代表的第一支柱整体占比较高。基本养老保险涉及基本民生的兜底,故其对投资风险控制要求与入市比例限制往往较为严格。我国企业年金与个人商业养老保险占比偏低,造成我国养老金入市力度不足。
二、为何中长期资金入市意愿如此低迷?
我国股市波动较大,资金“保本”需求降低入市意愿。保险资金最大的特点就是寻求低风险收益率的稳健性,风险厌恶程度较高,故对股票等高风险投资占比相对保守。除此之外,管理人考核压力也使得此类资金入市意愿较低。同时,长线资金占比较低也会使得市场环境更加偏向“投机”,使得整体波动较大,使得长线资金投资风格进一步保守。
三、国际经验:发达国家长线资金如何配置?
从国际来看,美国,加拿大,日本等主流长线资金投资更加多元,其股权性质的投资占比更大,且投资地区更加多样化。美国200家最大养老基金中有超过半数的机构使用了包括股指期货、利率互换、信用违约互换等衍生品工具,对冲通胀、利率、信用等风险。除此之外,日本、加拿大等发达国家养老金从资产类别上配置相对多元,股权资产占比较大,且进行了广泛海外投资。
四、本轮政策或带来哪些影响?
1. 制度化推进中长期资金入市政策或将为市场带来直接增量资金流入。实施方案明确公募基金持有A股流通市值未来三年每年至少增长10%。对商业保险资金,力争大型国有保险公司从2025年起每年新增保费的30%用于投资A股。
2. 考核周期延长,更加鼓励“长线长投”。本次方案要求对中长期资金全面实施长周期考核,大幅降低国有商业保险公司当年度经营指标考核权重。市场长线资金比例上升能够降低市场中的“投机型”资金的占比,使得市场投资者整体行为更加“理性”,降低市场波动,进一步增加投资者入市意愿,形成正循环。
3. 更加注重预期管理,2025年资本市场政策或持续发力。我们预计今年资本市场政策将持续发力,而货币政策工具与预期管理将是两大重要工具。当经济运行的内外部压力上升的时候,政策也会阶段性发力,支持经济平稳增长,呵护市场情绪。
五、未来中长期资金或还有哪些增量政策?
1. 长线资金投资范围或持续扩大,且投资工具或不断丰富。
2. 港股以及海外资产投资渠道或有所拓展。
3. 严监严管推动高质量发展,我国A股上市公司治理或持续深化。
六、投资建议
长线资金入市政策或持续利好运营稳健,股息率较高的央国企,以及券商,保险板块。
从资产端来看,我们预计符合其投资理念的,具有高股息,充足自由现金流,运营稳健的央国企或是长线资金首要选择。
另外,机构增量资金入场可以推动资本市场稳健,高质量运行,提高整体投资者获得感,有效活跃市场。这一方面将使得券商板块业绩出现好转,另一方面,资本市场估值回升也会对保险等买方有一定业绩增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