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兰州大学萃英在线
致力于打造为兰州大学师生服务的线上平台,做有温度的校园媒体。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兰州大学萃英在线  ·  你与诺奖仅一步之遥! ·  昨天  
浙江大学  ·  在浙大,上课带什么? ·  2 天前  
武汉大学学生会  ·  金秋辩论|倒计时一天·决赛预告&入场须知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兰州大学萃英在线

榜样力量 |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专访宝钢优秀学生奖获得者陈子墨

兰州大学萃英在线  · 公众号  · 大学校园  · 2024-11-26 21:32

正文






人物简介

陈子墨,中共党员,兰州大学2021级国际政治专业本科生。曾任兰州大学学生会综合事务部负责人、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理事长等职务,荣获国家奖学金、宝钢优秀学生奖学金、兰州大学优秀学生一等奖学金、风雅萃英奖学金等多项奖学金,并获得包括第十三届博睿杯“我是外交官”全国大学生外交风采大赛优胜奖、兰州大学第二十一届“新时代杯”辩论赛季军、兰州大学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学生标兵、三星级志愿者等在内的多项荣誉。

引言 / INTRODUCTION


“人生在勤,不索何获。”这句古训像是一盏指路明灯,照亮了陈子墨的求学之路。从初入大学时的懵懂到如今荣获宝钢奖学金,她一步步坚定地走来。每一分耕耘和尝试都化作甘露,酿成她名为“无悔”的大学篇章。


 追逐一颗 名为理想的星星

“平台对于一个人的成长而言至关重要。”回忆起三年前的志愿选择,陈子墨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兰州大学——“学科齐全、底蕴深厚的兰州大学是我追求成长的理想平台”。


她正是怀着这样的信念进入大学,决心在这里不断探索、提升自我。在她看来,大学不仅是获取文凭的地方,更是一个成长与试错的舞台。她坦言:“大学是一个相对安全的试验场,试错成本低,可以让我大胆探索。”于是,她开始积极参与活动、拓宽视野,以一个广阔的视角去看待成长。


当谈及为何选择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时,陈子墨的目光中闪烁着坚定。她解释道:“是兴趣驱动我走上这条路。”高中时,她经历了新高考改革,选择了政治学科作为高考科目。随着学习的深入,关心时政成了她的日常习惯。“我常常收看新闻,对国际要闻、国家大事充满好奇。本科阶段继续在政治学习上进行更深层面的探索,是我的心之所向。”她说道。因此,大一学年专业分流时,她果断选择了国际政治专业继续深造,怀揣着一个崇高的国关人理想——“胸怀天下,匡时济世”,并在未来希望能够加入国际组织,服务于全球治理。她深知当今时代充满挑战,全球化趋势愈发明显,国际组织作为全球治理的重要力量,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加入国际组织不仅能够实现我的职业理想,也将拓宽我的视野,让我以更广阔的眼界看待世界”。


她的求学目标清晰而坚定。“本科四年不会是我学习生涯的终点,继续深造一直是我的目标,所以我希望在学业上保持专业前列。”她谈到自己的第一个目标时,言语中流露出一丝决心。然而,入学后的第一节专业课和新生分享会上,曾向红老师和学长金易的建议深深触动了她,“在大学,学习只是其中一部分,要学会健身、做人、做事”。陈子墨回忆起学长的话,“Try anything you’re interested in!”他们的鼓励让她意识到,大学生活不该局限于学业,而应是一个更丰富多彩的成长阶段。“他们鼓励我去尝试一切感兴趣的事。”她回忆道,“于是我更加重视时间管理,兼顾学业的同时,也在寻找更多的机会尝试不同的领域。”这种积极进取的心态,驱动着她不断向前,追逐着属于自己的那颗“理想的星星”。


 “学 是一个尝试的过程

在充实自我的过程中,辩论赛是陈子墨迈出的重要一步。对于她来说,辩论不仅仅是一场比赛,更是锻炼逻辑表达能力的绝佳机会。面对立场与自身信念相悖的辩题时,她时常感到思维和情感的冲突。“你会碰到内心的想法与现实立场不一致的情况,这时你不得不从不同角度去理解问题。”为了克服这一挑战,陈子墨开始从参与模拟战、观摩他人比赛等多种方式,反复磨练自己的逻辑思维,“我会把粗颗粒般的想法逐渐打磨细腻,让思维链条更加清晰。”在科学系统的训练下,她逐步提高了逻辑思维的精确性,并于去年校级辩论赛中斩获季军。


(陈子墨参加辩论赛)


为了进一步提升逻辑表达能力,陈子墨还踊跃参与了“我是外交官”的全国性比赛。尽管是初次参赛,她在赛事中展示了极强的应变能力和逻辑思辨力。回忆起最初接触“WTO改革”议题时的挑战,议题新颖且被分配到的国家立场与她的内心立场相悖,不仅要用学过的理论和知识去维护所代表国家的利益,还要努力说服他国达成共识。通过资料搜集、反复演练,陈子墨在不断挑战自我中拓展了视野,坚定了对国际组织的兴趣。“这一过程让我愈加笃信,国际组织是我想深入探索的领域。”她如是说道。


(“我是外交官”比赛合影)


对国际组织的深厚兴趣推动陈子墨在科研探索上不断前行。她在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中,以联合国的职能效力为研究重点,带领团队深入分析了其在全球冲突管理中的角色与实际表现的差距。“我们从角色预期与实际效力的对比出发,分析联合国作为维护和平的权威机构,在应对冲突时力不从心的原因。”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深入分析,她们逐渐厘清了当今国际社会的关注点转向,即如何有效终止现有冲突、预防潜在冲突并保障冲突后地区的持续稳定。她以此为切入点,结合理论知识和以往对国际组织的研究,不断完善项目内容,该项目以第一名成绩成功立项,目前正持续推进。此外,陈子墨还独立完成了一篇会议论文,探讨上海合作组织如何作为新兴安全共同体发挥作用,该论文在第三届北外国关本科生论坛中获得优秀论文三等奖,展现出她在国际组织研究方面的深度思考与研究能力。


(陈子墨参加学术论坛)


她深知仅靠模拟类比赛远不足以提升实践能力。“我会尽可能地去实践和倾听,以补充自身的不足。”为此她利用暑期参与了“扬帆计划”,在中共漳州市委统战部亲身了解建言采纳的全过程;还报名复旦大学举办的国际组织前沿项目课程,通过资深从业者亲身经历的分享,深入了解了国际组织的实际运作。“通过这些项目,我真正体验到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巨大差异,”回顾这些经历,陈子墨感慨道:“这也是你去认识和感受世界的一种方式。”她以身实践,跳出局限,正如她喜欢的那句诗所言:“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我的成长 并不孤独”

陈子墨的大学生活,正如她刚踏入兰州大学时所说,努力在学习之余去尝试更多可能。当谈到有没有什么平衡学习与活动的诀窍时,她坦然道:“三年的经历让我明白,没有绝对的平衡,毕竟时间有限,关键在于如何判断优先级。”在大学生活中,学习、工作与活动的冲突在所难免。为此,她采用了“优先级”方法——在明确核心任务后,迅速、精准地完成其他事项,以此优化时间分配,从而提升效率。


而这一路走来,除了自身的努力,陈子墨更满怀着对他人支持的感激之情。


她回忆起学长学姐们的帮助与鼓励:“他们不仅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信息,还在我遇到困难时给予了无私的支持。”在学术方面,他们细心引导她深入理解课题,帮助她掌握更为系统的学习方法;在活动参与中,他们慷慨提供建议和帮助,使她在活动策划和组织上不断精进。每一位前辈的支持都成为她前行的力量,指引她在探索中不断成长。


她还特别感谢本科生导师陈小鼎老师在她的迷茫时提供的引导和鼓励。“陈老师总是鼓励我大胆去尝试,不必担心结果,要用心去感受探索的过程。”陈子墨说道。“老师会在我面临选择时提供理性的建议,在我参与活动时给予悉心指导。”也正是这种鼓励,让陈子墨逐步走出自己的舒适区,敢于尝试,坦然面对不确定性,从而一步步超越自我,攀登成长的新台阶。


在前辈们的引领下,陈子墨不仅获得了宝贵的经验,也培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和面对挑战的勇气,这使她在求知和实践的道路上更具自信,愈加坚定地走向自己的目标。


(陈子墨与挚友同行)


展望未来,陈子墨也选择了在国际组织与全球治理的方向继续深造并希冀未来能在此领域发光发热。为此,她将提升国际胜任力作为首要任务,深入理解多元文明的现状,研究国际组织的运作机制与架构。此外,她将努力提升英语沟通能力,为未来的国际交流工作打下坚实基础。她相信,通过在国际事务中的行动力和思考力的综合培养,她能不断提升自我素质,逐步实现更高的目标。

尾声 / END


最后,她想把自己最喜欢的一句话送给大家,也是支撑她在很多犹豫不决、辗转反侧的时刻坚定走下去的力量,那就是——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她说道:“我们往往过于看重结果,害怕失败而踌躇不前,但你的每一份努力和付出都不会被辜负,它们总会在哪一个不经意的日子里还你一片繁花似锦。不要东张西望,别受他人影响,找到你生活的重点,自顾自地往前走。不要为了做而去做,要相信所有的那些评价体系都不会成为你的阻碍。”正如她眼中的大学,是一个最好的试错地、试炼场,想做的都去做吧,大胆去尝试、去碰壁、去发现心之所向,不留遗憾。





*图文来源于“信”与心愿网络文化工作室

编辑 | 黄文桥

校对 | 陈郑伊

审核 | 丁家雪 薛莲

主编 | 常桐




向下滑动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