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蕊希
蕊希,「 一个人听 」。如果有一天,你取消关注了,请记得我们,曾经爱过。(微博:蕊希Erin)。听她的声音,会上瘾。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单读  ·  过年回家,爱的期盼,爱的逃离 ·  2 天前  
新周刊  ·  就业率100%,这个新专业风口在10年后 ·  21 小时前  
真实故事计划  ·  榜单 | 真故2024年最值得阅读的7篇故事 ·  昨天  
三联生活周刊  ·  成为亚冬会火炬手:平凡人的“高光100米” ·  昨天  
新周刊  ·  县城电影票凭什么比北上广还贵?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蕊希

如果你不想工作,就来看看这篇文章。

蕊希  · 公众号  · 杂志  · 2019-10-06 20:50

正文


前几天回了一趟老家,跟 很久 没见 的发小一起约着吃了顿饭, 喝酒喝到兴致上来的时候,他说:" 要是我们都还是孩子多好啊。"


我以为他要怀念那些年幼时的趣事, 他却冷不丁地来了一句: " 这样,就不用工作了。 " 说完之后反问一句: " 是吧? " 我想辩驳却又觉得没有必要,于是点头说: " 嗯,没错。 "


菲菲是我之前工作认识的同事,她工位上一直贴着一张便签,写着一句话 " 我要像风一样自由 " ,其他的便签来来回回换了很多次,唯独这张一直都在。

聊天的时候她总是愿意聊关于如何才能自由的话题,哼的歌也都是《 生活不只眼前的苟且 》这些。

菲菲工作了大概半年左右,在一个非常普通的周三,她突然向公司提出辞职。没有特别的原因,就是想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大家都劝她还是工作重要,她却神秘兮兮地说:" 自由最重要。"


没多久她去了大西北,在朋友圈晒各种各样的美食,沿途的风景,搭车的趣事,总之很自由的样子,有人在下面评论 " 走就走的人 真酷啊 "

三个月后,她回来了,着急忙慌地在找工作。后来才知道,她在出门旅行的第一个月,就花光了身上仅有的一万八千块钱,但那个时候她玩嗨了还不想回来,就陆陆续续地从网络平台上借了大概五万块钱。

回来之后,她就一直上班还钱,下了班还要去商场里兼职,一直忙到晚上十一点。即使这样,生活还是十分拮据。


后来, 再也没有人说她酷了。 她再也没买过新衣服,也不参加任何朋友的聚餐,这种状态持续了一年零两个月,她才把所有的钱还上。


谁不想说走就走呢?我知道巴黎一定浪漫 得让人感动,我也知道西藏的圣洁让所有人向往,我心里对诗和远方的期盼也并不比她少。

但是我更知道的是,这被自由所包装的一切都是有前提的,这个前提就是工作,工作赚钱是你走向远方的唯一可能。

走出去靠的是信念和勇气,而走回来是要靠能力的。 我们在骨感的现实中苟且,是为了日后能让那份自由来得更踏实。

所以,你必须承担生活的责任与压力,而工作是帮你解决问题的唯一途径。你需要通过工作换取生活的资本,需要通过工作证明自己的能力,你更需要通过工作在这个社会上获得尊重。

我上高中的时候,学校食堂里有一句标语:你成功的速度,必须赶上父母老去的速度。

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是: 在所谓的 " 暴富 " 之前,我们必须努力工作,才能抵御未知的风险,保护最亲的爱人,和生活不懈战斗。


好朋友的奶奶在98年的时候得了病,那年她五岁,奶奶在医院住了没几天就放弃了治疗。

也许你会问,为什么会放弃治疗?为什么不进ICU?为什么不去北上广的大医院看看呢? 这些朋友的家人也都想到了,但对于当时一个月只挣几百块的朋友父母来说,他们没有钱看病。

在生命濒临结束的时候,子女们会买老人们生前喜欢吃的东西给老人,那些不能做的事情也都没了禁忌,除此之外能做的再无其他。

《人间世》里有这么一个故事,父亲得了尘肺病需要换肺,手术费用高达六十万,我以为接下来肯定要讲筹钱的困难。


让人吃惊的是,他的儿子这些年工作攒下了不少钱,卖了车以后,很快凑齐了六十万。时至今日,我都觉得他的儿子很厉害。


《百年孤独》里写:" 你和死亡好像隔着什么在看,没有什么感受,你的父母挡在你们中间,等到你的父母过世了,你才会直面这些东西。" 对我来说,父母就是我的屏障,我想在这道屏障后待很久很久。

对于为什么要努力工作这个问题, 爷爷奶奶的答案是我,爸妈的答案是我,而我的答案,是他们。

我有一次问朋友老安:" 如果再次发生世界大战,你要干什么?" 他说:" 我要去捡枪,捡医疗包,捡食物和水,然后守好我的家人。"


这不正是工作的意义吗?通过工作,在这个残酷的社会上站稳脚跟,通过工作赚更多的钱,给自己和最爱的人更好的生活。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