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感技术作为智能时代的基础,近年来产业需求迅猛增长,尤其是随着物联网、工业4.0和智能城市等新兴应用领域的发展,传感器市场需求进一步增加。
此外,技术的不断提升和成本的不断降低也将有助于推动传感器市场的发展。据市场研究机构尚普咨询发布的数据,中国传感器市场在2022年达到了300亿元人民币,预计到2025年将增长至360亿元人民币,年均增长率为9.4%。
面对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市场机遇,着重加强新型传感器的研发,提升传感器产业集聚,重点聚焦智能物联的应用领域,发展基于先进传感器及半导体工艺的智能传感器产业,成为近些年的国家重点发展战略之一。
在此背景和趋势下,2023年2月16-17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上海市嘉定区人民政府指导,国家智能传感器创新中心、中国传感器与物联网产业联盟与上海智能传感器产业园共同主办的,以“感于芯 智未来”为主题的第三届中国智能传感大会于上海成功召开。
本次活动吸引了来自智能传感器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企业领袖等超过500人现场参会,汇集传感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围绕智能传感器国产化、技术发展趋势、产业发展方向等热点问题展开交流,为中国智能传感器产业发展注入澎湃动力。
大会伊始,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副司长杨旭东、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一级巡视员傅新华、上海市嘉定区委书记陆方舟等各部门领导出席大会并致辞。
杨旭东指出,在当前挑战与机遇下,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需要着力推动技术创新和核心技术攻关力度,通过关键技术突破进一步提升高端传感器的供给能力。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副司长 杨旭东
与此同时,还要持续优化产业环境,培养产业生态,促进产学研合作力度,扶持龙头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打造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的支撑体系;持续维护全球化合作,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全球互补的产业链生态体系,提升自身技术实力,鼓励国内外企业开展技术交流,联合研发,人才培养等多样化的合作。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一级巡视员傅新华
傅新华表示,智能传感器需求旺盛,产业迎来机遇。在国家政策引导下,要加快推进传感器产业发展的决心,积极支持集成电路产业和传感器产业的发展。
上海市嘉定区委书记陆方舟
陆方舟也在致辞中指出,上海嘉定围绕于此,全力打造智能传感器创新高地和产业集群。面向未来,持续提升高端产品供给能力,加大核心技术攻关力度,补齐高端传感器等短板。培育优化产业生态,大力推进高端传感器产业新增长。
在大会的主旨报告和主题演讲环节,多位重量级行业专家和企业家围绕智能传感产业的机遇和挑战进行了观点分享。
中国工程院副院长、院士钟志华在主旨报告中,围绕“车路协同与智能传感、引导式智能驾驶与智能传感、ISC系统与智能传感”三个方向描述了智能汽车发展路径与智能传感的发展需求,从市场现状、技术挑战等层面指出了车路协同与智能传感的重要性。
其中,在路测感知系统方面,钟志华表示目前还存在处理时延问题、感知设备局限、自动驾驶利用难、路测立杆协调难等方面的难题和挑战。
中国工程院副院长、院士钟志华
对于智能汽车发展路径与智能传感的发展需求,“智能汽车发展技术路径对智能传感需求有决定性影响;汽车智能传感产业发展策略需准确判断智能汽车发展技术路径。”钟志华总结道。
思特威技术研究院院长胡文阁围绕《CMOS图像传感器释放智能感知芯能量》进行了主旨分享。他表示,CMOS图像传感器赋能万千智感视觉应用,是视觉影像、安防监控、人工智能、自动驾驶、工业4.0等领域必不可少的眼睛。
思特威技术研究院院长胡文阁
其中,随着新能源汽车销量持续走高,车载摄像头需求量持续攀升。胡文阁介绍,CIS赋能车载智能视觉应用方向主要集中在车载影像类应用(后视/自动泊车/360°环视/流媒体)、车载感知ADAS应用(前视/侧视)和舱内In-cabin应用(DMS/OMS/DVR)等,智能汽车单车摄像头搭载量高达15颗。
据YOLE统计数据,2022年汽车CMOS市场达到251亿美元,市场空间广阔。根据TSR最新的报告数据,2021年思特威在CIS全球车载出货量中市占率为8.8%,位列全球第四,国内第二。
未来,汽车的智能化进程将催生传感器与AI进一步深度融合的需求。面对机遇和趋势,思特威将着眼于整个车载图像系统,致力于车规级CMOS图像传感器技术的精进,持续创新深入布局汽车电子赛道,为行业提供更佳的车载视觉解决方案。
主题演讲环节,瑞声科技总经理吴志江以《车载传感器布局》为题,分享了瑞声科技公司的发展历程和应用市场,其业务主要涵盖声学、光学、触觉反馈、传感器及半导体、精密制造等五大业务板块。
针对行业趋势,吴志江表示,传感器广泛应用于各种传统及新兴领域,汽车电子的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是行业主要市场。随着自动驾驶产业的发展,正在推动传感器产业的快速增长,包括环境感知传感器单车搭载量的持续增加、激光雷达、电磁类传感器、高精度定位传感器将成为车载传感器市场的主要增长点。
瑞声科技总经理吴志江
回看中国市场,中国汽车传感器市场规模持续高速增长,预计2025年达千亿级别,全球将超2000亿。而国内传感器供应市场呈现外商垄断的格局,汽车传感器产业链条机遇与挑战并存,国内企业应积极布局,有望实现弯道超车。瑞声科技也希望携手产业链上下游合作伙伴,抓住传感器产业黄金发展期,共创美好未来。
上海拜安传感技术有限公司总裁俞红鹰围绕《MEMS光线传感器的创新应用》进行了分享。从光纤传感器应用发展历程展开,即光纤传感技术经历了F-P光纤传感技术、光纤光栅传感技术、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芯片级(MEMS)光纤传感技术的发展历程。
再到MEMS光纤传感器创新应用和技术突破,技术本质上实现了光学干涉仪的MEMS芯片化制作,也即精密光学测量仪器的“无源传感器化”的创新发展。
上海拜安传感技术有限公司总裁俞红鹰
俞红鹰指出,拜安传感技术作为行业领先企业,已经具备了标准化生产各类高精度传感器的能力,相继与产业链合作伙伴进行联合研发与创新,致力于在未来为我国高精度传感器在各领域的应用做出贡献。
苏州矩阵光电有限公司董事长朱忻以《化合物半导体霍尔助力新能源电流传感》为题,通过将半导体材料特性等多向指标对比,看到化合物半导体材料的传感性能大幅超过硅材料,从而超越“摩尔定律”。
苏州矩阵光电有限公司董事长朱忻
苏州矩阵光电作为化合物半导体传感芯片IDM公司,具备从半导体材料到元器件再到传感芯片的全流程研发和制造能力。从磁传感芯片、电流传感、GaAs霍尔助力新能源电流传感需求、IC阶跃响应时间等全方位、多角度探讨了传感器行业发展和材料演进,为行业带来的更多机遇与可能性。
在大会主论坛的最后环节,以“中国传感器产业的机遇与挑战”为主题展开圆桌讨论,由上海摩仑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宇峰担任主持人,浙江大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副总经理姜利军,上海芯炽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吴光林,麦斯塔微电子(上海)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朱怀远,复旦大学化学系教授、上海复感科技有限公司顾问邓勇辉等一众行业领袖和专家展开头脑风暴,围绕当前市场环节对企业的影响,企业应对挑战的经验,未来关注的机遇点三方面分享了真知灼见。
圆桌讨论
当前,智能传感器作为数据采集的源头,产业需求迅猛增长,新型应用层出不穷,但传感器关键部件国产化任重道远,需要多长时间才能达到?对此,嘉宾预测国内外在传感器领域大概存在5-10年的差距,但是随着科技发展速度的日新月异,需要中国产业各界齐心协力,争取缩短追赶的时间,尽快做大做强。
同时,主论坛期间还举行了中国传感器与物联网产业联盟汽车电子专委会和传感器封测技术专委会的揭牌仪式,以及上海智能传感器产业园新产品发布和项目签约仪式。
中国传感器与物联网产业联盟精准定位各应用场景,促进垂直产业生态圈建设,本次揭牌成立的汽车电子专委会旨在推动汽车电子的技术创新及供应链本土化,传感器封测技术专委会构建核心器件研发体系,拓展封测技术在智能化产业的发展。
在新品发布环节,上海智能传感器产业园携园区企业重磅发布了30款创新产品,收获业内一致好评;在项目签约仪式环节,西人马、琻捷电子、孔像汽车等共计16家企业进行了现场签约,这些项目涵盖了高性能汽车芯片、高精医疗图像传感器芯片、磁传感器等领域,为引领上海智能传感器产业高质量发展增添新活力。
此外,大会同期还举办了“智能传感器国产化主题论坛暨第三届感知领航优秀项目表彰仪式”、“汽车半导体主题论坛”、“传感行业投融资主题论坛”和“智慧物联主题论坛”,议题涵盖传感器、MEMS技术、物联应用、汽车半导体、投融资等领域,探析智能化产业发展之路,吸引了一众行业同仁参会。
中国传感器行业未来发展趋势预计会朝着智能化、高性能、多功能、低成本、高精度、小型化、集成化和环保等方向发展。随着物联网、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智能家居、智能汽车、智能城市等领域的快速发展,传感器将会在这些领域中发挥重要作用。
同时,随着技术的不断提升,传感器的性能将会越来越高,成本也会越来越低,这将有助于普及传感器的应用。此外,政府对于传感器产业的大力支持也将有助于传感器行业的发展。
另外,随着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的不断发展,传感器数据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中的应用将会越来越广泛,这也是传感器行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中国智能传感大会自2020年创办,已连续成功举办三届,致力于为智能传感器产业奔向全产业链升级、高质量发展打开通道。相信伴随着行业机遇,中国智能传感大会未来将持续围绕国内外新型传感器与物联网趋势、技术发展等内容,促进智能传感器产业要素资源融合,探索智能化产业发展之路,打造中国传感器产业创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