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信出版
我们提供知识 以应对变化的世界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湖北经视  ·  著名演员去世!武汉人的回忆…… ·  7 小时前  
湖北经视  ·  首违警告2025年还适用吗?武汉交管部门回应 ·  21 小时前  
湖北经视  ·  直播微视评:白马已逝,正气长存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中信出版

如何才能培养高自我价值的孩子?

中信出版  · 公众号  ·  · 2024-06-29 15:20

正文

黄启团/文

自我价值源自成长中的重要他人,特别是父母,父母的一言一行就像镜子一样,让孩子看见自己,认知到自己是谁。父母对孩子的自我价值形成起到关键性的作用。那么,父母如何才能培养出高自我价值的孩子呢?

如果父母跟孩子说“好好读书,将来找份好工作”,孩子会被暗示将来做一个打工人;但如果父母跟孩子说“好好读书,将来很多人靠你吃饭”,孩子会收到一个信息,自己是个能为他人创造价值的人。

因此,父母的语言会直接影响到孩子对自己的评价,也就是直接影响到孩子的自我价值。

什么是伤自尊的语言?

在我们意识不到的地方,父母的语言会在孩子内心种下自我价值的种子。

我们来设想一个场景。

这次考试,孩子没及格,是班里的倒数第一名。晚上,孩子放学刚进家门,家长就开始责难了:

“你今天还有脸回来吗?”

“考了倒数第一名,你今天还有脸吃饭啊!”

“花了那么多钱让你去读书,就考这个成绩回来,你说你每天都在干什么?”

“我真是想不明白,你是猪脑袋吗?蠢得不行,怎么教都学不会。”

“我真是后悔,当年生你的时候,怎么就没把你扔了呢?”

“辛辛苦苦养这么大,就是要气死我。”

……


如果你是孩子,你会有怎样的感受?

东北方言里有句话叫“伤自尊”,什么叫伤自尊?这就是伤自尊的语言。自尊是自我价值的一个重要部分,是对于人的主观评价,如果因为一件事而否定一个人,这就是伤自尊。

上面的例子就是典型的对人的否定,是典型的伤自尊。一个孩子如果感到自尊受到伤害,一般会通过四种方式保护自己。


一是指责

“我身上是谁的基因?我这么笨还不是因为你的基因差!”

孩子为了保护自己弱小的自尊,他会通过指责来还击。孩子跟父母的对抗就这样开始了。

二是讨好

“妈妈,对不起。我没有认真学习,我对不起你。你打我吧。”

比起指责、抗争来,这个孩子在委屈自己,他的内在已经没有力量了。比起第一种,很多父母的感受可能会舒服一点,可孩子的状态却是更差了。

三是超理智

“有什么关系?就一次没考好,好多科学家、发明家,他们都成绩不好,后面也很厉害。”

这个孩子看似很理智、很有说服力地在讲道理,实际上,他剥离了自己的感受,用超理智的方式去防御父母的攻击。

四是打岔

“妈妈,你生起气来也这么可爱,你新做的这个发型,怎么就这么美呢!”

孩子在顾左右而言他,用幽默掩盖自己的情绪。

孩子的这四种反应,固定下来,就会形成我们前文所讲的四种缺陷性格。性格缺陷通常是自尊受到伤害的结果,有缺陷的性格会给孩子带来有缺陷的人生。

批评的正确打开方式:先对人后对事

那怎么才能不伤孩子的自尊呢?难道就不能批评孩子了?

当然不是。

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批评是必不可少的。就像一个婴儿永远在无菌房不能健康成长一样,一个孩子在没有批评的环境中成长心理也是不健康的。

那如何批评孩子才不至于伤害孩子的自尊呢?

自尊是关于人的,与事情无关,所以,在批评中如果能做到不贬低、不伤害孩子,只是批评孩子所做的事,这样的批评方式,就不会伤害孩子的自尊。

具体的批评方式可以分如下三步:
(1)先肯定人;
(2)批评他所做的事;
(3)再回到人,提出希望。


这样,你越批评,孩子就越有能量。所以,批评是可以的,但是要有方法。“事”是可以批评的,但是千万别伤“人”,也就是说,千万不能因为某一件事而贬低你的孩子。

孩子的一生会做无数的事情,如果因为某些事情的失败而贬低、否定孩子这个人,那么,他就很难做出成功的事情来。

事在人为,只要人有力量,事情迟早会成功的。所以,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无论如何不能因为事情的暂时失败而否定一个人。

表扬的正确打开方式:从事到人

批评需要有方法,表扬也一样,错误的表扬方式也会伤害孩子的自我价值。

比如,不少父母会虚泛地表扬自己的孩子:

“宝贝,你真棒!”

“宝贝,你好聪明!”

“宝贝,你真漂亮!”


这种虚泛的表扬方式会让孩子错误地以为自己天生就很棒,不需要努力,这种扭曲的认知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因此,表扬一定要具体,具体到他可以为之努力的行为。当我们肯定某个具体行时,被肯定的行为会被强化成为习惯。

所以,表扬要从事到人。具体步骤如下:
(1)描述事实;
(2)上升到人的特质;
(3)推演未来。


比如,某天晚上回家,你发现你的孩子主动收拾了家里的卫生,怎么表扬呢?

第一步,描述事实:“妈妈看见你把客厅收拾得很干净、整洁。”

第二步,肯定人的特质:“从这件事中,妈妈看到你长大了,懂得为家里分担了,你真是个懂事的孩子。”

第三步,推演未来:“你今年才6 岁就懂得帮妈妈干活,可见你是一个很有责任心的人。长大之后,你一定能够有所作为,实现你的理想。”

肯定什么,你就会得到什么。同样,你想要你的孩子养成某种良好的习惯,你只要抓住机会,在他做了你想要的行为时,及时肯定就可以了。

批评与表扬结合

著名心理学家阿伦森有一个理论:人都喜欢那些对自己有好处,并不断升级的行为,而反感那些好处变少的行为。

很多家长反映,孩子越大,越不肯跟家长说话,每天回到家,就钻进房间,连吃饭都自己端到房间里吃。如果你不希望孩子与你的距离越来越远,每次跟孩子交谈,最好都给他一种好的体验,有一个愉悦的结局。

那么,问题来了,批评孩子的时候,怎么能让孩子有愉悦的体验呢?

当然可以,批评完之后,记得表扬就可以了。


比如,老师告状:孩子上课打瞌睡。

我们先按照上面三个步骤批评:

在妈妈心目中,你一直都是个严谨、认真的孩子。(肯定“人”的特质)

你上课打瞌睡是怎么回事呢?是最近没休息好,还是晚上玩手机了?(纠正不良行为)

你这么聪明,肯定能找到原因,及时调整过来,行不行?(回到“人”的特质)


这个时候,如果孩子反馈:“妈妈,我知道错了,我会尽快调整过来的。”接下来,就可以表扬了。

妈妈听到你说知道错了,要尽快调整过来。(描述“事”实)

你真是一个知错能改、遇到问题懂得反思的孩子。(肯定“人”的特质)

你有这样的特质,未来肯定会越来越好。妈妈为你自豪。(推演未来)


从批评开始,以表扬结束,既指出了孩子的问题,又不会给他带去负面情绪,亲子关系也能始终保持和谐。 有这样的父母,孩子永远不会逃避亲子沟通。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