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价值源自成长中的重要他人,特别是父母,父母的一言一行就像镜子一样,让孩子看见自己,认知到自己是谁。父母对孩子的自我价值形成起到关键性的作用。那么,父母如何才能培养出高自我价值的孩子呢?
如果父母跟孩子说“好好读书,将来找份好工作”,孩子会被暗示将来做一个打工人;但如果父母跟孩子说“好好读书,将来很多人靠你吃饭”,孩子会收到一个信息,自己是个能为他人创造价值的人。
因此,父母的语言会直接影响到孩子对自己的评价,也就是直接影响到孩子的自我价值。
在我们意识不到的地方,父母的语言会在孩子内心种下自我价值的种子。
这次考试,孩子没及格,是班里的倒数第一名。晚上,孩子放学刚进家门,家长就开始责难了:
“你今天还有脸回来吗?”
“考了倒数第一名,你今天还有脸吃饭啊!”
“花了那么多钱让你去读书,就考这个成绩回来,你说你每天都在干什么?”
“我真是想不明白,你是猪脑袋吗?蠢得不行,怎么教都学不会。”
“我真是后悔,当年生你的时候,怎么就没把你扔了呢?”
“辛辛苦苦养这么大,就是要气死我。”
……
东北方言里有句话叫“伤自尊”,什么叫伤自尊?这就是伤自尊的语言。自尊是自我价值的一个重要部分,是对于人的主观评价,如果因为一件事而否定一个人,这就是伤自尊。
上面的例子就是典型的对人的否定,是典型的伤自尊。一个孩子如果感到自尊受到伤害,一般会通过四种方式保护自己。
“我身上是谁的基因?我这么笨还不是因为你的基因差!”
孩子为了保护自己弱小的自尊,他会通过指责来还击。孩子跟父母的对抗就这样开始了。
“妈妈,对不起。我没有认真学习,我对不起你。你打我吧。”
比起指责、抗争来,这个孩子在委屈自己,他的内在已经没有力量了。比起第一种,很多父母的感受可能会舒服一点,可孩子的状态却是更差了。
“有什么关系?就一次没考好,好多科学家、发明家,他们都成绩不好,后面也很厉害。”
这个孩子看似很理智、很有说服力地在讲道理,实际上,他剥离了自己的感受,用超理智的方式去防御父母的攻击。
“妈妈,你生起气来也这么可爱,你新做的这个发型,怎么就这么美呢!”
孩子的这四种反应,固定下来,就会形成我们前文所讲的四种缺陷性格。性格缺陷通常是自尊受到伤害的结果,有缺陷的性格会给孩子带来有缺陷的人生。
那怎么才能不伤孩子的自尊呢?难道就不能批评孩子了?
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批评是必不可少的。就像一个婴儿永远在无菌房不能健康成长一样,一个孩子在没有批评的环境中成长心理也是不健康的。
自尊是关于人的,与事情无关,所以,在批评中如果能做到不贬低、不伤害孩子,只是批评孩子所做的事,这样的批评方式,就不会伤害孩子的自尊。
这样,你越批评,孩子就越有能量。所以,批评是可以的,但是要有方法。“事”是可以批评的,但是千万别伤“人”,也就是说,千万不能因为某一件事而贬低你的孩子。
孩子的一生会做无数的事情,如果因为某些事情的失败而贬低、否定孩子这个人,那么,他就很难做出成功的事情来。
事在人为,只要人有力量,事情迟早会成功的。所以,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无论如何不能因为事情的暂时失败而否定一个人。
批评需要有方法,表扬也一样,错误的表扬方式也会伤害孩子的自我价值。
“宝贝,你真棒!”
“宝贝,你好聪明!”
“宝贝,你真漂亮!”
这种虚泛的表扬方式会让孩子错误地以为自己天生就很棒,不需要努力,这种扭曲的认知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因此,表扬一定要具体,具体到他可以为之努力的行为。当我们肯定某个具体行时,被肯定的行为会被强化成为习惯。
比如,某天晚上回家,你发现你的孩子主动收拾了家里的卫生,怎么表扬呢?
第一步,描述事实:“妈妈看见你把客厅收拾得很干净、整洁。”
第二步,肯定人的特质:“从这件事中,妈妈看到你长大了,懂得为家里分担了,你真是个懂事的孩子。”
第三步,推演未来:“你今年才6 岁就懂得帮妈妈干活,可见你是一个很有责任心的人。长大之后,你一定能够有所作为,实现你的理想。”
肯定什么,你就会得到什么。同样,你想要你的孩子养成某种良好的习惯,你只要抓住机会,在他做了你想要的行为时,及时肯定就可以了。
著名心理学家阿伦森有一个理论:人都喜欢那些对自己有好处,并不断升级的行为,而反感那些好处变少的行为。
很多家长反映,孩子越大,越不肯跟家长说话,每天回到家,就钻进房间,连吃饭都自己端到房间里吃。如果你不希望孩子与你的距离越来越远,每次跟孩子交谈,最好都给他一种好的体验,有一个愉悦的结局。
那么,问题来了,批评孩子的时候,怎么能让孩子有愉悦的体验呢?
在妈妈心目中,你一直都是个严谨、认真的孩子。(肯定“人”的特质)
你上课打瞌睡是怎么回事呢?是最近没休息好,还是晚上玩手机了?(纠正不良行为)
你这么聪明,肯定能找到原因,及时调整过来,行不行?(回到“人”的特质)
这个时候,如果孩子反馈:“妈妈,我知道错了,我会尽快调整过来的。”接下来,就可以表扬了。
妈妈听到你说知道错了,要尽快调整过来。(描述“事”实)
你真是一个知错能改、遇到问题懂得反思的孩子。(肯定“人”的特质)
你有这样的特质,未来肯定会越来越好。妈妈为你自豪。(推演未来)
从批评开始,以表扬结束,既指出了孩子的问题,又不会给他带去负面情绪,亲子关系也能始终保持和谐。
有这样的父母,孩子永远不会逃避亲子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