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武志红
武志红,中国最受欢迎的心理学家,用深度心理分析剖析生活中的各种现象。著有《为何家会伤人》《巨婴国》等畅销书。现于北上广开办了心乐土·武志红心理咨询中心:北京010-51734266;上海021-62338366;广州020-83653360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京师心理大学堂  ·  人为什么义无反顾地奔向疯狂星期四|放纵消费 ·  17 小时前  
壹心理  ·  2025年想越过越顺?请尝试这1件事—— ·  2 天前  
简单心理  ·  保持单身这件事,你是看不透还是看开了?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武志红

如何毁掉一个孩子的自信?

武志红  · 公众号  · 心理学  · 2017-06-20 12:07

正文




孩子是否自信,是我们经常会挂在嘴边的一个评价。


作为父母,我们都希望孩子能成为自信的人,因为自信的孩子愿意学习新的技能,面对新的挑战。


但现实是,有相当多孩子缺乏自信。


网络上曾经有个热帖,叫做:“ 从小就缺乏自信的孩子是一种什么感受?



网友们的回答是这样的 ——



没有哪个孩子天生就是不自信的。


斯科特·派克在《少有人走的路》一书中写道:


“自信须从幼年培养。不然,成年后再作补救,往往事倍功半。”


从很大程度上来说,孩子的自信与大人的培养有很大的关系。父母生活中的不经意的言行,都可能摧毁孩子的自信。



你是不是经常这样?




1. 常跟孩子哭穷


很多父母常跟孩子“哭穷”,想以此来激励孩子努力学习。


举些例子:


“你知道我每天上班多辛苦?赚的钱都给你上学了!”

“家里没钱,只能靠你好好读书找个好工作了。”

“要是没有生你,我和你爸就不会过得这么辛苦。”



贫穷感会带给孩子什么?


最直接的就是是自卑感、匮乏感和愧疚感。


其实,富养穷养取决于父母的心态。跟经济能力关系不大,更多的是精神层面的教育和培养。


即使生活不富足,只要家庭保持生活的美感,孩子们也同样能自信、愉快地成长。



2. 有条件的爱


父母的爱和回应,是孩子自信的起点。


心理学家认为, 孩子的自信,对自己作为一个人的价值的肯定,从根本上讲是来自父母无条件的爱。



几乎所有的父母都觉得自己爱孩子,实际上,很多时候这些爱都是有条件的。


孩子上家长安排的兴趣班、听话懂事、做父母认可的事等等,这些往往是得到家长的爱的条件。


但是你知道吗?


孩子小时候,得到的爱越是有条件,长大后他的自我价值感就越低。



3. 破坏性批评


什么是破坏性批评?


简单来说就是家长对犯错的孩子,采用嘲笑侮辱、讽刺挖苦等语言进行批评,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比如:

“你怎么这么胖啊”

“没见过比你还蠢的人”

“我怎么就摊上你这么个笨儿子”



每个人的童年时期,心灵是极度敞开的。


这些父母说的过激性语言,也很可能成为孩子消极的自我暗示,让孩子长期处于羞愧、自卑等情绪中。



4. 常拿孩子比较,来刺激他


一个人首先有自尊,然后才会自信。


很多家长试图用亲戚朋友家的孩子,和自己家的孩子进行比较,以此来激励孩子。


但是这世界上有哪个人,会喜欢自己技不如人的感觉?


这样做,除了一次又一次伤害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没有其他正面的作用。



5. 以谦虚的名义,当众让孩子出丑


和亲朋好友相聚时,有的父母为了表示谦虚,常说:“哪有你家孩子乖,我这个孩子不行,太任性!”


如果孩子其实并没有这些“毛病”,他听了,会是怎样一番复杂的感受?


即使孩子真有这些缺点,当着外人损他、贬他,只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从心理学角度讲,当着众人的面揭孩子的短,其结果只会加深孩子被训斥的印象,感到自己在众人面前丢了面子,甚至会产生自惭形秽的念头、形成惧怕社会的心。



6. 不信任孩子


孩子的信心,很大一部分来源于“独立”。


很多家长认为孩子年纪小,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不相信孩子。比如孩子本该自己吃饭时,大人怕孩子弄脏衣服。


家长总认为孩子还小,现在先包办了,等他长大了再说不迟。


其实不然。


如果父母一直不信任孩子,不给孩子独立的机会,孩子离开父母的身边的时候,会觉得事事都难做,事事都不成功,挫败感会常陪孩子左右。



7. 只盯住孩子的缺点


发现孩子的优点,告诉他什么地方行。而不是总揪住孩子的缺点,暗示他没有行的地方。


如果父母只看到孩子:学习不行、长相不行、交际不行、运动不行、马虎、粗心......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