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墨香中华
一磬砚,一柱墨,戗金“墨香研透写中华”! 我们的追求:关注优秀传统文化,播撒现代文明之花,让书斋里的精华香飘天下! 我们的宗旨:推崇原创中国、文化中国!共建文明中华、墨香中华!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古典文献学微刊  ·  编辑·手记 | ... ·  昨天  
天津日报  ·  老字号 共潮生| 玉川居:扎根传统 拥抱变化 ·  20 小时前  
文明广西  ·  广西烟火|芙蓉酥里系“长安” ·  3 天前  
文明广西  ·  广西烟火|芙蓉酥里系“长安”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墨香中华

记忆中的味道:槐芽豆腐

墨香中华  · 公众号  · 传统文化  · 2017-04-22 07:05

正文

点击上方 墨香中华 ”可以关注我哦



余生也晚,八零后,没有赶上老人口中挨饿的年代,打小就有饭吃,且还是白面馒头管饱。虽然没有如今的孩子这般丰富,但在老人看来也是挑食、饿的轻,该过过苦日子的主儿了。也曾挑肥拣瘦的吃饭,却单单对一道灾年哄肚子的饭食念念不忘。

槐芽豆腐,这是至今最让我惦念的一道饭食,这样称呼是因为很难把他界定为到底是饭还是菜。像极了今天我们在饭店里吃的菜豆腐,只是换成了槐树叶子。

春天,洋槐树发芽到开花这段时间,我爬到墙头高处专摘嫩芽,有时连未曾舒展的花蕾,满满一大筐子。洗干净粗粗地切了,奶奶拿出提前泡好的挤碎的黄豆,锅里少放油,一定要少,奶奶说挨饿年月里这点油都没有。油热了下进豆渣煸下,接着槐牙入锅翻炒,少放水,盖好锅盖,灶间添碎柴用小火慢慢闷透,放盐出锅。盛一大碗,既是饭也是菜,扒拉一大碗能撑圆肚子。也可以卷煎饼,一定要多放,把煎饼塞得满满的,长长的煎饼,两手抱着吃,我们叫“一大抱”,新出锅的槐芽豆腐混着槐树叶子的清香,豆渣赋予它口感上的层次。如果碰到一个成团的花蕾嚼起来有蛋黄的味道,真香。吃一大抱,再喝两碗咸糊涂,饱了。

下顿,放凉了的槐芽豆腐稍微加点熟油拌一下,更好吃,这个时候奶奶都会留给我的。如果做得多了,三两顿吃不完,稍微变酸了,拌上油,更是别有风味。

这个味道已近二十年没有吃到了,树砍了,奶奶老了,走了,我离开家上学、工作,离那个村子越来越远,一切都成了回忆。

这几年老是念叨槐芽豆腐,去年的春天,老家的姑姑采了槐芽,进城给我带来,我备了葱花姜蒜末,大火炝炒了,吃来,只是菜的味道了。

贺墨香中华两周年

根在故乡

根,在故乡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