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改革进入更加深入,更为主动、目标更具体阶段
——国务院国资委国企改革推进会评说
4月28日,国务院国资委在湖南株洲召开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现场推进会。感到改革在加速加力推进。现在是4月末,从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三年期限算,
还有两个月就到一半的时点
,时间紧迫、任务繁重,务必要加速加力推进。时间一急,办法就拿出来了。
看了报道,知道自去年启动以来,截至今年一季度,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重点改革任务多方面取得积极进展,在发展战新产业和未来产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等方面实现多点突破。会议强调各中央企业、各地要全面落实好本单位实施方案和工作台账,确保今年年底前完成70%以上主体任务。这就不多说了,觉得有两条特别有针对性,给人有冲击。
一条是发展形势紧迫的产业对民营企业要收购兼并。
因为国有企业对新兴产业、未来产业部署晚,国企在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方面整体上落后于优秀的民企。民企在这方面已经搞了30年。现在国企一定范围在短期内要抓上来,不容易。因为科研成果的研究需要一个周期。不是“大跃进”就能办到的。譬如新能源汽车发展需要的电池,比亚迪、宁德时代已经搞了20多年了。国企业再急,也不能“一口吃成胖子”。
可以用资本换时间,收购民企中先进技术,从而快速形成新动能
。我在一开始就提出“用资本换时间”的建议。现在这样做了。你看:
灵活运用并购重组、上市融资、产业协同、联合攻关等方式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形势紧迫的产业更多采取收购兼并等方式快速进入;积极考虑并推进促进更高水平履行功能使命、更大范围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重大战略性、结构性重组;龙头企业要沿着产业链主动谋划推动重组整合。
这一段表达是非常精准的。发展形势紧迫的产业更多采取收购兼并等方式快速进入,是讲得清楚的。后面这一句,就更有气魄了。“积极考虑并推进促进更高水平履行功能使命、更大范围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重大战略性、结构性重组”,揭示了重组方向。记得2022年底,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结束时,很多人把专业化重组看成是国企改革方向,我就不同意,起码是现代产业的重组。现在明确了,是在更高水平履行功能使命上实行重组。
下一步重组是一台大戏。现在把台词亮出来了。方法有两条,一条是收购,一条是混改。
还有一条,也很精彩。你看:
要以鲜明的导向加大对创新骨干人员的激励力度,把工资总额增量优先用于作出贡献的科技人才,对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的科研团队工资总额实行单列,探索开展溯源反哺式利益分享,尽快推动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试点扩面。
这是说的把工资总额增量优先用于作出贡献的科技人才,搞激励政策,因为工资总额是定死的,不好办。现在放了一个口子,用“增量优先”的办法暂时解决了这个难题。体现了总书记讲的“要深化经济体制、科技体制等改革,着力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创新生产要素配置方式,让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不过,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很多,这仅仅是一个做法。
从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现场推进会看,有一些干货,仅仅以上两条,就给人新意的感觉。
会上讲了五条,就不多评说了。觉得不光是完成70%的问题,而是新质生产力在短期确实要抓出成效来。
据国资小新报道,4月28日,国务院国资委在湖南株洲召开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现场推进会。会议指出,深入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是推动国有企业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途径,要用足用好改革关键一招,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澎湃强劲的新动能。
看这个导语,觉得国企改革是为了新质生产力搞的。而国企改革新的三年行动文件公布并且开始推动时,还没有新质生产力这个词,强调的是功能性改革。现在一下子把力气都用在新质生产力上了,有人说,好像国企改革方向有变化。这个弯子是不是转得太快了。
我们要说,并没有转弯。向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本来就是功能性改革的重要内容。现在改革是双流合一。需要把道理讲清楚。
上次国企改革推进会重点是讲的功能性改革,这次重点是新质生产力。可能有这种感觉。2023年7月18日的国企改革行动部署动员会的重点,是增强核心功能和提高核心竞争力。这是总书记在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讲话中强调的。核心功能,明显有生产关系性质。新型生产关系,正是核心功能的体现。落实到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层面,国务院国资委给出清晰路径,就是围绕优化资源配置深化改革,围绕完善体制机制深化改革,围绕健全制度保障深化改革。那时候还没有讲新质生产力。领导讲新质生产力是那次动员会后的50天。是9月7 、8日在黑龙江讲的。
时间上有差异,内容上并不矛盾。
这里要说两句话,
一句话
国企改革是一场生产关系的改革,新质生产力需要生产关系变革,需要国企业改革
。
一句话,
新质生产力就是国企的核心功能重要内容。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特别强调,生产关系必须与生产力发展要求相适应。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这里提出形成新型生产关系的任务。
“新质生产力”带来的是发展命题,也是改革命题。
近年来的国企改革,受两件事情的影响。
一件是党的二十大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国家主题的确立,
一件事情是新质生产力的提出。
2023年5月公布的国有企业深化提升行动方案提出关键任务是增强国企功能,提高国企核心竞争力,就是受第一件事情的影响。新的国企改革行动方案是去年7月18日动员实施的。在9月,也就是50天后,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把新质生产力作为一个重要的问题提出来了。
经过一阶段的发展,出现两种潮流交汇的状况,
一个潮流是现代化产业、发展新质生产力,
一股潮流是巩固国企改革的功能、提高国企的核心竞争力。
这两个潮流的交汇,不是互相抵触,互相矛盾,而是相通相融,双流合一。
有区别的是,核心功能一般强调的是
三项功能
,就是
科技创新引领
、产业支撑、安全保障
。现在侧重第一项功能,就是科技引领。
三个集中
,是
进一步推动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向关系国计民生的公共服务、应急能力、公益性领域等集中,
向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