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希望第一时间收到推送,别忘了加“星标”!
1.
欧洲大陆“向右”,英国“向左”:工党以创纪录大胜赢得大选
7月4日英国大选中,工党赢得410个席位,占比接近三分之二,时隔14年再度执政,符合大选前的民调预期,而保守党获得131个席位,为该党1834年成立以来最差成绩。
一季度英国经济复苏超市场预期,英国首相苏纳克将原定于秋季的大选提前至7月4日,以防止工党优势进一步扩大。但最终事与愿违,工党获得压倒性胜利,
工党领袖斯塔默(Keir Starmer)将成为新任首相,而现任影子内阁财政大臣雷切尔·里弗斯有望成为财政大臣、大卫·拉米有望成为外交大臣。
表面上,英国“向左”,欧洲大陆“向右”,背后都是选民对现状的不满以及寻求转变的愿望。
作为传统左翼政党,工党的胜利则意味着左翼势力在英国崛起,而6月9日的欧洲议会选举以及6月30日的法国国民议会选举中极右翼政党的支持率有不同程度上升(参见
《马克龙“背水一战”,影响几何?》,2024/7/2
),但背后均反映民众对执政党应对疫情、通胀、移民等问题的不满。
2.
保守党“做错了什么”?
英国经济增长乏力、脱欧乱局、疫情期间应对不利、通胀飙升等因素或是保守党此次失利的重要原因。
保守党自2010年连续执政14年,但其执政时期,英国经济增长乏力,政治动荡不安:卡梅伦导致英国公投退欧;梅任期内退欧协议数次被议会否决;约翰逊实现退欧,但疫情初期应对不力,最终因“派对门”辞职;特拉斯减税引发“迷你”预算危机,成为任期最短的英国首相;苏纳克任期内保守党退欧承诺的收益未兑现、通胀高企,未能扭转保守党颓势。
3.
工党执政会有哪些变化?
整体来看,工党政府秉持相对亲商立场,有助于吸引外资的流入。
从财政立场来看,工党预计未来将继续推动财政整顿,但存在赤字超预期的可能性,或对增长和通胀有边际提振。从贸易关系来看,工党预计将推动与欧盟的贸易关系进一步改善,边际提振英国对欧贸易以及对于FDI的吸引力。从移民来看,工党同样希望控制非法移民流入。
由于工党当选及政策并没有显著超过市场预期,短期对英镑、英债收益率影响不大。
从现有的政策来看,
工党或没有能够对英国的一些中长期结构性问题以及民生关切问题提出实质性解决方案。往前看,保守党具体的财政方案以及其对增长、通胀、吸引外资方面的影响或有待秋季制定财政预算时进一步公布,届时我们也将密切跟踪。
财政立场上,工党整体取向与保守党类似,未来或将推动财政整顿,具体措施上有一定区别,规模有限。
根据预算责任办公室预测,2025年财政赤字预计收窄0.6pp至3.1%。但两党的具体措施不同,
保守党是减税+减支,而工党是增税+增支。
具体看,工党仍然偏向“大政府”,计划增加政府收入,2028财年预计增收86亿英镑(2023年GDP的0.3%);同期,支出增加96亿(GDP的0.3%)。
但工党增税计划存在不确定性,英国财政整顿有不及预期的可能。
与欧盟关系上,相比于保守党,工党或进一步改善与欧盟关系,缓解脱欧对英国贸易的冲击。
工党上台后或更加积极与欧盟及周边国家就减少关税和非关税壁垒进行谈判,从而降低关税并改善英国企业在欧盟市场的准入条件。此外,工党也可能进一步推动英国与其他国家达成新的贸易协议。
与移民关系上,预计工党上台后不会显著改变移民收紧的趋势,但对不同群体存在差异。
合法移民方面,保守党计划对签证发放设定上限来控制移民总数,而工党则希望提高雇主雇佣移民成本来抑制对移民的需求;非法移民方面,工党可能成立新的边境安全司令部以及执法部门来管理和遣送非法移民。
风险提示:
英国经济放缓超预期,财政整顿力度不及预期
。
2、保守党“做错了什么”?
3、工党执政会有哪些变化?
1、
工党以创纪录大胜赢得大选
7月4日英国大选中,工党以创纪录的席位数大获全胜:工党赢得410个席位,占比接近三分之二,,成为执政党,而保守党获得131个席位,是该党自1834年成立以来最少的一次。
5月22日,英国现任首相苏纳克“出其不意”地宣布提前大选,将普遍预计的秋季大选提前至7月4日。由于经济增长放缓,通胀高企,政事动荡,首相频繁更换,保守党支持率大幅下降,并显著低于反对党工党(详见第二部分),一季度英国经济季比折年增速达到2.9%,表现超市场预期,首相苏纳克试图利用经济复苏时期提前举行大选,阻止工党优势进一步扩大。但最终事与愿违,
工党赢得下议院650个席位中的410个(接近三分之二),仅次于工党前领导人布莱尔1997年以压倒性优势赢得的418席;
保守党仅获得131个席位,是该党自1834年成立以来最少的一次(图表1)。从得票率来看,工党得票率为36%,略低于大选前的民调(40%),保守党得票率为26%,高于大选前的民调(22%),极右翼改革英国党得票率为17%,超过大选前的民调(16%)(图表2)。
英国下议院选举制度为选区内简单多数当选,即first past the post,利好工党、保守党等全国性大党,因此工党虽然得票率只有36%,但席位数接近三分之二。
时隔14年工党再次成为执政党,领袖斯塔默(Keir Starmer)将成为英国第 58 任首相。
英国是君主立宪制国家,国王是名义上的国家元首,议会是英国的核心权力机构,其中上议院主要由王室后裔、世袭贵族、主教等组成,不是通过选举产生,主要负责对政府和下议院的监督,而下议院由650名民选议员组成,议员由各个选区直接选举产生,拥有立法、财政和监督权,是英国议会权力中心。在下议院占据多数席位的政党将组建下一届政府,其领导人将担任首相,任期为五年。此次选举工党赢下接近三分之二的席位,成为执政党,领袖斯塔默将成为首相,这也是工党自戈登·布朗(2007-2010年首相)以来,工党时隔14年再次执政党。斯塔默2015年当选议员,2016年成为影子内阁国务大臣,2020年取代极左翼科尔宾担任工党领袖。斯塔默担任工党领袖后重塑了工党,包括放弃科尔宾提出的将英国能源公司国有化的提议、承诺不会提高工薪家庭的税收、承诺支持英国军队、剔除工党内部的反犹太主义。根据媒体报道,现任影子内阁财政大臣雷切尔·里弗斯(Rachel Reeves)有望成为财政大臣、大卫·拉米(David Lammy)有望成为外交大臣。保守党遭遇历史性“大败”,首相苏纳克仅勉强在自己的选区保住议员席位,预计将辞去保守党领袖一职,谁将接替苏纳克目前仍有较大不确定性。
表面上,英国“向左”,欧洲大陆“向右”,背后都是选民对现状的不满以及寻求转变的愿望
。
近期,极右翼势力影响力在欧盟扩大,欧洲大陆“向右”。例如6月9日欧洲议会选举中,极右翼势力政党的席位数有所上升,占比约为四分之一,而6月30日法国国民议会第一轮选举中极右翼国民联盟得票率大幅上升至33%,成为法国会议第一大党(参见
《马克龙“背水一战”,影响几何?》,2024/7/2
)。与欧洲大陆不同,英国工党以较大优势重新执政,英国政治“向左”,斯塔默也承诺将组建一个财政审慎的中左翼政府,
但背后均反映了其民众对现状的不满和对当前执政党政策的反对。
一方面,欧盟各国政府在移民、疫情应对、抗击通胀、稳定政局等问题上表现不佳,为曾经边缘化的右翼政党提供空间,而英国保守党在经济、脱欧、疫情应对、抗击通胀等问题上也表现不佳,斯塔默带领工党从前领袖科尔宾的左翼政策向中间靠拢,将工党塑造为保守党不稳定执政的可靠替代者。另一方面,法国国民联盟等极右翼
政党和左翼政党英国工党一定程度上“中间化”以吸引中间派选民,例如国民联盟领导人勒庞淡化极端主张,并不再坚持法国退出欧盟,工党也从此前的极左翼转向当前的中左翼。可以作为佐证的是,尽管2019年后工党支持率持续上升,但准备在竞选中给工党投票的选民意愿却不高,显示支持工党的很多选民或主要是不满保守党的执政。
最后,极右翼改革英国党支持率上升至17%,好于大选前的预测,而领袖法拉奇在第八次尝试后终于当选英国议员,但由于英国选举制度不利于小党,改革英国党席位数仅为13个,对英国政局的影响短期仍然有限。
2、保守党“做错了什么”?
英国经济增长乏力、脱欧乱局、疫情期间应对不利、通胀飙升等因素或是保守党此次失利的重要原因。
保守党自2010年起连续执政14年,历任卡梅伦(2010-2016)、特蕾莎·梅(2016-2019)、鲍里斯·约翰逊(2019-2022)、特拉斯(2022)以及苏纳克(2022-2024)等五位首相。但在保守党执政时期,英国经济增长乏力,疫情后复苏不及美国和欧元区;卡梅伦导致英国公投退欧;梅在退欧谈判中进退失据,退欧协议数次被议会否决;约翰逊实现退欧,但退欧协议拖累英国贸易,且对疫情初期应对不力,最终因为“派对门”而辞职;特拉斯的减税引发财政预算危机,成为任期最短的英国首相;苏纳克任期内,保守党退欧承诺的收益仍未兑现、经济增长整体乏力,通胀高企凸显,因此也未能扭转保守党颓势。众多因素严重拖累保守党的支持率:自2021年末起被工党反超,且差距持续扩大(图表5)。具体看:
-
经济增长乏力。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发达国家增长普遍疲弱,英国也不例外:实际GDP同比增速中枢从2001-2007年的2.5%回落至2010-2019年的2.0%,英国的实际GDP也长期低于趋势值(图表6)。疫情以来,英国增长更是弱于其他发达经济体,截至2024年一季度,英国GDP仅修复比2019年四季度高1.8%,不及美国(8.6%)和欧元区(3.4%)(图表7)。
-
脱欧乱局。
2016年在保守党总理卡梅伦任上发动了脱欧公投,并最终退出公投;梅为了完成退欧,导致英国政府多次陷入危机;约翰逊最终与欧盟达成退欧协议,英国顺利退欧。但退欧并没有给英国带来之前所承诺的“繁荣”,退欧后英国与欧盟贸易之间的贸易壁垒增加,退欧不确定性导致英国的投资长期停滞不前(图表8)。目前英国民众觉得退欧是错误的比率上升至56%,认为是正确的比率仅32%(图表9),因此作为发起退欧、并最终完成退欧的保守党,其支持率持续下滑。
-
新冠应对不力
、通胀飙升、住房短缺严重。
疫情期间,英国一度是发达国家中超额死亡率最高的国家,时任首相约翰逊更是曝出“派对门”事件,导致民众不满。疫情以来,英国对高通胀的应对也不及其他国家,截至2024年5月,英国CPI相对疫情前(2019年12月)累计上涨22%,高于美国(21%)和欧元区(19%)(图表10)。此外,英国住房短期问题迟迟得到不到解决,各年龄段的房屋持有率整体下降(图表11)。
3、工党执政会有哪些变化?
整体来看,工党政府秉持着相对亲商立场,有助于吸引外资的流入。
从财政立场来看,
工党预计未来将继续推动财政整顿,但存在赤字超预期的可能性,或对增长和通胀有边际提振。
从贸易关系来看,
工党预计将推动与欧盟的贸易关系进一步改善,边际提振英国对欧贸易以及对于FDI的吸引力。
从移民来看,
工党同样希望控制非法移民流入。由于工党当选及政策并没有显著超过市场预期,短期对英镑、英债收益率影响不大。
从现有的政策来看,
工党没有能够对英国劳动生产率长期低迷等结构性问题提出系统解决方案,对于国民健保系统(NHS)所面临的资金不足、服务供不应求的状况工党所提出的方案能否实质性解决也有较大不确定性。
财政立场上:
工党整体取向与保守党类似,未来或将推动财政整顿,但具体措施上有区别。
保守党和工党均承诺在5年内实现债务水平(占GDP的比例)下降。根据OBR预测,2025年财政赤字预计收窄0.6pp至3.1%,财政整体呈紧缩立场。但工党和保守党在具体措施上存在区别,保守党是减税+减支,而工党是增税+增支,即通过打击投资避税、对私立学校征收增值税和营业税、对石油和天然气行业征收暴利税等增加政府收入,加大绿色转型、公共医疗服务和教育等方面的投资,执政思路仍然接近于“大政府”。往前看,今年秋季工党将公布2025财年的预算,届时对工党财政立场或有更加明确的信息。
-
为应对英国的财政压力,工党和保守党均计划推动财政整顿,即财政紧缩。
在保守党的领导下,英国的财政情况较快恶化。金融危机后,英国的赤字率(2010-2023年平均为5.9%)长期高于德国(0.8%)、法国(4.9%)以及欧元区平均水平(3.2%)(图表12),导致英国政府债务占GDP之比从2007年的43%迅速增长至2023年的101%,涨幅显著高于德法以及欧元区整体水平(图表13),政府利息支出压力也显著高于其他欧洲国家(图表14)。前首相特拉斯减税导致的“迷你预算”加剧了市场对英国债务持续性的担忧,因此保守党和工党在财政立场上均较为谨慎,承诺进行“财政整顿”,控制债务占GDP的比例。
根据OBR今年3月的预算,
2025-2028年英国财政赤字平均每年下降0.7pp,财政整体维持紧缩立场
(图表15)。
-
但两党平衡财政预算的方式不同,工党是增税+增支,而保守党是减税+减支。
工党仍然偏向“大政府”,计划增加政府收入,2028财年预计增收86亿英镑(2023年GDP的0.3%,下同),主要来自打击投资避税(52亿)、对私立学校征收增值税和营业税(15.1亿)、对石油和天然气行业征收暴利税(12亿)、提高非英国买家购买住宅的印花税(0.4亿)等;同期,支出增加96亿(GDP的0.3%):其中一半左右用于绿色繁荣计划,即支持绿色转型投资(47亿),其他的支出还包括优化公共医疗服务(包括增加医疗仪器和医疗服务覆盖率、增加心理医生数量等)、改善教育(包括增加公立学校教师数、托儿所数量以及儿童免费早餐供给等)(图表16)。保守党计划2029财年降低财政收入112亿英镑(2023年GDP的0.4%):减少国民保险的费率2个百分点,减少国家养老金的缴税、免除首次购置价值42.5万英镑以下房屋的印花税等;同期,减少财政支出115亿英镑(GDP的0.4%)的支出:包括减少社会福利支出、减少R&D支出、削减公民服务的岗位数等。
-
工党增税计划存在不确定性,英国财政整顿或不及预期。
目前英国税收负担(税收收入占GDP之比)升至70年来的历史高位(图表17),因此工党承诺不会增加个人所得税和增值税,并且将企业所得税率维持在25%。在财政整顿的压力下,工党只能转向避税收入等来源,但IFS指出,避税收入不确定相对较高,政府能否获得上述收入仍存在不确定性,因此英国财政整顿存在不及预期的可能性。此外,如果发生金融危机、俄乌冲突升级等外生冲击,债务路径也可能明显偏离现有的计划。
与欧盟关系上:
相比于保守党,工党或进一步改善与欧盟关系,降低脱欧对英国贸易的影响。
工党在竞选纲领中重申不会加入欧盟单一市场或者欧洲关税同盟,但将与欧盟建立更紧密的联系。具体措施可能包括:1)与欧盟及周边国家达成部分行业协议以减少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例如加入包括欧盟和中东国家的泛欧地中海公约PEM、将农产品和化工产品的标准与欧盟对齐以减少贸易壁垒。上述措施有助于降低英国企业进入最大贸易伙伴(欧盟)所面临的壁垒。2)英国和欧元区或降低音乐领域人员签证和许可要求,但工党表示[4]暂时不会推进更广泛的人员流动和签证互认。此外,工党也准备推动与其他全球主要经济体签订新的贸易协议。
随着工党和欧盟以及多边关系的改善,英国国内投资以及FDI可能受到提振。
与移民关系上:预计工党上台后不会显著改变移民收紧的趋势,但对不同群体存在差异。
英国的净移民人数在脱欧后显著增加,在2022年达到76.4万人的峰值,尽管2023年净移民数量预计下降10%至68.5万,但仍远高于疫情前25万人/年的平均水平。因此保守党已提出一系列限制移民的政策,包括卢旺达计划(将乘船穿越英吉利海峡的非法移民驱逐至卢旺达)、限制国际学生携带家属入学,提高移民签证的担保成本等。
尽管工党支持限制移民,但目标和保守党存在区别。
针对合法移民,保守党更侧重于对工作和家庭签证的发放设定上限来控制移民总数,而工党则希望增加雇主雇佣移民的责任和成本来制约对移民的需求。针对非法移民,工党在竞选纲领中表示卢旺达计划相对低效,因此可能成立新的边境安全司令部以及相应的遣返和执法部门来管理和遣送非法移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