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国经济网
中国经济网是经济日报主办的国家级重点新闻网站,以经济报道、资讯传播和经济服务为主要发展方向,是目前中国境内最大最权威的综合经济类网络媒体。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央视财经  ·  全球之最,开工!这一超级工程,亮了! ·  6 天前  
神嘛事儿  ·  回复@crystal_hz:这次我理解了国内 ... ·  6 天前  
21世纪经济报道  ·  徐翔,突传消息! ·  6 天前  
有限次重复博弈  ·  看山姆会员店人山人海的,好像购买力也不弱的样 ...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国经济网

香港女特首两个儿子都毕业于剑桥,她的育儿观只有8个字 | 可读

中国经济网  · 公众号  · 财经  · 2017-07-10 12:29

正文

孩子需要陪伴,婚姻需要理解与真诚,家庭需要包容、大爱!


1


  2017年7月1日,香港回归20周年,林郑月娥正式就任香港特别行政区新一任行政长官。

 


  同日,中央电视台播出了她的专访。让人印象最深的是她的一句话:“我两个孩子小的时候,我从来没有请一个工人,煮饭什么事都是我亲自做,我觉得这个很重要,孩子要感觉到妈妈是照顾他们的。”

 

  原来,虽然身居高位,但母亲的角色,在林郑月娥的生命中依然占有重要位置。

 

  她甚至,曾为了儿子甘愿放弃行政职务——为便于亲自照顾儿子,她曾向香港政府申请降职调至伦敦办事处工作。因为两名儿子考到英国升学了,而当时长子林节思正值青春期,林郑月娥决定一家前往英国生活,一边工作一边照顾孩子。

 

  在林郑月娥眼里,陪伴孩子成长,比其他都重要。她不要让她的孩子,在最渴望爱的时候,却发现没有陪伴。

 

  林郑月娥有个朴素的念想:年幼时,孩子非常需要父母的关怀照顾,陪伴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她的育儿观就是8个字:陪伴是最好的教育。

 

  这个陪伴教育,现在让林郑月娥很欣慰,两个儿子都学业有成——老大林节思、老二林约希都毕业于名校剑桥。虽然孩子都已经大了,但他们跟林郑月娥很亲近。



2

  陪伴教育有多重要?


  没有陪伴,爱不在身边,在孩子心里,他也依然很孤独。

 

  拒绝陪伴,就是缺爱。那些缺爱的童年,会撕裂成内心最深的伤痕,一辈子都无法痊愈。

 

  我们来看一位知名作家真实的故事。

 

  父亲和哥哥相继过世后,心底仍有孝心的某知名作家试图与母亲一起生活,以便照顾母亲。然而,成长伤痛使作家与母亲根本无法握手言欢。

 

  为寻求缓解水火不容的母子关系,作家甚至携母亲上了某一档心理访谈节目。


  在这期访谈节目上,作家说了一句震惊国人的话:“很长时间,我不知道人是爸爸妈妈生的,以为是国家生的,有个工厂,专门生小孩,生下来放在保育院一起养着。”

 

  语惊四座的背后,有一道长长的成长伤痕。

 

  原来,作家的父母是工作狂,一岁半就把他送进了保育院,将他和小朋友们放养在一起,两个礼拜回一次家,有时甚至四个礼拜才回一次家。

 

  在作家眼里,母亲是这样的妈妈——只生不管,哪怕儿子生病了,都不肯放下工作陪伴儿子。到当了奶奶,才开始学做母亲,可一切都来不及了。

 

  作家讲述了这么一件事:少年时候,有一次他做阑尾手术,家里没有一个人陪伴,非常孤独和害怕,特别希望母亲这一刻能在身边陪自己,可母亲还是令他失望了。

 

  明明父母双全,为何作家却活得像个绝望的孤儿?父母真的是忙到一个小时的陪伴都没有时间吗?

 

  为人父母职责的空缺会给孩子造成极大的心理伤害,比如这位作家,从小到大,他把自己当成被母亲遗弃的孩子。

 

  而母亲对他在心理上的抛弃,导致他同样在心理上流放自己的母亲:作家一直无法原谅和接纳自己的妈妈。

 

  在母亲撰写的传记里,就记录了这样的对话:

 

  母亲问:“小儿子,你能原谅妈妈吗?”

 

  作家回答非常干脆:“不能。”

 

  母亲说,听了这话很难过,认为儿子真是错得离谱,不应该对自己的亲妈这么决绝。

 

  很多父母就是这样自以为是。自己决绝,却不允许孩子决绝;自己不亲近孩子,却要孩子亲近她。


  以为孩子是自己的,哪怕生了不管,哪怕是让那个从我身上掉下的肉独自在世间漂泊流离,但我还是他的父母,他还是我的孩子,血缘会让我们自然亲近,想让他几时亲近我,他就会几时亲近我。

 

  但是,事实真是这样吗?!

 

  一个人事业上再大的成功,也弥补不了教育子女失败的缺憾!



"史上最严限购令"发威!北京周边楼盘打七折 1个月没卖出一套...

手机被盗后她第一时间做了这件事!警察仅1小时就抓住小偷

中国各省人的气质,总结得太到位!


来源:优爸课堂(ID:cgdtq66)

责任编辑:彭金美、秦静

支持我们请点赞或使用评论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