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山东省委、省政府联合印发《大力推进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之际,在“儒商大会2018”十强产业平行论坛之
“山东省精品旅游产业发展与新旧动能转换高端论坛”
上,来自法国、加拿大、西班牙等国旅游专家,央企及其他省市大企业代表,以及国内从事旅游领域研究的专家学者,具有丰富行业实践经验的产业领军人物等共计约200人,就山东省旅游产业的精品化发展与深度发挥促进新旧动能转换,展开交流与对话,探讨“好客山东”的新机遇与新路径。
在齐鲁大地上,一半是陆地一半是海洋,构成了一幅山海相依,陆水交织的旖旎风情。经过亿万年的锤炼,泰山隆起的骨架雄踞中部,为山东省最高点,古往今来,帝王在此封禅祭祀,文人墨客直抒胸怀,后人登上“五岳之首”倾听远古与未来的对话。
沧海桑田成就了今天山东3345公里的海岸线,占到全国海岸线的六分之一,拓海而生的青岛、烟台、威海、日照等城市如颗颗明珠串联起海洋旅游聚集带。
在汇入渤海的大江大河中,激情彭拜的黄河奔流至此变得温柔而娴静,黄河三角洲的绿洲平原为山东创造着生态和经济财富。黄河上最生动的故事是人类创造的历史,山东的德州、聊城、泰安、枣庄和济宁因“大运河”而生至兴,至今运河网络仍是重要的水路交通。
浸润城市的是一处处灵动的泉水,温润如玉也造就了人们的道德和才智。山东是孔子的故乡和儒家文化发祥地,深厚的文化积淀不仅涵养了山山水水,还有山东人特有的心性品格。
全面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中,山东全域旅游迈向高质量发展之路,以世界眼光、国际标准、山东特色为引领,深化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壮大精品旅游产业,构建全域打造、全业融合、全景建设、全民参与、全要素提升的全域旅游发展格局,打造“文化圣境·健康福地”国际旅游休闲度假目的地,以“三生三美”融合发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精品旅游产业发展与新旧动能转换论坛上,
山东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随莲在致辞中提出,山东旅游高质量发展以品牌建设为载体,以标准化建设为抓手,强化文旅融合,推动精品旅游科学发展,坚定不移地打造精品旅游项目
,培育了尼山圣境、台儿庄古城、青州古城、威海华夏城等一批精品文化旅游项目,打造了一批游轮游艇、自驾车房车、温泉滑雪、低空飞行、养老养生、研学旅行、中医药健康、休闲垂钓、文化演艺等新业态项目。
近五年累计完成旅游投资超过8000亿元,其中2017年达到2160亿元,连续三年居全国第一位。
山东,不仅有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产生的巨大旅游需求,还有1亿人口的庞大消费市场。在乡村旅游提档升级和旅游服务环境优化方面,培育一批全国叫的响的旅游品牌,让“好客山东”真正响在外、秀在内。
山东发展精品旅游与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密切相关,在城市、乡村、海洋三大板块协同发力,以打造精品旅游产业集群,构建更加完善的产业体系,以产业融合促进新旧动能转换,释放旅游产业综合性新动能。
旅游发展正在经历一个国民大众从“有没有”到“好不好”的转型的过程当中,高质量旅游发展在城市旅游中最先展露新气象。基于市场主体的创业创新,来自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中国旅游协会副会长、浙江省旅游协会会长陈妙林和北京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张辉不约而同谈到了用好资本和人才推动产业发展,对于内生性、本地化的市场主体的关注,是建设精品旅游依靠的力量。
枣庄市推进城市转型中,打造出“台儿庄模式”。
以古城重建为内核,以中华运河文明传承和民族文化挖掘为创新,确立打造“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的定位,通过“全域布局、差异化定位、特色发展”,探索“三个之外”路径拓展价值空间,以共建、共荣、共享的为理念统领,构建“全方位保障、全景化打造、全功能完善、全空间布局、全产业融合”的“五全模式”,走出一条“政府主导发展,市场培育消费,消费吸引投资,投资带动转型”的新旧动能转换实践路径,将台儿庄古城成功打造成今日的旅游精品,未来的文化遗产。
2016
年,台儿庄入选国家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名录。
与此同时,台儿庄古城实现集团化运作。古城内,启动“商业业态培育工程”,以文化为核心进行场景化打造,建成特色街区。古城外,启动“全域旅游培育工程”。实现了从古城游向台儿庄整个区域游的转变,打造了台儿庄全域旅游消费圈。
2017
年台儿庄古城上榜“厚德鲁商”品牌形象榜。2018
年,“山东省最具影响力十大景区”出炉,台儿庄古城位列第三,仅次于泰山和三孔旅游区。
青州古城凭借自身的古旧沉淀和文化潜能,在全域旅游发展的带动下,摸索出了独具特色的发展模式和路径,获得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等殊荣。以青州古城修复、重建,历史文化活化、重现为龙头带动产生价值外溢,激发“全民共建,全民共享”的共识和热情,
依托四大优势资源,创造性地构建“山水花城”内外联动的业态格局,并
“
以点牵线连面”
构筑起“
山秀、水美、花香、城古”
的全域旅游格局
在对古城历史遗迹修复的过程中,青州保护与建设并行,历经两年,古城内修复城池、上百余条古街巷;“旅游化”发展,使得古城环境和基础服务设施得到明显改善,让古城人民彻底告别了脏乱差的生活环境。
2016
年2
月,青州入选国家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名单
。短短几年时间,以新动能盘活旧资产,旅游业助力城市实现了“弯道超车”。
论坛上,
北京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张辉
谈到乡村旅游发展也面临着动能转换问题,过去以“吃农家饭,住农家院,享农家乐”为主题内容的旅游方式难以适应旅游者体验需求,作为农业大省的山东,应当成为乡村旅游升级换代4.0乃至5.0的改革样本。
一是提升乡村旅游在市场占有份额,关键是品质的提升;二是从非技术消费向技术消费转换,即发展航空等新业态项目,提升消费档次。
山东沂蒙老区红色文化资源丰富,以沂南、沂水、费县等县域为样本打造具有山东特色的红色文化传承示范区研学游旅游目的地体系。同时推动红色旅游与民俗旅游、生态旅游、研学旅游等相结合,实现红色旅游特色化、差异化、品牌化发展,唱响新时代沂蒙颂。
歌曲《沂蒙山小调》诞生地费县作为革命老区,聚焦“
文旅寿养”
的发展思路,先后打造沂蒙山银座天蒙旅游区、许家崖“
后乡土”
乡村旅游综合区。
作为费县境内的一家5A级标准旅游景区,沂蒙山银座天蒙景区充分发挥着龙头景区的带动作用,规划建设沂蒙山红色小镇,不仅带动了周边的基础设施建设,同时促进了景区周边环境的提升。
许家崖“后乡土”乡村旅游综合区则更多的带有时尚动感的后现代风。联合附近的乡村,建立起集航空、体育、旅游、农业、扶贫于一体的航空体育特色小镇综合体。围绕寿养主题,大力发展健身休闲、温泉养生、中药食疗等产业模式,培育建设养生旅游第一品牌——中医药健康养生园,一系列“ 旅游+” 催生出了新的经济形态,推动费县旅游产业由“小旅游”向“大旅游”转型。
位于鲁中南地区的沂水是著名的红色革命老区、沂蒙精神的发祥地之一沂水县以“
红色记忆”
打底,走出一条从有到优,聚沙成塔的旅游产业发展创新之路,被旅游业界誉为“
沂水现象”
。
通过挖掘“红嫂”文化,以“红嫂”祖秀莲的故乡院东头镇桃棵子村作为红色旅游重点开发项目,院东头镇在“全景沂水”的打造中以10个村进行了连片的整体开发,以“乡村记忆”、“院落农家”、“公社文化”等文化元素为特色的主题乡村,真正让游客走出景区,走进乡村,处处彰显了“沂水实践”在全域旅游指导下“全景化打造、全要素融合、全民化参与”的发展新势能。打造红色旅游研学基地,积极地编制了红色旅游研学方案,通过举办多种活动丰富红色沂水品牌内涵。
沂水不断探索扶贫新模式,“
因地制宜、精准实施”
,
在对全县贫困村的旅游资源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各村的村落建筑、文化遗存、古树名木和风土人情等特色资源,打造了一批红色旅游、特色农家乐、精品采摘园、精品民宿、新型旅游小镇等乡村旅游产品。
在塑造著名城市旅游品牌壮大集群板块中,青岛和烟台以海洋休闲名城位列其中,培育海洋旅游聚集带将是山东助力经略海洋战略,实现高端装备制造业新产能发展的又一力作。
烟台以蓬莱阁景区品牌提升为抓手,在已有基础上重塑“仙城楼阁”,升级文化体验,通过发掘神仙文化的内涵推出“八仙真人秀”;整合蓬莱海洋文化、港口文化,建成蓬莱古船博物馆;在每年的“好客山东·贺年会”期间,推出了“民俗、民艺、文化、休闲、娱乐”的旅游参与性活动,文旅融合“组合拳”摆脱了以往以门票经济、观光游览的单一模式。
以项目化、产品化转化仙道文化、海洋文化、海防文化等,引进国际品牌酒店、游艇俱乐部等高端度假类旅游项目、生态休闲海岸和海洋文化主题公园等生态类旅游项目,打造集海上旅游、文化娱乐、高端商住于一体的蓬莱西部文化旅游新城。
依托北部滨海沙滩及第二海水浴场的开发,丰富沙滩体育、海上冲浪、自驾车影院等消费新热点项目,建设海滨型露营地;在东海岸布局葡萄酒文化旅游板块,围绕刘家沟“葡萄酒特色小镇”产业规划布局,引导文成城堡、南吴家村、沃族酒庄、泰生小镇等核心旅游区域连片快速发展。
这些项目的落地和业态的布局,极大地拓展了蓬莱海域空间,使海岸、海岛、海湾与陆地连接,展现出山、海、城互动互补,联合发展的优势,形成山城相连,海天一色,动静结合,人文与自然融合全域发展格局,更好地凸显了山东省“仙境海岸”的文化魅力。
在本次论坛上,蓬莱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孙传武与浙江开元旅业集团执行总裁朱再忠签署在山东的第1个落地项目——开元旅游度假项目合作投资开发协议,总投资35亿元。助力蓬莱旅游品牌化、国际化水平提升,为打造“仙境海岸”又落下浓墨重彩一笔。
对于全域旅游跨界融合,现代金融服务和旅游互动发展将为山东全域旅游精品打造提供保障支持。
山东省农行银行副行长马林在论坛上提出以全产业链金融服务模式推进全省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文化旅游、乡村旅游、红色旅游、海洋旅游、智慧旅游等业态项目提供针对性信贷产品,带动全行旅游行业贷款余额达到50亿元。
论坛现场,山东省旅游发展委副主任孙树娥与十大金融机构负责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总投资1200亿元的12个精品旅游重点项目现场签约。一批大项目、大企业即将落户山东,正是“儒”与“商”合力构画发展蓝图的最佳解答。
对于山东精品旅游产业发展,论坛各位嘉宾给予中肯建议。
国旅总社、中旅总社董事长于宁宁认为山东应当立足世界,发展入境游市场,以此让山东走向世界。四川大学教授杨振之建议打造全球儒学研究中心,儒家文化做为山东标志性文化内涵应当发扬光大。景域集团总裁高冬强调品牌通俗化和传播性。
同程国旅、同程文旅集团董事长吴剑认为,品牌要做大,产品要做小,以精致、精准、精心的产品和服务占领用户心智。北京巅峰智业总策划师文立玲把山东文化比作一首交响乐,不仅需要大文化概念示范,也需要类似沂蒙山小调的亲和力,让风情可触摸,可体验。
旅游作为综合性产业,是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之间的转换器,旅游赋能也是推进新旧动能转换的加速器。
山东在积极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省之时,对传统旅游产品大刀阔斧提档升级,向精品化供给转变,“好客山东”再次举起勇于革新的大旗,试图探索一条“敢于潮头竞风流”的高质量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