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内心深处都知道,我们是为永世而受造的。灵里空虚、渴望和不得满足,成了我们经历的特点。而且这个世界没有一样事情有能力填满这个空虚。我们盼望生活有意义、充实、有目的、得着平安、安息和喜乐。但是当我们在世上的受造物和有限的安慰中去寻找时,我们的追求就显为是幻影。路易斯(C. S. Lewis)描述了我们这种徒劳求索按照逻辑必然要有的结果:
我若发现在自己里面有一种愿望,是世上经历无法满足的,那么最有可能的解释就是,我是为着另外一个世界被造的。(《返璞归真》,第三章)
我们的确是为“另外一个世界”,那无限、永在独一之神的世界所造的。正如鱼为水的环境,鸟为飞翔的领域所造,同样我们受造是为了认识神。只有在认识神当中,按他形象样式受造的人才能找到满足和实现。耶稣说:
“我就是生命的粮。到我这里来的,必定不饿;信我的,永远不渴。”(约 6:35)
我们可以穷尽一生时间探究耶稣这深邃的宣告。我们都知道饥饿是什么滋味,至少在某种程度上明白。我们都知道口渴又是如何。在炎热的天气里运动一个下午,世上没有什么比普通水龙头里流出的水更令人为之一振。徒步一天之后,就连最乏味的干粮尝起来也像来自天上的美食。耶稣的话讲到对应身体饥渴的那普遍性的灵魂饥渴的经历。耶稣说我们的灵魂在灵性方面是饥渴的,我们的灵魂盼望得到饱足满足。
我们可以尝试用事物满足我们灵里的饥饿(这是物质主义者的做法),或者使用娱乐(这是猫在沙发上看电视的人的选择),或用感官方面的欢愉(享乐主义者的选择),或者使用权力、威望、地位、名气、毒品、酒精,或者这个世界能够想得出来的任何其它赝品。耶稣身边的群众所求的,不过就是得到另外一顿免费午餐,能够“吃饱”而已(约6:4-14, 26)。然而这些世界的代替方法没有一样是有效的。没有一样能给人满足。世上的欢乐是“暂时”的,一瞬即逝(来11:25)。
世界糟糕的替代品只不过是“虚空”,“捕风”(传2:11)。有限的东西,这个世界的事物,没有一样能令我们满足,因为神造我们,是要在他里面找到满足。神按他的形象样式造了我们,并且他造我们,是要让我们认识他。意译帕斯卡的话,就是我们灵魂的空处有“神的形状”,只有认识他,我们才能找到充实、满足、幸福、平安和喜乐。伟大的奥古斯丁说:“神啊,你为你自己造了我们,我们的心若不能在你里面找到安息,就躁动不安。”
耶稣大胆宣告,自己就是能够使我们灵里饥饿得饱足、解我们灵里之渴的那一位。我们要把一些事情联系起来加以认识。耶稣在十字架上的死不是人误以为的悲剧,而是赎罪的血祭,得神接纳,作所有相信之人罪的赎价。他一次舍命,作了多人的赎价(彼前3:18;太20:28)。他是“神的羔羊,除去世人罪孽的。”(约1:29)相信的人罪得赦免,对我们来说至关重要的是,他们也得与神和好(罗5:10;林后5:18)。换言之,通过献祭和审判,关系得以建立。“若不流血,罪就不得赦免了。”(来 9:22)耶稣在十字架上献上自己,作为为所有时候、一切的罪一次献上的祭物(来7:27;9:12,14;10:10-14)。我们靠着他的血得“称义”,“和好”(罗5:9-11)。通过耶稣的赎罪祭,与神和好的罪人能认识他们起初受造要去认识的神。耶稣说这种认识就是永生:
“认识你独一的真神,并且认识你所差来的耶稣基督;这就是永生。”(约 17:3)
圣经如此肯定认识神是“至宝”(腓3:8),以致它发出这挑战:“你们要尝尝主恩的滋味,便知道他是美善”(诗 34:8);“要以耶和华为乐,他就将你心里所求的赐给你”(诗37:4);耶稣说:“到我这里来,我就使你们得安息。”(太 11:28)确实,只有那些“饥渴慕义的人”才能真正“得饱足”(太 5:6)。
领会了这一点,我们就有了生活的正确根基。我们就不再寻求有限之物,去满足只有那位无限的神才能满足的需要;就不再寻找暂时的东西,来满足只有那位永在的神才能满足的需要;就不再依靠人去满足只有神才能成就的事,不再寻求物质去满足只有那位是灵的神才能满足的事情。
让人难过的是,没有为生活立下这至关重要根基的人,就给他们的婚姻、家庭、财产和经历加上了难以承受的重担,是他们担当不起的。他们对那些没有能力使他们满足、幸福的人和物说,“给我满足,让我幸福。”
但是那些在基督里确实立下了这根基的人,就要降低他们对这个世界的期望。他们不再以婚姻、家庭和物质为偶像,期望从丈夫、妻子、儿女或物质那里得着他们一直把握不住的幸福。不管处在什么样的情形中,他们都得着平安、喜乐和满足,因为这些性情是扎根在基督里的(腓4:13)。供应他们一切的需要是神,而不是配偶、家庭、物质和经历(腓4:18)。
实际上我们所有的浪漫主义文学作品所认定的,都与我们现在说的相反。那些“从此过着幸福生活”的人,是找到了他们心灵的伴侣。生活痛苦?得不到满足?你的幸福之所以遭受挫折,是因为你还没找到合适的人,或者更糟糕的是,是因为你已经和那不合适的人结了婚。书中的故事这样讲,只要你能找到另外那个人,那个真的了解你、欣赏你、对你有吸引力的人,你就会最终找到你配得到,却一直在躲着你的幸福。这些浪漫小说的重点在于追求让有情人终成眷属,这些人因着与那唯一能满足他们心愿的人分离就幸福受挫,郁郁寡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