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是全球最具活力的区域自贸区之一,在全球贸易版图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中国-东盟经贸合作高质量发展对我国落实“一带一路”倡议,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以及维护产业链和供应链安全至关重要。自2020年我国与东盟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简称RCEP)以来,双边经贸合作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在贸易、投资和经济技术合作等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
我国和东盟国家之间的经贸合作具有高度互补性和广阔的发展空间,我国和东盟互为重要的贸易伙伴,东盟连续4年保持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我国已连续14年为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特别是在农产品、制造业和高科技产品等领域,双边的贸易额持续增长。然而,面对全球贸易格局的变迁,中国-东盟经贸合作高质量发展面临新挑战与新机遇。因此,如何实现双边经贸合作的高质量发展,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经贸一体化合作模式,成为当前亟待研究和解决的科学问题。
本项目面向中国-东盟经贸合作高质量发展战略,深入研究双边经贸合作的关键影响因素、农产品供应链安全、制造业产业转移与供应链韧性、跨国企业合作与数据跨境流通安全等问题,以期厘清双边经贸合作机制与实施路径等,为促进中国-东盟经贸合作高质量发展提供咨询建议。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总课题:中国-东盟经贸合作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因素与路径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世界贸易格局面临重塑。推进中国-东盟经贸合作高质量发展,共同建设开放型区域经济,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贸易合作模式,是我国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落到实处的关键举措。本部分研究重点是,充分考虑风险叠加背景下贸易格局重塑,以高质量发展为引领,厘清中国-东盟经贸合作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基础与关键影响因素,完善和创新经贸合作机制,建立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制度框架、政策体系和实施路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中国-东盟经贸合作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基础与体系框架;(2)中国-东盟经贸合作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内容与影响因素;(3)推进中国-东盟经贸合作高质量发展的总体思路与路径选择;(4)推进中国-东盟经贸合作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举措与政策需求。
子课题1:中国-东盟农产品市场一体化合作战略
深化我国与东盟农业合作,不仅可以促进东盟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减贫,也有利于推进我国农产品进口来源多元化,将大豆等农产品国际供应链,从目前过度依赖于南美、北美等地区,逐步转向东盟等周边国家,促进农产品市场一体化合作,弥补国内农业供给体系短板。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中国-东盟农业合作及农产品市场一体化的现状、潜力与驱动因素;(2)一带一路、RCEP、澜沧江-湄公河合作等框架下中国与东盟农产品市场一体化合作的总体思路与基本构架;(3)中国-东盟农产品市场一体化合作的主要影响与溢出效应;(4)中国-东盟深化农产品市场一体化的主要机制与战略模式选择;(5)中国-东盟农产品市场一体化合作的实现路径与政策机制。
子课题2:中国-东盟农产品供应链安全保障机制与策略
中国-东盟区域内农产品供应链安全、稳定、可持续,是促进双边农业投资和贸易合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但是气候变化、地缘政治、供应链中断等多源风险给区域内重要农产品安全稳定供给带来严峻挑战,双方亟待构建农产品供应链安全保障机制,形成有效策略。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中国-东盟双边重要农产品供需现状、趋势及主要供应链模式;(2)中国-东盟重要农产品供应链面临的问题及主要风险点;(3)定量评估中国-东盟农产品供应链韧性;(4)中国-东盟农产品贸易供应链安全保障机制及策略。
子课题3:中国-东盟新兴高技术产品贸易高质量发展路径与策略
随着RCEP正式生效,中国-东盟的贸易投资合作不断加深。在数字经济推动下,我国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等新兴高技术产品在东盟市场迎来巨大的发展机遇。在此背景下,探索数智技术赋能新兴高技术产品的高质量发展路径和对策,对于深化我国与东盟经贸合作至关重要。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中国-东盟新兴高技术产品贸易合作的现状、趋势与挑战;(2)新兴高技术产品在东盟贸易合作中遇到的难点、卡点和断点;(3)数智技术赋能新兴高技术产品出口东盟的影响机理;(4)中国-东盟新兴高技术产品贸易合作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与策略。
子课题4:中国-东盟制造业产业转移与供应链韧性
随着全球贸易竞争格局变化以及与东盟RCEP的签署,我国制造业受东盟国家的低成本优势和贸易便利化吸引,产业链中生产加工环节加速向东盟转移。如何确保我国制造业产业在外迁过程中既保持稳定又不失控制力,维护并强化供应链韧性,是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中国-东盟制造业产业转移与供应链韧性的理论基础与关键要素。(2)中国-东盟制造业产业转移中的供应链风险内涵与动态演化路径;(3)中国-东盟制造业“数字鸿沟”影响下的跨境供应链数字化对供应链韧性的影响;(4)推进中国-东盟制造业产业转移与供应链韧性提升的对策研究。
子课题5:中国-东盟数据跨境流通的安全与治理体系
跨境数据流动是跨境数字协作的基础,也是各国数据主权与数据安全的战略重点。如何构建可信安全的跨境数据流动治理体系,是当前中国-东盟数据跨境流通中亟待破解的难题。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中国-东盟数据跨境流通的安全风险与治理困境;(2)构建中国-东盟数据跨境流通的安全与治理框架体系;(3)探索中国-东盟跨境数据流通的安全监管模式;(4)采用区块链、人工智能、隐私计算等技术,提出对等管理下跨境数据分布式技术治理方案与政策建议。
子课题6:中国-东盟跨国企业合作的高质量发展模式
我国与东盟国家始终保持紧密的贸易合作关系。随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思潮明显上升,加上地缘政治因素,中国企业在东盟的投资和运营面临着一定的挑战和风险。在此背景下,共同建设开放型区域经济,实现中国-东盟跨国企业合作及其高质量发展,是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中国-东盟跨国企业合作及合作模式的现状与趋势;(2)中国-东盟跨国企业合作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因素与模式选择;(3)我国企业走出去面临的风险识别机制及风险应对策略;(4)中国-东盟跨国企业合作高质量发展模式的实现路径与对策。
子课题7:西部陆海新通道促进中国-东盟贸易合作互联互通的机制与对策研究
西部陆海新通道北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南连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协同衔接长江经济带,是中国-东盟区域经贸合作的关键物流通道和经济走廊,对于推动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对外开放格局具有重要意义。充分发挥西部陆海新通道对中国-东盟贸易合作互联互通的促进作用,是实现中国-东盟区域经贸合作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西部陆海新通道促进中国-东盟贸易合作互联互通现状、挑战与趋势;(2)西部陆海新通道促进中国-东盟贸易合作互联互通的驱动因素与机制分析;(3)面向平陆运河的北部湾江河海联运物流网络效率评价与优化;(4)西部陆海新通道促进中国-东盟贸易合作互联互通的实现路径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