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2023年目标超额完成。
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2023年GDP增长5.2%,全年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为5.2%,均好于政府工作报告给出的目标。观察两年平均同比,2023年四季度GDP增长4.0%,低于三季度的4.4%,但高于二季度的3.3%。
第二,需求相对不足
,
内需有待进一步提振。
三个方面显示需求不足,
一是
四季度GDP平减指数与二三季度接近,四季度不变价GDP 同比增长5.2%,现价GDP同比3.7%,隐含的平减指数为-1.5%,二、三季度分别为-1.5%、-1.4%。这显示出四季度GDP中的价格指数仍为负增长。
二是
12月工业产销率同比从10-11月的+0.4、+0.5pct到持平去年同期,显示供需匹配情况不及10-11月,不过这可能部分受到了基数波动的影响。
三是
12月生产指标增速仍然高于需求指标增速,投资、出口和零售三个需求指标加权同比4.4%(前月为5.2%),仍低于工业增加值和服务业生产指数加权同比7.9%(前月为8.3%)。两者差值在3.5个百分点,为近四个月的高点。
第三,12月投资和零售两年同比增速边际改善。
12月固定资产投资、工业增加值、服务业生产指数、零售当月同比增速分别较前月+1.2、+0.2、-0.8、-2.7pct,不过去年同期基数波动较大,观察两年同比增速过滤部分基数波动,四个指标分别较前月+1.8、-0.4、+0.2、+0.9pct,可见投资和零售均出现边际修复。
投资增速回升,
或是增发国债资金到位,拉动基建等建筑相关需求回暖。12月基建(不含电力)当月同比增速较11月加快1.8pct;12月建筑业PMI 56.9%也较11月的55.0%继续反弹。而且,制造业投资和民间投资增速边际修复,12 当月同比分别反弹1.1pct、1.4pct,这与我们在《11月经济数据出炉,利率开启下行行情》中提到的制造业逐渐进入补库存周期可以交叉印证。
零售方面,
观察环比季调增速,12月环比0.42%,也明显好于11月的0.09%,也指向12月消费在边际改善。
第四,四季度居民可能转向超额储蓄,消费或仍有提振空间。
根据居民人均消费支出除以可支配收入计算消费倾向,四季度为74.0%,较2019同期低3.6pct,较2020-2022同期的平均值低0.6pct。而三季度时,居民消费倾向较2019同期高出了2.2pct。这指向四季度居民可能从消耗超额储蓄再度转向增加超额储蓄,测算人均多储蓄357.6元,2020年以来的人均累计超额储蓄回升至3940元。从消费倾向来看,后续消费仍有提振空间。不过实际的改善可能更大程度上取决于居民收入和就业的修复情况。
第五,地产数据整体较弱。
12月地产数据仍处于磨底阶段,竣工面积、销售面积、投资、资金来源累计同比较11月继续放缓,分别较前月-0.9、-0.5、-0.2、-0.2pct;新开工累计同比跌幅继续收窄,较前月+0.8pct,施工面积累计同比基本持平。近期上海继续优化部分区域限购政策,以及广州推出房票安置政策,关注后续一线城市地产销售的修复幅度。
第六,统计局发布分年龄段就业数据,青年失业率较高。
统计局发布《关于完善分年龄组调查失业率有关情况的说明》,2023年12月不包含在校生的16-24岁、25-29岁、30-59岁劳动力调查失业率分别为14.9%、6.1%、3.9%,整体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1%。青年失业率仍然显著高于整体失业率。而2023年12月就业人员平均工作时间达到49.0小时,创近年来高点,较2022年同期高出1.1小时;2023全年就业人员平均工作时间平均48.6小时,较2022也高出约1.1小时。这可能反映出部分企业倾向于延长在职人员工作时间,从而影响新岗位的供给数量。
债市面临的环境仍偏友好。
2023年12月经济数据延续温和修复的特征,需求相对不足的情况仍然存在,经济恢复的基础需要继续巩固。在这种背景下,货币政策加码宽松的概率仍然较高,债市面临的基本面环境和政策环境仍然偏向利好,债牛有望延续。
后续资金利率中枢可能接近政策利率。
从资金面来看,年初以来,DR007平均值1.82%,与2023年12月的1.84%较为接近,略高于7天逆回购利率1.8%,但相对于2023年9-11月的1.97-1.98%已明显修复。后续DR007可能继续围绕7天逆回购利率波动。DR007持续低于7天逆回购利率的概率,可能也并不高。从历史数据来看,DR007明显低于7天逆回购利率,往往出现在经济增长显著低于潜在增速、或信贷投放显著低于季节性规律的时段。当前这两个条件并不满足。
曲线偏平坦,关注攻守兼备的债券品种。
观察国债、国开债期限利差,10Y和1Y利差仅为41-42bp,处于2019年以来5%分位数。平坦的收益率曲线,反映出长端利率为后续的宽货币进行定价,短端利率受制于资金面“量足价不低”而下行幅度有限。在货币宽松政策尚未落地的背景下,曲线偏平坦的状态可能会延续。考虑到当前偏平的利率曲线以及相对较低的信用利差,利率波动空间受限,3-5年的中间期限、流动性相对较好的品种,更具备攻防兼顾的属性。如税期之后,资金面阶段转松,中短端品种也可以从中获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