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黄有璨,三节课联合创始人,资深互联网运营从业者,豆瓣年度十大“商业经管类”畅销书《运营之光》作者。
今早,从身在知乎的朋友口中,我得知了知乎已经完成了新一轮融资的信息。
只是,万万没想到,知乎D轮一亿美元的融资公告,下午就被正式发布了出来。
我是做内容的,三节课是做“学习”的,我们也很喜欢知乎。所以顺理成章,我们发自内心的替知乎感到高兴。
但,
逻辑上讲,作为一个“知识平台”,用户数已经逼近“亿”级别体量,又完成了D轮融资的知乎,接下来一定会开始考虑更多的商业化了。
所以,我们不妨来一起猜测一下,
完成了一亿美元D轮融资的知乎,接下来会有哪些商业化方面的新动作。
这几乎是最为自然,也最没有技术含量的一个猜测。
知乎Live从上线至今,大半年时间内,已经为知乎带来了接近2000万元的交易流水
(据知乎官方数据推算)
,且已经被充分验证为是一种可以持续为用户创造价值,用户付费意愿也极度充分的产品。
最为关键的是:这个产品,必须嫁接在知乎的土壤和生态中,才能成立,少了知乎这群对“知识”和“学习”足够敏感,且付费意愿非常强烈的用户和流量分发机制,你能想象一个跟微信群内语音微课差不太多的在线“讲座”、“课程”能够获取到平均每小时过万元的收入?
至少,作为一个Live分享者,我会非常愿意给知乎贡献分成。
知乎在2016年已经上线了包括“付费转载”、“打赏”、“知乎书店”等一系列围绕“内容付费”的产品,但假使立足于“知识服务”的角度来看,显然这还没有完整覆盖到用户“探索和获取知识”的每一个角落。
我举个例子,对于一个做运营的人而言,知乎站内其实已经有很多运营大神们留下过很多关于运营的经典高价值回答了,这些内容对新人,甚至对于一部分决策者们而言是不是有价值的呢?
我认为一定有,但它需要解决一个问题:就是需要被重新组织。
假设我在搜索“如何通过微信公号策划一场涨粉活动”的时候,知乎官方可以推荐给我某个经由筛选过滤过的,大约十来二十个人的真实涨粉案例的话,我猜,我为这样的内容付费的可能性是很大的。
类似这样的一些区域,或许会给知乎带来更多关于“内容付费”的可能性。
不出意外的话,2016年上线的“索引”等功能,就是在做一个铺垫。
抛出这个结论前,我们不妨先来关注一下今日资本徐新今天下午在知乎回答“如何看待知乎获得D轮融资”这个问题时的答案——
“我们有一个感受,互联网进入下半场,交易相关的大平台已经形成,几乎垄断。如果你做电商,你就要问自己两个问题:你比京东好在哪里?你比淘宝好在哪里?而内容的春天才刚刚开始。以前大家买东西图的就是便宜,便宜就是流量入口。现在流量入口是内容,不管是买东西还是生活中做各种决策,大家都要看内容。
内容和商品是不一样的,买商品大家喜欢量极大极丰富,但是提问你并不需要100个答案,你只需要那个质量最高的答案,而知乎已经成为高品质内容的第一品牌。”
投资人的逻辑和判断总是可以影射着某些东西。逻辑上看,徐新此话水分应该不大,所以,可以理解为:今日资本看重的是
知乎的高品质内容可以成为N多现实商业和交易的入口。
价值摆在这里,知乎自己也一定知道。所以如果要考虑变现,除了“知识服务”之外,一定还要考虑“连接商业”。
传统的社区、网站和APP有了流量后也会考虑“连通商业”,但他们最常见的做法,是广告或直接营销。
但,在知乎做营销或用户转化可以像在别的社区、网站、APP中做广告那样粗暴吗?
答案是一定不能。
如果你胆敢明目张胆地在知乎发个不那么高明的软文,估计你会被知乎的用户喷死。
恰恰相反,在知乎这样的地方想要做好传播和营销,或许最好的做法,是抛出某个富有争议而又能够充分吸引大家参与的讨论话题,借由话题拉动流量和关注,再适时给出自己充分而又富有说服力的表达。
举例,试想三节课去发起一个这样的话题并给出自己的充分观点——“产品经理到底能不能被培训?”
而这样的能力,以及这样的分寸拿捏,显然并非每家企业都擅长的。于是,企业有强烈诉求,知乎有流量、高质量用户和服务能力,事情就会比较顺理成章。
不出意外的话,去年知乎站内曾尝试过的Sony广告,乃至“机构账号”的上线等,也是在为这个事情做铺垫和探路。
这里还是承接着前面徐新的观点:知乎已经是一个可以连通商业的流量入口,所以,知乎一定要大力去探索“如何更好连通商业”。
假如以“市场”来推断,“知识服务”目前的市场体量是1的话,“实物买卖”的市场体量可能是50,甚至接近100,二者之间孰高孰低,一目了然。
我们试回想一下,你会不会有在知乎看到某些回答后立马产生了消费行为的场景?我猜一定有。
典型,比如看到有人评价了一本书,看到有人评价了一个商品,看到有人在类似“如何解决XXX问题”的时候诚意满满地介绍了某项服务或产品。
如果要考虑“连通商业”,相信这一定是一个不容错过的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