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勿食我黍
应对时代变迁,保持持久的常识阅读。 坚守自由,激发问题意识,获取思考实感,发掘独特视角。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艾邦高分子  ·  CHINAPLAS聚焦绿色、智能与高科技解决 ... ·  昨天  
高分子科学前沿  ·  诺丁汉大学增材制造中心《CES》:高分辨率3 ... ·  昨天  
艾邦高分子  ·  聚丙烯电容膜材料的研究进展 ·  2 天前  
爱猫之和高Y家打官S版  ·  我寻思着铲屎官能有多宠溺猫咪,看完后震惊:这 ... ·  2 天前  
爱猫之和高Y家打官S版  ·  我寻思着铲屎官能有多宠溺猫咪,看完后震惊:这 ... ·  2 天前  
高分子科学前沿  ·  煮“面条”,煮出一篇顶刊!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勿食我黍

阿西莫格鲁|他人如何影响我们的决策?

勿食我黍  · 公众号  ·  · 2024-10-23 13:31

正文


作者| 达龙·阿西莫格鲁 (Daron Acemoglu) 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教授,2024年诺贝尔经济 学奖得主
戴维·莱布森 (David Laibson) 哈佛大学罗伯特·戈德曼经济学教授
约翰·A.李斯特 (John A. List) 芝加哥大学肯尼思·格里芬经济学杰出服务教授


本书中,我们曾经在不同的情况下提到我们的偏好。是什么因素决定了我们是否公正,是否屈从于社会压力,是否真正享受做了正确之事所产生的愉悦感觉,是否从实施报复中获得满足感?这些因素与决定我们喜欢巧克力冰激凌还是香草冰激凌的因素有何不同之处?
偏好从哪里来?
我们的偏好部分取决于生物和化学过程(例如,儿童更喜欢甜味)。在许多应用中,我们都可以将其作为我们经济模型中的“给定条件”。 然而,我们偏好的其他维度则是由社会、信息获取以及教化决定的。

点击封面查看👇



《微观经济学 / 宏观经济学》(第三版)
[美] 达龙·阿西莫格鲁 / 戴维·莱布森 / 约翰·A.李斯特
崔传刚 译  翁翕  审校
中信出版集团
2024年9月


我们并不是生来就具有看电视或玩电子游戏的偏好。这些是我们后天获得的偏好。 这种偏好是我们所生活社会的一个函数。 我们会学着以适应社会的方式来塑造我们的行为。社会的影响,特别是朋友和家人的影响,是社会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的偏好还受到一种更令人反感的力量的影响:教化。 教化是经济主体向社会灌输其意识形态或观点的过程。 一部分教化是良性的—它只是一个提供信息的过程。例如,反吸烟运动会展开大范围的付费广告宣传,因为他们相信这些广告能促使人们远离烟草。这些团体成功地培养了一种反对吸烟的文化规范。我们大多数人不愿意吸烟,部分原因在于我们已经知道了吸烟对健康的负面影响,部分原因则在于我们知道我们的社会不赞成吸烟。

在潜在有用信息的传播之外,社会中还存在一种通过教化来改变人们偏好的组织力量。 在许多国家中,政府和有权势的个体都具有利用意识形态或观点来影响其民众的倾向。
同伴效应经济学
在第12章中,我们讨论了他人如何通过网络外部性影响我们的生活。例如,由于你的许多朋友都使用推特,你可能也会受到影响,觉得应该有一个推特账号。如果你所有的朋友都在看《吸血鬼日记》并整天谈论它,那么即便你对它不怎么感兴趣,也可能会觉得有必要去看一下,以避免和同伴无话可聊。除了网络外部性,其他人的影响也同样很重要。我们每天都要和人打交道,要听他们讲话,要和他们进行各种事务的沟通。我今晚出去时应该穿什么牛仔裤?下一只热门股票是什么?我应该买什么样的鞋子?

用数据说话

经济学会害了你?

●你或许不会对以下的这个事实感到惊讶:至少有三个独立的实验室实验表明,经济学专业的学生比其他学科的学生更不愿意合作。10无论是在囚徒困境实验还是在独裁者博弈中,经济学专业的学生通常都表现出更符合自私经济人的行为,而不是更符合合作性经济人的行为。

●这是一种教化的结果吗?经济学是否会让人变得更不乐于互动,更为自私?

●对于这些结果至少还有两种其他的解释。第一种解释是,首先,经济学学科可能会吸引比一般学生更“自私”的学生。也就是说,经济学专业学生的选择与其他专业学生的选择不同,前者更容易被金钱吸引。这是有道理的,因为经济学专业的学生毕业后的收入通常都相当不错。

●第二种解释是,经济学专业的学生误以为经济学在此类博弈中规定了“正确”的行为。正如现在所知,就经济学家而言,只要你基于已知信息为自己做出了最佳选择,你的行为就是理性的。这并不必然意味着你一定要最大化你的收入,或者要表现得很自私。

●但一个常见的误解是:经济学告诉我们,我们应该完全自私,我们应该牺牲他人利益来提高自己的收益。在这种思维模式下,经济学专业的学生难免会只顾得计算货币收益的均衡,而忽略了其他社会偏好。

●也许你通过与经济学专业学生的互动就能知道这个问题的终极答案。作为经济学教授的我们愿意了解真相!

无论结果如何,我们的社会环境都会影响我们每天做出的决定。20世纪60年代流行喇叭裤,20世纪80年代流行酸洗牛仔裤,现在流行妈妈牛仔裤,这都不是哪个人或者哪个群体刻意决定的。各种潮流趋势总在不断涌现。
我们的朋友和熟人是影响我们的偏好和生活选择的主要力量。 经济学家将他人决策对我们自己选择的影响称为同伴效应。人们倾向于从周围的人那里收集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来决定自己的行为。我们同伴的才华和技能特征以及他们的选择都对我们的生活产生影响。
如下几个例子将帮助我们认识同伴的力量,但与此同时,这些例子也显示了通过数据来有效确认同伴效应的难度。第一个例子是经济学家奥丽娅娜·班迪埃拉和伊姆兰·拉苏尔的一项研究,他们在研究莫桑比克农民及其对葵花籽的种植时发现了有趣的同伴效应。他们研究了社区中的社会关系会如何影响葵花籽种植新技术的采用。他们发现,和没有选择种植葵花籽的人相比,那些种植葵花籽的人会认识更多选择种植葵花籽的人。显然,这个结果并不意外。
假设你是一名农民,面临着种植一种新作物的选择。如果你知道已经有一些人而不只是一两个人在种植这种新作物,你就更有可能加入其中。为什么同伴的决策和个人的决策之间存在这样的关系?一种可能性是,每个农民都在从其同伴那里打听葵花籽是否具有高产量的信息:种植这种作物的同伴越多,你就越有可能相信这是一个好主意。另一种可能性是,同伴的种植决定给你带来了社会压力:你可能不想成为唯一一个没有种植葵花籽的人。另外还有一种可能性,那就是周边地区农田的质量和类型都非常相似,如果你所在的地区非常有可能实现葵花籽的高产量,那么你和你的同伴就都更有可能种植这种作物。
在另一项更贴近日常生活的研究中,经济学家布鲁斯·萨塞尔多特考察了大学宿舍里的同伴效应。他发现了他所谓的“新生室友效应”。在一项自然实验中,近1600名达特茅斯学院新生都被随机分配了一名室友,萨塞尔多特则研究了室友对彼此的影响。萨塞尔多特报告了不少发现,其中有一项是,他发现室友对彼此的平均学分绩点(GPA)具有显著的影响!看来一个孜孜不倦的室友也能让你更加努力地学习。然而,如果你对自己的平均学分绩点不满意,也别急着去找你室友的麻烦,因为萨塞尔多特和其他学者发现,还有许多其他重要因素也会影响你的平均学分绩点。
萨塞尔多特的研究固然巧妙,但也可能存在其他解释。假设你的室友对你没有影响,但你们的宿舍恰好挨着一座时常运行到午夜的繁忙火车站。火车从你们的旁边呼啸而过,搞得你和室友都彻夜难眠。学期结束时,你和室友的平均学分绩点可能都很低,但这并不是因为你们中的一个影响了另一个,而是因为你们受到了“共同的冲击”——让你们整晚都难以入睡的火车噪声。

从众现象
人群有为了某个目的而聚集的倾向,无论是在学校、音乐会,还是在路边的事故中,人们往往会聚集在一起。在这些情况下,通常是有一些特定的事情引起了人们的注意。然而人们也可以在没有充分理由的情况下聚集。 在经济学中,当个体服从他人决定时,就会出现从众现象。个体决定从众的原因一般来说有两个。第一个可能只是他们害怕犯错—因此,他们可能不会太重视自己的直觉。另一种可能是,如果很多人都在做同样的决定,那么他们这样做一定是有原因的。 你可能听过游乐园里的一种说法:如果队伍很长,就赶紧去排队,因为前面肯定有好东西。从众创造了一种信息均衡,在这种均衡中,人们会相信他人的智慧而忽视他们自己的信息。
例如,假设你和3个朋友正走在街上,并决定找个地方吃午餐。你们四处寻找,最后发现街上有两家隔路相望的餐厅。两家餐厅里都没有顾客。在一无所知的情况下,你们随机选择了大爱餐厅而不是路对面的凯利餐厅。但你们的这一举动可能不仅仅是让凯利餐厅没做成你们的生意。让我们看看这是为什么。
5分钟后,另一个饥饿的人也路过这里,想找个地方吃饭。他也看到了凯利餐厅和大爱餐厅。也许他从一些朋友那里听说凯利餐厅的饭做得很不错。但他也看到大爱餐厅里有4个顾客,而凯利餐厅里一个人也没有。他将这些信息视为传递餐厅品质的信号—大爱餐厅肯定更好,因为它比凯利餐厅有更多的食客,也许那4个顾客就是因为掌握了一些有价值的信息才选择了大爱餐厅。所以他忽略了他的私有信息(他从朋友那里听来的信息),追随你们4个人进了大爱餐厅。随着越来越多的人来找餐厅,他们也会应用这种推理,并选择从众。最后凯利餐厅空无一人,而大爱餐厅则座无虚席。

用数据说话

同伴影响腰围

●课堂是研究同伴效应的一个最常见情境,研究者可借此观察课堂上的同伴对人们所施加的重要经济影响。一些经济学家已将对同伴效应的研究引向了一个完全不同的方向。斯科特·卡雷尔、马克·霍克斯特拉和詹姆斯·韦斯特在美国空军学院使用随机分配的同伴组,研究了同伴效应如何影响体能状况。你认为体能不佳或肥胖与同伴效应有关吗?答案可能会让你感到惊讶。

●经济学家利用美国空军学院学生在高中和大学的体测结果研究了同伴对体能的影响。13美国空军学院的特殊之处在于,这里的大学生会被随机分配到一个由大约30人构成的小组(中队)中,同组成员基本会朝夕相处。此外,美国空军学院的学生会共同训练,他们的体能情况也受到密切监测,相应的体测结果则会被换算为一个叫作“体育平均分”的指标。这是一个综合了多种不同身体活动和某些方面体能要求的指标。

●图18.8展示了这项研究的一项主要结果。该图的横轴显示的是美国空军学院30人小组中,高中体测结果处于最低五分位的学生占比(即体能最差的20%新生)。纵轴记录了未达到美国空军学院身体素质要求的概率。图中的曲线代表了高中阶段的体能状况。这些曲线展示了一个清晰的结果:随着周围体测不达标学生数量的增加,学生未通过体测的概率也会增加。这个案例类似于我们对达特茅斯学院室友研究的论,其结果也可以用多个因素来解释,包括影响一个小组中所有成员的一些“共同冲击”。但不管怎么说,研究结果强烈地表明,你周围人的身体状况与你自己的健康有相关性!

注:先看最下方的曲线。我们可以发现,在高中体测中排名第90百分位的个人,在通不过美国空军学院体测的概率方面似乎不受同伴的影响。然而,当我们转向高中体测成绩接近平均水平(中间曲线)和低于平均水平(最上方的曲线)的个体时,我们便会发现,随着同组人员平均体能水平的下降(沿着横轴从左到右移动)时,通不过美国空军学院体能测试的概率会增加。

这种现象被称为 信息瀑布 ,当人们根据他人的决定而不是自己的私有信息做出选择时,就会发生这种情况。例如,第二个顾客无视朋友提供的信息,跟随你们去了大爱餐厅。这样做似乎也有合理性,因为其他人经常会基于一些相关信息来做出决定。然而,信息瀑布可能会造成非常重大的影响。例如,一些经济学家认为,信息瀑布是导致资产价格大幅上涨和后续调整的一个重要因素。当人们争相买入股市中的大热门股时,该股票的价格就会出现异常的上涨。随后的调整则会压低股价,导致后续入场的投资者蒙受巨大损失。政治动荡期间的银行挤兑以及新冠疫情危机等突发事件期间的食品、水和卫生纸挤兑也是因为受到了信息瀑布的影响。
求职面试可能是信息瀑布发挥重要作用的另一个场景。雇主可能会查看候选人的简历并发现他已经失业了一段时间。即使面试进行得很顺利,并且候选人看起来很适合这份工作,雇主也可能会把候选人迄今未能找到工作的信息解读为其他人都认为此人不能胜任的信号。然后,雇主可能会认为自己在评估求职者时遗漏了一些重要的东西,而且可能会忽视自己所获得的积极信号,而更重视候选人失业经历中的信息。雇主不会给面试者提供工作,下一个或下下一个也不会……这种信息瀑布延长了这位不幸面试者的失业期。

选择与结果

你上网吗?

●互联网永远不缺少表达自我的空间。在博客圈、推特、照片墙、TikTok(国际版抖音)和脸书上,你可以随便发表观点(是否有人阅读则是另一回事)。

●随着这些观点的传播,大多数人都能很容易地找到自己志同道合者的观点和评论,心理学家将这种现象称为证真偏差。证真偏差预测人们只会阅读那些强化自己观念的文章,而这又会进一步加深自己的偏见。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同意这一说法。对2004年美国大选的一项研究得出的结论是,互联网用户可能是最平衡的媒介消费群体之一。互联网上的文章,尤其是博客,一般都会在对他人观点进行评论之时附上原始评论的链接。和同时订阅《纽约时报》和《华尔街日报》相比,a这种动动手指就能触达争论双方的方式能够使读者更容易阅读到相互对立的观点,更不用说这个办法还便宜得多。

总结
● 经济学从未规定经济主体必须只重视物质财富。对自我的审视表明,我们也会看重很多物质财富之外的东西,包括慈善、公正、信任、报复以及他人对我们的看法。我们的经济学工具能够使我们认识此类因素会在何种情况下具有重要性。
● 经济学家还考察了当我们将人作为一个“更人性化”的行为主体时,经济学预测会发生何种变化。在考虑了这些额外因素时,我们的经济推理仍然具有效力。
● 因此,标准经济模型的预测仍相当稳健,且有助于我们研究公正、报复、慈善、信任、同伴效应等这些以前没有得到很好理解的经济特征。
● 总而言之,这些因素有助于我们理解周围的世界以及如何将经济学扩展到经济的各个角落。

—End—


本文选编自《微观经济学》, 注释从略, 推荐阅读。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