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座城市,都有它的A面和B面
就像广州
有高楼大厦,也有市井气息
而当我有机会
俯瞰这座我住了二十多年的城市
我发现,这座城市
还有很多未被探索的美好
偶尔坐上飞机
在尚未到达云层那短短的时间里
我总是听见坐在附近的乘客俯瞰广州
然后感叹道:
广州啊,真的越来越漂亮了
这时候,我特别庆幸自己
生活在广州多年
2010年,我第一次靠近这座宏伟的建筑物
七年之后,小蛮腰已成为广州地标
上面建起了摩天轮、跳楼机
有电影院,也有餐厅
但是无论何时,我都想象不到
华灯初上,俯瞰与晚霞相伴的广州塔
竟如此摄人心魄
夜幕降临,繁忙的中山一立交终于安静了下来
多少人曾无数次在高峰期
被堵在这四通八达的立交桥上
我曾想,住在这立交附近的几个楼盘
每天都要被来来往往的车子给吵死了吧
而事实上,俯瞰这深夜的立交桥
哪还有什么车子呢?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
很多人萌生了想要在广州扎根的想法
不顾一切地成为广漂一族
高大上的珠江新城
便承载着千万年轻白领的梦想
这里见证着我找工作到处碰壁的低落
也见证我跌倒后重新站起来的坚韧
“没事别往天河跑,因为你不知道要堵到什么时候”
即使这样,我还是喜欢逛天河
天环广场里的衣服鞋子
现在我依然不能说服自己咬咬牙买下
但是每次经过,都忍不住进去试穿一番
万一有一天
我真的可以毫不犹豫地在这里挥霍着毛爷爷呢?
这些年来,广州的变化我们看在眼内
那条连接的海珠区和番禺区的新光大桥
解决了广州人的许多不便
刚建起的时候,爷爷还乐呵呵地说:
“以后过番禺玩就好方便啦”
十年过去了,每次经过这座桥
我还是会感叹建桥者的巧夺天工
在航拍镜头下,这座新光大桥
与美国的金门大桥有着异曲同工之美
听过太多有关石室教堂的言传
在学生时代,身边的朋友总会效仿电视剧里的男女主角
带着自己的另一半来,立下誓言
我接触过里面五彩斑斓的玻璃窗
也摸过那坚硬无比的花岗岩
但是我却从来没有从天上去看过有故事的建筑
——那是一个巨大的十字架
总有人问我,广州到底有什么好的?
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到处都是钢筋混凝土
父母想我有出息,到一线城市发展
却发现,什么车子房子票子
终究不过是别人家的孩子
但是,他们却不知道
广州,是为数不多的
即使没有钱,也能过得很舒服的城市
如果说广州有奢华的A面
那么,那具有市井生活原貌的城中村
则是羊城的B面
广州的城中村,里面有太多故事
矮小的楼房,暗无天日的巷道
住在里面一段日子,我发誓以后一定要离开这里
后来我却发现,这偏僻拥挤的城中村
或许与那繁华的CBD,仅仅只有一墙之隔
拥挤的街道,疾驰的三轮车,五花八门的牛皮廯
如果要居住,我不会喜欢这里
但是这里的风貌,却是不折不扣的广州
无论是原住民还是异乡人
在这里,每个人都不用有所顾虑
如果有一个地方能给大部分初来乍到的异乡人一个家
那肯定是叫作城中村的地方
总有人感叹广州在变化
但广州的人情味,却不曾消失
不同于北京的豪气和上海的小资
这座城市面积很大,故事很多
每一条街,一间房,一座桥
都有着属于它们的过去
就像以前提起海珠桥
邻里街坊都讨论的都是:
“前几日啊,海珠桥又有人话要跳桥啦”
因为桥梁独特的结构,易于攀爬
这个“跳桥梗”,或许只有广州人才能懂吧
或许,你们也没有见过
这座横穿珠江的海珠桥
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的景象吧
以前总是听老广们叫海珠区做“河南”
而珠江以北的则是“河北”
多年前,身在“河南”的滨江东一带
房价远不及对岸的楼盘
因为老广们坚信
“宁要河北一张床,不要河南一间房”
而现在
眼看这条滨江东路越来越繁华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美丽宜居的“河南”地,有谁能不爱呢?
广州有许多这样的斑马线
每天上下班,我都在这里和不同的人擦肩而过
大家在这压抑着焦躁的心情站着原地等待
显然,这些黑白相间的线条
规范着我们每一个人
连绵的车流过去后,我们每一个人都加快脚步
向各自的方向前行
在广州,释放压力的方式十分多
而我每当在工作上、生活上遇到麻烦
我都会跑去篮球场,痛快淋漓地挥洒汗水
偶尔也会在球场上见到一些来广州打拼的异乡人
他们说着自己的家乡话
偶尔我会教他们一两句粤语
而他们则也教会我他们的方言
还有什么比这种亲切与包容更让人愉悦的呢?
落笔之前,我一直在想
应该怎么定义广州这座城市呢?
它没有北京的霸气,没有上海的高调
没有成都的休闲,也没有昆明的从容
广州,它只有那么一点实在,一点安稳
还有一点张扬,一点浮躁
好像一切都这么矛盾,但却一切都这么和谐
但对于我来说,只有这座城市
它最像一个「家」
不算华丽,但胜在温暖动人
本期文案:陈廿一
“已识乾坤大,犹怜草木青”
图片来源于NK7
weibo | @NKCHU instagram | @NK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