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梳理了自2010年以来国家队(去除股灾前汇金持股)和机构投资者行为,其中,机构投资者统计口径包括基金、保险、券商、QFII、社保、信托、阳光私募。其中,目前基金持股市值占A股流动市值的比例最高,为4.06%,其他机构投资者按照持股占比从大到小依次分别是国家队(2.44%)、保险(1.65%)、社保基金(0.44%)、QFII(0.28%)、阳光私募(0.17%)、券商(0.13%)以及信托(0.09%)。
■从各类投资者和A股走势的关系来看,国家队持仓规模与A股走势相反,A股上涨时减持,A股下跌时增持,担任维稳职责;基金、券商、信托和A股走势一致,跟随A股涨跌进行增减持,是市场上相对收益的追逐者;保险、社保与A股走势关系不大,近年来持股市值均持续增长,主要受到保险和社保资金规模扩张的影响;QFII、私募与A股走势有一定相关关系,在2015年跟随A股一起涨跌,其他时段持股市值增长则主要受到自身规模扩容的影响。
■就板块分布来看,主板占比均为最高,2017Q1国家队和保险主板占比超过90%,基金、券商、QFII、信托主板占比在60%-70%,阳光私募主板占比最低为51%。
■就行业配置来看,国家队、保险、QFII、信托重仓行集中,其中金融股占比极高。2017Q1年占比为39%、62%、36%、62%;基金、券商、社保、阳光私募重仓行业分散,大部分行业占比不超过10%。具体而言,目前国家队对银行和非银较为偏好;基金对医药生物、电子、银行、非银、家电、食饮较为偏好;保险对银行、房地产、非银金融较为偏好;券商对医药生物、化工、计算机、电子较为偏好;QFII对银行、食品饮料、家用电器较为偏好;社保基金对医药生物、食品饮料、化工、TMT较为偏好;信托对非银金融、公用事业较为偏好;阳光私募对房地产、化工、医药生物、电子、机械较为偏好。
■就投资风格来看,市值偏好方面,国家队、基金始终偏好高市值公司(>1000亿元),保险偏好中高市值(>500亿元),券商、QFII、社保、私募对市值偏好均由低市值(<100亿元)向中市值(100-500亿元)切换;估值偏好方面,国家队、基金、保险、QFII、社保始终偏好低市盈率公司(0-20倍),券商、信托、私募对估值偏好均由低市盈率(0-20倍)向高市盈率(>50倍)切换;业绩偏好方面,各类投资者中ROE在10%-20%的认可度较高。与A股整体相比,国家队、基金、保险、券商、QFII更加倾向于盈利能力强的公司,社保、信托对盈利能力要求一般。
■风险提示:经济不及预期;地缘政治风险;通胀超预期
本文梳理了自2010年以来国家队(去除股灾前汇金持股)和机构投资者行为。其中,机构投资者统计口径包括基金、保险、券商、QFII、社保、信托、阳光私募。其中,目前基金持股市值占A股流动市值的比例最高,为4.06%,其他机构投资者按照持股占比从大到小依次分别是国家队(2.44%)、保险(1.65%)、社保基金(0.44%)、QFII(0.28%)、阳光私募(0.17%)、券商(0.13%)以及信托(0.09%)。
从各类投资者和A股走势的关系来看,国家队持仓规模与A股走势相反,A股上涨时减持,A股下跌时增持,担任维稳职责;基金、券商、信托和A股走势一致,跟随A股涨跌进行增减持,是市场上相对收益的追逐者;保险、社保与A股走势关系不大,近年来持股市值均持续增长,主要受到保险和社保资金规模扩张的影响;QFII、私募与A股走势有一定相关关系,在2015年跟随A股一起涨跌,其他时段持股市值增长则主要受到自身规模扩容的影响。
就板块分布来看,主板占比均为最高。2017Q1国家队和保险主板占比超过90%,基金、券商、QFII、信托主板占比在60%-70%,阳光私募主板占比最低为51%。
就行业配置来看,国家队、保险、QFII、信托重仓行集中,其中金融股占比极高。2017Q1年占比为39%、62%、36%、62%;基金、券商、社保、阳光私募重仓行业分散,大部分行业占比不超过10%。具体而言,目前国家队对银行和非银较为偏好;基金对医药生物、电子、银行、非银、家电、食饮较为偏好;保险对银行、房地产、非银金融较为偏好;券商对医药生物、化工、计算机、电子较为偏好;QFII对银行、食品饮料、家用电器较为偏好;社保基金对医药生物、食品饮料、化工、TMT较为偏好;信托对非银金融、公用事业较为偏好;阳光私募对房地产、化工、医药生物、电子、机械较为偏好。
就投资风格来看,市值偏好方面,国家队、基金始终偏好高市值公司(>1000亿元),保险偏好中高市值(>500亿元),券商、QFII、社保、私募对市值偏好均由低市值(<100亿元)向中市值(100-500亿元)切换;估值偏好方面,国家队、基金、保险、QFII、社保始终偏好低市盈率公司(0-20倍),券商、信托、私募对估值偏好均由低市盈率(0-20倍)向高市盈率(>50倍)切换;业绩偏好方面,各类投资者中ROE在10%-20%认可度较高。与A股整体相比,国家队、基金、保险、券商、QFII更加倾向于盈利能力强的公司,社保、信托对盈利能力要求一般。
从历史来看,A股走势决定国家队动向,国家队行为与A股走势呈现反向关系。从2015Q3入市以来,国家队始终践行着市场维稳的诉求,国家队增减持与大盘走势方向相反。整体而言,A股走势决定国家队的动向,国家队行为稍显滞后,于市场下跌时增持维稳,于市场平稳时减持退场。
第一轮(2015年7月-2015年12月):国家队于2015年7月股灾后大举入场,截止2015Q3国家队共持股1403家,超过半数A股上市公司(2775家),持股市值高达11282亿元,占A股流通市值的3.35%。2015Q4股市企稳后大幅减持,持股公司数缩减至1273家,其中减持672家公司,退出163家公司前十大股东,仅增持79家公司,进入33家公司前十大股东,持股市值占比降至2.68%。
第二轮(2016年1月-2016年3月):2016年1月股市暴跌,国家队继续演绎增持救市,2016Q1国家队增持公司194家,进入47家公司前十大股东,减持相对2015Q4大幅放缓,减持175家,退出72家公司前十大股东,持股市值占比由2.68%上升至2.79%。
第三轮(2016年4月-2016年12月):自2016Q1以来市场震荡上行,国家队则默默减持退场,持股市值占比由一季度末2.79%降至年底2.47%,持股家数逐步降低(2016Q1:1248家,2016Q2:1197家,2016Q3:1173家,2016Q4:1120家),并逐渐退出前十大股东(2016Q1:72家,2016Q2:75家,2016Q3:76家,2016Q4:92家)。
第四轮(2017年1月-2017年3月):进入2017年以来,市场弱势震荡,国家队减持幅度减小,2017Q1持股市值占比由2016Q4的2.47%降至2.44%,持股家数为1134家,较2016Q4微增14家,增减持公司家数大抵持平,但增持至进入前十大股东的家数(71家)有所提升。
国家队主要布局主板,金融股举足轻重。自国家队入市以来,主板市值占比最高,各板块占比变动不大。自2015Q3以来主板维持在90%~91%水平,中小板维持在6%~7%,创业板维持在3%。就国家队持股行业分布来看,金融股占据近半壁江山,且持股比例在不断扩张。具体而言,2015Q3至今,银行和非银金融占比始终居于前两位。其中,2015Q3银行(17.53%)和非银金融(11.88%)合计占比29.41%;
2017Q1上升至39.55%(银行,25.34%;非银金融,14.21%)。结合国家队重仓前十大公司,2015Q3和2015Q4国家队重仓前十中银行股6只、保险股2只,自2016Q1之后仅有中国中车1只非金融股。同时,其他行业占比远低于金融,且变动幅度较小。以2017Q1为例,占比居前的行业有医药生物(4.61%)、建筑装饰(4.31%)、采掘(4.16%)、交通运输(4.15%)、机械设备(3.92%)、房地产(3.62%)等;占比靠后的行业有综合(0.29%)、休闲服务(0.36%)、轻工制造(0.43%)、农林牧渔(0.83%)、纺织服装(0.88%)等。另外,自2016Q2以来,医药生物、建筑装饰、房地产、食品饮料、汽车、家电、占比逐步减小,交通运输、化工、公用事业、钢铁、国防军工占比逐步增加。
国家队重仓公司偏好高市值、低市盈率、盈利能力较强的公司。
就市值而言,国家队偏好高市值。国家队持仓偏好大市值公司,尤其是各行业龙头公司。大于1000亿元市值的公司占比超过40%,大于500亿市值占比始终处于80%以上。结合个股来看,除金融股外国家队重仓股中不乏各行业龙头的身影,例如中国中车、中信证券、中石油、中石化、中国神华、上汽集团、中国联通、大秦铁路、万科A、中国重工等,其中贵州茅台、美的集团、恒瑞医药业成为持股规模前50中仅有的消费龙头标的。另外,国家队持股高度集中,重仓个股的持股市值合计占比约为60%~70%,且比例不断抬升,2017Q1占比高达67.5%。
就PE估值而言,国家队明显偏好低估值。低估值公司占比远高于高估值,2017Q1市盈率在0-20,20-30,30-50,50-100,>100各个区间内的占比为67%、14%、9%、6%、6%,低估值(0-20倍PE)占比最高,从历史来看,低估值(0-20倍PE)占比优势明显,维持在60%-70%。
就ROE而言,国家队偏好盈利能力较强的公司。以2017Q1为例,ROE位于<0%、0-5%、5-10%、10-20%、>20%占比分别为3%、12%、34%、42%、8%,与A股对比国家队偏向高盈利,全部A股ROE各区间占比为8%、26%、35%、26%、4%,国家队ROE大于10%占比(50%)高于A股(30%)。
3.1. 基金:随盘而动,医药靠前
基金持仓市值变动紧跟大盘走势,与大盘保持同向变化。根据基金半年报和年报披露,自2010年以来基金持仓规模变动均与大盘涨跌同向,充分展现基金是市场上相对收益的追逐者。相比国家队或者其他机构投资者,目前基金持仓市值占流通A股市值维持在4%以上,是持股市值最高,持股范围最广的投资者。因此,基金仓位变动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市场行情的变动。
第一轮(2010年7月-2011年12月):2010年下半年,沪指上行,基金持股市值由1.35万亿元加仓至1.75万亿元;2011年全年上证综指一路下行跌幅达21.68%,基金同步减仓,至年底持仓规模缩减27%至1.27万亿元;
第二轮(2012年1月-2014年6月):A股市场维持震荡,基金持股规模随之而动。值得注意的是2014年上半年市场处于低位,基金由2013年底1.30万亿元减持至1.17亿元,说明基金在市场低迷阶段持观望态度,并更加倾向于减仓。
第三轮(2014年7月-2015年12月):2014年下半年起市场指数开始上扬,基金迅速捕捉到市场回暖风向,迅速加仓至1.49万亿元,由2014Q2的882亿股增持到2014Q4的964亿股。2015年上半年上证综指从3285点拉升至5166点,基金大幅加仓37%至2.04万亿元。随后股市大幅震荡下行,基金也跟随减仓至1.83万亿元。
第四轮(2016年1月-2016年12月):2016年初股市急剧下滑后趋稳,基金持仓降至1.56万亿元,随着市场企稳基金持仓保持平稳,2016Q4基金持仓稳定在1.58万亿元。
基金布局逐渐向中小创扩张,2016Q4之后创业板占比下滑。自2013年以来,基金主板占比逐步降低,增加对创业板和中小板的配置比例。具体而言,2010-2012年主板占比维持在80%以上,2015年以来下降至55%左右;创业板和中小板占比由2010Q2的1%和12%上升至2016Q4的17%和23%。值得注意的是自2016Q4至今主板震荡上行,创业板一路下行,2016Q4创业板占比由前期20.39%降至16.65%,2017Q1继续下降至14.87%。
行业配置占比较为均衡,医药板块占比一直相对较高。不同于国家队重仓金融股,基金持仓行业分布较为分散,其中医药板块占比一直相对较高。2017Q1占比前五行业为医药生物(9.94%)、电子(8.27%)、银行(8.02%)、非银(6.09%)、食品饮料(6.06%),行业占比不超过10%。
医药生物占比相对较高。在2013年医药生物配置占比从10%提升至15%左右,这段时间基金加仓主要是由于2013年医药板块中业绩优秀的成长股受到市场追捧,板块区间整体上涨(+36.56%)跑赢大盘(-6.75%),2014Q4医药板块行情与大盘分化减小,配置比例相应回调至10%。
计算机占比下滑明显。从历史来看,由于计算机受行业成长性好以及并购火热等,板块涨幅(2013年涨幅66.95%)领先大盘(-6.75%),自2013年起板块配比由3.55%逐步提升至9.04%(2014Q2);之后,2015年计算机板块涨幅高达100.29%(大盘9.41%),基金持仓中计算机占比居各行业之首(2015Q2:11.53%;2015Q1:10.85%)。2016年以来计算机板块大幅回调(-30.32%),远低于大盘(-12.31%),因此占比也迅速回调至4.56%(2017Q1)。
银行和非银金融占比冲高回落。在2014Q4金融行业占比提升至第二(10.65%)和第一(14.13%),主要是由于2014年资金面宽松之下,“资金+杠杆”推动银行和非银金融业绩增长。2015上半年银行(7.98%)和非银(0.88%)行情跑输大盘(32.23%),由此配置占比也大幅回调至6.90%和8.03%。
房地产板块低位徘徊。自2015年以后地产调控力度加大,2016年板块行情(-17.69%)低于大盘(-12.31%),因此行业配置占比随之调整,趋于低位稳定(2016Q2:3.43%;2016Q4:3.15%)。
基金重仓公司倾向于高市值、低市盈率、盈利能力较强的公司。
就市值而言,高市值公司占比提升。2017Q1位于0-50,50-100,100-200,200-500,500-1000,>1000亿元市值的公司占比为0%,3%,15%,36%,13%,33%。其中,低市值(<100亿元)占比一直处于低位,维持在10%以下,高市值(>1000亿)公司在2014年大幅提升,占比由11%(2014Q3)提升至30%以上(2017Q1)。
就PE估值而言,基金倾向于低估值公司。2017Q1市盈率在0-20,20-30,30-50,50-100,>100区间内的占比为40%、18%、22%、15%、4%,其中低估值(0-20倍PE)占比最高。值得注意的是在2015年基金对高市值公司大幅增持,对低估值公司减持,超高市盈率(>100倍PE)公司占比由个位数提升至接近40%,低估值(0-20倍PE)占比降为20%,主要是由于牛市阶段风险偏好提升,对计算机、传媒、电子等高估值公司的增持(如恒生电子、卫宁健康、金证股份、东方财富等)。自2016年以来,对低估值公司(0-20倍PE)偏好占比逐步提升,对高估值公司(>50倍PE)偏好明显下降。
就ROE而言,基金偏好较强盈利能力(ROE处于10-20%)。基金重仓偏好盈利能力强的公司,
ROE处于较强盈利能力(10-20%)水平最受偏好。2017Q1期间ROE位于<0%、0-5%、5-10%、10-20%、>20%占比分别为1%、5%、20%、55%、19%,同期全部A股占比为8%、26%、35%、26%、4%,中位数区间为5-10%,ROE大于10%占比(74%)远高于A股(30%),小于5%占比(6%)远低于A股(34%)。
3.2. 券商:持股不多,配置均衡
券商持股占比不高,16年以来维持在0.15%左右。券商持仓跟随大盘变动,在大盘上涨时加仓,在大盘下跌时减仓。由于券商持股市值占A股流通市值不大,2016年以来维持在0.15%左右,因此对A股影响整体较小。此外,券商持股主板占比缩小,中小创占比增加。2012年前主板占比维持85%水平,中小板和创业板占比仅为10%和5%;2013年随着中小板和创业板行情走好,主板占比开始降低,2016Q2占比下滑至62%,中小板、创业板占比提升至26%和12%;自2016年底各板块行情出现分化,主板走势强于中小创,2017Q1主板占比提升至68%,创业板下滑至8%。
第一轮(2010年1月-2014年12月):自2011年后,市场一路震荡向下,券商持股市值由2011年初451亿元下滑至2013Q2的164亿元,持股家数也由369家下滑至239家。
第二轮(2015年1月-2015年12月):2015年牛市阶段,券商持仓市值一路上升至846亿元,持股家数升至425家;2015年下半年之后市场进入调整阶段,2016Q1券商持仓市值下滑至509亿元,持股家数相应回落至337家。
第三轮(2016年1月-2017年3月):2016年以来市场震荡上行,券商持股市值和持股家数均可见逐步缓慢回升,2017Q1分别达520亿元和382家。
券商持股医药目前处于相对高位,对金融股没有明显偏好。券商持股行业配置比例较为均衡,2017Q1行业占比前五的是医药(10.71%)、化工(7.36%)、计算机(6.39%)、公用事业(5.90%)、电子(5.56%),绝大部分行业占比位于10%以下。另外,从历史情况来看,各行业配置占比变动幅度较大,一是与行业行情相关,二是由于券商持股市值和公司相对较少,对个别公司的增减持可能会导致行业配比发生比较大的变动。
医药生物占比居于高位。医药生物近六个季度以来占比保持最高,从历史来看,券商对医药生物行业配置占比于2013年大幅提升后保持高位,2014Q3占比高达15.86%。
化工和国防军工占比明显下滑。化工占比较大,2015年之前占比10%以上,2014二季度最高达15.51%(由于自2013Q3大幅增持中国石化3.4亿股),随后下降至2015Q3仅为4.38%,主要是由于2015年上半年对金融股配比提升压缩化工占比,2017Q1化工占比回升至7.36%。同时国防军工在2013Q2之前占比不断增加,2013Q2达最高19.26%,但是2013Q3急剧回落至8.08%,主要是由于前期券商将前期中国重工由26.25亿元减持至9.51亿元。
券商对金融股没有明显偏好。对银行多个季度持仓规模为零(2012Q4至2014Q4、2016Q1、2016Q2),于2015Q1增持至8.88%(对北京银行增持3.6亿股);对非银金融持仓同处于低位,于2014Q4占比增持至11.82%(对中国平安增持4758万股),自2016年后占比重回低位。
券商重仓公司偏好转向中市值、高市盈率、盈利能力较强的公司。
就市值而言,券商偏好由低市值转向中市值。券商对重仓公司市值偏好在2014年发生风格切换,由低市值转向中市值,在2014年二季度之前,券商明显偏好低市值公司,2014Q2在0-50,50-100,100-200,200-500,500-1000,>1000亿元市值的公司占比分别为30%、32%、19%、15%、3%、1%,小于100亿市值占比高达62%,而2014年之后,低市值公司占比大幅下降,中市值公司占比迅速上升,2017Q1各市值区间占比为2%,21%,36%,29%,5%、7%,偏好集中在100-500亿市值(65%)。
就PE估值而言,券商偏好由低估值向高估值转换。券商重仓股低估值占比不断下降,高估值占比不断上升,前期2012Q1市盈率在0-20,20-30,30-50,50-100,>100各个区间内的占比为46%、15%、22%、11%、6%,至2017Q1各区间占比变为17%、19%、19%、23%、22%,低估值(0-20倍PE)占比减少29%,高估值(>50倍PE)占比增加26%。值得注意的是2015Q2牛市行情下券商高估值偏好明显上升,大于100倍PE占比大幅提升至36%。
就ROE而言,券商偏好盈利能力较强的公司。券商重仓偏好盈利能力较强的公司,ROE处于较强盈利能力(10-20%)水平最受偏好。2017年一季度 ROE位于<0%、0-5%、5-10%、10-20%、>20%占比分别为6%、26%、27%、38%、3%,同期全部A股占比为8%、26%、35%、26%、4%,ROE处于10-20%水平占比略高于A股。
3.3. 保险:主板占优,配置集中
保险持股市值逐步上升,主板强势占优。2014年之前,大盘震荡向下,保险持股市值稳步增加,2010Q1保险持股市值仅为773亿元,占流通A股比重仅为0.51%,持股家数为263家。2014Q4开始大盘走高,2015Q1保险持股市值也大幅增加至4403亿元,占流通A股比重提升至1.13%,持股家数增至484家。2015年7月大盘暴跌并未对保险持股市值产生影响,至2015年底险资持股市值高达6226亿元,占流通A股比重1.50%,持股家数544家。2016年以来保险公司资产端收益覆盖负债端成本压力较大,因此部分保险公司加大对高收益权益资产的配置,持股市值持续增加并且处于高位,至2017Q1险资持股市值达6776亿元,占流通A股比重为1.65%。总而言之,险资持股更多受资金面松紧和险资本身资产规模增长速度的影响。值得注意的是保险持股板块整体变动不大,主板占比极高,始终处于90%以上;中小创占比极低,创业板自2014年开始才出现在险资名单之中,占比不足1.5%。2017Q1主板、中小板、创业板占比分别为93.2%、5.4%和1.4%。
保险持股行业极其集中且变动较小,银行占比过半。保险持股行业集中在银行、房地产、非银金融、医药生物、食品饮料等行业。2017Q1持股占比前五为银行(55.05%)、房地产(9.98%)、非银金融(7.23%)、医药生物(5.20%)和食品饮料(2.22%),总体而言保险重仓倾向防御性较强的行业,并且持仓行业变动不大(2013年小幅调整),这与险资资金属性和投资风格相一致。
银行占比过半,非银下调后趋稳。保险对银行股持股比例自2010年不断上升,占比由2010Q1的15%上升至2013Q1高达57%占比,之后一直维持55%高位水平。同时,自2010年非银金融占比不断下调,目前维持7%水平。
房地产占比大幅上升。2014年底房地产从5%大幅上升至11%,并且以后均处于10%以上持股占比。这主要是由于2014年险资投资股票比例上升至30%且投资不动产比例上调至30%背景下,险资频频举牌地产股,如对金地集团持股市值自2013Q3的31亿元上升至2014Q4的295亿元。
医药生物占比稳定。险资对于医药生物持股比例较为稳定,维持5%水平。
保险重仓公司偏好转向中高市值、低市盈率、盈利能力较强的公司。
就市值而言,保险偏好中高市值。中高市值公司占比较高,而且自2014年之后中高市值公司占比不断上升,低市值占比降低,2017Q1位于0-50,50-100,100-200,200-500,500-1000,>1000亿元市值的公司占比分别为0%、6%、17%、40%、11%、26%,大于500亿市值占比高达37%,50亿市值以下公司占比为0%。
就PE估值而言,保险明显偏好低估值。低估值公司占比远高于高估值,2017Q1市盈率在0-20,20-30,30-50,50-100,>100区间内的占比分别为47%、25%、16%、5%、6%,低估值(0-20倍PE)占比最高,从历史来看,低估值(0-20倍PE)占比优势明显,最高达到64%(2013Q3)。值得注意的是2015Q2牛市行情下保险对低估值偏好有所下降,低估值(0-20倍PE)占比下降至26%。
就ROE而言,保险偏好盈利能力较强的公司。2017年一季度ROE位于<0%、0-5%、5-10%、10-20%、>20%占比分别为2%、14%、19%、56%、9%,同时与A股对比保险偏向高盈利,全部A股ROE各区间占比为8%、26%、35%、26%、4%,保险ROE大于10%占比(64%)高于A股(30%)。
3.4. QFII:规模上升,偏爱防御
QFII持股市值受自身规模变动影响,中小创占比上升。由于QFII代表海外资金的偏好,其投资行为值得关注。QFII占流通A股比重相对较低,2015Q2以来处于0.3%左右。值得注意的是QFII持股中主板占比有所下降,中小创占比上升。QFII持股依然偏爱主板,2015年之前主板持股占比90%以上,随后逐渐下降,2017Q1主板占比为74%;同时,中小板占比由4%提升至23%,创业板占比由0.27%提升至4%。
第一轮(2010年1月-2014年12月):2010年起QFII持股市值不断上升,至2014Q4持股市值达1591亿元,持股家数246家,主要是由于QFII额度提升,由2010年初169.7亿美元提升至2014年末669.23亿美元,资金开放程度不断加深。
第二轮(2015年1月-2015年9月):随着2015年7月大盘暴跌,QFII持股大幅下滑至2015Q3的853亿元。
第三轮(2015年10月-2017年3月):自2016年以来QFII持股随大盘平稳上升,2017Q1持股市值为1144亿元,持股家数为217家。
QFII重仓行业集中,偏爱防御性行业。QFII持股行业较为集中。2017Q1持股占比前五的行业是银行(36.23%)、食品饮料(16.55%)、家用电器(12.12%)、计算机(5.38%)、医药生物(4.72%),前五占比总计已达75%。
银行占比较高但有所下滑,非银处于低位。银行占比优势明显,目前维持40%左右水平(2011Q4最高达68%)。对于非银金融,除了在2013-2015年占比增加至5%以上,其余季度占比处于低位,2016年以来占比极低,2016Q3和2017Q1两个季度内QFII未持有非银金融的公司。
食品饮料和家用电器占比不断上升。食品饮料和家用电器占比较高并不断上升,尤其是2016年以来两个板块行情持续走好。其中,食品饮料于2015Q3之后占比次于银行位列第二,2016Q2占比最高达19%;家用电器于2016Q4占比最高达13%,位列行业第三。
计算机占比有所上升。自2015年开始计算机占比有所上升,由2014Q4占比0.88%提升至2017Q1占比5.38%。
QFII重仓公司偏好转向中市值、低市盈率、对盈利能力要求一般。
就市值而言,QFII偏好由低市值转向中市值。QFII对重仓公司市值偏好明显由低市值转向高市值,2013年之前,QFII明显偏好低市值公司, 2012Q4位于0-50,50-100,100-200,200-500,500-1000,>1000亿元市值的公司占比分别为34%、19%、16%、14%、12%、5%,小于100亿市值占比高达53%, 2013年之后,低市值公司占比大幅下降,中市值公司占比迅速上升,2017Q1各市值区间占比为1%,10%,30%,37%,9%、13%,小于100亿市值占比仅为11%,中等市值(100-500亿)占比从30%提升至67%。
就PE估值而言,QFII明显偏好低估值。QFII偏好低估值,2017Q1
PE在0-20,20-30,30-50,50-100,>100区间内的占比分别为33%、24%、18%、14%、11%,低估值(0-20倍PE)占比最高。从历史来看,2015年之前低估值占比优势更加明显,2014Q2低估值(0-20倍PE)占比最高达到60%,高估值(>50倍PE)占比仅为8%。
就ROE而言,QFII对盈利能力要求一般。2017年一季度
ROE位于<0%、0-5%、5-10%、10-20%、>20%占比分别为1%、12%、51%、33%、3%,ROE大于5%的公司占比(87%)高于ROE小于5%占比(13%),同时与A股对比QFII偏向高盈利,全部A股ROE各区间占比为8%、26%、35%、26%、4%,QFII
ROE小于5%占比(13%)低于A股(34%)。
3.5. 社保基金:风格稳健,重视消费
社保基金持股市值逐步上升,创业板比例有所上升。整体而言,社保基金持股规模随牛市规模走高但是不随之下跌,同时也受益于社保资金规模不断扩大(2000年200亿元,2017年3月20000亿元)。另外,社保基金持股中主板有所下滑,创业板比例有所上升。10Q1主板、中小板、创业板占比为84%、15%、1%;2017Q1主板、中小板、创业板占比为65%、24%、11%。
第一轮(2010年1月-2014年12月):2010Q1社保持股市值仅为276亿元,占流通A股比重仅为0.18%,持股家数为255家;2012年至2014年迎来高速增长期,至2014Q4持股市值为1162亿元,持股家数607家。
第二轮(2015年1月-2015年12月):2015年大盘走高,2015Q2社保持股市值也大幅增加至2206亿元,占流通A股比重提升至0.47%,持股家数增至692家; 15Q3持股市值受股灾影响下降到1485亿元后,2015Q4反弹至1972亿元,占流通A股比重0.48%,持股家数719家。
第三轮(2016年1月-2017年3月):2016年以来大盘震荡之下,社保持股市值持续增加并且处于高位,至2017Q1社保基金持股市值达1809亿元,占流通A股比重为0.44%。
社保基金偏爱消费板块,整体比例变动不大。社保基金投资行业分布较为均衡,且整体比例变动不大。2017Q1占比前五行业为医药生物(11.65%)、电子(6.66%)、化工(6.48%)、传媒(6.03%)、房地产(6.02%),前五行业合计占比37%。值得注意的是社保基金倾向于消费板块。其中,医药生物持股比例处于首位,占比维持在10%-15%;食品饮料占比较高,维持5%上下。同时,自2012年传媒、计算机、电子占比不断提升,目前占比处于相对较高位。
社保基金重仓公司偏好转向中市值、低市盈率、盈利能力较强的公司。
就市值而言,社保偏好中市值公司。社保重仓偏好中高市值公司且占比不断上升,低市值公司占比下滑,2017Q1位于0-50,50-100,100-200,200-500,500-1000,>1000亿元市值的公司占比为0%,2%,29%,47%,15%,7%,低市值(<100亿元)占比仅为2%,未持有市值小于50亿的公司,200-500亿市值占比最高。而前期(2012Q3)各市值区间占比为12%、23%、30%、25%、5%、4%,低市值(<100亿元)占比达35%
就PE估值而言,社保明显偏好低估值。2017Q1
PE在0-20,20-30,30-50,50-100,>100区间内的占比分别为36%、19%、24%、13%、7%,低估值(0-20倍PE)占比最高。从历史来看,2014年之前低估值占比优势更加明显,2012Q4
低估值(0-20倍PE)占比高达到43%,高估值(>50倍PE)占比为0%。
就ROE而言,社保偏好盈利能力较强的公司。2017年一季度ROE位于<0%、0-5%、5-10%、10-20%、>20%占比分别为3%、5%、20%、55%、17%,同时与A股对比社保偏向高盈利,全部A股ROE各区间占比为8%、26%、35%、26%、4%,社保持仓ROE大于10%占比(72%)高于A股(30%)。
3.6. 信托:持股偏低,非银为主
信托持股市值与大盘波动较为一致,中小板占比上升。总体而言,信托当前处于转型发展期且投向股票的规模较小,对A股市场整体影响不大。另外,信托持股主板占比较大但有所下滑,中小板占比较小但有所上升(2017年主板、中小板、创业板占比为66.23%、32.99%、0.78%,2010Q1主板、中小板、创业板占比为98.38%、1.44%、0.18%)。
第一轮(2010年1月-2014年12月):2011Q1之前大盘震荡上行,信托持股规模小幅增加至400亿元。2011Q2到2014Q3大盘震荡期间,信托持股市值随之波动(300-400亿元)。
第二轮(2015年1月-2017年3月):2015年上半年信托持股随大盘上升,至2015Q2达最高652亿元,2015年下半年至今,市场大幅震荡叠加监管层不断加强对场外配、伞形信托和部分结构化配资信托产品的清理,导致2015Q3信托业务发行与成立直线下行,持股规模仅为282亿元,持股家数由200家大幅降至70家。此后持股规模逐步回升至2015年之前的水平,但是占流通A股比例从牛市之前
0.2%降至0.1%。
信托持股行业极其集中,非银金融股占比过半。信托持股行业集中,钟爱非银金融、公用事业, 2017Q1持股占比前五为非银金融(61.77%)、公用事业(12.12%)、传媒(4.99%)、房地产(3.36%)和交通运输(3.28%),前两大行业占比已经高达74%。信托对行业配置比例在2015年二季度进行大幅调整,2015年牛市之前,信托持股前三行业为银行、公用事业、非银金融,三个行业占比相近,维持在10%左右;牛市过后,非银金融配比上升,2016Q3最高达65%,目前仍处于高位;公用事业2015Q3占比高达22%,目前回落至12%;银行股于2015Q3被信托清空,当前未持有任何银行的股份。
信托重仓偏好转向高市值、高市盈率,对盈利能力要求一般。
就市值而言,信托偏好由低市值转向中市值。信托重仓偏好低市值占比下降,中市值占比上升,2017Q1位于0-50,50-100,100-200,200-500,500-1000,>1000亿元各市值区间占比为13%、34%、30%、18%、2%、1%,低市值(<100亿)占比47%,中市值(100-500)占比48%,对比2012Q2,,各市值区间占比为58%、21%、11%、7%、2%、1%,低市值(<100亿)占比高达79%,中市值(100-500)占比仅为18%。
就PE估值而言,信托高估值偏好提升。2017Q1市盈率在0-20,20-30,30-50,50-100,>100区间内的占比分别为10%、24%、12%、33%、22%,高估值(>50倍PE)占比高达55%。2014年之前信托更加倾向低估值,2013Q1市盈率各区间占比为32%、20%、22%、14%、12%,明显偏好于低估值(0-20倍PE)。
就ROE而言,信托对盈利能力要求一般。2017年一季度ROE位于<0%、0-5%、5-10%、10-20%、>20%占比分别为13%、22%、46%、15%、4%,全部A股ROE各区间占比为8%、26%、35%、26%、4%,与A股对比信托对盈利能力要求一般。
3.7. 阳光私募:持续扩张,灵活变化
受益发行量不断扩大,私募持股规模不断扩张。整体而言,私募规模处于不断扩张之中,除在牛市期间随大盘波动,其余变动主要是由于私募规模不断扩大。另外,阳光私募主板占比与中小创旗鼓相当,创业板占比较小,整体比例变动不大,2017Q1主板、中小板、创业板占比为51%、33%、16%。
第一轮(2010年1月-2014年12月):2014年之前,阳光私募规模较小,2010年一季度持股市值82亿元,仅占流通A股0.05%,2014年以来随着政策大力支持,阳光私募得到监管层面认可走向阳光化,规模开始迅速扩大,2014年第三季度持股规模达到313亿元,占流通A股比例达到0.13%。
第二轮(2015年1月-2015年12月):2015年跟随牛市行情,阳光私募迎来爆发式增长,2015Q2持股市值高达763亿元,占流通A股比例提升至0.16%,2015Q3回落至381亿元。
第三轮(2016年1月-2017年3月):2016年以来,私募持股市值不断增加,归于私募发行规模不断扩大(2016Q3至2017Q1私募产品发行规模为880亿元、891亿元、816亿元,同比增长214%、318%、216%)。
私募行业配比波动较大。私募持股行业相对分散,集中在房地产、化工、医药生物、机械设备、电子、公用事业等行业,2017Q1持股占比前五为房地产(13.04%)、化工(11.05%)、医药生物(11.02%)、机械设备(9.14%)和电子(6.40%)。私募行业配比波动幅度较大,就医药生物而言,2014Q2占比为9%,2015Q3占比最高达21%,2017Q1下滑至11%;化工占比同样变动较大,2014Q4占比6%,2016Q1占比最高为13%;私募对房地产自2016年四季度以来持股比例由5%增至13%。成为占比最高的行业。
阳光私募重仓公司偏好转向中市值、高市盈率,对盈利能力要求一般。
就市值而言,私募偏好由低市值转向中市值。私募重仓偏好低市值占比下降,中市值占比上升,2017Q1位于0-50,50-100,100-200,200-500,500-1000,>1000亿元各市值区间占比为9%、30%、25%、31%、4%、0%,低市值(<100亿)占比高达39%,中市值(100-500亿)占比达56%。而2015年之前私募更加偏好低市值,2013Q1各市值区间占比为57%,26%,14%,3%,0%,0%,低市值(<100亿)占比高达83%,中市值(100-500亿)占比仅为17%。
就PE估值而言,私募偏好由低估值转向高估值。2017Q1
PE在0-20,20-30,30-50,50-100,>100区间内的占比分别为15%、12%、18%、27%、28%,高估值公司(>50倍PE)占比达55%。而2013年之前私募更加偏好低估值,2012Q4市盈率各区间占比为27%、21%、24%、19%、9%,明显偏好于低估值公司(<20倍PE)。
就ROE而言,私募对盈利能力要求一般。2017年一季度 ROE位于<0%、0-5%、5-15%、15-30%、>30%占比分别为6%、23%、37%、27%、7%,全部A股ROE各区间占比为8%、26%、35%、26%、4%,与A股对比私募对盈利能力要求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