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在知乎看到这样一则讨论:#高考时有哪些后悔的要死的失误?#
其中,有一则网友的答复令小七印象深刻:
“文综最后两大题没写……原因是时间不够。
我平时成绩还可以,文综也一直是我的强项,几次模拟考都在220~240分之间,但高考我犯了一个最不应该犯的错误,估算错了时间,直接导致交卷的时候我有两大题空白。
”
其实,这个问题,想必许多高中生都深有感触:
考场上的每一分钟都无比珍贵,而自己一个不留神就可能让时间流逝。
据调查,在中学生考试中,因为答题时间不够没有答完卷子的行为,最终有可能导致失分30分左右。
30分,对任何一个学生而言都是令人震惊的数字。
那么难道就真的没有什么解决办法了吗?今天小七就来和大家聊聊
如何提高解题速度
,从根本上帮助大家快速答完试卷。
任何一门科目的练习都少不了读题环节,但这个一直被老师强调的重点又有多少学生真正在乎了呢?且不说考试时间紧张,部分同学来不及读完题,就连在平时练习的时候有些同学也是草草地扫一眼题目,就开始作答。
拿到题目之后,同学们首先要做的是先看清题目的主旨大意,标注其中的关键字、词、句。其次要从第一个疑问开始往后研读,如果是选择题还可以将选项带进去一起读。最后看其中的数字、图形之类的数据,按照题目问答的方式进行计算,得出结果。
数学、物理、化学等科目的练习中一定存在计算问题,并且,在有些情况下所给的数字还会较多,让同学们觉得十分迷惑,一个不留神可能就会掉入陷阱,陷入深深的不解,最后自然就会拖慢你的解题速度,致使你答不完卷子、得不到高分。
以选择题为例,某种情况下,选项中的数字、选项是与你最后得出的答案结果存在一定关系的,也就是说如果你最后求出的结果与这些选项毫不相关,那么一定也就与正确答案失之交臂。除此之外,估算能力也是提高解题速度非常重要的能力,但估算的模糊程度要视题目而定,没有一个具体的标准。
高考所考的具体考点其实也就是那么几个,因此在平时练习的过程中同学们要注意多总结解题的套路。将做题与课本结合起来,找到该练习题考察的知识点,对标注知识点理解其中的涵义,这样才能将题目完全的理解透彻,对自己解题也有极大的帮助作用。
要知道,同一个知识点虽然考察的形式千变万化,但是我们答题的模式却可以是相同的,只要掌握好这种固定的套路,就可以让自己的解题思路更加清晰,在遇到同类型练习题的时候,将自己的答案套用其中,遵循之前解题的步骤,节省时间提高效率。
部分同学在做题的过程中,习惯性亦步亦趋的按照着题目的要求来,不知道采用一些“捷径”让解题的过程变得更便捷。当然,这里的捷径并不是让同学们跳步、抄答案,而是让同学们学会利用图形,比如数学里的函数图、化学里的实验操作图等等,让解题过程变得简洁起来。
有很多同学之所以不习惯在解题的时候作图是因为嫌他过于麻烦,殊不知,作图其实是一个翻译的过程,将晦涩难懂的题目翻译成实实在在对解题有用的数字,从而极大程度的降低你的解题难度。毕竟有些题目,比如集合类题型只要把关系一画出来,那么其中的关系就一目了然了。
有些同学在考场做题的时候,喜欢先做大题目,然后再回头解剩下的题目。这样做,一方面是觉得大题目分数多,对整体成绩更有帮助,另一方面则是觉得大题目耗时久,先把时间分给他们,后面就不会有时间分配不均的情况。
在这里,小七还是建议同学们先易后难,先从简单的题目开始入手,再做难题。毕竟,不是每一个学生一坐到考场上就能够迅速地进入考试状态的,对大部分的同学们而言,这是需要一个过程的,而从简单的题目开始就是一个良好的活跃思维的过程。
作为高中生,大家都经过了长时间的学习,因此每个同学们应该都十分清楚自己的优势和短板在什么位置,故而在考试的过程中同学们及应该最大程度的发挥自己的优势,尽可能地提高正确率、多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