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南方能源观察
中国领先的能源战略媒体
目录
51好读  ›  专栏  ›  南方能源观察

绿电交易为什么难

南方能源观察  · 公众号  ·  · 2022-03-04 17:16

正文


全文4890字,阅读大约需要8分钟

未经许可严禁以任何形式转载


南方能源观察

微信号:energyobserver


欢迎投稿,投稿邮箱:

[email protected]


eo记者 韩晓彤

编辑 姜黎

审核 冯洁


2021年开始,国内科技企业及外资参与绿电交易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彭博新能源财经(BloombergNEF)发布的中国企业绿电交易排行榜显示,阿里巴巴旗下阿里云以269GWh列2021年“中国绿电采购企业排行榜”第一。截至2022年1月15日,腾讯以502GWh列2022年中国企业绿电交易买方排行榜第一。


阿里云相关人员对eo表示,绿电交易试点市场启动后,开展绿电交易的区域扩大,参与交易的市场主体增加,交易积极性也明显增加,阿里云2022年将继续参加各地的绿电交易,探索更多交易机会。


2月24日,腾讯集团正式宣布“净零行动”,并首次发布《腾讯碳中和目标及行动路线报告》。报告称不晚于2030年,集团要实现100%绿色电力。2022年度已签订5亿千瓦时绿色电力采购合同,锁定6个风电光伏项目的年度部分发电量。


德国化工巨头科思创2021年9月成功参与首次全国跨省绿电交易。3月1日,科思创正式宣布,到2035年在范围1和2内实现气候中性以及净零排放,范围1指其自身产生的直接排放,范围2指外购能源产生的排放。实现该目标的一个重要举措是推动其全球生产基地逐步转向使用可再生能源电力。


然而,多位市场主体透露,绿电交易市场自2021年9月之后趋于沉默,2021年9月的那次绿电交易像是“一锤子买卖”。


远景科技集团旗下景融售电公司相关负责人指出,很多用电负荷高的省份只是在2021年9月试点了绿电交易,只有广东、江苏、浙江等为数不多的省份将绿电交易相对常态化,即便如此,这些省份也还在摸索交易流程。


前述受访市场主体表示,有在2022年继续参与绿电交易的意愿,希望绿电交易市场具有可持续性。


2月25日《南方区域绿色电力交易规则》发布。据了解,南方五省区的省级电力交易中心后续将根据本规则制定实施细则。


早前,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发布的《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以及国家发改委等七部门联合印发的《促进绿色消费实施方案》,也都提到统筹推动绿色电力交易。


广州电力交易中心相关工作人员对eo说,绿电作为一个新的交易品种,需要电力市场规则去支撑。某种程度上看,2021年9月的绿电交易绿证如何核发划转,电量如何优先执行,需要更详细的规则。


“规则出来之后,发电企业可以尽量减少疑虑,勇敢地进入市场。”上述人员说。


有终端用户比喻说,绿电交易市场现在是站起来了,但还没有学会走路。“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开始,相信未来这个市场会变得越来越活跃,也越来越成熟。”



中长期交易如何破冰


湛江一体化基地是巴斯夫近年来在中国最重要的投资项目之一。为了让湛江一体化基地首批装置用上100%的绿电,2021年巴斯夫与华润电力在广东电力交易中心达成首笔可再生能源电力交易,交易电量245万千瓦时。


巴斯夫相关负责人对eo表示,该笔交易之后,可口可乐、宝马、阿迪达斯、丰田等公司都向他们询问绿电交易细节。“在低碳承诺上,几乎没有世界500强企业愿意缺席。”


同时,这些世界500强跨国企业还在寻求售电方提供更多中长期绿电。很多用电量大的世界500强用户希望可以预控用电成本,因此期望签订长周期合同,稳定价格。


然而,市场上却鲜有大型新能源发电企业愿意参与中长期交易。


在现行中长期交易框架下,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2021年9月批复的《绿色电力交易试点工作方案》要求绿色电力交易的时段划分、曲线形成等衔接现有中长期合同,优先执行和结算,并由市场主体自行承担经济损益,赋予市场主体自主交易的权利和责任。


广州电力交易中心的一名工作人员告诉eo,新发布的《南方区域绿色电力交易规则》没有详细规定绿电交易是否需要签曲线,新能源的不可预测性使得实际出力曲线和事前签订的曲线往往不一致,所以目前不强制签订曲线。绿电交易占比较低,主要进行总量控制满足要求。


有市场主体指出, 目前零售用户绿电签不带曲线的中长期合同,以月度实际用电量为依据结算,未来则要看交易规模,规模小的话问题不大,但如果风电光伏比例更高的话,肯定会要求合同带曲线。


阿里云相关人员表示,建议建立多年度的长期绿电交易市场机制,出台交易规则与示范合同,有效衔接多年度的长期交易和年度交易,从而更好地鼓励电力用户与新能源企业签订长期购电协议。


前述广州电力交易中心相关工作人员说,绿电交易作为现有中长期交易框架下新的交易品种,其发展离不开电力市场改革的进一步推进。


《意见》提出,要建立与新能源特性相适应的中长期电力交易机制,引导新能源签订较长期限的中长期合同,同时明确完善建立中长期合同的灵活调整机制,通过短周期、高频次交易,适应清洁能源发电特性。


2021年10月12日国家发改委正式出台《关于进一步深化燃煤发电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的通知》(下称“1439号文”)后,部分绿电买家是电网代购用户,但按照当时的政策,电网代购电用户在中长期市场上无法明确买到了绿电。


针对这一情况,《南方区域绿色电力交易规则》做出了补充,提出认购交易形式,为电网代理购电的中小型电力用户提供购买绿色电力的途径。


换句话说,电网代购电用户也可以买到平价绿电,原理是电网企业收购平价绿电,电力用户与相应的平价绿电企业建立认购关系,电网公司在到户电价基础上加上绿色溢价定向把绿电卖给用户,溢价将给予对应的风光电厂。



跨省区交易之难


除了发电侧参与中长期交易的积极性不高以外,不少终端用户对eo表示,空间上的困难更加让他们头疼。国内平价新能源资源多的地区和用电负荷高的地区匹配度并不高,解决本省新能源发电侧“无余粮”的问题不得不依赖跨省跨区交易。


前述远景旗下售电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还没有参与过省间绿电交易,部分区域用户或者售电公司直接参与市场化的跨省交易规则呼之欲出,他们期待看到完善的机制尽快落地。


2021年9月,万国数据在南方区域绿色电力交易签约仪式上与中广核新能源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广核新能源”)签署绿色电力合作框架协议。在该协议中,万国数据计划在未来10年内向中广核新能源采购来自贵州的绿色电力,合计采购电量不低于 20 亿千瓦时。据了解,这是目前已知的南方区域内仅有的跨省区绿电交易。


“目前该协议仅为意向,位于贵州的中广核新能源项目还没有并网运行,协议没有到执行阶段。”知情人士透露。


前述广州电力交易中心工作人员介绍说,目前南方区域内平价的风光项目很少,不同于三北地区风光项目有核定的保障性利用小时数,多出来的部分可以拿去做市场化交易,南方区域的风光项目大多都在全额保障性收购范围内,留给市场化交易的空间不大。


《南方区域绿色电力交易规则》规定,跨区跨省开展绿色电力交易的,应充分考虑送受端省区的送电协议计划或交易合同,以及非水电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权重完成情况。


前述工作人员介绍,跨省区绿电交易要遵循通道要求,各省政府签署省间送电框架协议,这些框架协议属于“基本盘”。在此之外,如果通道有空间,用户有需求,送端政府有意愿,绿电交易可以推进。


“现在平价风光项目还处于起步状态,‘车流’较小。随着平价风光项目越来越多,相信相关机制也会逐步得到完善。”


此外,平价绿电目前参与跨省交易本质上还是按照“网对网”的方式在进行,导致偏差部分可能要由电网公司承担,还有尚未完全厘清的部分。解决的方式是由送受电协议“兜底”,送端政府统筹。


前述人员指出,市场发展初期,这种方式可以解决问题,但当跨省区交易的平价绿电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比如占到省间输送电量的20%-30%时,可能会产生较大偏差,届时送受端电网公司要额外承受偏差,需要偏差结算等市场机制进行调节。


他还认为,未来绿电可能还是会以本地消纳为主,因为新能源具有的波动性等性质,导致在省间交易时会遇到各种困难,涉及物理通道、调度等。绿电可能以省内交易为主,再以省间交易进行余缺调剂。


腾讯相关负责人表示,腾讯针对自身数据中心采用绿电的决心很明确,也一直在积极推动和尝试各种绿电交易方式。在现在市场环境下,之所以优先选择购买具有就近性的可再生能源,是因为一方面缩短了输电距离,减少了电量损失,更加低碳;另一方面则支持了当地可再生能源项目更好的经营和发展。


但也有观点认为,在加强绿电交易市场建设的预期下,省间电力现货市场或将是主要的发展方向。一位电力行业观察人士曾对媒体表示,跨省跨区电力现货市场对绿电交易非常重要,但其中难度很大,包括与现行电力市场体系的衔接、风光发电精准化预测、跨省跨区辅助服务市场建设等。



确保环境权益的唯一性


在绿电交易之前,已经有绿证交易,2021年7月全国碳市场也启动了。绿电、绿证和碳市场未来如何衔接,也是终端用户关心的问题。


国内的自愿绿证认购2017年7月启动,国家可再生能源信息管理中心负责绿证核发,建设绿证自愿认购平台。绿证价格过去与项目补贴挂钩,比较昂贵。2021年5月以来,平价风光项目的绿证也开始在平台上线,但交易始终不活跃。


国际上,也有如APX这类第三方的绿证签发机构,将新能源产生的绿证进行第三方认证,由新能源业主卖给需要购买绿证的电力用户。


绿证并不直接对应企业消费的绿电,而只是能够证明企业为绿电消费做出了贡献,支持了绿电的发展。


腾讯相关负责人员表示,他们致力于尝试不同的可再生能源电力交易手段,但是倾向于购买具备额外性与可追溯性的可再生能源,这与绿电交易非常契合。“额外性的意义在于采购行为支持了可再生能源项目的建立与经济性的提升,可追溯性的意义在于采购行为可以链接到实体的可再生能源电厂并具备绿色属性认证。”


科思创能源电力相关负责人则向eo介绍了他们对绿色行业的“偏好链”,自建“风光”自发自用是最好的,其次是PPA模式,最后才是购买绿证,“绿证是最后的选择,因为绿证总是避免不了花钱买证的嫌疑”。


在不少终端用户眼里,绿电是先交易后交付,绿证是先交付后交易,绿证没有办法体现企业主动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逻辑,“绿电交易更符合我们企业的逻辑,会优先采购绿电,而需要做分时或按日的电力匹配时,才需要绿证去补足一些时段没法物理上买到绿色电力的问题。”上述互联网企业相关负责人说。据了解,这也是不少跨国企业的选择。


据相关媒体报道,从2019财年开始,苹果公司已经实现了100%绿电采购。根据苹果最新的发布公司2021环境进展报告,苹果采购的绿电中,90%来自于苹果“自建”(Apple created)的绿电项目,其中以PPA和虚拟PPA的长期绿电交易为主,占到87%,其他包括直接投资绿电项目(10%)和对绿电进行股权投资(3%)。


自建项目之外的差额,5%通过公用事业公司的绿电项目满足,3%由托管设施供应商满足,只有大约1%是通过购买绿证(RECs)来实现,并且要求购买绿证的项目与苹果耗电设施在同一电网内,以确保其绿电来源可靠。


腾讯相关负责人员在接受eo采访时表示,不能够简单评价绿电交易和绿证交易孰优孰劣,二者在不同的领域各有优势,他们会根据不同的场景进行选择。但需要注意两种方式的衔接,避免环境权益在不同的市场体现,要避免被重复计量,确保环境权益的唯一性。


除此之外,用户更希望碳市场和绿电交易在环境权益的问题上做一些区分,否则市场将变得混乱,对特别严谨的企业不公平,因为有些企业会在其中“浑水摸鱼”,做重复计算。


阿里云相关工作人员在接受eo采访时表示,作为电力用户,希望绿电的环境属性统一,在通过绿电交易、绿证、CCER等方式进行环境属性确权时,需要避免重复计算和交易,以保障用户获得完整的环境权益。


2021年7月,中国启动了碳市场交易,对于纳入碳市场的用户来说,采购绿电也意味着减少碳排放。交易方案明确,未来要研究通过CCER等机制建立绿电市场与碳市场的衔接,避免用户在两个市场重复支付费用。


业内专家认为,后续绿电交易将与碳市场等有序衔接,电-碳市场的顶层设计将逐步完善。未来,相关数据将争取实现贯通,绿电交易实现的减排效果可以核算到相应用户的最终碳排放结果中,更多主体将以此为激励参与到绿电交易中。


不过,由于主管机构不同,两者衔接需要时间。据业内人士介绍,绿电已经作为一个因素被生态环境部统筹设计进了碳排放抵扣体系中,而如何抵扣还存在一些争议,比如抵扣比例如何确定等。


如有问题与讨论,欢迎添加作者微信更多交流。

韩晓彤:sarahhxt(微信号)


推荐阅读


2022年全年杂志开订啦!

点击下方小程序即可订购杂志~

赶快下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