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墨香中华”可以关注我哦
书房是个美妙的地方。无论外界如何喧嚣,进入这个小小空间,宛如到了一片净土。博尔赫斯说,如果有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图书馆太大,小小书房便足以抚慰我们疲惫的心。
其实,要论书房的精致有品位,中国人的传统书房绝对是数一数二。
茶香墨韵,书里芳华。书房骨子里的风雅,换一刻悠然。
一 桌 一 椅 一 方 几
一 窗 一 屏 一 天 地
书房在古代又叫书斋,是专门用作阅读、写字、清修或工作的地方。
《书斋说》里讲:书斋宜明朗、清净,不可太宽敞。中国人的书房讲究的不是空间大,而是明净,使心舒畅,太宽敞反会损伤目力。很有意思。
对于书房的装饰,李渔在《闲情偶寄》中说得好:“宜简不宜繁”。有屋一间,无论大小,一桌一椅一方几,一灯一人一卷书,便有了于日常中沉思静悟、安顿心灵的所在。
唐代刘禹锡虽只有一间简陋的书房,但“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谁都愿有这样的书房,吟诗作画,弹琴对弈,欢欣会友,不亦乐乎。
对于书房的陈设,中国人的骨子里一直都有很深的红木情结。因为木头既有复杂的纹路记录时光的变化、岁月的记忆,又有温和敦厚的品质天性,贴合中国人的心性。
所以只需在书房里添置一张木桌、一把木椅,一方木几,辟一扇木质镂花的窗,搭上屏风、竹帘、帷幕,就是不张扬的心安处。
乱花迷人眼,唯大道至简。
文 房 里 读 万 卷 书
方 寸 间 行 万 里 路
《说文解字》中说:斋,洁也,即书斋有高洁清雅之意。古人觉得身入书房,心神俱静、陶冶性灵,如同斋戒一般。
和外国人的张扬相比,中国人的书房则讲究内敛,除了陈设至简,甚至还有诸多文人将其筑于山林水滨,或隐于郊野,独享人间清欢。
古有陆游,将他的“老学庵”筑于镜湖之滨,开门临水,启窗见山,心游神驰,好不自然,“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送流年。”今有梁实秋,将书房修于半山腰。
即使不在山中,许多文人也会在书房周边植树种花,以衬清幽。纪晓岚就曾在“阅微草堂”的前院种满藤萝,后院栽满海棠。春天海棠花开,满屋盈香;夏季藤萝委地,一阵阴凉。
林黛玉的“潇湘馆”更是“翠竹掩映,婆娑玉立,石子漫路,小溪潺潺,绕阶缘房”,如诗如画、清新脱俗、雅致清幽。
静在屋外,也在屋内。
文人们都会在书房栽上一些小花小草,仿佛将山水间的幽静带到眼前。
书房又称“芸窗”、“芸馆”,是因为古人常在书房用芸草帮书防虫,芸草就是七里香。于案头摆上一盆,清新怡人。
古人还喜欢在案头上摆放菖蒲。盆养的菖蒲生于水中石头之上,无需泥土,称为“石菖蒲”,其俊秀卓然的气韵正合文人宁静致远的梦想。
书房因静而远。
喧阗神气散,一静百慧生。
文 房 之 清 供
墨 客 之 雅 玩
谈到书房不得不说“文房清供”。它既是指书房用具,也是文人雅客赏玩之物。
虽说中式书房要求简约雅静,却不意味着简单,大大小小的文房雅件,体现了中国文人独有的生活情趣。
每个雅件,都是通向五官五感的精神享受。
[ 嗅 ]
文房百器,炉为首器。古人书房中常设香炉,篆香缭绕,将人引入高山流水的冥想,带入旷远澄澈的境界。铜炉常置案头,焚香一柱,烟气氤氲,仿佛有红袖添香。
[ 赏 ]
除了为人熟知的文房四宝,文人的书房里还有“第五宝”──水盂。水盂小巧而雅致,富有情趣,是书房中的贮水小罐,为砚添水用。没了它,无法磨砚,更别提挥毫。若用碗碟替代,那意境一下子就毁了一半。青花瓷、漆器,还有铜甚至水晶……水盂的质地千变万化。谁家书房有它,说明离雅士更近了一步。
[ 印 ]
文人雅客还都有一方印章。印,方寸之间有乾坤,文人总爱把玩。它巧妙地将绘画、书法、雕刻等艺术融于一体,一副字画没有印章,就如一个句子没有句号;一个书房没有印章,犹如一篇文章没有终段。
[ 志 ]
一个文雅的书房,常以字画明志。字画在中国人的书房里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灵秀淡雅、淋漓悠远的山水,表明心胸豁达;清秀灵动的花鸟,又示自己富于情趣;警句格言的牌匾,则句句点醒人心。
[ 听 ]
善琴者通达从容。文人的书房中通常会有古琴,或悬于墙壁,或置于案头。闲时坐抚琴,明月来相照。
[ 观 ]
古人称奇石为石玩或玩石。文人大多爱石,爱它的坚强和风骨,常将其置于文房之中。灵壁石是四大赏石之首,虽然没有绚烂的颜色,但形态万状,石质坚硬,敲之铿铿然,从战国时就为文人所钟爱。
书房是一个人气质养成的地方。从书房名号、整体布局到每个陈设的细节,都烙上了主人的影子、染上了主人灵魂的馨香。
古朴静雅的书架案台、木质镂花的门窗屏风,古朴生香的文玩雅件……
愿你也有个书房,总是在不经意的细节里,打动着人心、惊艳了岁月、也温柔了时光。
贺墨香中华两周年
根在故乡
根,在故乡
文:中国茶文化知识(cha567)
温馨提示: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
其他平台转载请注明:(来源:墨香中华 微信:moxiangzhonghu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