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知乎日报
提供最好的资讯评论,兼顾专业与趣味。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知乎日报  ·  如何告别假期慵懒,重启活力? ·  18 小时前  
Quora文选英语  ·  Quora_中国人知道印度是亚洲最强的国家吗 ... ·  昨天  
Quora文选英语  ·  😋【deepseek】爆火,deep相关单词 ... ·  2 天前  
Quora文选英语  ·  老外说bed of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知乎日报

你离诺贝尔奖最近的一刻是什么时候?

知乎日报  · 公众号  · 问答  · 2016-10-08 17:59

正文

知乎日报注:2016 年诺贝尔奖于瑞典斯德哥尔摩时间 10 月 5 日至 12 日陆续公布。

知友|扣小米

我离诺贝尔奖最近的一次当然就是我手拿诺贝尔奖牌的那一刻。

来给大家看一下图:

……

……

……


嗯,仅仅就是手拿了一下而已……

诺贝尔奖牌就是这么大,还挺沉的。这奖牌号称可以卖 350 万美元(约 2000 万人民币),纯金打造,当时拿到手里,我就有模仿奥运会冠军咬一下奖牌的冲动……

DNA 结构发现者之一、美国科学家沃森将拍卖诺贝尔奖牌 估价 2000 多万元

携带黄金奖牌出境 诺贝尔奖得主过安检被拦

奖牌反面是这样的:
这只手就不是我的手了,别人照的

好了,玩笑结束,言归正传。

事情是这样的,今年 6 月德国阿登纳基金会组织我们到慕尼黑的德意志博物馆(Deutsches Museum)开研讨会(Seminar)。我们在博物馆住了一个星期,也参观了一个星期的博物馆。

德意志博物馆是世界上最大的科技博物馆,也是世界最早的科技博物馆之一,开放于 1903 年,位于德国慕尼黑市区的博物馆岛上。

内部十分巨大,够逛好几天的,展品数不胜数,包括各个时期的科技产品、交通工具等等等等,只要你能想到的科学科技产品这里都有,而且还能追溯到该产品几百年前的样式。

我在这里就不多介绍这座博物馆了,强烈推荐如果去慕尼黑,一定要去这里看看,特别是科技爱好者。

德意志博物馆 百度百科

我们在这一个星期的时间里听了各种报告,其中有一个是该博物馆档案馆馆长给我们讲的关于诺贝尔奖得主的故事。

德意志博物馆因为名气很大,在德国科学界地位很高,所以他们一直以来都与诺贝尔奖得主们保持着紧密的联系。

他们会说服诺贝尔奖得主把自己的奖牌或者真迹贡献出来给博物馆。

上面那个奖牌就是其中之一,得奖者是德国物理学家 Philipp Lenard,下面是他当年的获奖证书:

菲利普·莱纳德(Philipp Lenard)是 1905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他因为在研究阴极射线时取得的卓越成果而获奖。

最后再来一张:

这是大名鼎鼎的 1921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爱因斯坦的笔记。如果仔细看,可以在结尾署名处看到「A. Einstein」(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的字样。

其他的照片我已经忘记到底是哪位科学家的手稿了,所以这里就不贴出来了。

有人问诺贝尔奖牌上的图案代表什么意思,这是个好问题。

每个奖项的奖牌图案是不一样的,主要是奖牌背面不同。物理学奖和化学奖奖牌相同。

上面那个奖牌是物理学奖的:

奖牌正面是诺贝尔奖创始人、化学家诺贝尔的头像,头像右边是他的生卒年月,用罗马数字写的,「MDCCCXXXIII」代表 1833 年。、「MDCCCXCVI」代表 1896 年。

来源:诺贝尔奖 - Wikiwand

奖牌反面:
来源:The Nobel Medal for Physics and Chemistry

有两个女人,左边那个是女神,手捧鲜花,头戴面纱。右边的是 Genius of Science,这个似乎没有具体的形象代指,我猜测大概就是负责科学的一个女神。这个科学女神掀开了左边女神头上的面纱。

这个图是什么意思呢?意思都写在图案左边了,上面写道:

Inventas vitam juvat excoluisse per artes

拉丁文,出自古罗马诗人维吉尔(Vergil)的著名史诗《埃涅阿斯纪》(Aeneid)。

如果你看过但丁的《神曲》,那你就会发现维吉尔出现在其中,在该作品中但丁在困难的时候是维吉尔出现了,并带领但丁走出了地狱和炼狱。

这句话直译的意思是「inventions enhance life which is beautified through art」,用现代英语解释就是:「And they who bettered life on earth by their newly found mastery.」

大概意思就是「新发明让人类生活更美好」。所以我猜测上面图案的意思是,本来人类是蒙昧的、缺乏知识的,但新的科学和新发明的出现,让人类从蒙昧中解脱了出来,即掀开了蒙在头上的面纱。这也符合西方对人类和知识的一贯认知,可以从后来的「启蒙运动」(Enlightenment)的名字看出来。

背面下面正中间是获奖科学家的名字,两边是「REG. ACAD. SCIENT. SUEC」,意思是瑞典皇家科学院(The Royal Swedish Academy of Sciences)


知友|傅渥成

参加过 65th Lindau Nobel Laureate Meeting ,当场一次性见到过六十几个诺奖得主,玩了一把 von Klitzing 的诺奖奖牌,跟十几个诺奖得主(包括朱棣文、von Klitzing、Kroto、Szostak……)合过影=。=

回来写了篇知乎专栏 ——《在德国的两个星期》。

2017 年的诺贝尔奖会议(化学方向)开始报名了,欢迎各位博士研究生报名!

我曾经在《在德国的两个星期》里提到在 2015 年我参加的那次诺贝尔奖会议的开幕式上,最感人的场景是大家全体起立,为在刚刚过去的一年里去世的诺贝尔奖得主们默哀(其中也包括了在当时去世不久的 John Nash 夫妇)。

今年,又有许多诺贝尔奖得主去世。其中就包括我在 2015 年的诺贝尔奖会议上见到的 Kroto 教授和不久前去世的华裔诺贝尔奖得主钱永健教授。

因为此前在诺贝尔奖上有过交流,我此前还写过一篇文章悼念 Kroto 教授《纪念碳 60 的发现者 Sir Harold Kroto 》。

马上就是今年的诺奖季,希望各位朋友在关注最近的诺贝尔奖得主的同时,也向这些逝去的伟大的头脑致以敬意。


深夜再补充些有意思的图吧,我的各种合影就不 po 了,毕竟得多读书:

图 1 - 我在椅子上拍的 von Klitzing 的诺贝尔奖奖牌。

von Klitzing 人非常 nice,平时出来作报告总会带着他的诺贝尔奖奖牌,所以他的奖牌是最斑驳的,仔细看可以看到奖牌的许多磨损,大概是每个把玩奖牌的学生都想咬一口的缘故吧(我是好人,我并没有咬)。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