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做書
记录出版者的努力和探索,让出版简单、有效率。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石油地质学  ·  年少不识苏东坡,读懂已是断肠人 ·  21 小时前  
为你读诗  ·  花草有本心:走近古典文学中的诗意世界 ·  4 天前  
易职说  ·  《草民》:生命如草芥,也要坚韧生活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做書

世界级儿童书展,中国联合展团参展四年,除了买版权还能学到什么?

做書  · 公众号  · 文学  · 2017-04-10 11:38

正文

作者|陈瑶@夏日星

编辑|狒狒、大宝和要一起背锅的海陆



2107年博洛尼亚儿童图书博览会,是中国联合展团参加的第四个年头。在年初某限令下,国内的童书出版存在巨大的贸易逆差的这一事实再一次被提及。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我们除了在国际版权舞台上大量买入版权,回国卖力宣传营销以外,这么多年来,中国的童书出版机构到底学到了什么,在创意与出版思维上与国际童书出版水准的差距还有多大,这些都成为本文主要关注的议题。


===♫===


曾有位资深童书编辑说过,每一个童书编辑都应该至少去一次博洛尼亚儿童图书博览会(Bologna Children’s Book Fair),哪怕是自费前往。


博洛尼亚是位于意大利北部的小城,城市面积不足北京的百分之一。虽然城市规模有限,但当地对艺术教育重视,艺术专业尤其发达,很多中国学生来到这里进行插画等专业的学习。


博洛尼亚儿童图书博览会创办于1964年,是世界上最大的童书展会。中国在1981年第一次组团参加,2014年第一次设置中国联合展台。每当这一年一度的世界级儿童书展举办期间,这座古老的小城便会焕发出格外诱人的活力。


    1    

 不容忽视的书展前奏


在当地中国留学生Nuvola的带领下,我刚下飞机就直奔位于市中心的博洛尼亚国立图书馆。


不同于国内图书馆各种安检与门票换购程序,走进这里就像走入这座城市的每一家咖啡馆一样平常。由于不认识意大利文,我甚至没有想到,这个门口人头攒动的地方就是图书馆。


博洛尼亚国立图书馆位于海神广场附近,很自然地融合在古老的建筑之中


图书馆一进门,关于博洛尼亚童书展的相关资料已经摆放在前台。我们到达时还有两天才开展,但整座城市的各个文化机构,无论国立还是私营,都已进入备展状态,统一的宣传资料在我们之后参观的书店、各种展览,甚至玩具店都有摆放。


图书馆的前台摆放了城中各种展览的信息。

其中一本和书展联动的黄色小册子,更是遍布全城各个文化机构与商店


图书馆一进门的左手边,是2017年的获奖与提名绘本在橱窗内的展示。


书展开展前就可以在图书馆看到全部获奖作品的展示


图书馆的大厅内更是对这些图书做了可以翻页阅读的进一步展览。Nuvola告诉我,每一年童书展,图书馆都还会在儿童绘本区将以往获奖的绘本进行展览。


图书馆中心区域可以进行图书翻阅的展示


儿童绘本区虽然没有中国国家图书馆的儿童馆大,但是可以看到其绘本的平均收藏水平很高。此外,为了便于读者查询,图书馆还将儿童绘本按照时间顺序,以年划分,整理了详细的图书资料供读者翻阅查找。


按年份整理的图书馆内儿童绘本的介绍


在这样的环境下,图书馆成为儿童阅读的重要场所。


孩子们在这里放松地进行阅读


×●×


在图书馆不远处,就是博洛尼亚最大的儿童书店。这是国内并不太存在的书店类型。国内虽然有很多绘本馆,但是由于大都受到国内童书引进品种的限制,从绘本的选择质量、数量,以及更新速度看,都望尘莫及。


同样是融入古建筑中的小型书店,吸引了世界各国喜爱童书的人



这个城市的商店都非常注重橱窗展示


同样为了配合国际童书展,在一进门的重点书摆放区,将今年的获奖作品做了重点展示陈列。



整个书店虽然面积不大,但是却可以看到品种齐全风格多样的儿童图书。除了一些经典作品,更多是以世界各地出版不久的优秀作品为主。反观国内出版现状,前几年都以引进国外过去几十年的绘本为主,我们的儿童绘本相对来说“比较旧(旧并不完全代表不好,这里只是对出版状态的描述。)


这两年由于国外过去的获奖作品及知名作品已被引进殆尽,再加上各种鱼龙混杂的公司都来“参与”儿童绘本市场,大的出版机构紧盯新的获奖作品,一些小的出版机构则不断购进非知名作品(有些缺乏筛选),比起之前几年的优秀作品引进,目前国内引进的绘本质量也愈来愈参差不齐。


即使在世界范围看,优秀作品也数量有限,并不是所有的书都值得引进,再加上国内出版机构在对童书选择上的单一与保守,个别机构并没有筛选能力,所以我们一方面囫囵吞枣地大量引进作品,但另一方面,我们并不能看到丰富多彩的作品。


书店一角


在意大利,既有出版偏大众流行图书的Babalibri出版社,也有出版更高端一些童书的Rizzoli,还有像Corraini Edizioni这样的小一些的出版机构。虽然意大利也大量引进国外绘本,但是因为各个出版社有自己的风格,在一定程度上坚持属于自己特色的选书标准,所以才会给本国儿童带来丰富的精神养分。


相对于国内童书出版机构,绝对的以市场为导向(并以此为绝对价值观),大部分出版机构在引进童书时几乎没有区分度可言,造成国内童书市场单一。这样的童书出版,缺少担当,也少了些职业的尊严。


×●×


除了书店和图书馆,博洛尼亚遍布各种美术馆和画廊。配合图书展的画展,有些虽然非常小型,但却吸引了各国喜爱插画的人。


在一个很小的展厅举办的Isabelle的原画展

最右边的一本是本届获奖图书


这个小型展览的面积只有20平米左右,只展出了四本书的部分原稿


我在这里看了我很喜欢的插画师Isabelle 的原画展,她的作品之一也是这届童书展的获奖作品。展厅非常小,但是很多人带着很小的孩子来看展。


在一个古代乐器展上,碰巧遇到中学生在上音乐课,老师在美术馆里演奏小号,学生围坐一旁,不时还有参观展览的游客路过。这是我从未体验过的教学方式,或许这就是我们大众艺术教育的一种差距体现吧。


    2    

儿童书展只是场版权贸易?NO!


或许因为我不是抱着买版权的目的看展,因此我会被童书展上其他细节所吸引。


插画师的梦想的平台,出版机构的根基


在书展入口不远,在书展中心原画展览周围,各个墙面包括门上,贴满了世界各地插画师自己黏贴上去的作品以及联系方式。


因为一直注意看墙上的内容,我忘了拍插画墙的全景


整个书展最震撼我的不是入围作品,也不是各个出版社的展出,而是这里,因为我看到了平等与希望。


插画师墙和中心区域的入围原画展相邻,更让我感受到了这些自由插画师的朝气蓬勃。我似乎听到了“明年我的作品也要摆在中间”的声音。


当我陪一起来的插画师也贴上了临时准备的她自己的卡片时,一种来自中国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这是第一天看展后临时在酒店画的卡片,第二天贴上去不久就被拿光


在我知道有些编辑在看到这些墙面只能联想到竞争激烈时,不禁感到可惜。真正的编辑看到这些应该感到兴奋!


书展不仅是图书版权贸易,也不仅是和约好的有限插画师随便聊聊,更应该在这样世界插画师聚集的时刻,挖掘好的作者。


我还在书展上看到很多国外出版社贴出寻找插画师的信息。在书展最后一天,会有编辑专门在各自展位上,和那些有意投稿的插画师一对一地看作品集或具体作品。


出版社征集插画师的小广告


插画师排队和出版社编辑讨论作品或者作品集


出版力量的源泉在于作者,挖掘新作者这才是出版机构最应该做的工作。


国内童书出版机构在这一环节严重缺失,缺少主动地和前沿创作者直接沟通的动力和思维方式(我认为也缺乏这方面的能力)。这是由于长期偏重进行版权引进图书造成的。


大部分版权引进是现成的,对作品内容几乎只有翻译工作,很多童书出版机构甚至连中文字体在原书的匹配上都没有过多考虑过。


对插画师、文字作者的挖掘与培养要花时间,同时也需要编辑具备更多技能。会卖书不代表会做书,那种把“做版权童书”等同于“做童书”的观念是现在国内童书出版的误区。


原画展的布展和神奇的展会休息区


这是我第一次看到这样的原画布展:将所有原画通过一张张大的瓦楞纸板分组,平放在桌子上。


这样的展示非常方便近距离观察,这才是看原画展的意义。同样是布展,考虑到主要看展人的需求才是布展时首先要考虑的。



这让我不禁回想起去年北京国家图书馆举办的那场2015年博洛尼亚的插画巡展。去年国图展出时,就像商店的橱窗展示一样将原画挂在玻璃橱窗里的墙上,玻璃的反光,人与画的距离,以及有些画摆放过高或过低,让看展都变得过于形式。


另外,最值得一提的是原画展周围的展会休息区,因为巧用展会的飘带,可供人们躺下休息,成为书展中的重要场景。


我一开始以为这些只是展示性的飘带


其实是可以供人休息的“吊床”


一位有建筑设计经验的朋友还向我详细解读了这一设计的巧妙与用心,看似简单的V型设计,在细节之处做了很多工作。


这是一场心意满满的布展。


展位布置不在于花了多少钱,而在于用了多少心思与创意


看惯了国内书展时,大型出版机构展位做的毫无特色的装修,又或者是一些小型出版机构那种摆个丑陋易拉宝和几本书的极度节省与粗糙,在博洛尼亚书展上,我看到的是用心与创意。


各个出版社,无论展位大小,都能在布展上凸显设计创意与自家风格


一个当地学校的展位,学生和老师还在布置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绘本大师Quentin Blake的作品小展。仅仅是一个最小规格的展位,就成为全场我最喜欢的展位。原画和简易灯具以及小展版就能营造出很梦幻的效果。


Quentin Blake的作品小展。其实只是最小单位的展位


无论是展会的策展还是各个国外出版社的展位,我发现大都秉持的理念是,最大化凸显创意,而不是为了体现自己的“高大上”。


童书本来就应该是想象力的载体,没用创意、不重视创意的的人如何做出好的童书?


学校展位的出现是意外惊喜


我看展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发现优秀作者。当剑桥艺术学院的展位出现在我眼前时,我简直喜出望外。


不同于出版机构的展位,学校的展位主要是为了将学生作品进行展示。虽然这些作品很多还是半成品甚至草稿,大多数还不成熟,但是将这些作品打磨,挖掘自己的作者才是做原创绘本的思路。


剑桥艺术学院的展位。据说是第一家以学校身份参展的。

在我们约谈讨论作品时,学校的老师非常耐心介绍。

关键是,学校只搭建平台,并不收取任何额外费用。


很遗憾的是,一位这个学校的学生告诉我,目前并没有什么出版机会找上来,还是需要自己带着作品一家家出版机构联系。


我想,这种情况或许是作品程度还不够,或许是出版机构没有发现。作者迈出了寻找出版社的一步,为什么编辑不能也主动迈出寻找作者一步呢?那些因为某限令才开始着力在做原创绘本的出版机构,是否看到这样的宝藏呢?


然而,宝石需要打磨,我们的出版机构是否具备打磨的功力反而是最令人担忧的。


    3    

两个人,三个人的出版机构也很精彩


我一直很喜欢一家英国出版社,目前它已经成为欧美一些插画师稿费低也想在他家出版图书的明星出版社,去年和今年都有图书获得博洛尼亚书展的奖项。


这家出版社由三个创始人创建,至今快十年也只有大概十个人。书展几天我每天都有意从他家展位路过,CEO和COO自己在做版权面谈的工作,小小的展位上门庭若市。当我最后一天看展位终于不那么忙,上前和COO打招呼时,对方一脸疲惫的样子反而让我由衷佩服。


这才是我想要学习的出版人。


在30号展厅,我还发现了两个女生创办的芬兰出版社,这家出版社至今只有她们两个人,每年出版图书也不多。她们说,当孩子告诉她们,她们做的书孩子会记在心里时是她们最开心的时候。即使是这么小的出版体量她们也来参展,即使整个书展都没有几家来自芬兰的出版社,这份勇敢与坚持让我感动。


这家芬兰的二人出版社并没有几本图书,但是却有自己的风格


为什么在国外即使这样小型的出版社也可以生存,可以做得这么精彩,为什么国内的出版机构总想着不断扩大,就像我们钱不够也要贷款买房子一样?


在国内,小型出版机构做出版需要一定经济门槛,同时小规模的出版机构的发行通路十分不畅通。这就导致我们需要将规模不断扩大。


另一方面,我们出版的价值导向里十分缺少出版者自身价值实现一环,在衡量出版价值时,以码洋和销量为主要导向,更可怕的是,用图书营销这一环代表整个出版环节来发声。


或许这是属于一个经济上升期社会环境的共有问题,但是,这也是影响中国童书原创发展的根本问题。


最好的例证就是台湾地区童书的发展。对比中国大陆展位一贯的大而无当,台湾地区的展位其作品质量非常高。展位面积虽然有限,但是非常注意布展的视觉美感。中间圆环状的展台所展出的原创作品,有着非常浓的台湾味道。


台湾展区的作品质量很高,很多人驻足观看


值得一提的是,我在台湾展区偶然认识的台湾插画师画得很棒,但人非常谦虚,就和我在剑桥艺术学院认识的日本插画师一样。在有能力创作的同时保持谦逊的态度,或许才是不断进步的关键。


正因为台湾童书出版的自由度以及来自出版人和作者本身对自己文化的认同与责任感,才能创作出风格各异饱含热情的作品。


反观大陆地区的出版现状,我们在接受这些来自国外的绘本理念时,我们在享受和消耗我们在童书市场的出版红利时,我们的编辑我们的作者是否考虑过,我们自己到底是谁,我们在为谁而创作?


===♫===


出版是创意产业,尤其是童书出版。只有版权引进的出版是不完整的,只会做版权图书的编辑也只是一个类型的编辑。营销就是营销,和做书其实距离很远。


绘本内容是时代的表达,因此绘本的主题和形式都应该是丰富的有活力的。在某种意义上,仅由有限的出版机构、有限的个人来决定绘本出版与否是导致绘本出版单一性的根本原因之一。


我们的读者看到的产品单一了,他们的喜好审美也会单一,市场也会愈发变得在狭窄的空间中拙劣竞争。中国组团参展三十多年,联展四年,换来的绝不应是这样的结果。


作为出版人,或许改变的方法只有一个:


拓展自己生命意义的维度,捡不好走的路去走。


用实力说话,希望早日在这里看到我们自己的作品


本文经作者授权发布



好文回顾,点击图片阅读文章



点击进入做書杂货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