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猎芯头条
让电子产业链更简单!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医药经济报  ·  徐景和在广东调研化妆品监管工作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猎芯头条

美国侦察机采购“神秘东方芯片”,为何弃国家安全不顾?

猎芯头条  · 公众号  ·  · 2020-03-13 18:00

正文


嘴上说国家安全,身体却很诚实。


根据《南华早报》报道,美国U-2蛟龙夫人侦察机的飞行员佩戴的手表,含有能够连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芯片,一名美国空军上将指出,美国将北斗作为GPS的备用系统,目的是确保即使GPS因人为原因发生故障,美军仍有备选方案。



军事专家表示,因为北斗是一个开放的系统,所以用户可以轻松的将其置入芯片中,就算美国使用了北斗芯片,中国也不一定能够侦察到美军使用的芯片,所以安全隐患几乎可以省略不计。另一方面,北斗自一开始就定位为全球商业导航服务供应商,并且不控制卫星发出的信号,反观由美国空军运营的GPS,有时会限制商业用户所能使用的服务。


新基建之北斗

2018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明确了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定位。而当前官媒盖章的“新基建”,主要包括七大领域:5G基建、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

在以5G为代表的新基建建设进程中,北斗系统作为我国自主可控的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建设进入最后冲刺期,预计今年6月前完成所有三代组网卫星发射,较计划提前半年向全球提供服务。届时将与5G等领域共同助力中国数字新基建,将催生更多的新技术、新需求与新业态。


2018年,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体产值达3016亿元,同比增长18.3%,相比全球市场增长更快。 从北斗兼容机功能的终端年销售数量角度,2013-2015年间已分别达到135万套、527万套和1326万套,实现了数量级的增长,预计2020年我国北斗导航芯片市场规模可达300亿。


北斗芯片发展年鉴
由于美国GPS 导航系统早在 1994 年就建成并于当年提供了全球民用服务,到 2007 年我国北斗导航系统才建成,在这个长达 13 年的时间内,我国的导航终端中绝大部分使用的是美国GPS芯片, 占据我国约 95%的市场。为了解决导航芯片受制于人的状况,我国十几年间不断攻关导航芯片。

2008 年 3 月, 西安华迅公司研制成功第二代多星座、全频点导航射频芯片。

2010 年 9 月, 和芯星通成功推出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性能 SoC 芯片Nebulas。

2013 年 9 月, 东莞泰斗微电子发布 55nm CMOS‚射频+基带+FLASH‛ 三合一的北斗、 GPS 双模导航导航芯片 TD1020。

2014 年,中兴通讯采用泰斗微电子TD1020 的北斗、 GPS 导航三防智能手机 G601U 已完成第一批商用机的量产,标志着国内自主北斗芯片已经正式进入智能手机行业。

2014 年 11 月, 上海北伽导航科技发布了 40nm 的北斗导航芯片航芯一号,航芯一号是国内首颗 SoC 工艺北斗多模射频基带一体化芯片。

2017 年 9 月 17 日, 深圳华大北斗科技有限公司发布自主研发且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基带和射频一体化芯片, 这是全球首颗支持新一代北斗三号信号体系的多系统多频高精度 SoC 芯片。

截至 2017 年底,国产北斗芯片累计销量突破 5000 万片, 国产接收机天线已占国内市场份额的 90%,并且我们将自己的导航推向世界。

国内外芯片玩家
基带芯片是导航接收机的核心器件,其功能和性能通常决定了整机的性能指标。由于美国的GPS系统发展时间较早,芯片方面有博通、高通、英特尔等企业技术领先,竞争力强,市场占有率也高。欧洲方面有意法半导体、U-Blox、瑟福等全球领先的卫星导航芯片制造商。日本凭借其在电子、通信与信息等领域的优势,也形成了卫星导航芯片、天线、接收设备等卫星导航应用产业链。

目前高通、博通、U-Blox、联发科等公司发布的最新芯片功能中均支持北斗定位,如高通向我国大量销售的智能手机芯片都内置北斗、GPS组合定位功能。考虑到国家安全和为国内企业提供一定程度的保护,北斗系统B1、B2、B3中的军用B3频段不对外资企业开放权限。

国内北斗芯片国产化程度日益提高,不断突破研发瓶颈,规模化生产能力逐渐提升,并出现一批优秀的芯片企业。

合众思壮
成立于 1994 年,是国内最早进入卫星导航领域公司之一 ,拥有北斗全产业链关键技术,掌握从芯片、天线、基带、板卡到算法到星基增强的完整技术体系 。

2013 年公司收购北美卫星导航高精度公司 Hemisphere,强化了高精度核心技术。

2014 年推出国产化高精度板卡,板卡性能国际领先。

2016 年发布星基增强基带芯片“天琴”。2017 年,推出中国首款四通道 GNSS 芯片——天鹰,该芯片实现了对三频解算以及对“中国精度”星基增强系统的支持。

2019 年,发布了针对北斗三号系统研发的“天琴二代”高精度星基增强基带芯片、Phantom 和 Vega全新系列高精度板卡,“天琴二代”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是全球首款全面支持北斗三号的基带芯片 。

中海达
作为中国高精度 GNSS 的领跑者,中海达一直深耕北斗卫星导航产业。2018 年 5 月,公司发布国内首款投入实际应用的自主知识产权的北斗高精度导航芯片“恒星一号”,成功打破国外在该领域垄断,该芯片适用于 GPS、北斗、GALILEO、GLONASS 四个卫星系统所有频点,可实现对全球所有卫星导航星座的全频带兼容。2018 年新获得海内外知识产权 200 项,其中专利 79 项。

振芯科技
公司在北斗关键元器件领域布局早,实力雄厚,多次承担国家级北斗关键元器件研发项目。公司自 2005 年以来承担了‚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用户终端基带处理、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用户终端射频前端芯片、北斗天线、北斗射频模块等国家多个北斗关键元器件的研发项目,并自主开发了北斗功率放大器、滤波器、低噪放等器件,从而使公司拥有了比较完整的北斗元器件产品系列。

华力创通
公司在北斗卫星导航领域,经过十余年的积累,已形成从芯片到模块、终端及应用服务端的全产业链布局。 公司从 2013 年起就以课题责任单位的角色参与到工信部牵头组织的‚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专项‛项目, 2015 年 9 月公告成功研发出我国首颗天通一号 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的终端基带处理芯片,同时支持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即‚通导一体化‛基带处理芯片, 该芯片在算法设计、芯片设计、接口设计采用了华力创通近40 项自主知识产权,量产完全自主可控。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