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小朗自学
自学就是孩子内在生命的自我生长;越小自学能力越强!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科院物理所  ·  鱼儿性别紊乱,秃鹫肾衰竭,这个杀手还要制造多 ... ·  15 小时前  
中科院物理所  ·  当天上的垃圾越来越多 ·  2 天前  
中科院物理所  ·  这一家子个个是毒王,可还是没能逃离你的餐桌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小朗自学

不吼不叫!帮孩子戒掉手机成瘾,这3招起初我也不信!

小朗自学  · 公众号  ·  · 2024-12-06 12:00

正文

图文授权转自公众号:洞见父母

扫码入群,免费领书

帮助儿童自学中英双母语经典!

01

昨天看到一个“14岁女生玩手上瘾”的新闻,里面女孩父亲说的两句话,
让我这个老母亲的心,狠狠地难受了一下。
“她就是要手机不要爹”
“我想控制,但管不了”


新闻里的女孩今年刚上初三,本该是冲刺备战中考的紧张时刻,却被手机迷花了眼,一头栽进去出不来了。
女孩的父亲 平时比较严格,现在 眼见孩子越陷越深,忍不住脾气吼了几次。
谁知女孩父亲的“暴躁”处理方法,不仅没起到什么效果,反而让家庭气氛更加紧张了!
面对镜头,父亲也是满脸忧愁,沧桑的脸上全是无奈。
他不明白:明明是为了孩子好,怎么到头却变成了这样!
其实不光是新闻里,身边的很多父母都有类似的困扰,足可见孩子手机成瘾这样的情况并不是个例。
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 初高学生网瘾比例占所有职业的33%。
心理学专家提示:
孩子每一个负面行为的背后,都隐藏着他们真实的想法和需求。
聪明的家长都明白,想解决必须从根源分析, 为什么孩子会对玩手机上瘾?
社交需求

青春期的孩子内心成长迅速, 独立意识 日益增长,他们渴望脱离学校和家庭的控制,拥有自由。

这种矛盾与冲突会让孩子心滋生孤独感、烦闷感, 迫切地想要倾诉。

但比起父母,孩子更想和同龄人吐露心事与烦恼。而 手机作为便捷的社交媒介,自然会让孩子难以舍弃。

游戏依赖

对抗性游戏 《王者荣耀》为例,孩子在击杀对手可以获得大量金币和经验,这种及即时反馈的奖励 信息会刺激大脑分泌一种物质——多巴胺。

作为“快乐素”,多巴胺带给孩子的是无与伦比的自信与成就感,一旦尝过这种甜头,就会念念不忘。


对抗情绪

家长本身对手机依赖较重,未能给孩子形成良好榜样,在进行日常管教时,孩子内心不服气,对抗情绪加重:“凭什么家长可以玩,我就必须学习。”
最后导致孩子更加抵触家长的话,报复性玩手机。
02

对于孩子来讲,这类成瘾行为还会对孩子们产生一些负面影响。
思考以及创造能力减退
来自德国的儿童心理学家皮特·温特斯坦还有罗伯特·J·琼维斯曾经做过一项实验。
他让几组5岁儿童做“画人物”,第一组是每天看电视时间不超过1小时的孩子画的。
第二组是每天看电视超过3小时的孩子画的。
第三组是看电视时间和内容都不受限制的孩子画的。
对比中可以看出,沉迷电视的孩子,想象力、创造力都收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之前也有新闻报道,一位13岁男孩沉迷手机导致瘫痪、智力减退,此类消息更是为家长们敲响警钟。
孩子容易出现心理疾病
韩国神经放射学教授Hyung Suk Seo团队对两组人群的大脑进行了对比,一组是对手机及网络上瘾的人,另一组则是没有对手机及网络上瘾。

结果显示:“当边缘系统的正常功能受到干扰时,患者可能会出现焦虑、抑郁或成瘾。”
因此,过度沉迷手机孩子的大脑会分泌出过多的γ-氨基丁酸,最终可能会导致心理疾病的产生。

03

作为父母,无法眼看着孩子的学业、生活,被手机的瘾一步步毁掉,那么这些问题到底该怎么办呢?
一、不要粗暴对待

有些家长发现孩子沉迷手机,可能会因为着急而选择打骂孩子、没收或毁坏手机等方式来粗暴禁止,结果导致孩子与父母矛盾激化,以至于酿成无法挽回的悲剧。

还有一些父母因为管不住孩子玩手机,直接眼不见心不烦,撒手不管。

这两种做法都会把孩子推向极端的境地。


二、走近孩子的内心,高质量的陪伴

孩子玩游戏的背后,可能是需要父母的看见、理解、肯定和爱,也可能是一种自主感和掌控感的满足。

所以父母们需要对症下药,学会站在孩子的角度上看问题,分析孩子的想法。

父母要能够带给孩子安全感还有亲密感,认真的去倾听,及时去回应,让孩子充分感受到来自父母对他的关怀以及尊重。

三、帮助孩子在生活中找到乐趣和成就感

父母可以尝试拓展孩子的兴趣,培养除了网络以外的爱好。

多带孩子接触画画、舞蹈、运动,或者带孩子逛一逛文化宫、博物馆等,让孩子有更多的求知欲望和探索欲望,帮助孩子找到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事情。

04

作为网生代的孩子们,在他们的成长中不可能完全离开手机、离开网络。

而对于孩子们对手机的上瘾,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