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见(微信号:penetratingview)
无论父母自身财富状况如何,富养孩子,都是给孩子一生上个最有力的保险。
作者丨李雪
我有一条新浪微博特别火:你听过的最寒心刺骨的话 。里面有各种触目惊心骇人听闻的评论。其中一个回答看上去没有特别残酷,但真实极其让人心酸。
“小时候妈妈一脸哀怨地告诉我,你和别人不一样,你要懂事。我们家真的是最穷的了。还有谁比我们更差?没有了。从此内心深深的自卑和无力感。”
———这样的催眠,可以深入孩子的骨髓,造就一生的匮乏和卑微感。
中国最常见的穷养,是重男轻女的多子女家庭中,中间的女儿。这是一个不被期望出生的,生下来没有被杀死或者扔掉、送人就已经算幸运的群体。她们被严重的忽略,唯一的生存之道就是保持“美德”,什么样的美德呢?
严重被忽视的女儿在家庭中的序位经常是这样。吃饭经常最后一个上桌,吃父母和兄弟们剩下的,吃不饱也不敢要更多,怕被人嫌弃,被人说贪吃;全家出去看电影,自己会主动留下来做家务,博得一个懂事的名号;在家里总是不停地干活,停下来休息一会,看看电视听听收音机,都会觉得是羞耻;不打扮自己,学校里很少跟男同学讲话更不会打打闹闹,对于那些能说会笑爱打扮,能跟男生玩得好的女生,都是鄙视的态度,觉得那些女孩子轻浮不自重。
这样的童年经历,会对一生产生什么影响?
► 穷养带来的行为特质:怨气
很多人说,自己其实很想对父母好,但是太难了,总变成吵架。比如父母抱怨孩子对自己不好,好事情不知道想着父母,那好,请父母去高级饭店吃顿饭吧,结果被反复拒绝,好不容易拉父母去了一次,结果被抱怨一通饭菜贵、不值得、不好吃等等。因为精美的饭菜,高的消费激发了父母的欲望,这个欲望一升起来,就会被羞耻感折磨,所以表现出不断的抱怨,来折磨好意请自己吃饭的子女。
我记得小时候,每次有全家出去玩的机会,都会引发一场战争。我和爸爸当然想一家三口同游,可是妈妈却为是否出去犹豫不决,总觉得有家里有些什么事情还没做,所以不能出去,好不容易被我们劝说同意去了,第二天又反悔,这样临走前都还在反复,气得我爸大骂。如果我和爸爸单独出去了,回来又会被各种抱怨:你们就知道出去快活,就我一个人操心这个家。在公司里也是,全公司组织出去旅行,妈妈会主动要求留下来值班,谁劝都不去,然后等大家旅行回来之后,表现出各种哀怨。
► 穷养带来的人格特质:无力感
人不可能没有欲望,只要是人,就期望更好的生活。
比如我妈妈也期望能够升职,事实上领导对她的工作经常给予肯定和感谢,做了那么多年,升职是水到渠成的事情,甚至主动提出过给她加奖金,结果都被妈妈拒绝了。妈妈从小受家里传递给她的催眠:我们家没本事,我们家穷,你要懂事。她的内心被极度的无力感占据,以至于她想要升职的时候,反而去跟领导说:我干不了,我没本事,我啥也做不好,我申请降职。领导好说歹说才劝她留在原来的位置。回到家,她却开始抱怨:她任劳任怨那么多年,领导却不给我升职,就是因为瞧不起我家里没背景,好的位置都会留给领导家的孩子,轮不到我这种穷人家的孩子。
►穷养带来的思维特质:没有主体性
被穷养出来的孩子,因为以欲望为耻,以无欲无求为美德,所以说话基本上不会以我开头。
不会说:我想要XX。比如有的妈妈经常问孩子,你想吃XXX吗,其实孩子并不想吃,是妈妈自己想吃,但是妈妈无法用我开头,表达我想吃什么。有的妈妈几十年如一日做菜必做某样孩子不喜欢但是自己喜欢的菜,每次孩子不肯吃都会抱怨:我辛辛苦苦特意为你做的这个菜,你却吃都不肯吃一口,这孩子就是被我惯坏了。
所以有的父母经常给孩子买一些孩子不想要但是自己想要的东西,然后说这都是为孩子花的钱。比如有个妈妈问我:芭蕾舞那么美,我想让女儿去学,请最好的老师,多贵都愿意给她花这个钱,她却不愿意,我该咋办。我说:你喜欢芭蕾吗?妈妈说:喜欢啊,芭蕾让女孩子气质高雅,身段优美。我说:既然那么喜欢,那就去学吧,请最好的老师给自己。妈妈恍然大悟,自己去学芭蕾了。可想而知,一个努力提升自身气质的妈妈,必然给女儿带来积极美好向上的感受和榜样。
没有主体性的人,会把自己的欲望都说成是孩子的,然后强迫孩子接受自己的好意,否则攻击孩子没良心。
以此延伸,做一切都不是为了自己,都是为了别人,给别人非常沉重的压力。所以没有主体性,没有发自内心的“我自己想要什么”,这是穷养出来的孩子,一个致命的问题。没有主体性的人,无论做什么,都会说:这是没办法,现实情况就如此,我只能这么做;这是公司需要;这是家里人需要,总之不是自己想要如此。可是即使是公司的需要,难道选择这个工作,不是自己的需要吗?即使是孩子的需要,选择生孩子,选择养育她,不是自己的需要吗?比如别人提议去做一件事情,然后你开始着手做,其实这也是你自己选择,愿意跟别人一起完成这个事情,而不是为了别人的需要,自己作为工具去付出去被使用。
没有主体性的人,几乎不可能有创造力,无法做出有独特价值的事情,自然难以拥有财富。比如最简单的,做家务,我是为了这个家在付出,以这种心态做家务,家里顶多是干净,但不会有美感。而我自己选择,自己渴望收纳整理我的家,美化我的家,这样的心态,全然投入其中,可能成为影响很多人的家政女王,名利双收。
► 穷养带来的关系特质:低自尊
有的父亲会以女儿从来不提出要求为荣,夸耀自己的女儿不爱慕虚荣,懂事。这样的女儿,在我身边有好几个案例,都是很随便就下嫁了,下嫁之后,辛苦工作赚钱都给老公,老公自己赚的钱却不给家里花,好像这一切都理所当然。
注意这里的核心是,父母以孩子不提要求为荣。有些孩子物质被非常充分满足所以没有什么要求要提,跟这个情况不一样
穷养出来的女孩,男人给自己买了一点小礼物,就受宠若惊,无以为报,男人要身体,便无法拒绝。
穷养出来的男孩,经常表现出过于脆弱敏感的自尊心。比如聚会一定要请客或者至少AA,如果别人付费了,会觉得是对自己的看不起。关系上遭遇一点挫折,都会联想到是对方瞧不起自己,无法就事论事的理性看待事情。这是低自尊的表现,这样的低自尊,会导致人际交往上的障碍重重,追求女孩子更是难以完成的任务。
那么富养出来的孩子什么样?
首先定义下富养:富养指的是,父母能够及时看见和回应孩子的需求,能满足的,及时痛快,开开心心地满足,不会附带“你要懂事,要珍惜,要感恩父母”等沉重的能量,或者非要等到你过生日时、过年时才买给你;不能满足时,简单地告诉孩子父母暂时没有条件或者不愿意满足你,不去指责孩子的要求不合理、不懂事。
注意富养是父母满足孩子的真实需要,而不是父母想象孩子需要什么然后满足他。比如有些富有家庭,对孩子各种忽视,婴儿期让孩子独立入睡,不满足孩子对爱对陪伴的需要,长大后一堆奢侈品塞给孩子,这不叫富养,因为父母看不见真实的孩子,满足的只是自己的需要。
► 富养出来的孩子总是能保证自己物质丰盛
因为内在的关系模式已经形成:我的欲望很美好,会被世界所回应。这个模式必然“操控”着自己选择去做容易获得丰盛回馈的事情,简称财运好。
富养出来的孩子普遍大气,所以吸引的朋友也是够大气的,能够彼此助力的人。
► 富养出来的孩子品味好
因为从小有较多的选择权,所以自然练出好品味,清晰自己需要什么,不会乱花钱买自己不需要的。真正需要的,敢买品质最好的,因为相信自己配得好东西。
►富养出来的孩子更有精神追求
被富养的孩子,将来不会把全部注意力放在物质追求上,不会被滚滚物欲所累,更有精神追求,比如对内心世界的探求,对艺术的热爱,热心慈善,能够平衡物欲和精神品质,双丰盛。
►会更有尝试新事物的探索精神
富养比穷养出来的,更敢于放下手头安稳的利益,去冲击新的事业,更广阔的体验。而穷养造就的不安全感和无力感,会让人不敢放下手头鸡肋一样的利益,所以错过了很多转变自身命运的机会。
无论父母自身财富状况如何,富养孩子,都是给孩子一生上个最有力的保险。作为成年人,如果已经被穷养长大了,那么也不要紧,觉察到穷养给自己带来的潜意识的行为模式,看到这些制约,就会逐渐从制约中解脱,做自己最好的父母,重新养育自己,可以改变命运的轨迹。
—THE END—
☀作者:李雪,心理学者,著有《当我遇见一个人》,来源:公众号“初心心理”。灼见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