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人文经济课堂
欢迎关注我们,一起学习经济学,用经济学的眼光看世界。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手游那点事  ·  今天,率土团队单机新作公开Steam页面 ·  2 天前  
手游那点事  ·  全球手游收入Top20:《王者荣耀》空降第一 ... ·  4 天前  
手游那点事  ·  又是腾讯?一款收入超10亿美金的二游出现了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人文经济课堂

重温中国近代史:19世纪变革者的失败、阴谋与梦想 | 新书推介

人文经济课堂  · 公众号  ·  · 2019-06-13 19:02

正文


《求变者:回首与重访》

著者:李礼

汉唐阳光、山西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9 5



内容简介


19 世纪中叶以后,新的思想和改革之举纷纷登场,其中充满了梦想、幻灭、阴谋和流血。一批 求变者 有意无意地把自己置身于近代中国政治、社会变迁的转折之处,在中西对峙中醒悟又彷徨。他们不愿苟同,不安现状,试图刷新观念,更新传统,并以此改变国家和个人的命运。

本书为带有游记色彩的历史随笔,聚焦于推动近代中国观念变化的这一批变革者,如徐继畬、张之洞、严复、谭嗣同、王韬、张謇、沈家本、梁启超等人。

作者游走于过去与当下,重访历史现场,通过考察人物思想变迁及其历史背景,描绘出别具一格的中国近代史图景,为历史的回望与重构提供了思考的张力。


作者简介


李礼,资深媒体人,法学博士,现任《东方历史评论》执行主编。 著有《 27 站,中国近代史之旅》、《转向大众:晚清报人的兴起与转变( 1872-1912 )》、《求变者》等。


推荐


本书让我们重温了中国近代史。它是一次由思想问题来注解的历史和现实巡礼。作者以深厚的学养为我们示范 导游 。随着历史推手们的远去,历史车轮的滚动似乎只是一场迷梦,无数人匍匐在有限的生存里。

——余世存



在这本迷人的书中,李礼是地理空间与史料世界的双重行走者,在他笔下,历史的断裂与连续生动地浮现出来。

——许知远


目录:


我们仍是 求变 历史链条中的一环

余世存 / 001


第一章 新世界 / 001

第二章 中西 / 026

第三章 批评家 / 059

第四章 彗星 / 087

第五章 盗火人 / 118

第六章 理想国 / 154

第七章 村治 / 190

第八章 修补与破坏 / 215

第九章 从前的迷梦 / 242

第十章 黄花岗 / 269




后 记


文 | 李礼


1921年4月30日,胡适在日记中写道:“社会的改造不是一天早上大家睡醒来时世界忽然改良了,须自个人‘不苟同’做起;须是先有一人或少数人的‘不同’,然后可望大多数人的渐渐‘不同’。”

从某种意义上说,本书人物就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这批少数人,他们有时被称为改革者,有时被称为革命家,有时则徘徊于两者之间。如果一定要说他们有什么相似之处,可能就是不安于现状,试图刷新观念,更新传统,并以此改变国家和个人的命运。

而与之相反的其他多数人,状态是什么呢?我常会想起德国人李希霍芬1869年中国旅行日记里写下的那段话:“所有人没有从事新营生以便改善生活的愿望和动力。他们只知道在祖先划定的路上前进,半寸都不敢偏离。每个人只是想挣口饭吃,任何前进的热情和冒险都没有。但是所谓的静止状态是不存在的,所以这个民族才在他们祖先曾经占过先机的那条路上不断地倒退着”。

这一组文章既非学术研究之作,也非游记,大概算是一种带有旅行视角的历史随笔。围绕的是个人而非历史事件,他们是一批“求变者”,有意无意间把自身置于近代中国政治、社会变迁的枢纽或转折之处,虽然有的人名气震天,有的人遮蔽于历史尘埃。

19世纪中叶后,新的思想和改革之举在中国纷纷登场,其中充满了失败、流血、阴谋和梦想。信奉历史必然论的人们或能给出各种信誓旦旦的解释,不过历史规律这种东西很难经得起推敲。就本书而言,显然更无意也无力得出什么结论,只能算以自己的眼光向芜杂的往事投去好奇的一瞥。

本书对人物的描写远非传记意义上的,我的兴趣可能仅为他们的几段人生切面,更感兴趣的是他们背后的历史波澜,因此细节和“故事”非常有限,常常显得严肃有余而生动不足。好在迈开脚步的走读,或能以勤补拙,稍加弥补。

那些故居、墓地和纸牍结合,虽然并不总能带来巨大的新信息,却常常让历史别开生面。当然,前尘往事为后人布下了陷阱和想象空间,古今皆然。所谓眼见为实,经常并非如此。

不过我总觉得,对一个有着文字崇拜的民族来说,文献里的字句尤其有着不同于现实世界的“纸上人格”,加入一些现场或物理内容作为注脚,历史情境将变得更加合理和清晰。麦考利说,一个完善的史家“应当使真实性具有吸引力”(《论历史》)。某种意义上,现场和实物确实能让“真实”散发新的魅力。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