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会取代人类吗?自阿法狗在围棋界披荆斩棘之后,很多人发出了这样的担忧。虽然对机器智能的憧憬和恐惧很早就出现了,但近年间的发展让人类愈发感到,未来已近。
刘看山在知友的推荐下,阅读了《人类简史》和《未来简史》两本书,更多地了解人类的担忧。经中信出版社的引见,看山有机会跟这两部书的作者尤瓦尔·赫拉利聊了聊。
▽
视频时长约 25 分钟,建议流量不多的人类在 WiFi 环境下观看。
▽ 采访视频文字版:
刘看山(以下简称 LKS):
赫拉利博士,你好。我是知乎的刘看山。
尤瓦尔·赫拉利(以下简称 YH):
你好,刘看山。
LKS:
知乎上有很多知友喜欢你的书,阅读过程像是一场思维训练,获益很多。他们也提出了一些有趣的问题,我们先从大家都关心的人工智能说起吧。
知友@马前卒 通过读你的书,意识到智能“神灵”的出现可能有两种方式:
1)AI在拥有无限数据和计算能力的情况下,出现独立意志;
2)人类通过技术升级自身的大脑,让自己的思维接入先进数据设备,成为超级人类;
你认为哪一种更有可能实现?
YH:
我认为两个事件也许会同时出现。人类和AI不一定是竞争关系,而是「联姻」的关系,融合成为赛博格。我们现在有互联网,也许将来还会有「脑内互联网」——人脑和人脑、人脑和电脑连在一起成为一个大网络。当然,婚姻中的两个人会分强势和弱势,那么在人类和电脑的「婚姻」中 ,谁会是主导的的一方?这个问题很现实,因为我们已经开始同电脑融合:手机有主宰我们生活的权力,它告诉我们去哪里,日程是什么,做什么,听什么,知道什么。所以人们害怕最终会被机器支配,这恐惧不是对遥远的未来,而是对于现在发生的事情。
LKS:
我们现在想象一百年后人们的生活,会和一百年前的人跟现代人之间的差距一样吗?
YH:
我认为接下来的一百年会经历比过去的一百年更巨大的变化,关键在于两个发明:
一是已经被发明出来的生物传感器。在接下来的二十年中,人们会更多地佩戴它。不断地采集数据——不仅仅是我们在外部世界的活动:去哪里,买什么,看什么电影——传感器还会记录我们身体和脑子里发生的事情。用电脑和算法来处理这些数据。
△生物传感器:由接收器和转化器构成,
能将生物信号转化为可识别的电信号
图片来自 Science and Education Publishing
第二个主要的发明是脑机交互,它可以让人脑和计算机直接交流。比如说你可以用思维上网,而不是用眼睛和手指头,同时电脑也能读取你的想法和感受,直接同大脑沟通。
一旦有了这两项基础发明,人与电脑的差异就不存在了,他们交融成为生化人。所以回到上一个问题,不是人和机器对抗,而是它们的结合将成为一个全新的实体存在。
LKS:
听上去非常激动人心。
YH:
既激动人心,也很可怕。机遇和危险并存。
△脑机交互
图片来自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
LKS:
到达一定高度的医学是不是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人类的进化?
YH:
这也将是人类进化的一部分。40 亿年间人类都以自然选择进化,从单细胞生物到恐龙到人类。但自然选择已经结束了,基于智能设计,基于电子而非有机化学的全新变革开始了。
LKS:
人类是否在自己进化的同时促进周围环境的进化?
YH:
几千年来我们都在改变环境,人类逐渐取得外部世界的控制权,改变环境,动物,森林,河流。这一切都会继续并加速,但这一次,我们不仅掌握对外的控制权,也有对内的。
21世纪真正的革命是在我们的身体,大脑和心智里。获得编程和制造身体、大脑和心智的能力,这会是经济的主要产物。过去我们改变环境,却很少改变自己,我们的身体、大脑和心智却和孔夫子、佛祖甚至石器时代的人类一样,是同样的动物。但未来一百年中,智人会消失,新的实体和我们之间的差异,会比我们和尼安德特人或猩猩之间的差异更大。
△从左到右:南方古猿、能人、
直立人、尼安德特人、智人。
图片来自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Inc.
LKS:
很多科幻作品描述了类似的改变,比如意识上载和生化人。有没有你特别希望实现的技术?
YH:
我认为我们太急于升级我们的技能,而没有真正探索和了解已有的能力。我担心我们在升级的过程中反而会「降级」,失去一些我们已经拥有却不自知的能力。
我每天做两小时内观冥想,每年去长期冥想项目,今年我会做六十天的冥想。通过冥想,我意识到对自己的心智了解甚少,还有很多神奇的能力待开发。冥想带给我的好处超过我目前接触的任何科技。
作为研究人类的历史学家,我不认为整个世界会突然开始冥想并开发心智,太难了。但相比花时间在提升记忆、数学能力、沟通能力上,我觉得这是一个更好的项目。
我认为多数个人开发都服务于经济目的,而不是服务于个人的。比如我们经常看手机,刷微信,查邮件,看视频,我的领导希望我通过手机随时在线——这对经济是有好处的,但损害了人类心智的一部分。迫于经济体系的压力,这是我们发展的方向。
△ 冥想
LKS:
你在书中谈到人类幸福的问题,幸福对人类历史的发展真很重要吗?
YH:
是的。我认为人类很擅长获得权力,却不擅长将权力转化为幸福。几千年来,我们比祖先强大了几千倍,但我们没有比他们更幸福多少,因为我们并不真正了解幸福,也不懂如何把权力转化成幸福。危险的是,二十一世纪我们的能力继续提升,却仍然不理解幸福和苦难的深刻含义。在力量层面,我们会成为「神」 ,但我们将会是不满意的、痛苦的神。
LKS:
你提到社会规则主要服务于经济和人类整体的发展,二位个人幸福,那么幸福是人类生存的意义,还只是造物主为了人类生存而给予的额外奖励?YH:我们没有造物主。我不相信任何神、造物、终极目的。生命的关键问题是受难,而不是意义,我不需要知道生命的意义,本来也没有意义。宇宙不是故事,你没有需要扮演的角色。
真正的问题是:苦难的根源是什么?如何从苦难中获得解脱?
这个问题不该关注个体,一旦聚焦于个体,便陷入自己的情感和欲望,产生焦虑和痛苦。我认为「关注幸福」和「关注个人和个人欲望」是不一样的。放开自我的执念,着眼世界,是快乐的关键。
LKS:
比如通过冥想?
YH:方法有很多,我只能推荐我经历过的内观冥想,我没法推荐我没试过的东西。但可以想象,存在很多寻找内心平静和幸福的方法。
△ 尤瓦尔·赫拉利
LKS:
你是个有宗教信仰的人吗?
YH:
我不相信上帝。不过关键问题是「什么是宗教?」不同人有不同定义。我认为「宗教信仰」和「灵性」之间有很多误解,很多时候是对立的。「灵性」关于问题,我是谁,苦难的根源什么,如何从苦难中解脱等宏大的问题。追随这些问题,踏上寻找答案的征途。而「宗教」关于答案。权威告诉你:这就是答案。如果你不相信,你就是罪人,会在地狱受罪。
不同于带着问题去寻找答案,「宗教」要求你相信确切的答案,所以我完全不是一个信教的人。宗教就是人类写的虚构故事,《圣经》就像是《哈利·波特》 ,只不过更无趣。但我自认是一个有「灵性」的人,对生命的问题很感兴趣。我试着投入时间和精力追随这些问题,调查和探索生命的真相。
LKS:
但对很多人来说,故事更容易信服。宗教会因人工智能的兴起而再次兴盛吗?
YH:
人们认为宗教是不会变的,是某种终极真相,但我认为所有宗教都在变化着。有的宗教消失了,新的宗教被创造,旧的宗教在改变。比如现在的基督教和几千年前完全不同。
我认为 21 世纪会有一些人,因为变化有风险,就不喜欢改变,而喜欢稳定和终极真相。所以因为世界的巨大变化,一些人想要回去,抓住那些给予他们答案的宗教。同时我们也会看到全新的宗教,尤其是基于科技的信仰。
宗教不是从天上来的,不是上帝的创造。宗教是人类的创造,来解决人类问题、恐惧和希望。回头看历史上的宗教,他们通常给出类似的承诺——不管是犹太教、基督教、印度教、道教——他们都承诺繁荣,健康,幸福,甚至长生不老。哪怕不是这一世,如果你相信他们的故事,死后还可以在天堂享受健康和昌盛。
21 世纪同样的承诺来自科技而不是神。以前传教士会说,如果你相信这本书,就会在天堂永生。现在人们不需要上帝和《圣经》,如果你相信人工智能和生物工程,在地球上就能健康和长寿。我认为这将是21世纪的主流宗教。
△ 《圣经》:开始都已启动。神爱世人,他唯一的儿子,那凡信不灭亡,反得永生。
LKS:
很多科幻作品会描述一个巨大的起到主宰作用的公司,听上去就像是你说的「科技宗教」的实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