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坦尼克号》的电影音乐由詹姆斯·霍纳创作,堪称精髓入骨的配乐典范。影片中,男女主人公从不期而遇的相识到飘洋万里的相知,再到美轮美奂的相爱,直至最后荡气回肠的生死离别,音乐也随剧情起伏和人物心理变幻发展,巧妙地铺陈出喜悦、悲伤与重生的情感脉络。由平缓到激昂,由浪漫到悲情,宏大的气势与温情的气质完美融合在一起,让人欲罢不能、生出无限感慨,观众亦如剧中人一样得到情感上的洗涤。
詹姆斯·霍纳《泰坦尼克号》组曲
对于大多数观众而言,除了欣赏精彩的剧情和唯美的画面,音乐也是电影的一大亮点,动人的旋律更容易让人们记住一部影片,就像《泰坦尼克号》的音乐一样,能让人在看完电影后再次回味,获得身心的愉悦以及听觉上的享受。
今天,剧小院就给大家介绍几首放松身心、慰藉心灵的电影音乐。
同样是一片美丽的大海,一艘漂泊的轮船,电影《海上钢琴师》讲述了一个钢琴天才的传奇一生。
钢琴师1900从小被遗弃在维珍尼亚号轮船上,他终生都随船飘泊,周而复始、人来人往,只有音乐与他为伴。如果说一定要有什么电影是埋藏在心底最美好的存在的话,相信很多人都会选择
《海上钢琴师》。
这部诗意的旅程电影在豆瓣评分高达9.2分,由意大利最多产、最有建树的作曲家埃尼奥·莫里康内完成配乐,莫里康内也凭此片配乐荣获第57届(2000年)金球奖最佳电影音乐奖。在《马友友的电影琴缘》这张专辑
中,大提琴家马友友深情演绎了多首莫里康内的电影配乐作品,其中这首《1900爱之曲》情感真挚又略显无奈,大提琴低沉的音色如泣如诉,仿佛在讲述着1900内心深处的过往。
有人说,在美国电影史上,只有一部类型片可以与《教父》相提并论,那就是
《美国往事》
。
忧伤怀旧的配乐能瞬间将观众带回故事的发生地——20世纪初纽约的犹太人区。温柔感伤的《黛博拉主题》在马友友的大提琴下缓缓奏出,像在诉说着一幕幕往事。音乐娓娓道来,展现出时代的变迁和岁月的流逝,充满悲凉与孤寂。
“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块会是什么味道。”
1994年的夏天,那个有先天智力障碍的小镇男孩阿甘带着他的这句“励志名言”跑进了很多人的心中。
在影
片《阿甘正传》的一开始,白色的羽毛从天空随风降落,美妙灵透的钢琴音乐由极弱开始,渐渐清晰,仿佛一位天使缓缓飞临人间。作曲家亚伦·西尔韦斯特里的配乐清澈干净,如同阿甘这个人物一样纯真阳光、真实生动。
(《阿甘正传》电影原声)
金色的阳光下,大红色的螺旋桨式飞机在云海中翻滚、盘旋,脚下是一片片广袤的田野,从空中俯看晚霞映射的田纳西州,是如此
美丽......影片《珍珠港》里的经典画面给人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战争背景下,男女主人公之间的友情与爱情也让人感慨万分。作曲家汉斯·季默为这部战争爱情大片写下了沧桑悲壮又有饱含希望和力量的主题旋律。
音乐平和中隐藏着波澜,将爱与离别、硝烟与热血糅合在一起,把战争的残酷和人生的五味杂陈表现得淋漓尽致。大海的深邃,军舰的威严,爱情的美好统统化为音符,令人泪流满面、思绪万千。
有人说电影音乐的最高境界,就是无论何时,只要当熟悉的旋律响起,思绪就会把我们带回那段特定的画面中去。
的确,正因为有了这些经典音乐,有些电影才被历史留住,才被人铭记于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