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武汉初中语文应如是
立足武汉,面向初中,只谈语文,专供干货。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女神汇  ·  年轻女生必须懂的人生道理: ·  3 天前  
程序员的那些事  ·  普通人如何抓住 DeepSeek ... ·  2 天前  
程序员的那些事  ·  马斯克狂吹的 Grok 3 ...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武汉初中语文应如是

初三三调作文终评:题意过分理想,会使学生说谎

武汉初中语文应如是  · 公众号  ·  · 2024-04-01 22:14

正文



无论语文学习,还是语文考试,思想教育的引导功能总会在文字材料中有所体现。 三调作文题的题意,也含有学习理念的引导,命题人希望 广大初中生能在学习中发现生活的趣味。

但不得不说,命题人设定的题意过于理想。

其一,将学生处境,想得过于理想。 根据材料最后一段的表述,“通过学习,拥有有趣生活”的前提是“把学习当做生活方式,而非任务”。所谓“生活方式”,往往是主动的、常态的。但就绝大多数学生而言,他们在学校里的学习,从学习内容的设置开始就是被动的、受人安排的,缺少主动的前提。当然,部分学生可以拥有主动的兴趣爱好方面的学习,但就眼下的社会现实而言,能将兴趣爱好做常态化的“生活方式”般的学习,有几人?

其二,将内在事理,想得过于理想。 不可否认,的确会有极少数学生(或一些名人古人)用“学习是一种生活方式”的态度去学他所喜爱的内容。但就实际情况而言,这类学生(这类名人古人)的学习结果往往是成功的,即有功利性的反馈。可题意偏偏又要以“趣味”作为落脚点。你可能会说,那就不提成功,只谈趣味,不行吗?当然可以。 不过,我们需要警惕的是: 如果功利性的结果,是多数情况下的自然结果,那真正促使学习成为生活方式的动力是什么呢?题意所设置的事理,与真实生活中的事理,果真能匹配吗?真实生活中的素材能大量地、自然而然地支撑题意吗?

以上两个“过于理想”,自然会引发以下结果: (1)写作材料的极小选择,即,符合题意的材料少之又少。(2)写作材料的虚假营造,即,为迎合题意进行材料编造。

这两天听闻,有的区在评改作文时说: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