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飞乐鸟
让美触手可及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上海书评  ·  高峰枫|金庸的译笔和憨直的恶棍 ·  昨天  
班主任家园  ·  那年,刚上初一的我,弄丢了爸爸的1000元。 ... ·  14 小时前  
书单来了  ·  作为公司的首席卫生官,我主要打扫! ·  2 天前  
单向街书店  ·  三打白骨精|皮影戏体验工作坊 ·  3 天前  
漳视新闻  ·  晚上9点半停止写作业!福建一地最新通知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飞乐鸟

3次受邀为英女王画像的中国画家!他笔下的绝美女神惊艳了岁月

飞乐鸟  · 公众号  ·  · 2024-06-14 12:00

正文



为英女王画像的中国画家


他笔下东方美女,携一怀如水的柔情唯美动人、优雅自在,惊艳了岁月。


曾三次受邀为英女王画像,被称为“第四代画家”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就是陈衍宁。




01

苦难中绽放的诗意人生


1945年1月,历经八年的抗日战争已经渐露曙光。

在广州市万福路开医院的医生陈嘉谋迎来了他的第五个孩子。


▲全家福

他就是陈衍宁,童年的他生活在无忧无虑的幸福中。

知书读礼的父亲让孩子们接受良好的教育。


▲岳飞像

儿时的陈衍宁对画画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他常在父亲给病人的处方笺上画画,最喜欢的是古代英雄岳飞。


▲全家福

更多孩子的诞生,让父亲力不从心,而父亲的离世,让家庭雪上加霜。

母亲颜凤琴只能靠做护士的微薄收入,带领孩子们艰难前行。


▲全家福

懂事的陈衍宁想办法减轻家里的负担,选择去一家提供经济支持的学校。

“这个学校吃饭不要钱,我想让妈妈的负担小一些。”


后来,天赋异禀的陈衍宁考进了广州美院附中。

他的才能也被更多的激发出来,这个时期他的作品就在报纸上发表了。

艰难的日子,在奋斗中慢慢变好。


▲《母亲肖像》

而操劳的母亲却一天天老下去。

"有一次看到母亲座在沙发上,那种虽然老去但很幸福的模样感动了我,于是,我把这动人的一幕画了下来。"陈衍宁在一次采访中哽咽着说道。


这件肖像作品从未发表,却被陈家的孩子们视若珍宝。




02

励志做一名画家


1961年,陈衍宁考入广州美术学院,学的是舞台美术专业。


▲陈衍宁

勤奋刻苦的他从不浪费一分钟,不知疲倦的画画。

“最大的浪费,就是时间的浪费,所以我这辈子从不浪费时间。”


▲陈衍宁

1967年,用功的他被分配去了海南岛创作主题性绘画。

艰苦的生活条件并没有耽误他的艺术创作。



半年后,他回到广州主持《东方红》的舞台美术创作。

凭借着革命热情,他创作了大量政治宣传画。

他的画技日渐成熟,并创作出自己的一批代表作:《毛主席视察广东农村》《渔港新医》《新浪》《无产阶级的歌》(和汤小铭合作)。


▲《毛主席视察广东农村》

油画《毛主席视察广东农村》成为他的命运转折点,这件作品受到广泛的关注与认可,陈衍宁开始在画界崭露头角。

▲《送学员》

“我前后画了十几张毛主席的油画,印刷出来的起码也有十几张,但我从来没见过毛主席。”

后来,《毛主席视察广东农村》在中国嘉德拍出1012万元的高价。

这创下了他个人的最高成交记录,这在当代广东名家中也是罕见的价格。

▲《毛主席》

小有名气的他获得更多接近人民群众的机会。

他笔下的人物之所以生动自然,不仅在于高超的写实技巧,更在于他善于实地考察,切实感受人物的生存环境。

▲陈衍宁和关山月、林墉合作大型国画《谈笑凯歌还》

陈衍宁与他同时期的艺术家一样,都经历了中国政治的起伏,也都经历了作为一个艺术家,遭遇到的社会因素的“围困”。

很大程度上这种现状对于陈衍宁来说并不是一种阻挠,反而让他在困境中寻找到自我的认定。

▲陈衍宁和罗工柳、汤小铭合作《毛主席接见柯棣华》

游走多年,陈衍宁找到了艺术上的归宿。

1971年至1985年先后在广东省文艺创作室、广东画院从事艺术创作工作。



03
“连环画是靠实力,而不是靠辈分”

在广东画院从事艺术创作期间,陈衍宁积极地参与到连环画的创作中。

▲陈衍宁的连环画鲁迅著名小说《一件小事》

当时,岭南画派一批优秀的年轻画家如:伍启中、陈衍宁、汤小铭、林墉、招炽挺……都参与过连环画的创作。

但陈衍宁的连环画精品最多。

▲陈衍宁的连环画作品
这些耳熟能详的连环画作品都是出自陈衍宁之手。

▲陈衍宁的连环画作品《无产阶级的歌》

《连环画报》于1974年5月号首刊了陈衍宁和汤小铭画的《无产阶级的歌》这部连环画,共52幅。


陈衍宁的连环画不仅故事情节生动,而且人物性格典型,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他的绘画技巧娴熟,造型准确,至今仍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陈衍宁  牧牛图  镜心
▲陈衍宁 罗汉图 立轴 41.5×71cm×8

1970年至1986年,他的国画和油画作品多次同时被选入全国美展并获奖。

▲陈衍宁 姜白石诗意图 镜心 尺寸:68×137cm



04
东方之珠西方闪烁

一向以传统文化自负的英国人,却热烈地赞美着一个来自东方的油画家,半年间请求他绘像的名单排至40多位。

陈衍宁何以瞩目如斯?



艺术家陈衍宁在艺术上表现了他的全面的才能,但是油画一直是他最爱。



“我特别崇尚苏联油画的技巧,油画的肌理很重要,平时只能靠画册想象。我最大的梦想就是去现场观摩大师作品。”

可惜一直没有出国的机会,直到美国商人赫夫纳的出现。


1984年,赫夫纳应邀到中国考察石油开发业,发现了中国油画家饱含东方的含蓄与温情的作品,被深深打动。



▲《檀香山系列》

这个一向喜爱艺术的美国人,决心要把这些年轻的画家和作品介绍到美国。

陈衍宁、王怀庆、王忻东和艾轩得此机会先后去了美国留学考察。

1986年,陈衍宁赴美留学并定居美国。

他再一次体会到生活困境的滋味,严寒的天气他要走路数小时去上学。

▲《檀香山系列》

1987年举办的“中国当代油画展”是新中国第一个海外油画展,有着特别的意义。

这次展出他的油画《母与子》经受住了市场的考验,以近2万美金的价格出售,给了他极大的信心。

▲《檀香山系列》

1989年,美国赫夫纳画廊为陈衍宁举办了第二次个人画展 。

英国收藏家阿妮坦很喜欢他的《檀香山系列》,一口气选了四张,并把作品送去参赛,荣获英国肖像画比赛大奖。

按照规定,得奖者要为英国当代杰出女性造像,他于是赴伦敦为英国著名歌剧歌唱家苏珊造像。


▲《檀香山系列》

完成后正欲回美,却接到通知说另一杰出女性对原指定的另一得奖画家所画的肖像不满意,指名要求陈衍宁为她赶绘另一幅肖像,她就是英国大名鼎鼎的女演员珍妮.阿丝(Jane Asher)。


▲《檀香山系列》

一人为两个杰出名人作画,并同时发表在英国「时尚」(VOGUE)杂志上,陈衍宁自然成为了这次大赛的焦点。

他的名字一刹那传遍伦敦的艺术圈和社交界,且一发不可收拾,盛名直播英皇宫。



05
为英国女王画像


▲与英国女王合影

▲陈衍宁和维珍航空总裁布阑逊在一起

在国际油画画展上暂露头角的他,被英美的富翁和豪门邀请画像。

他为缅甸的昂山素季画像,并且三次进白金汉宫为菲利普亲王造像。

▲《昂山素季》

▲《菲利普亲王》

▲陈衍宁与菲利普亲皇

1999年5月,陈衍宁被邀请进入白金汉宫,为英国女王画肖像写生。

▲于白金汉宫为伊丽莎白女王作素描写生

▲伊丽莎白女王 素描写生

女王盛装端坐,为他摆姿势。因为绘画时间比较长,中途女王有点累了,用英文问陈衍宁:“我能不能休息一下?”

陈衍宁笑着答应了,女王走过来和他聊天,看了他的画作,感到很满意。

▲伊丽莎白女王 油画肖像 第三稿 1999年

▲伊丽莎白女王像 局部

“1999年我画英女王,先后见过她五次,有背景的是第一张,背景是一条楼梯,我画完后觉得不够理想,画了第二张,第二 张是画女王微笑的,但依然未画出我自己的感觉。



于是画了第三张,把背景全部简略掉,我觉得这张最好,女王既威严又亲切,要在这中间找到一个很准的平衡点,最后送去英国的是第三张。”

那张画完成后,在白金汉宫举办了女王肖像画移交仪式,女王再次接见了陈衍宁。

▲陈衍宁与伊丽莎白女王在其肖像画揭幕礼上合影

这件作品并被选为英女王50周年庆典纪念邮票。陈衍宁通过他的 努力为我们中国人争光了。



06
油彩荟萃下的东方情怀

“学书法就要学王羲之,学到他的骨只是柳公权,学到他的肉也只是颜真卿。我暗暗发誓,自己要学顶尖的油画,做中国油画的王羲之。”

中国的国画博大精深,但中国的油画却是很年轻的艺术,陈衍宁励志要走油画之路。

身在异乡功成名就,陈衍宁对故国的怀念更加难以创舍。他的不少作品以他记忆中的人物和事物为主题,表现出浓厚的中国文化情结,充满怀旧情怀。

对于“美”的追求是陈衍宁一直的坚持。

陈衍宁笔下的女子安静温婉,蕴含着幽雅、清丽、真纯的东方韵味。

陈衍宁的肖像画,总有一种潜在的诗情画意。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