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国信研究
关注国信研究,实时了解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的各类信息。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上海证券报  ·  刚刚,春节档新纪录诞生 ·  2 天前  
上海证券报  ·  腾讯、华为,牵手DeepSeek ·  3 天前  
中信建投证券研究  ·  中信建投:高端制造2025年十大展望 ·  4 天前  
中国证券报  ·  反超!新势力车企变局 ·  4 天前  
上海证券报  ·  新一轮冷空气来了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国信研究

晨会聚焦241210

国信研究  · 公众号  · 证券  · 2024-12-10 08:59

正文

晨会提要

【宏观与策略】

  • 宏观快评:中国通胀数据快评-11月核心商品CPI和整体PPI同比均出现积极的上升态势

点击查看
  • 宏观快评:2024年12月政治局会议解读-全方位扩大内需

点击查看
  • 宏观周报:货币政策与流动性观察-政府融资放缓,资金面均衡偏松

点击查看

【行业与公司】

  • 纺服行业专题:国际品牌财报总结-库存均维持健康水平,困境公司业绩边际改善

点击查看
  • 纺服行业快评:纺织服装海外跟踪系列五十三-露露乐蒙第三季度收入和利润超预期,中国市场引领增长

点击查看
  • 汽车行业周报(24年第49周):11月全国乘用车厂商批发销量环比增长8%,华为与广汽签署深化合作协议

点击查看
  • 医药生物行业2025年投资策略:创新引领,产业升级

点击查看
  • 传媒互联网周报:OpenAI连续12天举行发布会,AI+、IP+带动板块持续向上

点击查看
  • 金属行业快评:铜行业快评-铜精矿长单加工费创历史新低,冶炼利润承压

点击查看
  • 海外市场专题:科技周期探索之七-2016-2030年:通用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

点击查看
  • 建筑行业专题:建筑行业专题报告-从运河建设观察中央财政发力基建的路径

点击查看
  • 食品饮料周报(24年第50周):白酒库存去化备货春节,大众品板块关注需求改善

点击查看
  • 交通运输行业12月投资策略:航空供需改善可期,关注顺周期属性的价值标的

点击查看
  • 银行行业专题:2025年银行业资产负债配置展望-财政与信用双引擎

点击查看
  • 华电科工(601226.SH) 公司快评:华电科工(601226.SH)-火电灵活性改造有望推进,海风延续高景气

点击查看


宏观与策略

宏观快评:中国通胀数据快评-11月核心商品CPI和整体PPI同比均出现积极的上升态势

点击查看

12月9日国家统计局公布,11月份中国CPI同比为0.2%,较上月继续回落0.1个百分点;PPI同比为-2.5%,降幅较上月收窄0.4个百分点。

结论:11月国内CPI同比继续小幅回落,其中食品构成主要拖累,核心商品是主要的向上拉动分项;11月PPI当月同比降幅再次收窄,偏中游的原材料工业价格同比降幅收窄幅度最大,表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扩内需政策在中游原材料工业领域效果显著。整体来看,11月国内综合通胀同比出现企稳回升的迹象,其中核心商品CPI和整体PPI同比均出现积极的上升态势。

从环比来看,11月国内CPI和PPI环比仍低于季节性水平,表现偏弱。11月CPI环比低于季节性水平主要受食品所拖累,而食品主要受鲜菜拖累;PPI环比低于季节性水平,但环比由负转正,显示工业品价格已经开始上涨。

12月国内综合通胀同比有望继续温和上升。基于高频价格指标的表现,以及考虑稳增长政策显效对12月价格的推动作用,预计12月国内CPI食品价格环比约为0.5%,CPI非食品价格环比约为零,CPI整体环比约为0.1%,12月CPI同比或持平11月的0.2%;预计12月国内PPI环比约为0.1%,12月PPI同比或继续上升至-2.1%。


证券分析师:李智能(S0980516060001);

董德志(S0980513100001)

宏观快评:2024年12月政治局会议解读-全方位扩大内需

点击查看

中共中央政治局12月9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2025年经济工作;听取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工作汇报,研究部署2025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

结论:2025年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增多,外需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很可能明显下降,因此如何提振国内有效需求是维持2025年国内经济增速处于合理区间的关键。本次会议明确指出要“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和外部冲击,稳定预期、激发活力,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将“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扩大国内需求”。

宏观政策方面,财政政策措辞从之前几年的“积极的财政政策”改为“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表明2025年国内财政政策力度较往年将明显增强;货币政策措辞从之前几年的“稳健的货币政策”改为“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意味着2025年国内货币政策宽松空间将进一步打开。实际上,上一次提“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搭配“积极财政”是2009年和2010年,本次会议措辞表明2025年中国稳增长政策加力的意愿非常强。

内需政策方面,本次会议提出“要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表明2025年国内财政支出可能会较明显地向消费端倾斜;投资方面要“提高投资效益”,预计将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出清部分落后和低效产能来实现。

2022年、2023年12月的政治局会议中均未提及房地产,但2024年12月的政治局会议强调“稳住楼市股市”,虽然措辞较短,但再次提及楼市表明2025年国内政策对房地产行业的支持力度或进一步加强。

社会政策方面,本次政治局会议强调“要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预计在医疗、教育、养老保障、失业保障等方面的支出将进一步增加,有效降低居民的生活成本,从而更好地达到“大力提振消费”的效果。


证券分析师:李智能(S0980516060001);

董德志(S0980513100001)

宏观周报:货币政策与流动性观察-政府融资放缓,资金面均衡偏松

点击查看

政府融资放缓,资金面均衡偏松

海外方面,上周海外央行政策无重大变化。联邦基金利率期货定价显示,市场认为美联储在12月FOMC降息25BP的概率为83.4%,维持利率不变的概率为16.6%。

国内流动性方面,上周跨月结束后央行回笼流动性,此外随着再融资专项债发行逐步进入尾声,政府净融资有所回落。资金面总体维持均衡,隔夜利率与7天利率走势分化,非银-银行流动性分层加大。国信货币政策力度指数较前一周(11月25日-11月29日)边际下降0.03,位于103.97。其中价格指标上行贡献-430.6%,数量指标下行贡献530.6%。价格指数上升(扩张)主要由上周R001利率上行拖累,全周标准化后DR加权利率偏离度(相较同期限OMO)、R加权利率偏离度(相较同期限OMO)和同业存单加权利率偏离度(相较MLF)下行支撑。数量上,央行上周公开市场操作对指数形成拖累。

央行公开市场操作:上周(12月2日-12月8日),央行净投放流动性-11321亿元。其中:7天逆回购净投放-11321亿元(到期14862亿元,投放3541亿元),14天逆回购净投放0亿元(到期0亿元,投放0亿元)。本周(12月9日-12月15日),央行逆回购将到期3541亿元,其中7天逆回购到期3541亿元,14天逆回购到期0亿元。截至本周一(12月9日)央行7天逆回购净投放138亿元,14天逆回购净投放0亿元,OMO存量为3679亿元。

银行间交易:银行间市场质押回购平均日均成交8.16万亿,较前一周(11月25日-12月1日)增加0.89万亿。隔夜回购占比为89.0%,较前一周(86.4%)增加2.6pct。

债券发行:政府债上周净融资6201.1亿元,本周计划发行6987.0亿元,净融资额预计为6198.1亿元;上周同业存单净融资3532.4亿元,本周计划发行1113.3亿元,净融资额预计为-2560.4亿元;上周政策银行债净融资840.0亿元,本周计划发行150.1亿元,净融资额预计为-579.9亿元;上周商业银行次级债券净融资355.0亿元,本周计划发行63.0亿元,净融资额预计为-352.0亿元;上周企业债券净融资196.3亿元,本周计划发行1143.7亿元,净融资额预计为-1812.7亿元。

汇率:上周五(12月6日)人民币CFETS一篮子汇率指数较前一周(11月29日)下行0.36至99.71。同期美元指数上行0.19,位于105.97;美元兑人民币在岸汇率上行0.03,位于7.26;离岸汇率上行0.02,位于7.26。

风险提示:海外市场波动,海外经济进入衰退。


证券分析师:田地(S0980524090003);

董德志(S0980513100001)


行业与公司

纺服行业专题:国际品牌财报总结-库存均维持健康水平,困境公司业绩边际改善

点击查看

总结:品牌收入增速分化基本延续去年趋势。今年以来国际品牌增速相对较好,各品牌整体收入分化情况基本延续去年趋势,两大龙头表现较去年有差异,阿迪达斯趋势转好,耐克转差。从两年收入复合增速来看,1)表现较好,前三季度收入两年复合增长在中双位数以上的品牌包括:Deckers、迅销、Lululemon;2)表现中等,前三季度收入两年复合增长在低单位数的品牌包括:PUMA、Nike、Adidas。3)表现较差,前三季度收入两年复合增速下降单位数的品牌包括:VF、UA。库存:历经一年左右去库,去年年底库存基本恢复健康,今年二季度以来北美库存问题有所缓解、部分品牌陆续进入补库周期。

分市场看,大中华区今年增速环比向下、北美地区增速环比向上,EMEA/欧洲区域持续承压。1)大中华区:2023年各品牌大中华区引领增长,基本是增速最为领先的区域。2024年国内宏观消费需求承压,品牌表现有所分化,整体增速环比2023年下降,且压力逐季加大,与国内品牌趋势基本一致。2)北美地区:2023年渠道库存压力大,故北美批发渠道下滑幅度大,拖累北美地区去年收入表现。2024年二季度以来北美库存问题陆续缓解,北美地区收入表现也开始改善。3)EMEA地区:过去渠道库存问题也相对较大,同时需求端较疲软,今年各品牌增速基本依然承压。

分渠道看,去库进展快的公司批发渠道收入恢复快,Adidas/Deckers/PUMA直营增速领先。1)批发渠道:纵向看,由于2023年渠道存在库存压力,各公司报表端批发渠道收入增长承压、普遍呈现下滑趋势;2024年库存压力基本缓解,批发渠道收入普遍环比改善。横向对比看,去库进展较快的公司批发渠道收入恢复时间较早。2)直营渠道:今年以来Adidas/Deckers/PUMA直营收入增速领先;Nike今年电商渠道相对承压,线下门店表现好于电商,但较去年也有降速。

指引:全财年收入增速指引有差异,盈利水平预期同比波动较小。Deckers/Adidas/迅销/Lululemon收入预期积极,分别预计全财年收入增长12.0%/10.0%/9.5%/9.0%,PUMA预期收入中个位数增长。Nike因CEO交接撤回全年指引,并预计下半财年相较上半财年改善(Q1下降9%,Q2收入指引为下降约8%~10%)。UA维持全财年下滑低双的收入指引。盈利指引方面,Adidas预期营业利润率改善3.8百分点;迅销、PUMA、Lululemon基本持平;Deckers预计同比下降1.1~1.6百分点;UA预计下滑7.6-8.0百分点,主要受重组费用和诉讼费用影响,经调经营利润率与上一财年波动不大。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海外经济衰退,国际政治经济风险。


证券分析师:丁诗洁(S0980520040004);

刘佳琪(S0980523070003)

纺服行业快评:纺织服装海外跟踪系列五十三-露露乐蒙第三季度收入和利润超预期,中国市场引领增长

点击查看

公司公告:2024年12月6日,Lululemon披露截至2024年10月27日的2024财年第三季度业绩,公司收入同比增长9%至24.0亿美元,不变汇率收入增长8%,经营利润增长45.1%至4.9亿美元;期末库存金额同比增加8%至18.0亿美元。

国信纺服观点:

1)核心观点:第三季度收入和利润超出管理层指引和彭博一致预期,中国市场持续引领增长;上调全年收入和EPS指引,维持经营利润指引;

2)FY2024第三季度业绩及分地区情况:收入增长9%,产品利润上升及外汇有利影响带动毛利率超预期增长,中国除港澳台地区收入实现强劲增长39%,加拿大增长9%,美国收入持平。

3)管理层指引和展望:公司上调2024财年收入增长指引至9%,上调EPS指引至14.08-14.16美元;指引Q4收入增长8%-10%,毛利率预计下降,费用率增加,预计第四季度末库存金额将增长中双位数。

4)风险提示:海外需求疲软影响大于预期;供应链受阻;品牌声誉受损;

5)投资建议:中国市场表现持续亮眼,看好中国运动鞋服产业链龙头企业。Lululemon 2024财年第二季度收入增长降速、低于管理层指引和彭博一致预期,下调全年收入和EPS指引,引发市场对公司未来持续增长的担忧和股价回调;第三季度收入增长再次提速且好于管理层指引和彭博一致预期,同时上调全财年收入和EPS指引。分区域看,中国市场持续保持高增,在今年国内消费疲软的宏观环境下Lululemon持续保持行业领先增速。目前看海内外品牌库存均处于健康水平,供应商订单与自身客户销售增长、客户份额提升空间、新客拓展能力相关度提升,我们看好客户结构优质、有持续拓展客户和扩张产能能力的运动代工龙头申洲国际、华利集团。中国市场方面,Lululemon在中国市场连续多个季度保持强劲增长,公司将继续投资中国市场以挖掘增长潜力,计划新开门店中大部分位于中国除港澳台外市场。


证券分析师:丁诗洁(S0980520040004);

刘佳琪(S0980523070003)

汽车行业周报(24年第49周):11月全国乘用车厂商批发销量环比增长8%,华为与广汽签署深化合作协议

点击查看

月度产销:根据乘联会数据初步统计,11月1-30日,乘用车市场零售244.6万辆,同比去年同期增长18%,较上月同期增长8%,今年以来累计零售2,028.1万辆,同比增长5%;11月1-30日,全国乘用车厂商批发294.3万辆,同比去年同期增长15%,较上月同期增长8%,今年以来累计批发2,411.9万辆,同比增长6%。

周度数据:根据上险数据,11月25日-12月1日国内乘用车上牌63.13万辆,同比+14.0%,环比+9.4%;其中新能源乘用车上牌30.88万辆,同比+55.3%,环比+3.4%。11月(11.4-12.1)国内乘用车累计上牌226.58万辆,同比+23.7%;其中新能源乘用车累计上牌117.08万辆,同比+61.1%。

本周行情:本周(1202-1206)CS汽车上涨3.49%,CS乘用车上涨3.41%,CS商用车上涨3.93%,CS汽车零部件上涨3.29%,CS汽车销售与服务上涨9.81%,CS摩托车及其他上涨3.71%,电动车上涨0.34%,智能车上涨3.52%,同期的沪深300指数上涨1.44%,上证综合指数上涨2.33%。CS汽车强于沪深300指数2.04pct,强于上证综合指数1.15pct,年初至今上涨19.63%。

成本跟踪和库存:截至2024年11月30日,浮法平板玻璃、铝锭类、锌锭类价格分别同比去年同期-27.2%/+9.1%/+22%,分别环比上月同期+11.3%/-1.5%/+2.3%。11月中国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为51.8%,同比-8.6pct,环比+1.3pct。库存预警指数接近荣枯线,汽车流通行业景气度持续改善。

市场关注:1)智驾进展:12 月 1 日,特斯拉目前已经正式向部分美国用户(非员工用户)推送了 FSD(监督版)v13 更新;2)车型相关:新一代A级电混SUV银河星舰7上市,阿维塔11增程版正式上市;3)华为车业务:广汽集团与华为签署深化合作协议,打造一个全新的高端智能新能源汽车品牌;4)中国四大协会呼吁谨慎采购美国芯片。

核心观点:中长期维度,关注自主崛起和电动智能趋势下增量零部件机遇。一年期维度,看好强新品周期的华为汽车及车型元年的小米汽车产业链。

风险提示:汽车供应链紧张、经济复苏不及预期、销量不及预期风险。


证券分析师:唐旭霞(S0980519080002);

杨钐(S0980523110001);

唐英韬(S0980524080002);

孙树林(S0980524070005);

贾济恺(S0980524090004);

联系人:余珊

医药生物行业2025年投资策略:创新引领,产业升级

点击查看

需求端:医药行业需求增长稳定,且呈现需求升级的趋势。2019-2023年,我国卫生总费用从65196亿元增长至90578亿元,CAGR为8.6%,高于名义GDP复合增速;2019-2023年国内医疗机构诊疗量复合增速为5.4%,从价格的角度来看,虽然面临控费的整体压力以及集采、技术进步等因素导致存量产品的价格体系坍塌,但由于诊疗结构的变化和创新产品相对价格更高,疫情后医疗保健领域的价格水平整体保持稳定,价格小幅增长,展现出国内医疗需求持续升级的大趋势。 

供给端:行业正经历较为剧烈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望于25年进入新一轮增长周期。2019年以后行业亏损比例逐年提升,今年已经稳定在30%以上,医疗行业持续受到宏观经济、地缘政治、医保控费政策、疫情后遗症、行业规范化整顿等外部因素的影响,龙头公司在这一轮行业出清周期中体现出较强的韧性,进一步提升市场份额,在行业见底回升后,将展现更强的竞争力。 

支付端:多元化支付体系有望推动卫生总费用在GDP中占比持续提升。医保支出在卫生总费用的占比有望维持25-30%的水平,在经济复苏及政策鼓励的背景之下,商业健康险、财政支出、个人支出占比有望在未来几年提升,创新药、创新医疗器械、医疗设备、优质医疗服务有望受益于多元化支付体系带来的购买力提升。 

政策端:药品及器械集采接近尾声,服务端改革将是最后一环。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将是25年医保改革重点,也是DRG/DIP2.0政策大框架之下的医保改革最后一环;医疗行业规范化整顿肃清行业环境,有利于行业健康、规范发展;设备更新政策在24年落地慢于预期,有望在财政政策的支持下加速落地;创新药、创新器械在医保腾笼换鸟+商保增量支持的推动下,将是国内医药产业升级的主体脉络。 

风险提示:研发失败风险、商业化不及预期风险、地缘政治风险、政策超预期风险。


证券分析师:张佳博(S0980523050001);

陈益凌(S0980519010002);

陈曦炳(S0980521120001);

彭思宇(S0980521060003);

马千里(S0980521070001);

张超(S0980522080001);

联系人:凌珑、贾瑞祥

传媒互联网周报:OpenAI连续12天举行发布会,AI+、IP+带动板块持续向上

点击查看

传媒板块本周表现:行业上涨8.07%,跑赢沪深300,跑赢创业板指。本周(12.2-12.6)传媒行业上涨8.07%,跑赢沪深300(+2.60%),跑赢创业板指(+4.48%)。其中涨幅靠前的分别为利欧股份、福石控股、天娱数科、吉视传媒等,跌幅靠前的分别为华立科技、生意宝、广博股份、奥飞娱乐等。横向比较来看,本周传媒板块在所有板块中涨跌幅排名第1位。

重点关注:OpenAI连续12天举行发布会。1)OpenAI宣布从12月5日开始,OpenAI将进入一个持续发布新功能的周期。在直播首秀中,OpenAI宣布了两项重要更新:推理大模型o1的完整版本及其进阶模式,同时推出了每月收费200美元的ChatGPT Pro订阅服务;2)Meta推出Llama3.370B,在性能上相较于Meta之前最大的Llama模型Llama3.1405B取得了显著进步,同时成本大幅降低;3)马斯克的xAI再获60亿美元融资,估值已超400亿美元。

本周重要数据跟踪:12月票房持续回暖。1)本周(12月2日-12月8日)电影票房3.90亿元。票房前三名分别为《好东西》(14409.07万,票房占比37.3%)、《孤星计划》(4615.05万,票房占比11.9%)、和《因果报应》(2972.76万,票房占比7.7%);2)综艺节目方面,《再见爱人第四季》、《现在就出发 第2季》、《声生不息大湾区季》、《奔跑吧第八季》和《奔跑吧茶马古道季》排名居前;3)游戏方面,2024年10月中国手游收入前三名分别为点点互动《Whiteout Survival》、腾讯《PUBG MOBILE》和米哈游《原神》。

风险提示:监管政策风险;业绩风险;商誉及资产减值风险等。


证券分析师:张衡(S0980517060002);

陈瑶蓉(S0980523100001)

金属行业快评:铜行业快评-铜精矿长单加工费创历史新低,冶炼利润承压

点击查看

12月初,智利矿业公司安托法加斯塔和国内某头部铜冶炼厂达成协议,将2025年铜精矿加工精炼费用(TC/RC)分别定为21.25美元/吨和2.125美分/磅,大幅低于2024年的80美元/吨和8美分/磅,同比下降73.4%。

国信金属观点:近几年铜粗炼产能集中投放,导致粗炼产能相对于精矿过剩,精矿加工费可能持续承压,高成本产能将陆续减产。国内大型上市铜冶炼企业大部分是国有企业,抗风险能力强;冶炼技术处于全球领先水平,冶炼成本处于全球成本曲线左侧,在极低加工费的情况下仍能保持一定利润,长期来看受益于全球铜冶炼产能出清。国家相关部门已发文严控铜冶炼新增产能,行业远期格局向好。


证券分析师:刘孟峦(S0980520040001);

焦方冉(S0980522080003)

海外市场专题:科技周期探索之七-2016-2030年:通用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

点击查看

路线的转变:从CPU到GPU的切换 2016年全球的移动互联网渗透率已经超过了50%,这代表的其高速增长的时间已经过去;此时英特尔公司放弃了引以为傲的“Tick-tock”战略,CPU在终于在算力提升的路上严重受阻。这样的背景下,科技界都在寻找新方向,即能够接过CPU接力棒的技术。凭借早年显卡的积累,以及CUDA架构的提出,英伟达GPU逐渐成为通用计算芯片,它替代CPU成为引领算力进步的新宠儿。

尽管英伟达在人工智能芯片上的单芯片算力从2012年开始用了10年的时间翻了1000倍,但是以提升功率与价格的方式实现的,我们测算最近10年全球每GFLOPS的复合成本降幅大约在25-35%之间,这一降幅略低于摩尔定律的要求。

三大算力应用:比特币、云计算、新能源车 比特币的出现大大拉动了全网算力的提升,在14年的时间里,全网算力增加了3万亿倍(3.2*10^12),相当于每年复合增速6.8倍。目前比特币挖矿的耗电量相当于全球排名第20名左右的国家用电量。

单CPU算力提升受阻,云计算成了继GPU之外的又一解决方案。到了2016年,几乎所有的大公司在云计算的部署都已完成。2024年,云计算市场规模达到了6760亿美元,2016-2024年复合增速达到了25.2%。

从算力角度,新能源汽车的第一特征可能不再是汽车,而是一台“大号的、行走的计算机”,从Model-S开始,新能源车的发展进入到了快车道。中国在新能源车的普及上遥遥领先全球,2023年新能源车占总销量比重高达38%,欧洲为21%,美国仅为9.5%。单车载芯片算力目前达到500-1000T,预计2030年将达到5000T。

大模型的出现:AI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2017年,有关Transformer架构的论文发布,随后谷歌的BERT模型与OPENAI的GPT模型发布,但初期并未受到广泛关注。2022年GPT3.5成为分界点,它让科技界看到了“大力出奇迹”的千亿参数级别的大模型效果可以如此强大。随后万亿参数级别的GPT 4、以及多模态SORA模型的出现,为大模型的发展打开了更广阔的空间。

如果将模型参数与人类的神经突触对标,那么大约到100万亿参数的模型可以实现AGI(通用人工智能),马斯克、黄仁勋、OPENAI前员工大约预测了这个时间在2027-2029年。

鉴于AI Agent的开发门槛越来越低,LLM能力越来越强,它或将成为下一个风口。就如同移动互联网时代的APP,互联网时代的网站,计算机时代的应用软件,AI Agent或将走出下一批大公司。

风险提示:地缘政治的不确定性,美联储降息幅度的不确定性,部分行业竞争格局的不确定性。


证券分析师:王学恒(S0980514030002)

建筑行业专题:建筑行业专题报告-从运河建设观察中央财政发力基建的路径

点击查看

水运投资持续高景气,重大运河工程加速落地。2023年水运固定资产投资额同比+22.0%,内河水运投资额同比+21.3%,均显著高于固定资产投资增速(3.0%)和基建增速(5.9%)。2021年2月国务院提出建设“四纵四横两网”国家高等级航道新格局,新纳入了平陆运河、赣粤运河、 湘桂运河、浙赣运河、赣粤运河等超大型运河工程。平陆运河作为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于2022年开工建设,计划总投资727亿元。

运河建设直接经济效益有限,但社会综合效益显著。从平陆运河项目本身出发,项目总投资727亿元,建成后20年内项目总收益为500.92亿元(不折现),无法完全覆盖建设成本,相较已有运输方案,平陆运河的运输成本优势也并不明显。但是,从社会综合效益角度看,运河建设具有重大战略意义。通过运河建设托底基建投资,能够有效提振低收入群体信心,助力稳就业、稳经济;运河建设打通新的出海通道,有利于丰富特殊时期的军需物资运输途径,有效提升国防能力;运河建设将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工业用地瓶颈及降低运输成本的问题,为更多的东部产业转移企业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引导更多企业落户中西部地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综合而言,重大运河建设项目具备开工可行性与必要性。

中央财政补贴重大项目,有效推动重大基建项目落地。近年来由于优质项目储备不足,专项债发行节奏逐年滞后,而通过中央财政资金补贴不能收支平衡的基建项目,能够使原本无法实现盈亏平衡的项目成为盈利项目,达到盘活专项债项目库的目的。同时,这类中央财政补贴采用事后补贴形式,前期资金来源仍然是地方政府和产业资本,这种模式能够充分发挥中央财政资金撬动作用,刺激地方政府加大投资力度。财政政策持续加力,超长期特别国债持续加码,预计将继续推动一系列直接经济效益有限但战略意义重大的基建工程项目加速落地。

风险提示:

地方政府化债推进不及预期,积极的财政政策发力不及预期,重大工程项目推进不及预期,海外不确定性导致宏观调控政策面临掣肘等风险。


证券分析师:任鹤(S0980520040006);

朱家琪(S0980524010001)

食品饮料周报(24年第50周):白酒库存去化备货春节,大众品板块关注需求改善

点击查看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上海证券报  ·  刚刚,春节档新纪录诞生
2 天前
上海证券报  ·  腾讯、华为,牵手DeepSeek
3 天前
中信建投证券研究  ·  中信建投:高端制造2025年十大展望
4 天前
中国证券报  ·  反超!新势力车企变局
4 天前
上海证券报  ·  新一轮冷空气来了
5 天前
掌阅读书  ·  若说世间真狂士,唯有当年钱锺书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