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2025年,尽管目前iPhone17的具体设计尚未定型并公布,但根据目前媒体报道及产业链信息,在iPhone16已搭载AI系统的背景下,iPhone17有望进一步深化AI系统应用,并结合更多硬件端升级来配合提升AI系统的使用体验,具体包括处理器、内存、电池、散热、摄像头等模块,同时2025年苹果公司有望进一步推动产线自动化改造(组装及检测设备均推进“机器替人”),并推出轻薄版本的iPhone17新尺寸机型。展望2026年及以后,苹果公司在穿戴类产品上有望持续发力,包括手表、耳机产品或配备红外摄像头等传感器,XR头显类新品有望持续开发并推向市场。
整体而言,在硬件端模块迭代加快、产线自动化改造持续推进的背景下,2025年3C设备需求值得期待,且其后新品及硬件迭代有望延续,我们判断2025年开始3C设备需求或将进入上行周期。
2025年:AI深化,苹果开启硬件革新之路
AI催生硬件升级、产线自动化改造,2025年3C设备需求值得期待
iPhone16已搭载Apple Intelligence系统,iPhone17有望在硬件端进一步升级,产线迭代、产品销量值得期待。
2024年,随着苹果公司发布Apple Intelligence系统并在iPhone16系列初步应用,其在软件层面堪称迎来里程碑式创新。同时,如前文所述,iPhone16系列亦在处理器、屏幕、影像等硬件层面有所升级,但整体变化幅度并不大,因此2024年3C设备行业需求增长并不明显。
展望2025年,尽管目前iPhone17的具体设计尚未定型并公布,但根据目前媒体报道及产业链信息,iPhone17有望进一步深化AI系统应用,并结合更多硬件端升级来配合提升AI系统的使用体验,同时2025年苹果公司有望进一步推动产线自动化改造、推出新尺寸机型。整体而言,2025年3C设备需求值得期待。
手机端:硬件层面有望升级,配合AI系统深化应用
在2025年即将发布的iPhone 17系列中,苹果AI系统将进一步迎来显著升级,直接影响体现在芯片、电池、散热等多个方面,此外手机尺寸、摄像头等方面有望不同程度变化。
1)芯片:处理器及内存均有望显著升级,以配合AI系统提升体验。
处理器方面,随着AI功能的增强,对端侧算力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2024年12月,据科技媒体Macrumors报道,iPhone 17将搭载基于台积电N3P工艺 / 3nm制程的处理器,标准版从A18处理器升级到A19处理器,Pro版则从A18 Pro处理器升级到A19 Pro处理器,预计将在处理速度和能效比方面实现显著提升,尤其是有望为AI任务提供更强大的处理能力。此外,至少有一款iPhone 17 机型将使用Apple自制的Wi-Fi 7芯片,这一变化将进一步提升设备的网络连接速度和稳定性。
内存方面,据悉iPhone17系列有望首次配备12GB内存,其中iPhone 17Pro和Pro Max版本将会标配12GB内存,这将显著提升手机的多任务处理能力和端侧AI支持,使得本地化AI能够在终端设备上直接运行和处理,响应速度更快,此外其他两款机型iPhone 17和iPhone 17 Slim/Air仍配备8GB内存。
2)电池:iPhone16Pro已开始采取钢壳电池替代传统铝塑软包电池,iPhone17系列或推广使用机型。
欧盟于2023年8月17日生效的《电池法案》(2023/1542)明确规定,从2027年起消费电子领域的电池必须是可拆卸和可回收的,以兼顾环保和用户便利。苹果为了满足这一新规,在iPhone 16系列中提前布局,并在Pro机型上已采取钢壳电池这一设计。
钢壳相较于传统铝塑软包外壳,散热性更好、安全性提升(降低外部冲击和电池鼓包造成的安全风险)、容量空间利用率更佳,缺点主要为重量较大、加工难度(工艺更复杂,需增加激光焊接等设备并保证良率)和成本较高(主要由于材料和生产工艺的复杂性)。
在iPhone16系列中,仅iPhone16Pro机型采用了钢壳电池,定价更高的iPhone16Pro Max仍采用传统方案,我们判断该机型的重量较大,采用传统的铝塑软包壳就是为了控制整机重量。目前尚无官方消息确认iPhone 17系列会有几款机型采用钢壳电池方案。
3)散热:据中关村在线等科技媒体报道,预计iPhone 17系列在散热方面的升级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①iPhone17全系标配石墨片散热:iPhone 17系列有望全系标配石墨片散热技术,这一改进对标安卓系品牌,将有效提升手机的散热性能。
② iPhone17 Pro Max机型或采用VC+石墨片散热组合:在高端机型iPhone 17 Pro Max上,苹果或进一步采用VC均热板技术,结合石墨片构成双重散热设计。
③散热能力增强有望助力AI性能提升:得益于散热性能的提升,结合前文所述的内存升级,iPhone17系列产品的AI性能、多任务处理和应用响应速度有望大幅提升。
4)摄像头:持续全方位升级。据科技媒体Macrumors报道,iPhone17系列产品所配备的摄像头有望进一步全方位升级:1)iPhone 17全系标配:预计iPhone 17全系配备一个2400万像素的前置摄像头(目前iPhone16为1200万像素),带有六元素镜头,更高的像素数可以在裁剪时提供更多细节和更清晰的图像。2)iPhone 17 Pro Max:预计将配备4800万像素广角摄像头、4800万像素超广角摄像头和4800万像素四棱镜Telephoto摄像头,由此该款产品有望成为第一款配备三个4800万像素摄像头的iPhone。3)iPhone 17 Slim/Air:预计将配备一个4800万像素的单镜头后置摄像头。4)至少一款iPhone 17将配备机械光圈:用户可调整iPhone 17光圈的大小,改变到达镜头的光量。目前的iPhone型号有固定的光圈,但可变光圈可以在浅景深下拍摄图像。
5)厚度、屏幕尺寸变化:iPhone 17或新增轻薄款型号,有望促进设备需求
iPhone 17 Slim/Air:据科技媒体Macrumors报道,苹果公司正在为2025年开发一款全新的轻薄版本的iPhone,该款产品或被命名为iPhone 17 Slim或iPhone 17 Air,并将在iPhone17机型序列中取代是“Plus”型号,后者由于销量不佳将被苹果公司从2025年的产品线中淘汰。苹果迄今为止制造的最薄的iPhone是6.9毫米的iPhone 6,预计iPhone 17 Air会更薄,相比之下,iPhone 16 Pro和iPhone 16 Pro Max的厚度为8.25mm。屏幕尺寸方面,据悉iPhone 17 Slim/Air的尺寸预计将介于iPhone 17 Pro和17 Pro Max之间。
iPhone17其他型号:据科技媒体Macrumors报道,苹果公司可能会在2025年为标准iPhone 17型号推出新的显示屏尺寸。iPhone 17的尺寸将从6.1英寸增加到6.3英寸,与iPhone 16 Pro的尺寸相同。iPhone 17 Pro和iPhone 17 Pro Max的尺寸将分别维持6.3英寸和6.9英寸。
从设备端角度看,全新的iPhone 17 Slim/Air的厚度和屏幕尺寸都有较大变化,有望促进设备端较大的更新及改造需求。
此外,据部分科技媒体爆料,苹果公司已对折叠屏手机开启研究工作,且开发轻薄版本的iPhone 17 Slim/Air一定程度上也是为了折叠屏手机做铺垫,但由于苹果公司对于折痕、铰链耐用性问题比较看重,因此目前仍处于早期阶段。
穿戴类:手表、耳机有望配备摄像头等传感器,头显类新品持续开发
1)耳机及手表:后续有望加配摄像头等传感器,更好地赋能苹果AI
耳机:据彭博社,苹果公司正在研发一款带有红外摄像头的AirPods耳机,该耳机配备的摄像头能够对用户周围区域环境进行扫描,这款产品有望在2027年发布。增加这一功能主要为了与Apple Intelligence设备配对,并辅助iPhone执行一些人工智能相关的任务,同时还可以与Vision Pro进行配对,以此改善空间音频体验,比如用户在同时使用Vision Pro和新AirPods观看视频时,当转动头部朝向特定方向,该方向的声源就会得到强调,进而增强空间音频的效果,让用户仿佛身临其境。另一方面,还能实现隔空手势操作,进一步增强人机交互的便捷性。这款耳机的摄像头并非用于用户拍照或录像,而是类似于iPhone上的Face ID接收器,属于红外摄像头。
手表:苹果已申请关于Apple Watch配备屏下摄像头的专利。2024年3月,根据美国商标和专利局(USPTO)公示的清单,苹果公司获得了一项关于 Apple Watch 的专利,重点展示了屏下摄像头解决方案,可以用于拍照、Face ID 以及追踪面部和物体等。根据专利设计草图,摄像头可以隐藏在屏幕下方,显示面板可包括一个高透光区,在不影响日常使用的情况下,增加到相机模块的透光率。高透光区域的大小可能取决于多个相机模块参数,包括视场角、入口瞳孔大小和位置、镜筒尺寸、F 数等。高透光区可与相机模块参数共同设计,以实现更小的高透光区和更好的相机模块性能。若该技术能够实现量产应用,增加了实时的图像采集能力的Apple Watch将成为一个更加独立的智能终端,通过收集更多的环境信息赋能于Apple Intelligence系统。
2)XR类:MR头显新品持续开发,AR智能眼镜开启预研
MR头显:自苹果一代Vision Pro上市后,由于其销售情况并不理想,苹果公司对于下一代MR头显产品的规划几经波折,目前具体规划尚不明确。根据最新情况,苹果公司目前有两款产品储备,分别为Apple Vision Pro 2和平价款的Apple Vision。据彭博社11月报道,Apple Vision Pro 2预计在2025年秋季或2026年春季推出,同时平价款Apple Vision也仍处于打样阶段,但推出时间或被推迟到 2027 年以后。外观方面, Vision Pro 2可能与当前一代的苹果Vision Pro外观大致相同。在硬件配置方面,Vision Pro 2将从首代使用的M2芯片升级至即将推出的M5芯片,后者可能基于更先进的工艺制程,从而带来巨大的性能提升。此外,苹果近期在VisionOS 2.2中推出了新的Mac扩展屏选项,包括宽屏和超宽屏显示,这一新功能为Vision Pro 2拓宽了应用场景,如工作、学习、娱乐等。
AR智能眼镜:据彭博社,苹果已经启动了一项关于AR智能眼镜的内部研究项目,代号为Atlas,意在对标Meta与Ray-Ban合作推出的智能眼镜。该项目于2024年10月底正式启动,由苹果硬件工程部门下的产品系统质量团队负责。苹果希望通过这一项目收集员工对现有市场上智能眼镜产品的反馈,以便更好地指导AR智能眼镜的研发工作。此前,苹果已在增强现实(AR)领域投入大量资源,推出了ARKit平台,并在iPhone和iPad上集成了AR功能。
产线自动化升级趋势:组装及检测设备均推进“机器替人”
1)组装设备自动化升级:博众精工为苹果公司及其代工厂供应FATP段柔性模块化生产线
当前在苹果公司及其代工厂中,iPhone等消费电子产品的整机组装和检测环节(FATP段)自动率较低,各道工序由众多单机设备构成,并呈现出孤岛式作业、人机结合的特征,因此在其组装产线中需要众多产业工人。
2024年6月,据美国科技媒体The Information报道,苹果公司已要求代工厂在未来几年内减少iPhone组装产线普通人力需求,部分产线普通人力需求相较过去可减少约50%,这一举措被视为提高自动化生产目标的一部分。实际上早在2022年,苹果公司在FATP段的核心设备供应商博众精工已配合前者开发出高度自动化的组装设备。博众精工为苹果公司开发了覆盖整个FATP段的柔性模块化生产线,该产线具备高度的自动化、高柔性、高通用性的特点,整线由数十台单机设备串联起来的全自动化线体,集成自动上下料、组装、点胶、灌胶、固化、剪胶柱和检测等多种生产工艺,可靠性、自动化程度高,基本实现无人化运行。2023年,针对手机目前主要应用在面板和背板的组装和检测环节,博众精工已交付超40条柔性模块化生产线到客户端,后续该产线可以覆盖手机生产中的更多工艺环节,并进一步拓展到消费类电子其他终端产品的生产中。
2)检测设备自动化升级:快克智能为大客户供应AOI多维全检设备
检测环节同样自动化程度有待提升,2024年快克智能凭借AI深度学习技术的创新应用和在大客户端积累的丰富经验,成功研发了 AOI多维全检设备,从局部焊点检测突破到PCB&FPC和芯片检测的各类复杂场景,包括元器件、mylar、侧面胶水、高反光芯片、透明胶水厚度、胶水气泡以及高密度微孔内焊锡质量的检测,成为大客户首批全检设备供应商。
风险提示:1)宏观经济和制造业景气度下滑风险:消费电子设备行业属于专用设备行业,需求与下游消费电子行业的资本开支直接相关,本质上与消费电子产品的创新幅度相关,也与宏观经济水平相关度较高。若未来国内外消费电子行业创新仍较小、终端产品销量仍维持疲软,下游行业资本开支或将维持低位,将可能影响消费电子设备行业的发展环境和市场需求。
2)下游产业政策变化风险:若消费电子设备产业政策发生重大不利变化,将对相关公司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3)市场竞争风险:若消费电子设备行业各国内参与者加大市场竞争力度,主动采取降低价格获取市场的竞争策略,相关企业将面临市场竞争加剧、利润率降低甚至亏损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