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欢迎关注公众号“宁向东课外的话”
微信号:ning
xiangdong_qh
(本篇文章为宁向东教授在《哈佛商业评论》-甦盛典上的主题演讲实录)
我一般不太喜欢参加论坛,因为说些不痛不痒的话,实在没有意思。但是,如果认真
准备,每一次论坛都像一次命题作文,一次考试,又不一定答得出。但今天是何刚兄召集的论坛,主办方又是哈佛商业评论,我也确实在这方面有点思考,就来和大家做个分享。
一、长期主义
长期主义是个非常好的话题。中国也确实到了该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了。
我第一次对“长期主义”产生认识,是在
2008
年的哈佛。非常巧合,今天这个论坛由《哈佛商业评论》来主办,所以,我就从下面这张照片说起。
哈佛商学院建院
100
周年时展出的100年前的学院规划图和现在的比较
2008
年,哈佛商学院建院
100
周年,他们搞了一个展览。当时,我碰巧在哈佛,参观了这个展览,拍了一些照片。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这一张。在这张照片前,我站了很久。我想到了梅奥、想到了早期人际关系学派的三剑客,他们都是在这个校园里展示出他们专注研究的力量。当然,我也想到了
80
年代之后,哈佛在战略、创新等领域的那些学者。在他们身上,依然显示出强大的专注力。
这张照片给我震撼的地方,是它体现了一种令人可怕的连续性。你看
100
年前的规划,和
100
年来一点一点实现的步伐,都是按照一种有远见的视野展开的。
有视野,就有连续性,一种组织的连续性,一种有计划的连续性。
专注力和连续性,这两样东西放在一起,让我第一次领域到“长期主义”的力量。所以,当我接到今天论坛邀请的时候,我决定参加,因为我有话可以和大家分享。
专注力,是让人类社会进步的核心。在经济学中,效率来自于竞争优势、来自于分工、来自于创新。其实,比分工和创新更基础的概念是“专注力”。
只有专注力,才能持续改善效率。
这几天,关于日本科学家不断获得诺贝尔奖的讨论,不断被刷屏。这个确实很厉害,没有
985
,没有
211
,怎么可以一年一个诺贝尔奖呢?我们很多人不理解。
其实道理特别简单,就在于日本人的专注。我个人的看法,我们目前走的路,在经济史上大约是日本人在
70
、
80
年代走的路,当然,国情不一样,不能简单类比,但都是以粗放发展、快速赶超为特色的。而经历了这样一段路,我们应该把浮躁的心态放平实一点。只有更加专注,我们才有可能有后劲,走得更长远。
一句话,要想获得持续的成功,就必须要有“长期主义”的观念,并在这种长期主义的指导下,建立起保持专注力和连续性的能力。
二、专注力和连续性的关系
在我看来,社会经济体系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个人、组织和社会。我们通常说:一个人专注起来是很可怕的,一个组织保有专注力就会非常可怕。这个话是对的,但是不全面,比组织更大的是社会,如果不是一个组织、而是一个社会保持专注力,那种可怕是无以复加的。特别是对于像中国这样有影响力的大国,如果举国专注,中国梦的实现就是指日可待的。
那么,为什么在人类历史上,个人的专注力容易被激发出来,容易被观察到,但是社会的专注力就不容易被看到呢?就是因为一个人的连续性容易保持,而一个社会的连续性不容易保持。
关于专注力和连续性的关系,我画了一个图示。
在个人层面,非常容易做到专注;但是,个体层面的连续性比较差,因为人要受到生老病死的限制。而在组织层面,它的专注力往往会受到领导人的影响。领导人判断力变化、个体的生老病死,都会影响到组织的专注力。
我们有时候常说百年老店,但百年老店是不容易的事情,因为在很多时候,组织可能比个人还不容易专注,还要脆弱。但是,一个社会就不同了,社会的范畴比组织要大。一个公司可能消失了,但是,承载专注力的品牌却可以借助于另外的个人、另外的组织来传承。
所以,长期主义的实现,在微观的层次上,要强化“专注力”;但在宏观上面,就是要从社会体制、社会文化等多个方面,解决好连续性的问题。
今天是
10
月
9
号,
30
年的今天,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理论研讨会闭幕。下面这张图示,是当天人民日报的头版报道。
那次研讨会,大家所关注的重点问题,今天依然是我们讨论的话题。这就和我们前面讨论的哈佛商学院的校园发展形成了呼应。如何改善最初的设计,有坚持正确的逻辑,保持连续性?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人、组织和社会的专注力的创造机制是不同的,它的保有机制也是不同的。我们的改革在创造人的专注力上已经取得了非常大的成绩,在激励组织的产生专注力上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创造社会的专注
力、保持社会发展在不断深化的同时,保有连续性上,还有更多的事情要做。
强调一下,解决组织和社会的专注力,要靠制度环境,所以,我们必须要在正确的道路上不断深化改革。
今年是改革开放
40
周年,我们需要从今天去看过去的
40
年,哪些事情我们做对了,哪些事情做得还不那么好。
我们还需要从未来的
100
年回望今天,就是哪些事情我们必须要做,而且要把它做好。
三、视野与扰动
与连续性紧密先关的概念,就是“扰动”。时代进步越来越快,我们受到扰动的可能性也大大增加。
100
多年前,普朗克曾经说过,“要接受一个科学真理,不需要说服它的反对者,而是要等到它的反对者们都相继死去,新的一代从一开始就会明白这个科学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