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讨论了关于中国人饮食中的水果部分,特别是在中医饮食营养学中的观点。文章提到,在中医理念中,水果只能作为点缀和辅助,不能作为主食,过量食用可能导致身体湿气重。文章还强调了吃水果需要考虑人的身体状况、适量以及应季的原则。此外,文章还提供了一些关于不同水果的食用建议和注意事项。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中医饮食营养学中的水果角色
在中医理念中,水果只能作为点缀和辅助,不能过量食用,否则可能导致身体湿气重。
关键观点2: 吃水果的原则
吃水果需要考虑人的身体状况、适量以及应季的原则。
关键观点3: 不同水果的食用建议
文章提供了一些常见水果的食用建议和注意事项,如柿子、梨、苹果和橘子的食用方法。
正文
江湖传言厚朴有五大不能吃,其中“不能吃水果”是第一个不容易理解和做到的。现实中水果在电商的画面上和商超的货架上,涂抹了营销策略让人很难拒绝,当厚朴的大夫和老师们说:“既然发烧了就先别吃水果了”、“你腹中满实建议你先停掉水果”,让第一次听到这样劝慰的朋友感到惊讶,而厚朴中医诊所的药方下面那一行小字,“禁忌:所有水果....”更是刺眼,让沉浸在物质极大丰富世界中的我们心有不甘。那么,到底是骂骂咧咧的不吃,还是豁出老命吃一盆呢?有料君今天就来跟大家一起把“吃”还是“不吃”这件事给大家捋捋清楚。
对中国人来讲,饮食不仅是吃口饭那么简单,还特别讲究滋味和营养,一提到营养,大家想到的肯定都是西方的营养学,其实我们中国也有营养学。
西方的“以食物营养价值为本”的营养学理念,都是教我们应该吃什么营养成分高的食物,不应该吃什么营养价值低的东西,而不会教我们如何在“以人为本”的前提下,以人的本能为主,顺应四季的流变来选择适合我们中国人体质的饮食。
.......
在中医饮食营养学中,有一条很重要的理念:“五谷为养、五畜为益、五果为助、五菜为充”。这是中国人的饮食观。
......
五果为助,是说五果只能作为一个点缀、一种辅助,而不能把它当成主食,不然就会导致身体湿气重,因而生病。如果你有时实在忍不住了想吃水果,怎么办?那就在吃完水果后赶紧吃点儿姜。因为姜的辛温可以把水果的酸寒性化解一些,起到平衡的作用。
......
一年有四季,春、夏、秋、冬,温、热、凉、寒。随着气温的变化,人体对季节的适应性也在不断地改变。中医在饮食方面还讲究与天地同步,也就是“应季”。这个季节出产什么,你吃什么,你要是什么都不懂,那就跟着季节走,总不会错的。那么如何吃才能踏在四季的节奏上呢?
......
到了身体容易燥的秋天,果实成熟了,我们就要吃点儿梨、苹果这些水果,也可以喝点儿果汁,这样可以滋阴、润燥。很多人在春天喜欢喝果汁,其实春天是没有应季的水果的,有也是带着邪气的。
......
以上是出自北京厚朴中医公众号文章《
不了解中国人的饮食之道,许多养生方法都是白谈
》,总结来说,在先不考虑人的身体状况是否存在严重偏性状态的情况下,也就是平常人吃水果的逻辑,需要参考三点:
人本、适量、应季
。
所以吃还是不吃,起心动念之间,答案是“不一定”,因为“一定”要先理解上面的原则。
中医的养生理念越来越受欢迎,经常被赋能在各种小黄车上。所以我们经常抱怨专家们今天说矛好,明天又说不要吃矛,要多吃盾。要想水果吃得心安理得,我们不先不去管矛和盾,先听听徐老师讲,如何考虑
人本、适量和应季
。
基于徐老师的讲解,厚朴中医珠海诊所的杨明俊老师有一篇经典的论述,再次提供给大家参考:《
厚朴不让吃水果
》
除了水果本身的问题,我们一直谈“人本”,这里先以“胃实寒”的人如何吃为例,给大家一个“看人下菜碟儿”的思路。
参考资料:
筑基班
《梦与健康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