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席第54期现场活动,本次活动分日、夜两场。这是结尾视频。
导演 / 房曦桐
背景音乐 / 丁薇「普希金」
排练场地 / LstudiosBeijing
【日场】
萨斯曼「All The Time in The World」
当我们和超越自身的时间尺度发生联系的时候,就会开始从一个不同的角度思考我们所做过的选择,而不仅仅是关注影响到我们此时此刻的事情,每三分钟查一下手机,想想我现在要干吗,也不是思考即将到来的几天或者几周,而是人类生活接下来的几代。
朱锫「自然建筑」
自然建筑不是简单的绿色建筑,实际上是向自然学习,去掌握自然法则的一种建筑的诉求,是向我们先人学习,向我们过去的文明学习,去掌握我们东方人对当代建筑的一种理解。建筑就可以寻求一种根源,建筑就能有新的创造。
张蜀康「恐龙蛋里的不确定性」
有人问我们,你们研究恐龙蛋是干啥呢?我说,你问这干啥呢?我们恰好拿到这个东西,它能反映恐龙的生活习性,我们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能够看到恐龙世界的一个窗口。像一个时光机似的,能够看过去,想象一下恐龙是怎么下蛋的、怎么带宝宝的。也许我们通过骨头只能看出恐龙是什么样子,怎么走路的,但是我们通过恐龙蛋,能了解它的家庭生活、它们的亲戚朋友之间是什么关系……
周燕珉「怎样为爸妈装修一个家」
希望大家学会这些招,或者更重要的是,学会这种思考方法,怎么才能领会老人的生活,帮他把这些做好。而且,只有一次机会。你要再做错,再改,就不行了,再改一次他可能会出现危险。
邱黯雄「以艺术之名」
很多人可能会有一种错觉,认为我们全知全能,或者我们知道太多东西了,忘记了我们不知道的更多。我认为艺术和科学这两者在人类的行为里是被认为有创造力的行为。创造力是发生在什么地方呢?就是发生在从已知走向未知的过程,所以我们把我们的平台称作“未知博物馆”。
邓启耀「统裙上织着天下的事」
什么叫史前?就是有文字记载以前的历史。我们只关注有文字的历史,但是有文字记载以前的很大段的历史,人类的历史,都被忽略了。甚至更严重的是,有很多民族是没有文字的。认为没有文字的民族没有创造历史,这显然是一种错误。饭可以有多种吃法,话可以有多种说法,衣服可以有多种穿法。所以我们学人类学的,最大的好处就是比较宽容,看到他人的他文化,会觉得它也有它的存在道理。
【夜场】
王亚蓉「纺织考古」
马山楚墓做完以后,为了搞清衣服的结构,我就想照着样子自己做一件。结果科研处给我的回复是文物已经修复入库,科研工作已经完成,个人爱好,不予支持。但科研人员有时候就像气门芯一样,怎么也放不下,怎么我也得做。后来我们自己想办法培训人,用了六年的时间把它做了出来。2003年哈佛大学的张光直教授看了这件衣服,他说这是我第一次看到纺织实验考古,希望你一件一件做下去,摆在哪儿都是中国历代服饰博物馆。
张天伟「下一个做什么,我也不知道」
做过的东西就很平淡,我一般不做重复的作品,我自己的个性就是喜欢挑战自己,越难的东西越有意思。做铜车马的时候,我想让驾车的人手臂跟着一起抬,脑袋也能左右转动,想了好多天,怎么把动力传动到驾车人的手臂和头上,日思夜想,后来在梦里把这个问题解决了。
郭黛姮「数字重现万园之园」
我自己通过对圆明园的研究,也觉得好像有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怀。我想起了我的老师梁思成先生,他在去世的前一年,听说发现了元朝时西直门的城门洞,就很想去看看,但那时他身体已经很不好了,就请他夫人到现场拍照片回来看。他那种一生对古建筑的爱,确实值得我们学习。我自己也觉得和圆明园结下了不解之缘,虽然我现在80.5岁了,但是我觉得如果能有机会,我还要跟我的团队继续研究下去。
丁薇「纪念」
刘悦来「共治的景观」
我们每一位居民,都是城市的主人、社区的主人,但是很多情况下我们放弃了自己的权利,沦为了纯粹的消费者和被动的旁观者。对自己的房屋产权、停车权可能会关心,其实很少有人关心公共空间的权利。举个例子,有个笑话说中国本来没有广场,大妈们来跳广场舞了,于是就有了广场。这是大妈争取来的啊。
Tony Day「黄河慈善厨房」
我们发现好多人只是需要一些尊重,一些时间,可能是一年、两年的时间,如果我们可以支持他们,给他们吃饭、衣服,给他们理发、洗澡、看病什么的,我们发现他们会自己改变自己的生活,自己找到工作。但是很多人都看不见这个,他们只觉得你只发包子。还有一部分人,他们不能自己管自己,那么没关系,你来吃饭吧,没问题。
【活动现场】
【特别鸣谢】
“菽水小馆”提供夜场茶歇
凭本次一席门票,5月30日前可到菽水小馆以下门店免费领取现场制作的麻婆卤水豆腐一份。
上海虹桥天地店:上海市闵行区申长路688号虹桥天地购物中心6层L6-10
上海长寿店:上海市普陀区长寿路189号189弄购物商场5楼
微信ID:yixiclub
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