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叡的确骄奢淫逸,这没办法,那是家族基因遗传,毕竟曹操和曹丕,在淫逸方面,是相当出色的。不过这也是在司马懿熬死了诸葛亮以后,没有外患之忧的曹叡,才变得骄奢淫逸的。
诸葛亮活着的时候,曹叡也是精神小伙一枚,而且整天都在忙着国家大事,所以骄奢淫逸这方面的潜能完全被诸葛亮给封印住了。
亮哥要是多活几年,那可能就没有司马老贼什么事儿了,为啥?因为曹叡会继续励精图治,身体也就不会那么快被掏空了。
励精图治下的曹叡,对司马懿的震慑力,那是相当大的。所以只要曹叡活着,司马懿就连放个屁,都要考虑是否憋着慢慢悄无声息地抖出来。
那么曹叡究竟做了些什么事情,让司马懿如此惧怕呢?我认为有这么几点,不得不让司马懿考虑一下,自己有几斤几两,能否搬得动曹叡。
第一,曹叡早早便能集权于己。
曹丕骄奢淫逸,还好大喜功,结果自己只当了7年皇帝就去世了。在去世前,曹丕将23岁的儿子曹叡立为继承人。可是同时曹丕还给曹叡准备了一个辅政大礼包,那就是四位辅政大臣,他们分别是:曹休、曹真、司马懿和陈群。
这四个人里,除了陈群以外,其他三个人都有一个共同特征,那就是他们都善于带兵。而且他们都手握兵权,这对曹叡来说影响非常大。
要想真正掌握政权,就必须要把这4位辅政大臣给搞定。为此曹叡利用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战争,开始频繁调动曹真、曹休和司马懿的工作。让他们前往边境,远离政治中心。
首先,刚登基的时候,孙权便派人来攻打襄阳寻阳,因此曹叡得到机会,派遣司马懿到襄阳,而曹休则到寻阳。
其次,太和元年年底,新城太守孟达有反叛的迹象。于是曹叡又派遣司马懿去灭了孟达,稳住了上三郡的局势。
再者,太和二年开春,找不到啥机会的情况下,曹叡主动寻求战机。他让司马懿前往汉水、曹休前往寻阳,分兵两路讨伐东吴。
还有,太和四年八月份,曹叡又主动寻找战机,让曹真和司马懿兵分两路,进攻蜀汉。
由此可见,除了太和四年征讨蜀汉的时间点,距离曹叡登基比较远外,其余几次调动,都是他刚登基的时候完成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早点手握大权。
第二,扩大中书的权力,威慑武将。
中书在汉朝就是尚书的意思,在魏文帝曹丕时期,中书成为了一个独立的机构,由孙资、刘放担任中书令。
这个时候中书的权力还不算大,类似于皇帝的秘书。可是到了魏明帝时期,中书的地位就被各种抬高了。因为中书成员不再仅仅是给皇帝草拟诏令了,他们还能充当谋臣的角色,给皇帝提出一些意见,从而左右魏明帝的决策。
帝总摄群下,内图御寇之计,外规庙胜之画,资皆管之。---《三国志》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孙资当时已经可以直接参与到谋划国家大计的事情当中了。可见中书的地位已经远远超过了过往。
那么曹叡提拔中书有什么好处呢?这就跟明朝最早重用内阁的情况是一样的。明朝不希望丞相一家独大,所以就废了丞相,改用内阁大学士。
这些大学士最初没有多大实权,只是皇帝的秘书,但是可以分担皇帝的压力。久而久之便成为了皇帝的左膀右臂。
曹叡提拔中书也是这么个意思,他们的政权可以凌驾于司马懿、曹休这些武将之上,但是他们又没有足够的军权可以谋反。所以他们只能老老实实地给曹叡打工。
这么一来中书便能有效跟那四位辅政大臣相抗衡了,但是他们又不具备完胜对方的实力。所以说这就是曹叡的聪明之处,就问你司马懿怕不怕?
第三,对宗室的要求非常严格。
这一点就完全继承了自己的老爹曹丕的尿性,曹丕当年跟曹植、曹彰等兄弟争权夺利,这才夺取了继承人的位置,所以他对宗室们非常忌惮,对宗室的管理也比较严苛。
陈寿对曹魏宗室,有过这样的评价:
魏氏王公,既徒有国土之名,而无社稷之实,又禁防壅隔,同於囹圄;位号靡定,大小岁易;骨肉之恩乖,常棣之义废。为法之弊,一至于此乎!---《三国志》
到了曹叡时期,情况不仅没有变得好转,反而更加严苛了。在魏明帝时期,被惩罚的宗室王爷到处都是。而且诸侯王们每隔一段时间,就会被他调动一下封地。
为啥这么干?理由很简单,因为曹叡担心这些诸侯王们在地方上会结党营私。此外曹叡还不准诸侯王们私底下聚会,没有诏书也不准他们进京。
即使后来曹叡的确让宗室曹宇参政,也差点让他辅政。最后的时候,曹叡还是放弃了这种想法,选择了不怎么亲密的曹爽来给曹芳辅政。
从曹叡对宗室的手段来看,这个小伙子不得了啊!基本上是什么麻烦都给考虑到了,司马懿要想在曹叡眼皮子底下动两下,似乎并没有那么容易。
总结:魏明帝的英明果断,让司马懿望而却步。
魏明帝曹叡,至少在前期,是一位相当出色的君主。他频繁调动辅政大臣的工作,加强中书的权力,削弱宗室的力量,这都是想要搞集权的一种体现。
虽说最后这些行为都造成一定的恶果,比如说调动司马懿,结果让司马懿在军队中的威信更大。加强中书的权力,会使得后世君主权力被削弱,削弱宗室结果导致司马懿夺权时,曹家没几个人出来表示反对。
但是在曹叡活着的时候,这些行为,无疑都是有利于曹叡本人统治的行为。在《三国志》中,对曹叡有这么一段评价:
明帝沉毅断识,任心而行,盖有君人之至概焉。于时百姓雕弊,四海分崩,不先聿修显祖,阐拓洪基,而遽追秦皇、汉武,宫馆是营,格之远猷,其殆疾乎!---《三国志》
由此可见,魏明帝是个实实在在的明君。他在各方面的把控力都很独到,这也是司马懿不敢动他的原因。
只不过后来他开始过上了骄奢淫逸的生活,逐渐放松了对朝政的把控,使得司马家族逐渐沉淀,有了取代曹家的机会。
参考资料:《三国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