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岁之前你这张脸是父母给你的,三十岁以后这张脸是你自己的。三十岁以前如果你没有愤怒过,像我们讲愤青过,你是没有良心的,三十岁以后你还是一个愤青,而且只知道愤怒的话,那你是没有脑子了。
前一阵,一篇名为《摩拜创始人套现15亿:你的同龄人,正在抛弃你》引发了网络的
热议。年初时,知乎曾组织过一个在线圆桌,命题就是《30岁人生攻略》,最终获得了过亿的关注量。
随着时代的急速发展,连“中年危机“”似乎都提前而至。
无论男女,30岁不仅是对个人年龄的客观描述,而变成引发焦虑的一个节点。
小明:
最近又在忙着面试了。毕业8年时间换了无数次工作,却始终
找不到自己的定位,不能确定自己到底喜欢干什么、到底能干什么。想自己做生意没有资金没有人脉没有好的项目选择!想找个有发展前途的工作不知道什么才是前路!迷茫无知,开始怀疑自己到底能干什么了。
嘟嘟嘟:
研究生一毕业就25岁了,一直觉得自己年龄还不是很大,还想再拼两年,想着结婚早了就会更早的被困于结婚怀孕生子带孩子的困境中,从而耽误自己还没有影的事业。也一直没认清自己的现状。想着除非自己很喜欢的,否则不愿意牺牲自己工作上的可能性而去耽搁几年在家庭上。
一直到今年下半年才陡然惊觉,自己身边的同龄人大都已经结婚生子,即使没结婚的也都有了另一半,而我自己依旧一个人。
以前一直以为结婚恋爱很容易,只是我不愿意将就,不愿意找个自己不喜欢的。也一直以为面包我可以自己挣,找个能给我爱情的就好了,到后来发现年龄越大越理智就越难喜欢上别人,越难有心动的感觉。
ANNA:
之前在一家世界500强担任市场总监,为了生孩子照顾孩子选择了全职。二年多后想重回工作岗位。发觉所在的行业越来越不景气,老公司都在不断裁员。好不容易重新找到工作,工资大概只有以前的三分之一,心理落差很大。
焦虑的感觉大概就像小时候考试,别人都交卷了,只剩下你还在奋笔疾书。
回到吴晓波之前的那篇文章:
我觉得焦虑大概有三个原因而产生的:
第一个是不确定性。
我们面对的一种不确定的未来,不知道自己到哪去;
第二点,焦虑是因为比较而产生的,叫人比人气死人。
前两天我碰到一个26岁的小青年,他跟我讲我很焦虑,爱因斯坦26岁的时候,已经写出《狭义相对论》了,米开朗基罗26岁的时候
,已经雕出那个大卫,他说还有一个人26岁的时候,中午睡了个午觉,有三个人三顾茅庐,要请他出去平定天下,那个人叫诸葛亮。他说我也26岁了,我怎么还在这儿,问你了我要不要创业。所以“比较”,我认为会产生很大的焦虑。
第三种焦虑呢?我认为是选择。
在你的人生中会出现很多岔道,然后呢你每一次选择就会耗去你的时间,耗去你的精力。
回过头看,前文的三个例子恰好说明了这三种情况。
而吴晓波给出的答案是:
我觉得要克服焦虑的办法,其实大概就是说你在二十岁到三十岁之间的,这一段时间的时候,在你生命力最旺盛的时候,你要想清楚几件事。
✔
第一件事你要想清楚,你这辈子最喜欢的工作是什么,热爱什么东西,这个是最关键的事情;
✔
第二要让自己成为一个专业的人;
✔
第三你愿意用未来的二十年时间去完成,这件你喜欢的工作和你专业的事情。
30岁,开始寻求心灵的宁静;30岁,也继续砥砺前行。
毕竟,哪有什么胜利可言,挺住就意味着一切。
吴晓波
等众位经济学者、大咖亲自教授
助你成为更
专业
的人
“智领未来”高级金融投资与管理研修班
开班在即
◆
解读中国经济新常态下的经济形势与宏观政策、大类资产的投资方向与思路;
◆
熟悉金融大监管方向,全面解读热点金融政策,提升金融企业运作的战略理念,开拓视野;
◆
学习金融资产管理和风险管理业务的运作管理与实战;
◆
树立科学的资产配置战略体系,学习和了解核心大类资产的投资原则 ;
◆
深入分析金融产品(股票、衍生品等)的投资策略和方法论;
◆
帮助理清投资之路与哲学之道、博弈论的关系,提升交易竞争力;建立金融投资和实业相融合的高端人脉网络。
▌
六大基础课程, 解决你投资与管理的多数痛点
▌
课程内增值服务
◆
闭门投资论坛
◆
不定期热点主题沙龙交流以及调研活动(学制内至少举办4场)
【组织机构】
上海复喆企业咨询
【学制】
:6-12个月,每月集中研修1-2天(周六、日),共12次基础课程。
注:课程增值服务的沙龙、讲座等均安排在学制内。
【上课时间】
:滚动开班,上午:8:30-12:00 下午:14:00-17:00
【上课地点】
:复旦大学+移动课堂
【颁发证书】
:复旦大学“高级金融投资与管理研修班”结业证书
报名咨询请后台回复
“
研修班+姓名+联系方式”
了解详情
不分组转发
朋友圈并发送截图至后台优先获取报名
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