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一路走来,既做过新员工,也带过新员工,更看到过很多新鲜的面孔。
大家对未来有很多畅想,也开始面临一系列阵痛。毕竟,角色转换永远都是一道艰难的问答题。
它不像选择题,至少有方向;更多的时候,需要去悟,去体验。
而这十张图,连同对应的文字,不指望大家看完后一定有明确的收获,但希望至少能成为前行路上的一点微光。
01 多做自我介绍
一般来说,在入职时,HR 会带着大家去见部门的同事,并做介绍。
很多人以为大家就会记住你了。但是,请相信,大家真的记不住你!
方案 01
这个好办,一般来说部门都有工作群,挨着加好友就行。顺便向人力要一个通讯录,给每个同事做好备注。
你好,我是今天新来的曹将,很高兴能加入这个大家庭,之后请多多指教。
PS:不要害羞,大家不会不加你的,毕竟以后要经常打交道。
方案 02
比如一个同事姓甘,他在见面的第一天就说:“大家好,我叫,平时叫我「阿甘」就行。”
又比如一个同事去外企,第一天要给自己起英文名,他当时直接取了个「Happy」,于是大家再也忘不了他了。
02 主动认识部门的活跃分子
他们的特点很鲜明:喜欢组织活动,任何风吹草动都逃不过他的眼睛。
1.他们一般工作三年以内。
2.如果有空的话,他们一般会跟着 HR 带你去认识其他人。
3.他们经常会给其他同事取昵称。
4.当 HR 把你介绍给他时,他会主动地向你微笑,会多问几句你的背景,并且会试图跟你拉近关系。比如「啊,我就猜到,你肯定是XX人!」
5.中午吃饭时,他们一般会号召大家「赶紧吃饭,不好好吃饭的人肯定不能好好工作!」。
6.在群里面,他们会在其他发言后没人响应时,赶紧丢个表情包解围。
当遇到「如何联网」「如何走报销」「去哪领文具」等问题时,找他们,一般会非常快得到解决方案。
好运的话,他们还会带着你去其他部门串门,帮你打开局面。
03 主动领任务
正规企业都会给新人安排一个「入职引导人」,他们将承担起「师父」的角色。
可是,有时候他会非常忙,没时间顾及到你的存在,最好主动去问「有没有什么可以帮忙的」。
刚开始的时候,他一般会给一些基础性的活给你,比如搜集数据、查找资料。
人与人之间的沟通,都是从试探开始。就如同你与一个人结交,不可能一开始就聊人生观、价值观。还是会就一些小问题入手,比如「最近法国队感觉很猛啊!」。
04 慎待出品
刚入职的时候,很多人会有种错觉:我是新人,出错也是情有可原的。
但是,其实并不是每个同事都会持这种态度。一旦出品不行,那么很可能留下「工作不认真」「做事不靠谱」的印象。
1.在不确定信息重要性的时候,先多准备一些材料。
2.跟前辈要一些过往报告,分析内在的逻辑和排版方式,第一次做的时候依葫芦画瓢。
3.在完成以后,先发给师父看,并诚恳地表达希望得到他的建议。
05 多观察他人
知识有两类,一类是显性的,比如如何排版,报告怎么写;也有一类是隐性的,比如如何与他人沟通,如何在会议上表达观点。
第二类有时很难把控,最好的方式是通过观察获得。比如:
· 在同事打电话的时候,观察他是如何跟不同对象交谈。
· 在同事做汇报的时候,观察他是如何开场,如何控制节奏。其他人是如何提出自己的意见,而不造成尴尬。
· 观察在什么时候,可以做互动交流;什么时候,不适合进行走动。
每个部门都有自己的部门文化,或者说是潜规则,这个要有意识地去观察。
06 每天或每周及时总结
务必注意,复盘不只是记录今天完成了什么,更重要的是思考。一般包括三个维度:
1.流程。
很多工作都可以拆解为步骤,比如报销,可以分为哪几步。有了这样的总结,下次做的时候就不用靠回忆行事。
2.渠道。
具体来说就是通过怎样的方式,实现怎样的结果。比如要查找某个资料,通过哪个网站搜集到的信息。
3.不足。
比如发现在汇报上,表达不够简练,应该如何改正。
还可以将总结发给自己的师父,一方面让他看到自己的思考,另一方面则可以顺道向他请教不足的地方。
第一,在完整版的基础上,附上摘要。他人收到后,能够在不打开文件的情况下,给出反馈。
第二,有总结也有思考。而且表达疑惑时,没有强求他人的反馈,说白了就是,看到后对方不会有压力。如果把「如何快速了解一个新行业」换做「告诉我一下怎么熟悉一个新行业吧」,对方恐怕就会产生排斥心理。
07 主动向他人求助
新人容易陷入到一个麻烦的境地:面对问题的时候,自己死磕。
但有些事情不借助资源很难完成,于是焦虑,最后事情也没做好。
一般来说,这时候可以联系分派给你任务的同事或领导,表明现在遇到的问题,寻求他的帮助。
不用担心自己的能力受到质疑,这其实也是你们沟通的机会。
对他来说,事情做好是第一要义,帮你协调资源自然是分内事。
比如刚进公司的时候,要去搜集某对标企业的信息,可自己的渠道真心有限,就找了同事求助。他马上给了一个联系方式,问题解决。
08 多参加团建
毕竟每个人在工作场合,都或多或少保持着神经紧绷的状态,结果就是待人接物会更「正式」,或者说「一板一眼」。
例如,之前去武汉交流的时候,和同事加深认识的重要机会,就是某天活动后一起唱歌——虽然我真的唱的很难听。
如果团建的机会比较少,那就多利用午餐的机会。可以准备点时政新闻、电影信息,主动打开话题,创造轻松活泼的气氛。
09 避免表露消极
刚工作的时候,消极是难免的。毕竟离开了舒适区,又面临一波又一波的挑战,曾经可能万众瞩目,现在变成沧海一粟,落差大是自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