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脑洞故事板
原创者的脑洞风暴,投稿请发邮件。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三联生活周刊  ·  开年最敢拍的台剧:当一个女记者坠楼之后 ·  4 小时前  
新周刊  ·  2025你最期待的短剧,是不是它 ·  昨天  
新周刊  ·  这座一线城市,为何急着建地铁? ·  3 天前  
码头青年  ·  南方来了个新闻老兵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脑洞故事板

活黑洞 | 人类史上的空前危机

脑洞故事板  · 公众号  · 杂志  · 2017-01-21 12:15

正文

图/你的名字





“生命体征平稳,正在将推进速度提速至十二分之一光速。”

“确认,核弹发射准备,3,2,1。”

“成伟,第一次提速后你会进入十二分之一光速。我们仍然想要提醒你,人类史上从来没有在太空环境下采用过这样的提速方式。”说话的人顿了顿:“你感觉如何?”

这个问句发出后,整个指挥中心陷入了寂静中。

那边沉默了足足有十几秒,他明白指挥员的言下之意,笑着传来了回复。

“告诉圈圈我爱她,想我的时候,就看看天上最亮的那颗星星。”

“我们会断开联络三天,之后我们会把你的女儿接到基地里来,这些话等恢复通讯后你亲自对她说吧。成伟,我们要开始了,上天保佑你。”

宇宙,代达罗斯号飞船中。

成伟侧过头再次看向蔚蓝色的地球,这幅景象他永远也看不够,这个自己生存的星球在漆黑的宇宙中犹如一颗宝石,或者说是一座散发着淡蓝色光芒的灯塔。

看着它的时候,自己就不会感到孤独。

飞船尾部被抛掷出的核弹被引爆,尽管飞船已经安装了推力吸收装置,汹涌的加速感仍是如一头野兽般席卷而来。成伟闭上了眼睛,承受着这股强烈的冲击。

他忽然听到了一阵巨响,随后便是在大脑里散逸开的嗡鸣声。

他最后把目光移向了那个熟悉的地方,灯塔依然静静伫立在那里。那一刻他的神光仿佛穿透了大气和层层的云雾,落回一个暮色垂矣的小镇。

兀自摇晃的秋千旁,一个小女孩牵着妈妈的手,对着天空望得出神。

她在等星星。



代达罗斯计划失败八年后,合众国天文局。

“这不是说着玩的,于明。”穿着研究服的老者面色凝重:“再问一次,你们对刚才报告的探测结果确信吗?”

他面对的那个青年点了点头,没有多说一字,他注视着面前老人翕张的嘴唇,轻轻地上前拍了拍他的肩膀:

“没有人想这样的,老师。我们能做的可能都已经做完了。”他的眼中泛起微光:“也许对地球来说,这并不是一个最坏的结果。”

地球合众国建立四年初,人类遭遇史上空前的危机。

经过一年的观察,天文局作出判断,被命名为“NA170”流浪者黑洞正维持着一个恒定的速率向地球靠近。

人类对于NA170这个编号并不陌生,这是人类发现的距离地球最近的流浪者黑洞,在此之前有许多天文学家认为黑洞始终是静止不动的,甚至认为哪怕存在流浪黑洞也是无法探测的。直到近些年天体物理学的飞速进步,弓形激波的探测技术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人们得以发现这个蛰伏身边的怪物正不断接近着自己。

“直线移动......”头发花白的老人对着报告书紧皱着眉头:“一个黑洞,完全在以直线靠近地球?”

“从搜集到的弓形激波来看,确实是这样。我们还定义了它周边星群的运行轨迹,结论......是一样的。”于明说至一半也停顿了片刻,显然自己也有点不信。

“所以,这个黑洞可能在几十年前和地球是好朋友,不知道吹了一股什么风把哥俩分开了。它现在知道地球在什么地方,还知道两点之间直线最短的数学规律,然后慢悠悠地就朝这晃过来了?”教授抽了抽嘴角,像在苦笑。

“忽略你前半句那个故事的话,老师。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你说得应该没错......”

老头取下了眼睛,有些疲累地抚了抚额头。一旁的少年静静地看着他。

“老师,会不会——”

“知道,我知道的。于明。”教授摆了摆手,苦苦一笑:“事到如今,很可能只剩下这种解释了。”

一老一少似有默契一般,久久望着天空出神,却又在十几秒后同时出口,犹如呢喃:

“玻尔兹曼大脑。”

老人悲伤地闭上了眼睛,窗外星河灿烂。

“到头来,代达罗斯计划又是为了什么呢?曾经的那些牺牲和付出,到现在看来......”

“全都只是笑话吗?”



只要给予一群猴子一台足够耐用的打字机和足够漫长的时间,尽管概率无限低,但它们也有可能会打出一篇完整的莎士比亚文集。

是的,任何渺小的可能性,若以整个宇宙为刻度,似乎就没有不可能发生的。既然可能发生,那么根据墨菲定律,它就必定会发生。

也许某一刻,宇宙中有那么一些粒子恰好聚集到了一起,恰好形成了一个具有自我意识的大脑,哪怕只有一微秒。

“于明先生,所以你认为NA170恰好是一个玻尔兹曼大脑,又恰好生在一个黑洞之中,还出于不可解释的原因没有在诞生后的零点几秒内就消失?”探员用笔敲打着桌面:“理由?”

“根据数据我们猜测它的移动可能是有意义的,说直白些——它有目的地。”

探员用一种看耍猴的表情看着于明。

“猜测,猜测,猜测。这就是目前代表人类最高天文水平的监测团队对此次事件作出的解释?”

“无数巧合的堆叠,这就是你们所谓的科学精神?”

“我们正在求证。”于明回答。

那个探员笑了。

“于先生,X1的危机还没有解决,你认为八年前的代达罗斯计划我们为什么会失败?”

“资金!是资金!”探员不住用笔点着桌面,放高了声调:“我们的探测技术发展强大到能勘测黑洞,空间推进技术却还不足够把全人类最优秀的宇航员送到X1!”他越来越激动:“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落差?因为资金!”

“这些人类不愿意掏钱,因为X1的爆发时间是未知的!没有人真正愿意把钱投资给自己的子孙后代,他们都在装傻,以为在他们的有生之年X1就一定不会爆发!”

于明沉默了。

“于明先生,听好。先别说NA170的危机能不能化解,就算NA170事件解决了,X1还是永远在那里。知道达摩克利斯之剑吗?它就悬在全人类的头顶。我们需要解决X1,就需要第二次代达罗斯计划,第三次代达罗斯计划——就需要资金!”他稍稍把头前倾了一些:

“我们需要树立一个敌人,给予他们充分的危机感,他们才肯乖乖掏钱纳税。用这些钱发展和前进,我们才有化解危机的可能。”

“我是听说,你们会给出的理由是地外文明想通过黑洞袭击地球,才来到这里。我们就可以对人类说,看呐,世界上最先进的天文局判断外星人即将入侵地球了,生死存亡之际,我们需要资金来对抗它们。”他激动地舞起了手臂:“而不是听你讲故事,摆弄所谓的科学精神!”

他双手合十,用一个看孩子的表情看着于明。

“希望你配合一下,既然两个猜测你都无法证实,不如给我编造一个实用些的回答。”

于明依旧将桌上的报告书推向探员。

“对不起,我是个科学家。”

探员冷笑、摊了摊手。

“你们真以为自己的话语权还有多大分量。”他起身:“不过走个程序而已,有的是研究机构愿意给我们那些想要的证明。”

“请便。”于明转向电脑,头也不回。

当晚。

地球合众国对民众公布,经由欧亚联合天文局证实,此次黑洞接近事件极可能是地外文明对地球的首次宣战。它们运用了人类尚无法理解的技术,极有可能对人类实施毁灭性打击。

预计数月后地球就会进入黑洞的引力范围。

散布世界各区域的研究院正将所有资源投入到太空战争和黑洞的研究中,希望在短短数月中能找出应对方案。对此,需要巨额的资金补助,合众国向全体人类呼吁,危急存亡期间,希望能够得到无偿的经济资助。共渡难关。

消息发布后仅仅过去几天,随着无数企业和隐世的富豪纷纷伸出援手。源源不断的资金注入,各大研究所也加紧了对于星际战争领域的狂热研究。

几周后,合众国天文局内。

仅剩寥寥数人尚坚持着工作。于明的头发早如鸟窝般纠缠一团,颚下布满了来不及修剪的胡须。

但他的双手仍在键盘上稳定无比地敲击着,目光坚定如铁。

不知过了多久,他感觉自己眼皮有些打架,恍恍惚惚地就要靠倒在电脑前。

不远处响起了拍桌的声音。

“于明,最终的定位确认了。我们的猜测是正确的。”



“圈圈,你又一个人在这里。”

画面中的女孩正躺在在高高的麦堆上,她枕着脑袋,头顶是漫天闪烁的繁星。一个男子背着手走到了她的身后,将手掌轻轻贴在她的双颊。

“夏天的这个时候,星星就会特别亮。”她有些调皮地将脸上的那双手抓住:“麦子也会长得特别高!”

“圈圈,我不告诉你妈妈。”男人似乎从她话里听出了什么,有些无奈:“但你得说实话,是不是又做了一个?”

女孩笑眯眯地吐了吐舌头,忽然起身投入那个男人的怀抱:“你答应过我不会告诉她了!”

“爸爸说话向来算数,行吧,做都做了——”男人的脸上也现出一丝狡黠:“走吧圈圈,带我去看看怎么样?”

“好!”

画面闪回,嘈杂的人声,木屋前。

“我们就是被这个十多岁的小姑娘耍了?”

“各位冷静,你们麦田的损失我们会悉数赔偿。对于大家的心情我十分……成伟,你也来说两句!”

“我说?兄弟们,你们原先看到怪圈的第一反应可不是找人索赔,而是成群结队去天文局想捞一笔大的吧?”父亲正陪着女儿在角落中玩玩具。

那人的脸有些涨红:“不管怎么样都是她先耍了我们!要不是他们派专人实地考察,我们都不会知道自己家的麦地变成了你家女儿的实验场!”

“所以你们之前都觉得。”父亲饶有兴致地问道:“外星人会在你们的麦田里画个hello kitty的怪圈?”

“我每次都处理不好hello kitty的鼻子,下次还是只画别的吧。”女儿叹了口气:“要不是那个错误,那批人说不定还不会发现是我干的呢。”

“没关系圈圈,下次我们可以一起研究一下怎么画好它的鼻子。”

门前簇拥的一众人听着父女俩旁若无人的对话,不约而同地抽了抽嘴角。

父亲刚想继续调侃,忽然看到孩子母亲投射来的愤怒的神光,赶忙咳嗽了一声:

“总之,就像我妻子说的,你们的损失我会悉数赔偿,对大家的不便我表示万分的歉意。”

女儿看着一面对母亲就窘迫起来的父亲,捂嘴偷笑了起来。

画面闪回,阴雨天,白色的病房。

“圈圈,你的父亲,一定只是迷路了。他只是还没有回来,你要等他。”

病床前的母亲双颊的都深陷下去,她的头发在几月之内变得花白,眼瞳中早已没有了神采。

女孩哭着握住了她的手。

“他和你保证过的,回来以后就和你一起去别人家的麦田里捣蛋,圈圈,我早就想好了,那时候我就装什么都不知道。”母亲说着说着,仿佛联想到那个画面,嘴角泛起一丝柔和的微笑。

女孩点头。

“圈圈,我爱你。对不起。”

“想我们的时候,就看看天上最亮的那颗星星吧。”

......

圈圈,圈圈。

“成小圈小姐?成小圈小姐?”

耳边传来了急迫的敲门声,圈圈醒了过来。

“你好,我们是合众国天文局的研究员......呃,你还好吗?”于明刚想出示证件,忽然见到眼前的女人脸上挂着泪珠。

“啊?”圈圈摸了摸自己的脸,用手把泪珠抹去:“没什么,做了个噩梦。”

她看了一眼天文局的证件,点了点头:“进来吧。”

“资料显示你是独居,是不是该对陌生人警觉点。”于明笑了笑。

“不用,我和你们打过交道。”女孩撇了撇嘴:“认识你们的证件。”

“是十年前的麦田怪圈事件吧?”于明点了点头:“我当时看到新闻还真吓了一跳,这么多复杂的怪圈居然是出于一个十多岁女孩之手。”

“小时候父亲总会对我说许多天文的知识,他告诉我人类有许多还没有解开的谜题。”圈圈托着腮:“不觉得如果真的存在外星人的话,麦田怪圈是个很浪漫的东西吗?”

“是。”于明顿了顿:“对于你父亲的事......”

“他?都过去了吧。”圈圈淡淡一笑:“他死在了他最热爱的地方。”

“那如果我说......”于明有些犹豫:

“你父亲在某种程度上依然活着,你会怎么想?”

......

圈圈听完了于明的讲述,她的眼睛发怔了许久,嘴唇不断地颤抖、开合。于明和另外一个研究员始终都很有耐心地在一旁等待。

“是他,他想回家......”圈圈呢喃着,也不知是说给谁听的。

“可能是,我们最终确认了它的直线行进轨迹,它投射的目的地就是现在我们在的这个位置。”

“但他已经是一个黑洞。”于明沉重道:“他接近的任何东西都会被吞噬进去,毁灭殆尽。”

“他不能回来吗?”圈圈直直地看着于明:“可他就在那里,我们都知道他在那里,在回家的路上......”

于明认真地摇了摇头。

“圈圈,可以这么称呼你吗?”

“你的父亲,他已经不能再回到任何地方了。”

“这一切的情况已经超出了我们的认知,诚实地说,刚才我们告知您的结论也只是一种猜测。只是我个人无比坚信。”

圈圈把脸埋进了双手中。

“我不知道......”她摇晃着自己的头:“我能为他做些什么吗?”

“让他作为一个人类,作为一个英雄光荣地死去。当初他肩负着全人类的使命去实行代达罗斯计划,现在这一切一定不是他想看到的。”

于明的表情变得痛苦起来。

“圈圈,无论用什么方法,你能传达给他吗?”

“告诉他,这里不是他的归宿。如果可能的话......”

“尽可能远离地球吧。”



于明两人走后,圈圈在秋千旁发呆了一下午。

自己的记忆是在这里开始的,她能回忆起的最久远的场景便是父亲把自己高高地举起,放在秋千上面。随后轻轻握住她的小手,缓缓摆动起秋千来。

长大到能自己坐上秋千时,父亲就很少回家了。妈妈总是告诉自己,父亲在做一件很伟大的事情,那件事情被称作代达罗斯计划。

时间追溯到八年前,远距恒星探测技术初有端倪。人类在距地球十六光年的地方发现了一颗恒星,将其命名为X1。

X1的信息传播到地球需要十六年,自它被人生发现的那一刻起就处于一个极度不稳定的状态,随时可能发生坍缩——演化为超新星。

如果这样的情况真的发生,其爆发过程中产生的伽马射线暴,在相距地球如此之近的情况下,极有可能把地球上的所有生物毁灭殆尽。

代达罗斯计划就是这样的一次尝试,将飞船发射至X1的轨道附近,放下探测器尽可能掌握其最新的内部演化数据。在人类掌握主动的情况下,希望尽快发展出可以应对这样情况的科技。

于是,到了对秋千提不起兴趣的那年起,父亲就走了。

“圈圈,我要出一趟远门,很远很远。”

“不能不去吗?”

“不可以哦,我离你越远,你就会越安全,大家就会越安全。”

那时自己听不明白父亲的话,哭喊着要父亲留下,但他还是走了。

那以后,代达罗斯号在太空中爆炸,母亲积郁成疾,几年后也离开了自己。

“我不知道有什么方法,但可以的话,请一定要传达他......离开这里。”

“抱歉,听上去也许很匪夷所思。但地球上唯一有可能性做到这件事的人只有你,圈圈。”

“他怀着拯救人类的觉悟飞向太空,我相信他不会为自己的决定后悔。圈圈,不要让他后悔。”

不要让他后悔。

圈圈擦了擦眼泪,跳下了秋千。

她望了望早已荒废的麦田,八年前起她就再没去过那里。曾几何时那是她的乐园,那里藏着无数只属于她和父亲的秘密。可没有了能共享的人,再做这些又有什么意义呢。每次看到那里,心中只会泛起失落和悲伤。

这一次是真的道别了,爸爸。

我一定要传达给你。

那之后,圈圈用了许多方法。

她总是独自一人对着空旷的天空呼喊父亲的名字。

在睡前会在心中默念无数遍想要说的话,默念自己有多想他,默念自己有多孤独。

她把字写在信封里,放进尘封多年的信箱。以前想父亲的时候,她总是会写信投进那个信箱里。每天她都会写上数页的字,把一天所有的思绪和经历都写下来。

她去父亲曾经最爱去的咖啡店,去他们曾经最爱的游乐场,去他们远足到过的山顶。在那些地方一遍一遍说着他们的回忆。

有时候自言自语的她看着对自己侧目的路人,觉得自己这样做很傻。这样留下的信息,在以天文单位计量的距离面前怎么能够传达到呢。可她还是愿意做这些事。

然后所有的所有,她在末尾都会加上一句:如果你听得见的话,走吧,离开这里。



前不久,各地天文局发出声明,地球已经进入NA170的引力范围。

所有与大海相关的产业全部面临崩溃,黑洞带来的潮汐力使大海时刻处于一个狂暴的状态。几米高的巨浪随时可见,所有沿海城市都也即将被 人们所遗弃。

若黑洞继续接近,不需要多久地球就会进入其视界范围。届时,一切都将会变得不可逆转。

圈圈未曾停止过尝试。

可所有的信息都如同石沉大海,像发出后便再不回头的列车,消失在汹涌的时间之中。

她始终与于明保持着联系,后者从未放弃自己的研究和探测,可他依旧没有想出除此之外的方法。

“黑洞内部的拥有的信息量是未知的,你的父亲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可能知晓的远比我们来得多,也许就听得见你的声音。”

尽管总是这样说。但每天他告诉圈圈的信息都是一样的——NA170始终在以一个速率向地球靠近。

救世的浪潮也早已过去,在一阵阵狂热的口号过后,人类终究还是认清了现实:

短短数月,怎么可能研究出对抗黑洞的方法呢。连一颗流浪者黑洞都对付不了,有什么资本去对抗在它背后虎视眈眈的地外文明?

太空战争?更像是个笑话。

这几个月没有出现任何有价值的新研究成果,绝望的气息笼罩了整个地球。无数企业纷纷开始撤资,诸多公司由于资金链断裂突然倒闭。因为许多经营者已经深信末日即将来临,想用毕生赚来的金钱享受最后的时光。

麦镇,傍晚。

门前,破旧的信箱中早已堆满了信纸。风有些大,溢出的信纸纷纷飘出,升到高空后又徐徐落下。

各家的门窗都紧紧闭着,往昔热闹的小镇早不复存。人们备足了粮食后就不想出门,他们想与最亲近的人渡过生命中的最后一段时光。

圈圈点亮了油灯,她不喜欢白炽灯刺眼的光线,柔和的黄光能让她安静下来。她看着窗外,很淡地扯了扯嘴角。

也该结束了,这场闹剧。

说到底,这个研究员的数据又会不会是真实的呢?或许他只是个不愿承认错误的失败者,到最后那刻还想证明自己的结论是正确的,又或许,他只是纯粹在死前捉弄一下别人而已。

自己会做这些事,也许只是因为始终还放不下父亲吧。

怎么能放得下呢,毕竟连一个像样些的道别都不曾有过啊。那个人走的时候,自己背对着他,伏在母亲的怀里哭泣不止。

但这些都无所谓,月亮就要出来了,伴随月亮出来的还会有星星。她最喜欢看星星,那个男人曾经说过,想他的时候,就去看天空中最亮的那颗星星。所以每天的这个时刻她就会点亮油灯,倚在窗台前安静地看着星星。

被风吹起的纸张跟随着月光,纷纷向那片荒废的麦地散落而去。多年没有人打理,那里已经被一大片杂草和野花包围,难以涉足。

圈圈不知道为什么,突然想去麦地里看看。八年了,再没在那个高高地麦堆上看过星星。

地球不久就会进入NA170的引力范围,再假以时日,进入黑洞视界范围内,一切都将变得不可逆转。

电话突然响起,她脚步不停,拿起手机,是于明的。

“NA170有变化了。”

圈圈愣了一下,随后激动道:“它停下了吗?”

电话那里沉默了很久。

“不,它突然加快了速度。”于明忽然轻轻地笑了笑。

“或许从一开始我就错了吧,圈圈,谢谢你。以及我很抱歉。”

“已经够了,我放弃了。或许你父亲怎么样也接收不到你的讯息,或许......”

“根本不存在什么玻尔兹曼大脑,这一切不过是单纯的巧合罢了。如世人所猜测的,这不过是地外文明的试探性攻击。”

“到头来,我的毕生研究还不如大家都猜得出的一个结果。”

那边挂断了电话。

圈圈有些恍惚,忽然觉得一切都无所谓了。这样的结果自己从开始就早已料到了。

她拨开草丛,艰难地往前行进着。

月光正好,她很享受这样的感觉,仿佛又回到了小时候。那无数个带着作案工具偷偷跑出来的夜晚。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