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Kiwi
________
自古以来,大三元都是兵家必争之地。可以说,大三元是衡量一个相机系统是否足够成熟的关键因素之一。
作为索尼旗下第6支GM系列镜头,FE 16-35mm f/2.8 GM是继24-70/2.8 GM、70-200/2.8 GM 、100-400 GM 之后的第4支变焦镜头。
这也就意味着,
索尼G大师系列大三元就此全部登场!
就目前镜头群来看,索尼布局速度非常快,从当初的镜头两三支,到现在的已单成一派仅仅用了几年时间。
在广角镜头中,FE 16-35mm F2.8 GM的出现,为专业摄影师提供了新的选择,在广阔视角和大光圈表现方面提供了新的选择。
近日,索尼FE 16-35mm F2.8 GM就来到了我们色影无忌编辑部,接下来,一起来看看它有怎样的本事吧!
索尼FE 16-35mm F2.8 GM 镜头结构
索尼FE 16-35mm F2.8 GM镜头采用16片13组结构,5枚非球面镜片(包含两枚XA镜片)有效消除像差,在整个变焦范围内,使图像中心到边缘均具备出色的分辨率表现。
通过2枚ED(超低色散)镜片抑制色差,消除边缘色散,而纳米增透镀膜技术则有效减少眩光和鬼影,使分辨率进一步提高。内置11枚光圈叶片形成圆形光圈,可以在不同光圈设定下呈现同样出色的焦外表现。
索尼FE 16-35mm f/2.8 GM 镜头MTF曲线
从索尼官方给出的MTF曲线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次的FE 16-35mm F2.8 GM镜头无论是16mm端还是35mm端都拥有很好的表现。
并且在F8光圈状态下,MTF曲线更是快平行“天花板”,这样的测试数据,让小编对其的光学表现有了很高期待。
详细镜头参数
整体外观
________
在实际拍摄的素质测试开始之前,先向大家展示一下这支索尼FE 16-35mm f/2.8 GM镜头的外观和细节。
索尼FE 16-35mm F2.8 GM镜头
索尼FE 16-35mm F2.8 GM秉承了G大师系列的设计风格,镜筒使用金属材质,具备防尘防潮效果,实现了更高的耐用性与牢固性,能够在各种复杂拍摄环境下正常拍摄。它的整体三围是88.5×121.6mm,重量为680g。
索尼FE 16-35mm F2.8 GM镜头 前镜组&金属卡口
为了减少眩光和鬼影的产生,索尼FE 16-35mm f/2.8 GM镜头使用了纳米增透镀膜技术。卡口部分采用了金属材质,可以保证它的使用寿命和强度。
索尼FE 16-35mm F2.8 GM镜头 铭牌&焦距标尺
索尼FE 16-35mm F2.8 GM采用浮动对焦设计和DDSSM(直驱超声波马达)对焦系统,快速、精准和安静的自动对焦可满足用户拍摄静态影像和动态视频的需求。
索尼FE 16-35mm F2.8 GM镜头 对焦锁定按键&对焦模式按键
索尼FE 16-35mm f/2.8 GM具备可自定义的对焦锁定按钮,用户可根据自己的需求设定不同功能。在镜身的另一侧设计有对焦模式按键,用户可以根据突起非常简单的选择AF或MF对焦方式。
索尼FE 16-35mm F2.8 GM镜头+全画幅微单A7R II
索尼FE 16-35mm F2.8 GM镜头 遮光罩
随镜头索尼会附赠ALC-SH149型号的花洒型遮光罩,这款遮光罩采用了内置绒的设计,可以有效的阻挡从不同角度射来的干扰光线。遮光罩通过旋拧进行安装,拆卸时需按动解锁才可卸下。
中心&边缘分辨率测试
________
当我们看过了索尼FE 16-35mm F2.8 GM镜头的外观后,接下来的一个环节可能就是您最关心的一个项目——镜头分辨率测试。索尼FE 16-35mm f/2.8 GM镜头为了满足专业要求的锐度,其采用了5枚非球面镜片(包含两枚XA镜片)有效消除像差,在整个变焦范围内,从图像中心到边缘均具备出色的分辨率表现。
索尼FE 16-35mm F2.8 GM镜头分辨率测试16mm端
下图为红框内中心/边缘100%截图效果
在分辨率测试环节,使用了索尼A7RII全画幅微单相机,有效像素为4240万。测试光源充足未发生改变,白平衡为机内AWB自动模式,固定三脚架使用相机两秒定时拍摄,争取做到最大客观程度。(测试过程中提前关闭相机所有镜头补偿功能,拍摄RAW格式后期转换为JPEG格式进行截图)
左:中心 右:边缘 光圈:F2.8(点击查看大图)
左:中心 右:边缘 光圈:F4.0(点击查看大图)
左:中心 右:边缘 光圈:F5.6(点击查看大图)
左:中心 右:边缘 光圈:F8.0(点击查看大图)
左:中心 右:边缘 光圈:F11(点击查看大图)
左:中心 右:边缘 光圈:F16(点击查看大图)
左:中心 右:边缘 光圈:F22(点击查看大图)
从图中可以看出16mm端F2.8全开下中心锐度不错,截取画面最边缘的画面锐度尚可,相比中心还是偏软;当光圈收到F4-F11时中心和边缘锐度均有明显提升,尤其边缘已经表现出较高水准,属于该镜头最佳范围;而F16时锐度开始出现轻微下降,不过还能接受。
中心&边缘分辨率测试
________
索尼FE 16-35mm F2.8 GM镜头分辨率测试35mm端
下图为红框内中心/边缘100%截图效果
左:中心 右:边缘 光圈:F2.8(点击查看大图)
左:中心 右:边缘 光圈:F4.0(点击查看大图)
左:中心 右:边缘 光圈:F5.6(点击查看大图)
左:中心 右:边缘 光圈:F8.0(点击查看大图)
左:中心 右:边缘 光圈:F11(点击查看大图)
左:中心 右:边缘 光圈:F16(点击查看大图)
左:中心 右:边缘 光圈:F22(点击查看大图)
看过16mm端再看35mm端,中心全开锐度非常不错,而边缘我们非常苛刻的选择画面最边缘的一角,锐度表现一般,考虑到截取位置非常偏,这样的表现还可以接受。
光圈在F4-F11之间中心锐度逐步提升达到这款镜头最佳区间,而边缘提升比较缓慢,直到F5.6才有较好的表现;光圈缩小至F16之后锐度开始明显下降,反差降低。
畸变
________
畸变是五种基本像差之一,不影响镜头成像精细度。在摄影中,一般广角镜头容易产生桶形畸变。
长焦镜头容易产生枕形畸变。
畸变与物像点离光轴的垂直高度的立方成正比,因此,物像四角的畸变比物像的四边的畸变程度大。
我们本次测试的镜头焦距为16-35mm,这种广角镜头易出现明显桶形畸变。
16mm 畸变测试
35mm 畸变测试
从实拍来看,这款镜头16mm端存在明显桶形畸变,这样的表现只能说中规中矩;而35mm端仔细看会有一定程度枕形畸变。这样的畸变控制只能说一般,不过现在数码时代,畸变矫正在后期上是比较容易实现的,而分辨率很难通过后期解决,索尼显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了取舍。
镜头虚化&牛顿环测试
________
索尼FE 16-35mm F2.8 GM镜头实拍焦外
索尼FE 16-35mm F2.8 GM镜头 焦外效果
镜头散景非常优异,广大影友会称其为犹如奶油般的虚化效果,这是过度平滑虚化油润的一种称呼。当光线穿过树叶缝隙时,大家可以很直观的看出大光圈镜头的虚化效果。
上面这张照片使用了索尼FE 16-35mm F2.8 GM的F2.8最大光圈,大家可以看到从焦内到焦外过度非常平滑,并且对光斑的虚化程度较强,拍摄人像或者静物可以更好的虚化杂乱背景,突出主体。
光圈F4.0 牛顿环测试截图
除了散景的形状以外,在光斑上还容易出现另一个问题——牛顿环,也就是我们俗称的“洋葱圈”。在FE 16-35mm F2.8 GM镜头中,索尼采用了5枚非球面镜片(包含两枚XA镜片)用于抑制此问题。
不过,从上面的截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光斑边缘还是有轻微“洋葱圈”情况。
好在,在不同的光圈下拍摄时,画面背景下的灯光基本都保持了圆形的状态。散景在此构图下,并没有出现边缘的口径蚀的问题(边缘光斑呈橄榄状)。
星芒
________
星芒效果,属于光线绕射的特殊现象,一般导因于镜头光圈缩的太小。星芒的形状对称与否,完全取决于镜头的光圈叶片形状,而芒数的多寡则取决于叶片的片数。
奇数片的镜头出来的光芒数是叶片数的两倍,也就是说光芒会向两个方向延伸。而偶数光圈片的镜头出来的光芒数和叶片数相等,有一个方向延伸的光芒和相对的重合了。
F22 星芒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