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
中国之声,最新闻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南国都市报  ·  缅甸遣返200名妙瓦底电诈园区中国籍人员 ·  昨天  
江南晚报  ·  价格暴跌!将退出市场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

认领“穿山甲事件”真相,各方为什么显得很迟疑?

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  · 公众号  · 社会  · 2017-02-09 10:04

正文

近几日在网上沸沸扬扬的“广西官员请吃穿山甲”事件于昨日有了新的进展,广西自治区纪委公布核查情况: 系考察团个别成员参加私人宴请,自治区高校工委统战部原部长李宁参加,去年已被逮捕


据悉,李宁已于2016年5月因涉嫌受贿罪被检察机关依法逮捕。 关于该宴请是否食用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穿山甲的问题,相关执法部门正在进一步调查处理


食用保护动物、和领导扯上关系,

一条微博引爆舆论圈


微博名为@Ah_cal的一名香港 “富二代”,2015年发布了一篇微博称,到广西考察期间,获当地官员宴请吃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穿山甲。6日在微博被广泛传播,引起舆论关注。网友发现他微博还发布了多条“晒富”图片,被网友戏称为“穿山甲公子”“男版郭美美”。随后,@Ah_cal删除微博,但在争议中的他还是被网友“人肉”,其真实姓名为李加和,是个香港的“富二代”。


@Ah_cal微博截图(网络图片)


据悉,香港文汇报2015年7月15日A17版和该网友所发照片一致。报道内容为企业家考察团抵达广西南宁市,展开“投资广西 走向东盟——2015香港企业广西行”考察活动。


被牵扯到的当事方如何回应?


6日上午,广西 南宁市委宣传部 工作人员说,已关注到此事,并表示, 这是2015年的事,真假需要进一步核实 。记者随后致电 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宣传部 ,工作人员称“ 已关注到此事,正在核实,查明真相后会通过其他的方式进行澄清 。”


广西壮族自治区投资促进局 7日回应,本次活动是 严格按照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自治区公务接待的有关规定 开展的。经仔细辨认, 合影照片中的用餐人员,没有该局任何领导或工作人员 。该局自2004年成立以来,到2015年7月15日前, 没有李姓或黄姓领导班子成员


国家林业局 也连发两条微博称, 若坐实,食用者将承担违法责任 自治区林业 厅表示,该厅已依据《野生动物保护法》对此事 开展调查核实,并依法查处 涉野生动物违法行为。



8日,“ 香港工商金融文化旅游界企业家赴广西投资考察团原组委会(2015年度) ”也在香港文汇报、大公报刊登郑重声明,强调该考察团“在考察期间,考察团均按照当地接待规定集体吃自助餐,并无个人单独用餐。访问结束后即返回香港。但 李加和未随团返回香港 。是次事件与考察团无任何关系, 纯属李加和的个人行为 。”


“香港工商金融文化旅游界企业家赴广西投资考察团原组委会(2015年度)”声明


在事件的不断发酵,和各方的回应下,一直在关注事件的网友们也是炸开了锅。




从网友的反应来看,大家从各方的回应中并没有得到想要的结果,也并没有看到任何一方发声“认领”事件真相。


其实,每个事件的发生,从开始的蛛丝马迹,到后来经过相关部门介入调查、取证等一系列步骤后得出真相与结果,都并不是一蹴而就,或是在事件刚刚发酵时就能得出结论的。需要有一定的时间去调查、寻找真相。


然而,这也并不是说相关方面给百姓一个“会核查”的回应就没有下文的借口。在网络、自媒体快速发展的时代,任何事情其实都逃不过网友们的眼睛。


触动网友神经,所以需要有人认领真相


以“官员请吃穿山甲”事件为例,虽然是2015年的事件,但再被爆出后,一度被推上风口浪尖,难道只是因为穿山甲?



明令禁止却不以为然


首先,最先触动网友神经的就是这道“野味”,穿山甲作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是国家明令禁止猎捕、杀害的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而且国家也一直在宣传保护野生动物。一边是自称名校出身的当事人,一边是政府官员,用无知者无畏来解释应该是行不通的。然而他们却不以为然,公然“煮穿山甲”,这当然是让人“不能忍”的。所谓,“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不能当它仅是一个口号。


网友划重点:书记局长和办公室


此事件,网友最关注的另一点是:李书记、黄局长,在办公室。



目前,没有可靠消息证明李加和与李书记黄局长是否真的吃了穿山甲,所以不能妄自下结论。假设真的吃了穿山甲,可想而知,在国家八项规定下,两位政府领导“宴请”的地点选择明处并不适合。那么,“办公室”则清楚地展示了什么叫“最危险的地方也是最安全的地方”。


而李书记、黄局长究竟是谁?虽然广西官方公布了其中一位是自治区高校工委统战部原部长李宁。但很多网友还是产生了疑问,而且黄局长也没有浮出水面。



回应不明确,事件烂尾


对于烂尾新闻,网友们是这样总结的“表态多,后续跟进少;道歉多,问责整改少;调查多,真相公布少。”


事件被曝光后,相关方面“第一时间”做出回应,但有些回复并没有实质性的内容,人们对于事件还是存在很多猜测点。如果再碰上“一旦调查属实,必然严肃查处”“会调查”等回应,之后却没有相关进展或应对措施,虽然在人们的注意点被其他新闻转移后极少提及此事,但这种回应很容易招致各种谣言,甚至还会引发公众对相关方面的不信任。


如此回应,谁来告诉我们真相?


每个热点事件发生后,责任在谁?或者说由谁负责将真相公之于众?与其随意作出回应,不如想办法避免问题的再发生。


比较常用的调侃


“临时工式”回应,就是最好的例子。


2009年,网上流传“硚口城管打死大学生”一事。武汉硚口区长回应称,打人者是临时聘请的协管员。


2013年,网上一段实拍延安城管暴力执法的视频引起广泛关注。视频中,一名城管双脚跳起猛踩一名男子头部,致其重伤住院。延安城管局就“暴力执法”问题表示,对相关人员以及四名参与当日执法的临时聘用人员(其中包括跳起踩踏商户者)停职调查。


2015年,一则题为“武汉城管围殴商户”的视频在网上传播。当地城管部门相关负责人称,冲突因劝导商户不要出店经营,商户说话难听而起,打人者系“临时工”。

……


“临时工”式回应多了,也成为了网友们对于此类事件发生后,最常用的调侃词语,“穿山甲事件”也不例外。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