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方舟子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界面新闻  ·  泡泡玛特回应哪吒手办多渠道售罄 ·  昨天  
界面新闻  ·  韩国棋院取消累计犯规直接判负规则 ·  2 天前  
界面新闻  ·  雷军开工首日发红包,给小米SU7 ... ·  2 天前  
界面新闻  ·  韩国棋院决定变更争议规则 ·  4 天前  
王路在隐身  ·  腊八蒜的恋爱、别离与死亡(附详尽prompt)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方舟子

韩春雨造假事件一周年回顾

方舟子  · 公众号  · 热门自媒体  · 2017-05-22 09:58

正文

(针对韩春雨造假事件,我写过6篇文章,现集中发表。我给国家自然基金会的举报信依然没有任何回音。清华颜宁一开始只是否认韩春雨实验的原创性,后来以“上帝视角”要质疑韩春雨造假的人都散了,现在却被央视吹捧为质疑韩春雨造假第一人,国内媒体记者的胡扯神功不比韩春雨差。)



河北科技大学韩春雨“诺贝尔奖级”实验的重复性问题


不久前河北科技大学韩春雨在《自然·生物技术》发表论文报告了一种基因编辑新方法NgAgo,在国内轰动一时。被《知识分子》作为末流学校土博士也能做世界一流科研的典型,国内其他媒体随后跟进宣传,甚至称之为“诺贝尔奖级”的研究成果。


这几天我陆续收到几家实验室的研究人员的来信,反映重复不出韩春雨论文中最关键的图4结果(切割基因组,T7E1和测序),呼吁我关注一下这事。


有些人已在网上生物专业论坛公开讨论此事,报告他们没法重复该实验,询问有谁重复出来了。目前还未见有人反映重复出了图4结果。有的能够重复论文中的图3结果(FACS和Western Blot),但那有可能是假阳性。


据听报告的人说,韩春雨在北大和遗传所的报告上都强调,他目前的NgAgo是初级版、需要高超的实验技巧、等他推出2.0版和Smart版。这些说法跟他在论文里的描述是矛盾的。因为他描述的只是个并不复杂的转染实验,T7E1和测序也都是现成的技术,并不需要高超的实验技巧,按照其提供的步骤应该是不难被重复出来的。


韩春雨获悉有人重复不出其实验结果后,不是解答疑惑,而是谩骂这些人是“跳梁小丑”、是搞别的基因编辑技术(CRISPR)的人的抹黑,威胁要对他们进行人肉搜索。


我当然不怕被人肉,也不怕挨骂,所以在此问几个问题:


第一,有没有人重复出了韩春雨论文中的图4结果?有的话跟我说一下。


第二,据称韩春雨在遗传所的报告上说,重复出来和不能重复的比例是1:3,能重复出来的有20家。那么究竟有哪家实验室重复出来了?(指图4结果)这事没必要保密吧。


第三,韩春雨说做这个实验“需要高超的实验技巧”,那么究竟在哪个步骤需要什么样的高超实验技巧?


为什么一个新实验的结果别人都反映重复不出来,原因很多,比如可能是重复出来的都不吭声,重复不出来的实验技术不行,论文中隐瞒了关键的“实验技巧”(这不道德),或者论文报告的结果干脆就是编的(这更不道德)。一个新的科学发现、技术,需要经过别人的重复才得到公认。别人重复不出来,有疑问,是很正常的。作为首创者应该做的是去消除疑问,而不是攻击、谩骂,否则那更让人怀疑。


2016.6.30



河北科大“韩春雨现象”的真相是什么?


河北科技大学副教授韩春雨今年5月初在Nature Biotechnology(《自然·生物技术》)发了一篇论文声称发现了基因编辑的新方法,被《知识分子》作为国内末流大学也能做出超过麻省理工、哈佛、斯坦福的国际一流的原创性工作的典型树立起来,接连发表三篇文章力推“韩春雨现象”,呼唤更多的“韩春雨”。国内各个媒体跟进,吹之为“诺贝尔奖级成果”。随后韩春雨被突击评为正教授,其学生破格评为副教授,获得高官接见,在河北省科技创新大会上被作为高层次创新团队获得表彰,而且河北省科技厅准备据此投资几千万元在河北科大创建基因编辑技术研究中心。


然而六月下旬开始,国内外有多家实验室在网上公开以及向我私下反映他们重复不出韩春雨论文的实验结果,有的能重复出图3,但是那可能是假阳性,而最关键的图4没有一家能重复出来(参见方舟子《河北科技大学韩春雨“诺贝尔奖级”实验的重复性问题》)。韩春雨对此的反应是:


攻击这些人是“跳梁小丑”。


声称有20家实验室重复出来了,而且他还统计出重复出来和重复不出来的比例是一比三。然而让他举出这20家实验室的任何一家供核实,他一家都举不出来。


声称要重复出实验结果需要有“高超的实验技巧”。在追问之下,他公布了所谓的“高超的实验技巧”不过是任何一个合格的实验人员都必备的基本实验技能。说别人不懂这些技巧相当于说别人都不会做实验才重复不出其结果。


用各种借口拒绝到其实验室观摩、学习实验技术的要求。国内有一家实验室要求派学生去其实验室学习实验技术,韩春雨答应了下来,但学生到了以后,韩春雨又说细胞间受污染,没法做实验,把这名学生又送回去了。他用过的其他理由还有实验室冰箱坏了、实验室太乱需要找时间整理等。


声称目前的版本还不成熟,要等2.0版、smart版,等他第二篇论文出来就都清楚了。如果第二篇论文出来别人还是没法重复,是不是还要等第三篇论文出来?


然而最奇怪的是,他自己声称有20家实验室重复出其结果不亮出来,网上有一名印度科学家声称重复出了结果,马上就被他拿来当证据,国内媒体也跟进说韩春雨的实验结果被国外重复出来了、方舟子被打脸了。其实那个印度实验室也只是说重复出了图3结果,还在验证,就被迫不及待地当宝了。现在印度实验室的结果也出来了:重复不出,并对此迷惑不解。韩春雨唯一的希望破灭了。


因此可以肯定韩春雨的论文结果是不可重复的,是不可信的,那么只有两种可能:不是隐瞒了关键步骤就是造假。如果隐瞒了关键步骤,他就该知道那个印度实验室是不可能做出来的,不会以之为据。所以韩春雨极可能是造假,自己也不知道能否做出来,伪造实验结果赌一把。


有人发现韩春雨的图4图片很可疑,是PS加工出来的。例如切割相距30核苷酸的DNA片段之后,产生的两个条带在电泳上看不出区别,大小完全一致。而用其他基因编辑方法做类似的切割能看出区别。同一排的电泳,条带的两端居然有的向上(正常的拖尾)有的向下(不正常),你这电泳是两头跑的?这PS得太低级了。


我的推测是,韩春雨只做出了图3的结果,不知道那是假阳性,以为有戏,但是又没法验证,就伪造了图4结果,先发论文再说,赌一把,说不定别人能做出图4。本来只是要借此评上教授,被《知识分子》当典型立起来,闹大了。


有人以为发表了论文、尤其是在顶级期刊上发表了论文就等于成果获得了承认,就可以大肆吹捧、支持。其实发表论文只是争取结果获得承认的第一步,能不能获得承认,结果是不是真实可靠,还要看别的实验室能不能重复出来。越是惊人的成果,越要有怀疑的态度。才发表了论文就迫不及待地吹捧,搞不好就成了造假者的帮闲。


基因编辑这么受关注的新技术肯定会有很多人试图去重复,这也敢造假,可谓胆大包天,很快就会暴露。不过也的确有人就这么大胆,不久前的日本小保方晴子的干细胞研究造假就是。何况中国自有特殊国情,造假者不必担心后果,假造得越大,绑上的名流、官员、部门越多,反而越安全。大家还记得上海交大陈进的“汉芯”、中南大学张尧学的“透明计算”吗?


2016.7.14.



韩春雨论文的实验结果是不是伪造的?



河北科大副教授(据闻已突击评为正教授)韩春雨因发明基因编辑新技术,被称为“诺贝尔级成果”,一夜成名,号称“诺公招手”了(注)。但是有多家实验室反映重复不出其论文中最关键的图4结果。有人仔细研究图4图片,发现其电泳结果不合理;还有人对这些图片做了亮度、对比度处理,发现有拼接的痕迹。这是怎么回事呢?


我先给不是生物医学领域的读者粗略介绍一下其中的背景知识。论文图4是对DNA片段做电泳的结果。DNA片段带有电荷,把它添加到凝胶中,放进缓冲液,通上电,DNA片段就能在凝胶中移动,片段大的移动得慢,片段小的移动得快,染色以后可以看出这些片段在哪里,再跟已知大小的标识片段做对比,就可以知道片段的大小了。这就是所谓电泳。


论文图4a是对DNA进行了编辑后产生的不同片段进行电泳的结果。DNA是由一个个核苷酸链接而成的,核苷酸越多,DNA片段就越大。经过剪切之后,图中的G6和G13相差30个核苷酸。这个大小差别是不是能在电泳上看出来,取决于凝胶的浓度和电泳的时间。看图4a中最左边的标识条带,250个核苷酸片段的和500个核苷酸片段的距离分得很开,估算可知大约相差10个核苷酸以上的条带就能分开,因此相差30个核苷酸的条带应该能够很明显地分开,但是在韩春雨出示的电泳图中,G6和G13却在同一个位置,高低一样,看不出差了30个核苷酸,这就很不合理。


这张图还有一个不合理的地方。DNA凝胶电泳的条带通常平整,但是由于电压不稳定或缓冲液用得太久了不均匀,有时在条带的两端会出现拖尾滞后的现象。这张图的标识一列和样品最下面的条带都出现了拖尾,然而样品第二行的条带却出现了相反的“拖中”(两端跑得快、中间跑得慢),就像是最后一行往下跑,第二行往上跑,真是奇怪。


我们再来看看图4c。电泳图最下面的条带中含有的DNA片段和第二行条带中的DNA片段的量是一样的,但是由于最下面的片段比较小而且小片段通常会扩散开去,因此小片段的染色程度就应该比第二行条带浅得多(就像图4b那样)。但是在图4c中,显示的却是最下面的条带染色更强(密度可能差不多,但是算上条带面积就差别很大),这就很奇怪。图4a也存在同样的问题,只不过不像图4c那么明显。


因此,从图4a和图4c的条带的位置和染色程度判断,这两个图不像是真实样品的电泳图,有两种可能,要么是“真的假电泳”,是在Photoshop中PS拼接出来的;要么是“假的真电泳”,用假样品跑出的电泳。而且造假者的分子生物学水平很差,都不知道怎么造出一个合乎常理的电泳图。


在我发出《河北科大“韩春雨现象”的真相是什么?》之后,昨天有人宣称已重复出了论文图4的结果,但要过一周再上传。即使真的有人重复出来了,也无法解释上述电泳图的不合理之处。我在上篇文章中猜测,韩春雨只做出了图3结果,做不出图4结果,就赌一把,编造图4结果,指望有别人能做出来。如果真有人做出来了,不过说明他赌对了。其实发明权应该属于能重复出来的人,韩春雨只是提供了一个“思路”。


注:见河北科大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登的贺诗:浣溪沙/贺韩春雨博士发明基因剪刀 春雨惊春清谷天。玉虫任意剪春幡。基因生物可修编。面壁十年终破壁,攀登数载凌绝巅。诺公招手向平凡。


2016.7.17



河北科大应该怎么调查韩春雨?



河北科技大学副教授韩春雨的“诺贝尔奖寄”成果遭到质疑一事,这几天又火起来了。他在今年5月在英国《自然·生物技术》杂志上发表了一篇论文,声称发明了基因编辑新技术,在国内引起了轰动,被说成是诺贝尔奖级别的成果。但是两个多月来世界各国实验室都没法重复出韩春雨的实验结果,怀疑是假的。有人向发表韩春雨论文的《自然·生物技术》杂志反映,该杂志发表声明,说要对这个事件进行调查,要求韩春雨公开其实验的原始数据。据国内媒体报道,韩春雨不愿对此做出回应,说“不回应就是最好的回应”,河北科技大学校方则说要用一个月的时间监督韩春雨重复实验。


假如一个月后,河北科技大学宣布韩春雨重复出了自己的实验结果,是不是就意味着他的实验没有问题呢?不是的。科学研究中说实验结果要具有可重复性,指的是实验结果要能够被独立地重复出来,所谓独立,意思就是由别人重复出来。科学不是玄学,不是魔术,你能做出的实验结果,受过相同或更好的科研训练的人也应该能够根据你提供的方法重复出来。一个新的科学发现,只有被具有资质的其他人重复出来了,才能说明它是真实可靠的。如果别人都重复不出来,只有你能够重复出来,就算你自己能够重复出来很多很多次,也是没有意义的,说明很可能是你在造假,或者是你的实验室受到某种不正常因素的影响。


所以河北科技大学校方要求韩春雨去重复实验,没有什么意义,即使宣布韩春雨重复出了自己的结果,也不能消除别人的怀疑。那么河北科大校方应该怎么做呢?应该像《自然·生物技术》杂志要求的那样,公布实验的原始数据。在论文中公布的实验数据、图片,是为了说明问题归纳、整理过的,并不是原始数据。做实验的时候在实验本记下的数据,或者仪器记录的数据,才是原始数据。如果在整理过程中对数据做了加工、修改,是很难看出来的。如果公布原始数据,和论文中的数据做比较,人们就可以知道论文中的数据是不是被修改过了,甚至可能连原始数据都没有,论文中的数据是捏造出来的。何况,人们已经发现韩春雨论文中的图片不符合常理,很可能是伪造的,那么他就更有必要公开原始数据证明自己的清白。不公开原始数据,甚至不做回应,说“不回应就是最好的回应”,这不符合学术规范,不是科学的态度,更让人怀疑有假。所以要证明自己清白的最好办法,就是公布原始数据。如果原始数据没有问题,就没有确切的证据证明是造假,但是别人还是重复不出实验结果的话,这个发现仍然是不成立的。


有人说,原始数据是学术秘密,怎么能公开出来让人学了去呢?十年前我怀疑四川大学副校长魏于全论文造假,要求他公布原始数据,他就是这么说的,还质问我,你能要求神舟飞船的研究公布原始数据吗?我当然不能要求神舟飞船的研究公布原始数据,因为关于神舟飞船的研究并没有发表论文。但是魏于全的研究、韩春雨的研究都发表了论文,发表了论文就意味着论文中涉及的内容不再是学术秘密,所有数据包括原始数据都可以公开。如果你不想公开,想要有学术秘密,就不应该发表论文。如果你既要发表论文,又想保护知识产权,那么可以去申请专利。申请专利也是要求公开所有的方法、数据的。


韩春雨已经因为这项所谓诺贝尔奖级别的成果获得了巨大荣誉,在质疑声中当上了河北省科协副主席。河北科大的基因编辑项目也因此入选“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项目”,还要成立河北科大基因编辑技术研究中心,将会获得天文数字的科研资金。可以说,河北科大的利益已经和韩春雨绑在了一起,是不可能真正对韩春雨做调查、处理的。一个月后如果大家还记得这个事件,河北科大会怎么应付,也就可想而知了。也正因为对造假者这么纵容,国内学术造假才这么泛滥,而且假造得越大,获得的利益越多,也越安全。


2016.8.4.



调查韩春雨造假问题的最终解决办法



今年8月2日,对于公开韩春雨实验原始数据的要求,河北科技大学向《人民日报》表示,在一个月之内韩春雨将采取适当形式公开验证,届时将有权威第三方作证。然而一个多月过去了,河北科大并没有如期公布对韩春雨实验做调查的结果。实际上,据我所知,河北科大校方并没有真正启动对韩春雨的任何调查程序,他们采取的是缓兵之计。在一片质疑声中,韩春雨获得了更多的荣誉:当上了河北省科协副主席,被河北省委宣传部和省教育厅授予“美丽河北·最美教师”荣誉称号。韩春雨和河北科大也因此获得了巨大的经济利益:河北科大基因编辑项目入选河北省“创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项目”,河北省发改委在8月9日批复了河北科技大学基因编辑技术研究中心的建设项目,总投资2.24亿元,所需资金由省财政安排,并于8月31日开始招标采购进口仪器设备。


而更多的迹象表明韩春雨的实验结果是伪造的。韩春雨在8月8日提交了一份更详细的实验步骤,与其论文里的实验步骤大同小异,但是在试剂配方上存在差别,这实际上已承认了原论文的实验存在问题。但是即使是根据其新的实验步骤,仍然没有人能重复出来。迄今为止,不管是根据原有的还是新的实验步骤,全世界实名宣称能重复出韩春雨实验结果的只有中国科学院上海神经所研究员仇子龙一人,而仇子龙在这个月内也躲到了幕后,全世界还在实名为韩春雨辩护的,只剩下一个对分子生物学技术一窍不通的名为岳东晓的物理学博士,因为其辩护理由过于荒唐,甚至被国外分子生物学家怀疑是韩春雨的马甲。


与一个物理学博士藐视全世界分子生物学家一样荒唐的是,韩春雨声称国内外众多实验室之所以重复不出来其实验结果80%是因为实验受支原体污染,剩下的20%是因为实验基本技能太差,好像他做过调查、统计似的,又好像世界各国的分子生物学实验室条件都不如他那个简陋的实验室,全世界只有他一个人会做分子生物学实验——虽然他声称世界上有6家实验室重复出了其实验结果(从原先说的20家大大缩水),但是拒绝透露究竟是哪6家。他也拒绝按照学界惯例公布实验原始数据,把这比做韩寒公布手稿。2012年韩寒作品被质疑是他人代笔时,他为了“自证清白”出版了号称一气呵成的手稿,结果里面无数匪夷所思的抄写错误反而成了代笔的铁证。那么,很显然,韩春雨不敢公布实验原始数据,也是害怕成为造假的铁证。


因此,韩春雨的造假已是昭然若揭了。但是我们仍然需要有一个调查结果。《自然·生物技术》杂志编辑部虽然说要启动调查程序,但是按照惯例,具体的调查仍然只能是交给河北科大或其主管部门去做。但是河北科大及其主管部门的利益已经跟韩春雨紧密地绑在了一起,是不可能真正去调查的。怎么办呢?


韩春雨能在国内暴得大名,获得种种荣誉和利益,要归功于饶毅、鲁白、谢宇主编的《知识分子》对其成果给予的极高评价。除了饶毅、鲁白本人的大力推荐,中国科学院院士邵峰也撰文“呼唤更多的韩春雨”。这些评价在韩春雨的宣传材料中被反复引用。例如在《[美丽河北·最美教师]韩春雨:科研是一种生活方式》报道中,如此说:


【北京大学理学部主任、生物学家饶毅教授如此评论:“韩春雨的工作是国际一流的技术推进。”他担任主编的科学类新媒体《知识分子》刊文,介绍了这项成果的学术细节和价值。……清华大学医学院教授鲁白表示,在一所不太有名的大学,在简陋的实验室,用极少的钱做出了这样的成果,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


根据我对国内学术界惯例的了解,不难设想这几位学界大佬的评语也会出现在河北科大基因编辑项目的申请报告上,为该项目的获批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因此我认为调查韩春雨造假问题的最终解决办法,就是由饶毅、鲁白、邵峰的实验室来尝试重复韩春雨的实验。


第一,这三家实验室都从事分子生物学研究,都有条件验证韩春雨的实验结果(《知识分子》的另一主编谢宇是搞社会学的,没这个条件)。韩春雨的实验其实是个简单的分子生物学实验,用一两周的时间就可出结果。


第二,这三家实验室不论按国内标准还是按国际标准都是生物学界顶级实验室,实验条件好,研究人员水平高(最早在《知识分子》上对韩春雨实验做出高度专业评价的就是饶毅实验室的一名研究生),如果重复不出实验结果,韩春雨就不好再以受支原体污染、实验技能不过关作为借口。


第三,这三位大佬可谓韩春雨的伯乐,如果他们的实验室重复不出实验结果,向韩春雨请教,甚至请韩春雨现场指导,韩春雨也不好像对待其他实验室那样给予拒绝。


第四,这三位大佬德高望重,韩春雨本人也一再表示过对他们的敬仰之情,还向记者炫耀过饶毅加了他的微信。因此,他们的实验室做出来的结果,不管是阳性还是阴性,大家都能接受。如果是阳性的结果,相当于验证了一项“诺贝尔奖级”成果,如果在韩春雨指导下仍然做出阴性结果,那么就可以认定是“诺贝尔奖级”造假。


在韩春雨论文刚刚发表之时,这三位大佬出于对中国本土人才的关爱之心,对中国本土出重大成果的殷切希望,给予了很高的评价、热情洋溢的推荐,虽然有过于心急、被人利用之嫌,也无可厚非。但是在该成果遭到国内外众多专家的质疑,韩春雨在质疑声中获得许多荣誉和巨大利益的时候,三位大佬却默不作声,熟视无睹,《知识分子》不仅没有发过任何质疑声音,甚至对此没有任何报道(只是由其影响力低得多的姐妹刊《科学春秋》翻译了《自然》的报道),好像没这回事似的,这就非常不妥。三位大佬有责任参与对韩春雨的调查,利用自己的条件和声望,给这个事件一个结论,而不要让它像国内其他重大学术造假案一样不了了之。妖怪是你们帮着放出来的,你们就有责任帮着收回去。


2016.9.5.



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举报河北科技大学韩春雨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监督委员会:


河北科技大学韩春雨近日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批准号31650002,项目名称为《NgAgo-gDNA基因编辑技术的完善及应用研究》,批准金额100万元,项目起止年月2017-01至2018-12。


显然,韩春雨能获得这笔资助,是基于其“发明”的NgAgo-gDNA基因编辑技术是真实可靠的,否则“完善及应用”也就无从谈起。然而,种种迹象表明,该基因编辑技术是不真实不可靠的。


自韩春雨于今年5月初作为通讯作者在Nature Biotechnology发表有关该技术的论文以来,国内外至少有几十家实验室试图重复其实验结果,都失败了。全世界只有中国科学院上海神经科学研究所研究员仇子龙声称能够重复出韩春雨的结果,但是后来也表示结果与韩春雨在论文中所述相差甚远。韩春雨于8月8日提交了一份新的实验protocol,与其论文所述大同小异,但试剂配方有所不同,实际上已承认其论文有错。然而即使根据新的protocol,至今也没有哪家实验室能够重复出其结果。韩春雨极其可笑地把如此多的实验室重复不出其结果归咎于别人的实验技术不过关,声称有20家实验室已重复出其结果,后来又改口有6家实验室已重复出其结果,然而又拒绝透露这些实验室的具体名字。


因此,目前已可以认定,韩春雨发明的基因编辑技术是不真实不可靠的,其原因要么是无意的失误,要么是有意的造假。由于韩春雨有关该技术的论文插图存在明显的造假(注),由于韩春雨在遭到质疑后拒绝按照学术规范公布实验原始数据,可以判断,是属于有意的造假。


但是要经过正式的调查、获得其实验原始数据才能最终得出是否造假的结论。河北科技大学因为韩春雨的这项工作已从河北省政府获得了2.24亿元的投资建设基因编辑技术研究中心,该校校长孙鹤旭在刚刚举行的开学典礼上把韩春雨立为教师榜样,可以说,该校的利益和名誉已与韩春雨紧密绑在一起,是不可能通过该校校方进行调查的。建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监督委员会组成独立调查组,对韩春雨涉嫌造假一事进行深入的调查,要求韩春雨交出实验原始数据,请其他实验室重复韩春雨的实验。如果造假属实,应撤销对其项目的资助,并根据规定给予处罚。建议聘请曾经大力推荐韩春雨的成果为其获得各种利益和荣誉立下汗马功劳的北京大学饶毅、清华大学鲁白、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邵峰等人参与调查。


举报人:方舟子(实名:方是民)


2016.9.9.


注:例如其图4a是对DNA进行了编辑后产生的不同片段进行电泳的结果。经过剪切之后,图中的G6和G13相差30个核苷酸。根据marker判断,相差30个核苷酸的条带应该能够很明显地分开,但是在韩春雨出示的电泳图中,G6和G13却在同一个位置,高低一样,看不出差了30个核苷酸,这就很不合理。用其他基因编辑方法做类似的切割能看出区别。



“诺贝尔奖级成果”成了大笑话



河北科技大学副教授韩春雨、浙江大学教授沈啸的所谓“诺贝尔奖级”成果遭到质疑一事,最近有些新进展。美国罗切斯特大学医学中心教授Joe Miano几次试图重复韩春雨实验都失败,要求韩春雨要么公布秘密方法要么承认造假,并要求韩春雨用他获得的巨额经费赔偿各个实验室为重复其实验造成的金钱和人力损失,向学术界道歉。国内有13名研究人员发表公开信,说他们都没能重复出韩春雨的实验结果,要求对他进行调查。与此同时,韩春雨获得了更多的荣誉和科研经费。国内有一家报纸采访韩春雨,针对各种质疑,他说:“我为什么要自证清白,自己有病吗?”


这话我听着熟悉。2012年我质疑韩寒的作品是别人代笔的时候,他一开始还敷衍一下,后来一看敷衍不下去,就遛了,说是“作家不能自证清白”。作家当然是能够自证清白的,比如说拿出能够证明创作经过的手稿,就能自证清白。当时有个著名作家也被怀疑作品是别人写的,他拿出了手稿,上面有密密麻麻的修改,证明了是他写的,别人就无话可说了。现在大多数作家都用电脑写作,没有手稿了,但是也能自证清白,比如出来详细地介绍创作经过。韩寒团队其实也是知道作家能够自证清白的,出版了手稿就是想自证清白,不料弄巧成拙,那份非常干净的、有很多奇怪的抄写错误的手稿,反而证明了不是创作稿,而是抄稿,是别人写好了以后,让他抄写的。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