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兆芯发布两款新一代CPU,跑分与Intel第七代桌面I5相当
2.
IC Insights:52%全球市占率,美国主导2018年IC市场
3.日经报道称苹果正考虑从中国转移15-30%的硬件产能
4.停止对华为供货后损失惨重,美商MACOM砍本季财测并发布重组计划
5.IHS:Micro-LED显示技术将在2024年达到成熟度门槛
1.兆芯发布两款新一代CPU,跑分与Intel第七代桌面I5相当
6月19日兆芯发布两款新一代16nm 3.0GHz x86CPU,分别命名为KX-6000和KH-30000。KX-6000、KH-30000分别面向PC市场和服务器市场。其中,KX-6000是我国第一款自主设计的主频达到3.0GHz的CPU。
兆芯集成电路有限公司总工程师王惟林表示,KX-6000系列产品在性能跑分方面已经和Intel的第七代桌面i5处理器相当。兆芯会持续开发更高性能的处理器产品,以期进一步缩小和intel/AMD产品之间的差距。
兆芯集成电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罗勇表示,KX-6000和KH-30000系列产品已经能够实现批量供货。搭载这两款芯片的整机产品最先会在党政机关、金融、能源、交通等关键行业进行应用与推广,后续会逐步扩展到企业及个人普通消费者市场。
2.IC Insights:52%全球市占率,美国主导2018年IC市场
IC Insights指出,2018年总部在美国的公司因在IDM、IC设计业全球市占率分别占46%、68%,平均占超过全球IC市场总量5成,远超过总部在中国大陆、中国台湾、韩国、欧洲、日本等其他地区的公司。
IC Insights分析,韩国、日本公司在IC设计产业表现薄弱,而大陆和台湾公司在IC设计业共占约2位数市占率,但在IDM市场份额非常低,因此排名处在劣势。总体而言,总部位于美国的公司受惠IDM、IC设计厂表现平衡、强劲,因此在2018年IC市场具有领先主导地位。
不过,2018年DRAM和NAND Flash销售激增下,大陆、韩国公司是全球唯二成长幅度超越全球集成电路产业(14%)的国家,以三星、SK海力士为主的韩国公司,全年销售额提升26%,大陆公司则成长23%。然而,IC Insights预期,今年存储器市场将出现30%大幅下滑,韩国企业全年销售成长幅度恐将从“第1变最差”。
3.日经报道称苹果正考虑从中国转移15-30%的硬件产能
据日经报道,苹果公司正在探索将其硬件产量的15%至30%转移到中国之外。公司安排了一个不断壮大的团队正在研究供应链转移的事项,并已要求富士康、和硕和纬创等主要制造合作伙伴评估可行性。随着美国对华包括手机,笔记本电脑和平板电脑在内的设备征收25%的关税,无论贸易摩擦是否得到缓和,苹果都已经将这一计划摆上台面。
至少有一家供应商称,他们在中国已经建立了庞大的物流和零部件供应商生态系统,如果有一天真要转换,这将是一个“痛苦和困难”的过程。中国拥有庞大的技术工人队伍,其基础设施更具弹性,且不易出现电力短缺等问题。移动产能并不是一个快速的过程,预计至少需要18个月,预计对供应链的整体影响将在两到三年内出现。
有估算数据显示,中国大约有500万个工作岗位依赖于苹果在中国的制造产业链,而苹果公司在中国直接雇佣了约10000名员工。目前尚不清楚这些工作中有多少会因失去15%至30%的产能而受到影响。不过,苹果目前没有要求供应商何时需要回应生产转移计划的时间表。
4.停止对华为供货后损失惨重,美商MACOM砍本季财测并发布重组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