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国际贸易主要还是靠海运,俄罗斯虽然濒临大西洋、北冰洋和太平洋三大洋,似乎拥有世界独一无二的优势,实际上却极度缺乏出海口。
自2014 年乌克兰危机爆发以后,西方国家一直在对俄罗斯进行经济制裁,但很长一段时间里效果并不大。真正让普京开始感到头疼的,是后来的国际油价大跌, 因为石油出口是俄罗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所占比例差不多一半。
普京参观石油设备
如果这种情况发生在一个中东产油国并不足为奇,但俄罗斯是一个具备完整工业体系的工业国家(其完备程度超过德国)。拜苏联时期所赐,俄罗斯的国民文化素质很高,数学、材料等基础科研底子非常扎实,实用技术研发也并不差。但是在生活中,除了伏特加、鱼子酱以及普京送给习近平主席的双屏手机之外,我们确实很少能见到来自俄罗斯的民用产品。
俄罗斯商品的主要出口市场是欧洲,但在欧盟市场其实也差不多。在那里你可以看到来自俄罗斯的工业制品,但是它们的竞争力甚至还不如波兰和土耳其的商品—质量未必多好,价格却不低。既然俄罗斯的工业品卖得不好,自然只能依赖石油出口换取外汇了。
除了工业传统、管理等因素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之外,俄罗斯工业品的短板其实是先天而来的——地理特质。
俄罗斯地形
如今工业产品的成本主要来自这么几块:能源、仓储、物流、人工。如果说前两条是俄罗斯的优势,那么后两条恰恰是俄罗斯的软肋。为什么会这样呢?其实一看地图就全清楚了,俄罗斯的地理特质可以总结为两句话—地广人稀,五行缺水。
俄罗斯国土面积1700 多万平方千米,人口却只有1.5 亿,人口密度仅为每平方千米8.6 个人(美国是34.2 人),而且受“二战”的影响,俄罗斯的人口比例至今仍旧不正常,作为劳动力主体的青壮年男性比例远低于其他国家。在俄罗斯,你会发现很多原本该男人做的工作都是女人在做。有一种说法是,一个国家要维系一个完整的工业体系至少要1 亿人口,显然俄罗斯的人口数量对比其庞大的工业体系仅仅能算是及格。
俄罗斯工人
人口不足,那么工业生产中的人力成本就低不了。俄罗斯的工业体系继承于苏联,当年苏联的经济模式是高度分工下的有计划的大生产模式,很多城市都只负责一种或几种零部件的生产,来自各个城市的零部件运到一个地方,再进行组装。这样一来,各地之间的经济联系也就变得紧密了。由于地广人稀的缘故,城市之间的距离都非常远。在苏联时期,远东地区有用直升机当“校车”接送孩子上学的实例, 不是因为苏联“土豪”,而是因为走陆路成本更高。结果就是,原本令人骄傲的广袤国土却大大拉高了俄罗斯工业品的物流成本。
苏联国内人少地广,工业品运输距离长、成本高,要把产品运出去销往国外, 同样是个麻烦。现代国际贸易主要还是靠海运,俄罗斯虽然濒临大西洋、北冰洋和太平洋三大洋,似乎拥有世界独一无二的优势,实际上却极度缺乏出海口。大型港口城市主要就是圣彼得堡,除此以外,还有东方港、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新罗西斯克等。由于地处高纬度地区,本来就数量不多的海港中不少还要考虑结冻的问题。这样一来,通过海港的货物出口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无论产品原产地是哪里, 只能运到那几个有限的港口才能出口,受到很大限制。
圣彼得堡港口
对比一下坐拥太平洋和大西洋的美国,东西海岸沿线星罗棋布地分布着大量港口,纬度也明显低于俄罗斯。因此,美国的厂商无论身处何地,都可以就近让货物装船、卸船,物流成本自然好控制。
当然,这一先天不足也并非完全不可克服,譬如学中国发展高铁技术,或是搞出一些有高附加值的产品,掩盖成本的劣势,这些都是办法。从这个角度说,假如持续的低油价可以“逼”着俄罗斯向上述方向努力(高油价时谁也没这个动力), 那么最终是福是祸还真不好说。
“坐吃山不空”的俄罗斯
俄罗斯的地缘战略立足点,就只有国土安全这一块,只要守住国土就什么都不缺,也谁都不怕了。
所谓地缘战略,根本立足点是安全。具体点说,对多数国家而言,地缘战略要解决两个问题:第一不要被杀死,就是国家的战略安全;第二不要被饿死,就是要有足够的资源。从地缘角度说,俄罗斯辽阔的国土和庞大的自然资源总量使得它的对外战略也被大大“简化”了。对俄罗斯来说,无论杀死它还是饿死它,都是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以资源而论,俄罗斯恐怕是这颗星球上最配得上“地大物博”这个词的国家了。俄罗斯国土面积为1 709.82 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一位。这片土地上所蕴藏的各种自然资源占到了全世界总量的21%,种类多,储量大。俄罗斯科学院社会政治研究所2004 年报告显示,俄罗斯几乎所有的自然资源都可以实现完全自给。
俄罗斯的耕地
俄罗斯的农业用地面积为2.1 亿公顷,其中耕地1.25 亿公顷,人均耕地为0.85 公顷—全世界耕地总面积不过14.57 亿公顷,人均只有0.32 公顷。和我国东北三省一样,俄罗斯的耕地主要是肥沃的黑土地。其农业最大的问题是高纬度日照不足,其次是温带大陆性气候下夏季降水较少。但从现实来看,俄罗斯的农业并不落后,目前是世界第三大粮食出口国。2014 至2015 农业年(每年7 月到次年7 月为一个农业年),俄罗斯粮食出口量达3 000 万吨,2015 至2016 农业年,达3 389.3 万吨。
还不止于此,俄罗斯森林覆盖面积为8.67 亿公顷,占国土面积的50.7%,超过了整个北美的森林资源,居世界第一位。木材蓄积量达807 亿立方米,占世界总蓄积量的1/5。
矿产资源方面,在俄罗斯的地下差不多可以找到化学元素周期表上的全部元素,且储量丰富:俄罗斯铁矿蕴藏量居世界第一位,铝土蕴藏量居世界第二位,铀矿蕴藏量居世界第七位。在世界矿产开采总量中,俄罗斯所占的比重是:磷灰石55%, 天然气28%,金刚石26%,镍22%,钾盐16%,铁矿14%,贵金属和稀有金属13%。俄罗斯黄金储藏量居世界第四至第五位,已探明的黄金储量为5 000 吨,仅次于南非,以现有规模可供连续开采37 年。2014 年,俄罗斯已经超过美国,成为仅次于中国和澳大利亚的第三大黄金生产国。从俄罗斯已探明储量来计算,铁矿石可供开采42 年,铜、镍、钼为40 年,钨为37 年,锌为18 年,铅为15 年,磷酸盐为52 年,钾盐为112 年……(以上数字来源于俄罗斯科学院经济研究所。需要说明的是,出于战略安全的需要,事实上各国公布的自然资源储量数据往往有所隐瞒,所以这些数字只能用于参考。)简单来说,俄罗斯无法自给的矿产仅有锡、钨、汞, 必须依赖进口。
俄罗斯的森林
俄罗斯的炼油厂
化石燃料方面,2013 年俄罗斯自然资源与生态部公布的信息显示,截至2012 年1 月1 日,俄石油储量A、B、C1 类为178 亿吨,C2 为109 亿吨—按照这组数据,俄石油储量已经居世界第一,超过沙特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产油国;天然气储量A、B、C1 为48.8 万亿立方米,C2 为19.6 万亿立方米—占全球探明储量1/3 强,同样居世界第一。(这组数据沿用的是苏联油气储量分类标准。大致说来,A、B、C1 是指探明储量,C2 为初评储量,再往后还有C3 远景储量,D1、D2 推测储量, 总之,越靠后可靠性越低。)
除此之外,俄煤蕴藏量推测为2 000 亿吨,居世界第三位,约占世界总储量的12%。水力资源4 270 立方千米/ 年,居世界第二位;贝加尔湖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蓄水量达2.36 万立方千米,相当于北美洲五大湖蓄水量的总和,占地球表面淡水总容量的20%,比整个波罗的海的水量还要多—够50 亿人用半个世纪。
俄罗斯的核潜艇
从上面的资料可以得出一个简单的结论:俄罗斯的家底实在太殷实了。
在工业时代,一个国家的地缘战略布局不光是要保证别国不会对自己进行军事入侵,还得设法保障自己海外资源产地和通道的安全,而后者如今在各国地缘政治博弈中早已占了绝大多数“戏码”。要对一个大国直接搞军事威胁是需要下很大决心的,在外围断其“粮道”则是相对比较轻松的事。
俄国的优势就在于,在自己的国土上就可以解决吃饭、穿衣、工业制造等绝大部分问题,并没有“粮道”给你断。换言之,俄罗斯的地缘战略立足点,只有国土安全这一块,只要守住国土就什么都不缺,也谁都不怕了。
明白了这一层,对于俄罗斯的外交理念我们也就好理解了。俄罗斯基本没什么海外资源方面的诉求,对国外的资源没有依赖,一旦出现涉及俄罗斯的地缘争端, 多半都是事关国土安全的问题。再考虑俄罗斯虽然国土辽阔、纵深极大,但平原为主的地形基本无险可守,所以在地缘政治问题上俄罗斯的妥协余地必然不大,因此俄罗斯的外交策略必然是“简单、粗暴”的,是进攻型的。同样,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在冷战时期苏联玩命建造战略核潜艇,对搞航空母舰却一直不怎么上心。因为俄罗斯没什么海外资源产地需要保护,航空母舰的角色主要是战略威慑和保护战略要地及交通线,而核潜艇就是纯粹的进攻武器了。
普京领导下的俄罗斯目前关注两个战略方向,一个是面向欧洲的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另一个是中亚五国。这两个方向对俄罗斯的首要意义,就是保护俄核心地带的战略纵深,也就是最为关键的国土安全问题,资源等问题则都在其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