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植物图鉴
就一介绍植物的~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北美留学生观察  ·  无需手术!近视孩子的救星来了!全新近视防控矫 ... ·  2 天前  
移民(微博搜索)  ·  移民(微博搜索)-20250103-3 ·  4 天前  
人民日报  ·  “看了几十遍!是真·手速!真·没加速!” ·  3 天前  
北美留学生观察  ·  快讯:尹锡悦正在被抓,警卫不让进,抓人的进不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植物图鉴

七里香丨你说这一句,很有夏天的感觉——“七里香”所指考据

植物图鉴  · 公众号  ·  · 2018-07-29 22:00

正文

窗外的麻雀,在电线杆上多嘴

妳说这一句,很有夏天的感觉

......


每当旋律响起,就能瞬间回到初中毕业后的那个夏天,第一次从家里的收音机里到周董这首新歌时就被打动。之后去县城冒着高温参加新生军训,间隙,教官请同学们表演节目,其中就有个又高又帅的男生就唱了这首《七里香》,深情款款,迷倒一片女同学,后来成为我们班班长。


江城的夏天,热就一个字。但如今再听这首歌,回忆起来,会觉得烈日下有树荫,树荫下有凉风拂面。新生活,新环境,新同学,还有周董的新专辑,新音乐,一切都如夏天一样热烈又丰盈,让人充满期待,满心欢喜。


你突然,对我说

七里香的,名字很美


听了这么多年,我突然,很好奇,这“七里香”究竟是何种植物?


↑七里香也就是千里香


1.席慕蓉的《七里香》


据说,周董《七里香》这首歌的灵感,乃是来源于台湾诗人席慕蓉的同名诗作《七里香》,这首诗写的是年轻时逝去的爱情,收入于席慕蓉于1981年出版的第一本同名诗集:

 

溪水急著要流向海洋

浪潮却渴望重回土地

 

在绿树白花的篱前

曾那样轻易地挥手道别

 

而沧桑了二十年後

我们的魂魄却夜夜归来

微风拂过时

便化作满园的郁香

 

年轻时不懂得爱,二十年后,历经人世沧桑,才感明白当年轻易放弃的感情多么珍贵。但是曾经沧海,只有那夏夜的绿树白花,如今依旧郁香满园。这首诗写的大概是初恋吧,看方文山给周董填的词:“初恋的香味就这样被我们寻回。”



这首诗中的“绿树白花的篱”,应当就是七里香了。七里香是芸香科植物,绿树、白花,就像一棵小金桔。在园林绿化上,七里香也确实用于制作绿篱。


七里香中文正式名为千里香(Murraya paniculata ),为芸香科九里香属小乔木,与柑橘、金桔是近亲,所以它有个名字叫月橘。它的果实长不太大,成熟后直径不足2厘米。



据《中国植物志》,七里香也就是千里香,又名十里香(台湾植物志)、万里香、九秋香、九树香、过山香等。[1]大部分名字都带有一个“香”字,且以七里、十里、千里甚至万里为名,甚是夸张,但也说明它的味道一定是非常香了。以后有机会去南方要亲身体验下,看看比我们的桂花如何。在七里香和十里香之间,还夹着一个九里香。九里香Murraya exotica与千里香是同属植物,仅从外观上看,两者之间几乎没有差别,且都被用于制作绿篱或制成盆景摆放。


最重要的是,千里香和九里香的花期在夏天。


 

2. 古人藏书辟蠹的七里香


吴其濬《植物名实图考》中的有两处提及七里香,与席慕蓉诗中的均不同。


其一为“七里香”词条:“七里香,生云南。开小白花,长穗如蓼,近之始香。”[2]七里香词条仅此一句,配图似蓼。根据配图以及《中国植物志》中的物种别名信息,该七里香指的是马钱科醉鱼草属白背枫(Buddleja asiatica),是一味中草药,花芳香,可提取芳香油。


↑白背枫,By Franz Xaver[3]


其二为“芸”词条:“今谓之七里香”。书中还说,古人用以保护书籍防蛀虫。沈括(1031-1095)《梦溪笔谈·辩证一》载,“芸”即古人藏书辟蠹(dù)所用香草,时人称之为“七里香”

 

古人藏书辟蠹用芸。芸,香草也,今人谓之七里香者是也。叶类豌豆,作小丛生,其叶极芬香。秋后叶间微白如粉污,辟蠹殊验;南人采置席下,能去蚤虱。予判昭文馆时,曾得数株于潞公家,移植秘阁后,今不复有存者。[4]

 

北宋邵博(约1122年前后在世)《邵氏闻见后录·卷二十九》也有类似的记载:

 

芸草,古人用以藏书,曰“芸香”是也。置书帙中即无蠹,置席下即去蚤虱。叶类豌豆,作小丛,遇秋则叶上微白如粉污,南人谓之“七里香”。大率香草,花过则无香,纵叶有香,亦须采掇嗅之方觉。此草远在数十步外已闻香,自春至秋不歇绝,可玩也。

 

从以上两则文献来看,“芸”叶类似豌豆,作小丛生,一看就不是席慕蓉笔下的“绿树白花”,而是一种草本植物

 

其种植历史可谓久远。《礼记·月令》曰:“仲冬之月……芸始生。”[5]东汉许慎《说文》:“芸,草也,似苜蓿。”这与沈括说的“叶类豌豆”一致。魏晋时,芸香受到欢迎,西晋文学家傅玄、傅咸父子,成公绥均作有《芸香赋》,时人庭院,帝王宫殿中都种有这种香草。[6]


by Gisling,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ndex.php?curid=5172082


至少在魏晋时,芸香已用于藏书防虫。三国时魏国人鱼豢(huàn)《典略》载:“芸香辟纸鱼蠹,故藏书台称‘芸台’。”[7]但西晋文人所咏的《芸香赋》中并未提及芸香防虫的功能,猜想那时此种方法尚不普遍,也或者纸质书籍并不多。而唐代已将芸香用于官方藏书,将管理国家藏书的中央机构秘书省称为芸香阁(杜甫诗“晚就芸香阁,胡尘昏坱莽”)。唐代诗人杨巨源《酬令狐员外直夜书怀见寄》:“芸香能护字,铅椠善呈书。”以香草保护书籍,多少有几分浪漫和诗意。

 

宋代芸香的运用想必已经普及,官方馆阁及私人书房中皆有芸香。梅尧臣(1002—1060)《和刁太傅新墅十题·西斋》:“静节归来自结庐,稚川闲去亦多书。请君架上添芸草,莫遣中间有蠹鱼。”这西斋应该是刁太傅新修别墅中的书房。张邦基(约1131年前后在世)《墨庄漫录》记载了一个有趣的故事:

 

文潞公为相日,赴秘书省曝书宴,令堂吏视阁下芸草,乃公往守蜀日,以此草寄植馆中也。因问蠹出何书,一坐默然。苏子容对以鱼豢《典略》,公喜甚,即借以归。

 

文潞公即北宋大臣文彦博(1006—1097),出将入相五十年,多所建树,蔡京专权时,被划为元祐党人,司马光排第一,文彦博第二,后宋徽宗追复太师之职,谥号“忠烈”。说文彦博为相之日,赴秘书省曝书宴。“曝书宴”乃北宋一年一度晒书去潮防霉,以及士大夫之间切磋学问、联络感情的集会。[8]集会上,文彦博向在场的官员介绍他当年从家中移植于藏书阁外的芸草,然后突然问众人:“蠹出何书?”这里其实问的是“芸香辟蠹”的出处,众人一脸懵逼,只有苏子容一人对答《典论》,这也是正确答案。


哎,宋代文人真有情调啊!草木皆学问。


by Zhangzhugang,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ndex.php?curid=27751629


明代天一阁藏书亦用芸香。清代曲家谢堃(1784—1844)《春草堂集》载:

 

范氏天一阁藏书甚富,内世所罕见者,兼藏芸草一本,色淡绿而不枯,三百年来,不生蠹,草之功也。

 

天一阁是我国最早的私家藏书楼,由明朝中期兵部右侍郎范钦(1505-1585,相当于国防部副部长)退隐后主持修建,位于浙江宁波,如今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历史上天一阁藏书最多的时候达5000余部,70000余卷,其中不乏各种珍本、善本。可多亏了芸草,天一阁的海量藏书才历经上百年不为虫蛀。

 

所以小小的芸草,在保护古籍、传承文化方面可谓功不可没。而古人所说的“书香门第”,这“书香”大概就有芸草之香吧。由于芸草在保护书籍上的重要作用,它几乎成为书的代名词:书斋称“芸窗”或“芸馆”,书籍被称为“芸帙”、“芸编”,校书郎称“芸香吏”,书签称为“芸签”。

 

3.芸香究竟是何种植物

 

说了这么多,防虫的“芸香”究竟是何种植物呢?吴其濬《植物名实图考》中并未确指,只是罗列了历代典籍中与“芸”有关的记载,配图也是异常的潦草。


↑植物名实图考“芸”配图


但在“芸”之前的第三种植物“辟汉草”中,吴其濬提出了一种猜想:

 

辟汉草,处处有之。丛生,高尺余,一枝三叶,如小豆叶,夏开小黄花如水桂花,人多摘置发中辟汗气。按《梦溪笔谈》:“芸香叶类豌豆,秋间叶上微白如粉污。《说文》“芸似苜蓿”,或谓即此草。形状极肖,可备一说。”[9]

 

故吴其濬认为芸香可能就是辟汉草。


而辟汉草又是什么呢?据王大均《芸香考》,近代植物学家郑勉教授在《中国种子植物分类学》中给出了答案:“《植物名实图考》芳草卷二十五之辟汉草,疑即草木樨。”[10]《中国植物志》认同这一观点,并认为草木犀(辟汉草)即古人护书辟虫的芸香。


↑草木犀

 

据《中国植物志》,草木犀(Melilotus officinalis ),豆科,二年生本草,总状花序长6-15 (-20)厘米。其叶酷似苜蓿,花为黄色,花序成穗状,这与宋梅尧臣诗《唐书局丛莽中得芸香一本》的描述极为相符:“有芸如苜蓿,生在蓬藋中。……黄花三四穗,结实植无穷。”



所以笔者认为,别称七里香的芸香,实为草木犀。今人写文章多以为芸香是禾本科的芸香草(Cymbopogon distans)或芸香科的芸香(Ruta graveolens),皆是为植物命名所误导。


如今芸香科的“科长”芸香,各部分均有浓烈的特殊气味,并不一定是香气; 花倒是黄色,但并非穗状;其原产地中海沿岸,应该是通过丝绸之路传入我国的。这种舶来之物种引进之后,定名者借用芸香这一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的古名,而且使其成为柑橘之类树木的一科之长,不知道原因在哪里。



[1]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43(2)卷,第141页。

[2](清)吴其濬著,张贤瑞等校注:《植物名实图考校释》,中医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第507页。

[3]By Franz Xaver, CC BY-SA 3.0,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ndex.php?curid=15635600

[4] (宋)沈括:《梦溪笔谈》,中华书局,2016年1月第一版,第57页。

[5] 东汉郑玄注曰:“芸,香草也。”(清)孙希旦:《礼记集解》,中华书局,1989年版,第498页。

[6] 傅玄《芸香赋》序云:“世人种之中庭,始以微香进入,终于捐弃黄壤,吁可闵也。遂咏而赋之。”西晋成公绥《芸香赋》:“去原野之芜秽,植广夏之前庭。茎类秋竹,叶象春柽。”可知,芸香已进入人们的庭院中成为常见的观赏植物。《艺文类聚》引《洛阳宫殿簿》曰:“显阳殿前芸香一株,徽音殿前芸香二株,含章殿前芸香二株。”《晋宫阁名》曰:“太极殿前,芸香四畦;式乾殿前,芸香八畦。”可知魏晋时的宫殿亦种有这种香草。《洛阳宫殿簿》、《晋宫阁名》为唐以前著作,今不存。

[7] 《典略》已佚,见裴松之注本《三国志》。

[8] 林明:《古代曝书及得失》,《图书馆学刊》,2012年第4期。丘浚《大学衍义补》卷九十四载有宋神宗时曝书制度:“神宗元丰三年(1080),改官制,以崇文院为秘书省,刊写分贮集贤院、史馆、昭文馆、秘阁经籍图书,以秘书郎主之,编集校定,正其脱误,则校字郎正字主之。岁于仲夏曝书,则给酒食费,谏官、御史、待制以上官彼赴。”见《大学衍义补·中·九十四卷》,京华出版社,1999年,第807-808页。

[9](清)吴其濬著,张贤瑞等校注:《植物名实图考校释》,中医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第508页。

[10] 王大均:《芸香考》,《园林》,2000年01期。


作者简介:江汉汤汤,企业职员 / 美术馆公共教育志愿者 / 自由撰稿人,现居北京。

图文编辑:蒋某人

本作品采用 (CC BY-NC-ND 4.0) 许可协议进行许可

转载请保留以上声明



iPhone用户可通过下方二维码打赏作者